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有“大公司”客服來電
又有“大平台”甜美女聲語音連線
專門貼心為你“服務”
是不是覺得很“靠譜”
注意!注意!注意!
警方緊急提醒
此“客服”非彼“客服”
當心有詐
典型案例
8月31日下午,金華義烏的市場經營戶陳女士接到“京東電商平台客服”電話稱,因為曾經開通過“京東白條”,如不取消将持續繳納服務費,且會對個人信用分造成影響。
陳女士一聽,立即表示要取消“京東白條”功能。于是,“客服”便讓陳女士下載下傳全視通雲會議,由“專業客服”進行對接。
陳女士聯系上“專業客服”後,根據對方要求在網頁搜尋引擎上搜尋“京東銀聯對接中心”,并點選進入顯示為“高利網貸風險防範工作有關情況”的頁面,頁面最下方有“立即登出違規網貸”按鈕。
為了快點完成登出,陳女士毫不懷疑,馬上點選按鈕,而跳出的對話視窗則顯示為“京東線上客服”。
在詢問了登出的相關資訊後,陳女士在對方的要求下打開中國銀行APP,從APP的“中銀E貸”中貸出20萬元轉到銀行卡中。
之後,在對方不斷的催促下,陳女士又按對方要求将20萬元彙款到“安全賬戶”,用于驗資。
完成轉賬後,陳女士才想起民警反詐宣傳時講的“隻要是安全賬戶都是詐騙”,然後匆匆趕到中國銀行咨詢。
得知自己被騙後,陳女士立即向義烏市警察局商城派出所報了警。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經營戶範女士身上。8月30日下午,範女士接到同樣的“電商平台客服”電話,稱範女士開通了“京東白條”。在“客服”的引導下,範女士先後兩次共彙款26.6萬元到其提供的“安全賬戶”。
當範女士到銀行準備再次彙款時,銀行從業人員發現并及時提醒,範女士這才意識到被騙,立即報了警。
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套路分析
1、僞裝身份:騙子冒充京東客服,準确報出受害人的個人資訊騙取信任。類似案件中,詐騙分子多以冒充金融機構、網際網路金融平台從業人員、“貸款平台客服”等身份實施詐騙,有時還會向受害人出示僞造的證件、營業執照或通過事先擷取的受害人身份、銀行卡等具體資訊,擊破受害人心理防線,讓受害人放下戒備心理。
2、編造理由:騙子表示不把“京東白條”登出,就會影響征信,進一步施壓制造恐慌。征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受害人來不及思考,便會順着他們的思路一步步走進陷阱。随後,騙子以利誘、國家政策、個人資訊被盜等借口為由,要求受害人配合,用各種方式套取受害人銀行卡密碼、短信驗證碼等個人隐私資訊。
3、實施詐騙:當受害人進入騙子編造的故事,對其完全卸下防備,騙子就會進一步提出要求,引導受害人向指定賬戶轉賬彙款,購買指定的商品,甚至進一步誘導受害人在正規網貸、金融APP上貸款後轉賬彙款至嫌疑人提供的銀行賬戶,直至受害人意識到被騙才肯罷手。
警方提醒
廣大市民在與平台客服聯系要通過正規管道,凡是電話中索要銀行卡資訊及驗證碼的,都是詐騙;凡是叫你彙款到“安全賬戶”的,都是詐騙;凡是讓你開通網銀接受資金“審查”的,都是詐騙。
400開頭客服電話不會主動外呼,外呼客服号碼為固定短号,對電話内容存疑的,請直接撥打官方客服電話或96110全國反詐專線核實情況。
警方提醒廣大市民,要提高資訊安全意識,身份證号、銀行卡号、驗證碼等個人資訊不能洩露給陌生人。如對方要求添加私人社交賬号或至各類視訊會議軟體進行共享視訊等協助操作,一定要果斷拒絕。
來源 金華公安
編輯 郭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