生死在舌頭的權下。
聖經箴言裡面有句話說,生死在舌頭的權下。我覺得這句話放在今天也可以是,生死在鍵盤的權下。我不知道“網暴”這個詞是什麼時候出現的,但确實網絡暴力造成的悲劇已經不勝枚舉了。
很多時候我們在通勤的地鐵上、在家裡的沙發上随手留下的評論,對于别人來講,也許會成為鼓勵;但,也有可能是刺激,是傷害。
斯坦福大學性侵案的受害人張小夏在《知曉我姓名》這本書裡寫道:“我把評論區當成受害者收件箱,我每晚都重新整理,消化每一條有害的資訊。我知道我不應該看這些評論,但我想了解。有些人支援我,但另一些人卻賦予自己一項重任,去建構一切可能的解釋和借口,把錯誤算在我頭上。我環顧四周,想知道寫評論的是不是這些人,我是不是應該憎恨他們,害怕他們,質問他們”。在遭受加害人的性侵之後,她又同時遭受了網絡暴力的侵犯。并且後者讓傷害進一步加強且無限延長。
當然,我們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的權利,但同時被議論或者被評論的人同樣享有公民的權利。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地發表言論,這個大的前提是我們的言論不能侵犯他人的人身權利和人格尊嚴。就像曾仕強教授在《易經的奧秘》這本書裡面寫的那樣,我們隻能獲得相對的自由、相對的平等。是以言論自由也一定是建立在不傷害他人,尊重他人人格的前提之下。
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每個人的思維都是有局限性的。世界這麼大,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量,我們的視野,我們的思考方式隻能站在自己的角度。資訊的狹隘,視野的局限,心量的大小使得每個人對世界的看法都是不同的,這種局限極難跨越…
是以我們在看待一些現象一些事情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量,其實不太好随便否定别人。當然我們可以表達喜惡,表達不一樣的觀點,可以吐槽一些不好的現象,但這一切都應該是在不傷害别人的基礎上,理性探讨,就事論事,不應該上升到人身攻擊,惡意謾罵。
希望有一天可以看到每個人都在評論區釋放真正的善意,可以看到每個人都是在思考之後留下自己負責任的言論,大家共同創造一個和諧健康的網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