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DC模數轉換器工作原理及分類

現在的軟體、無線電、數字圖像采集都需要有高速的A/D采樣保證有效性和精度,一般的測控系統也希望在精度上有所突破,人類數字化的浪潮推動了A/D轉換器不斷變革,而A/D轉換器是人類實作數字化的先鋒。A/D轉換器發展了30多年,經曆了多次的技術革新,從并行、逐次逼近型、積分型ADC,到近年來新發展起來的 ∑-Δ型 和 流水線型ADC,它們各有其優缺點,能滿足不同的應用場合的使用。

ADC的工作原理

ADC的分類

  • 并聯比較型ADC:采用各量級同時并行比較,各位輸出碼也是同時并行産生,是以轉換速度快。并聯比較型ADC的缺點是成本高、功耗大。
  • 逐次逼近型ADC:它産生一系列比較電壓VR,但它是逐個産生比較電壓,逐次與輸入電壓分别比較,以逐漸逼近的方式進行模數轉換的。它比并聯比較型ADC的轉換速度慢,比雙分積型ADC要快得多,屬于中速ADC器件。
  • 雙積分型ADC:它先對輸入采樣電壓和基準電壓進行兩次積分,獲得與采樣電壓平均值成正比的時間間隔,同時用計數器對标準時鐘脈沖計數。它的優點是抗幹擾能力強,穩定性好;主要缺點是轉換速度低。

ADC的選型(技術名額)

  • 采樣精度—— 即分辨率,一般有8位、10位、12位、16位等;
  • 轉換時間—— 即每次采樣所需的時間,表征 ADC 的轉換速度,與 ADC 的時鐘頻率、采樣周期、轉換周期有關;
  • 資料輸出方式—— 如并口輸出、序列槽輸出;
  • ADC類型—— 如上面所提到的,ADC 有多種類型,不同類型的 ADC 有不同的性能極限;
  • 工作電壓—— 需要注意 ADC 的工作電壓範圍、能否直接測量負電壓等;
  • 晶片封裝—— 晶片封裝是否符合産品設計要求;
  • 成本效益—— 控制成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