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滅亡後,大明最後的王爺朱術桂到台灣後為何不稱帝?

作者:白得發慌

公元1644年,大順軍攻破了京城,崇祯皇帝上吊自殺,大明276年的國祚宣告滅亡。

明朝滅亡後,明朝的殘餘勢力在南方建立了南明政權與大清和大順繼續抗争。

公元1662年,鄭成功趕走荷蘭殖民者收複台灣,鄭成功在台灣設立東甯府,管理台灣。但随後鄭成功就病逝了,他的兒子鄭經襲位。

此時,南明經曆了弘光、隆武、永曆政權之後宣告滅亡,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榔被吳三桂俘虜,然後被殺。

朱家在大陸的皇族幾乎已被殺絕。在台灣的甯靖王朱術桂成為了明朝最後的皇族人物,甯靖王爺府遂成為明朝政權在台的象征。

明朝滅亡後,大明最後的王爺朱術桂到台灣後為何不稱帝?

甯靖王朱術桂

此時,鄭經本可以立甯靖王朱術桂為明朝皇帝,繼續延續明朝統治與大清抗衡,但是作為全國最後一支抗清勢力,他好像并沒有這個想法,這又是為什麼呢?

第一,朱術桂雖然是明朝宗室,但是由于血緣關系較遠是遠支皇族,名望普遍較低,并沒有什麼影響力和号召力,根本不足以承繼大統、号令全國,就算他稱帝,也并沒有幾個人會響應。

第二,鄭氏打算自己當台灣土皇帝,偏安一隅。

與他的父親鄭成功不同的是,鄭經對明朝沒什麼感情,開始有些怠慢甯靖王朱術桂,慢慢地冷落他了。

鄭經死後,他的兒子鄭克塽襲位,自己當皇帝的想法越來越強烈,對朱術桂更加不好了,朱術桂連錢糧都得不到了,沒有人幫助,不得不自己帶領家人開墾土地種植糧食,過起了農民的生活,家裡窮得快揭不開鍋了。

明朝滅亡後,大明最後的王爺朱術桂到台灣後為何不稱帝?

明鄭時期版圖

第三,為了消除當時清朝的敵意,如果擁立朱術桂為明朝的皇帝,那麼勢必會引起清朝的權全力進攻,清朝原本是北方的少數民族,入住中原之後明顯缺乏正統力,使得整個漢族都感到不滿,一旦明朝的遺老們稱帝,我們勢必會影響他的統治,是以他十分在意這個問題,隻要發現稱王或者稱帝的人,他都會不遺餘力地消滅。

就比如說,清朝都已經入主中原很多年了,一個朱三太子案便使清朝焦頭爛額的,朱三太子”這樣一個名正言順的旗号時常被拿來就用。

明朝滅亡後,大明最後的王爺朱術桂到台灣後為何不稱帝?

在順治、康熙年間,打着“朱三太子”旗号起義的人,一波接着一波。

據史書記載,僅康熙年間曆史上真實的“朱三太子”案件就有二十多起。

“朱三太子”的旗号一打上,立馬吸引了大批的反清複明壯士,造反隊伍迅速壯大起來,燃起反清複明的希望。

是以,在此時擁立朱術桂稱帝也是個不理智的行為。

不管怎麼樣在鄭氏軍隊潰敗,鄭克塽已打算投降清朝的時候,朱術桂卻決心以死報答明朝先輩,決不投降。他把家裡的土地全部給了佃戶,自缢而死。他的五位妃子在他之前已經自殺身亡,以表忠心。

此種忠義也是值得後人稱贊與敬仰的,由于他們的做法感動了當地人,當地人給他修建了墳墓,墓地未做特别标示,并築僞墓一百多座,以混淆清軍的搜尋。

感謝大家閱讀,參考資料:《台灣通史》《南明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