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吃肉和自信:為什麼福澤谕吉大力倡導日本人“多吃肉”?

作者:汗八裡文藝之聲

早前一段時間,張文宏主任因為一句“多吃肉少喝粥”上了微網誌熱搜,甚至被一些人扣上了“崇洋媚外”的帽子。

說到這兒,可能有人就好奇了,“吃肉”和“西方文化”究竟有什麼關系?

老實說,“吃肉”還真是一度被視為“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隻不過,這一認知并非出現在中國,而是在我們的隔壁——日本。更為有趣的是,最早大力提倡日本人“多吃肉”的,正是近代著名思想家福澤谕吉(1835—1901)。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古代日本人“不吃肉”?福澤谕吉号召日本人“多吃肉”的動機是什麼?我查了一些資料,接下來跟大家聊聊。

吃肉和自信:為什麼福澤谕吉大力倡導日本人“多吃肉”?

日元上的福澤谕吉

1)為什麼古代日本人不吃肉?

需要指出的是,自7世紀末至明治維新之前的19世紀中葉,在日本人的餐桌上,幾乎看不到我們常見的“硬菜”。是以,不少人(比如我)總會開玩笑地說,“近代日本人之是以身材矮小,就是因為不吃肉”。

吃肉和自信:為什麼福澤谕吉大力倡導日本人“多吃肉”?

明治維新的幾個上司人:木戶孝允、山口尚芳、岩倉具視、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看上去身高确實比較有限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日本人不吃肉?學界普遍認為,這一習慣與佛教的“不殺生”戒律和古代日本文化中的“穢”觀念,有着很大的關系。

1)“大口吃肉”與佛教理念的沖突

公元6世紀中葉,佛教從中國經北韓傳入日本,在7世紀中葉,佛教已經在日本列島頗具規模,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内享有“鎮護國家”之教的特殊地位。

衆所周知,佛教雖有各種宗派,但對修行者的言行舉止和内在修養等環節,普遍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其中,以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為主要内容的“五戒”,便是典型的代表。

根據“五戒”的戒律,“修佛者”不可飲酒、不可吃肉。換言之,在佛教大行其道的古代日本,“大口吃肉”是一種“不符合主流價值觀”的行為。

吃肉和自信:為什麼福澤谕吉大力倡導日本人“多吃肉”?

日本奈良大佛

2)崇佛背景下的“官方禁肉令”

公元675年,對佛教極為虔誠的天武天皇(約631—686),幹脆下令“全國禁止肉食”。具體而言:

  • 牛、馬、狗、猿、雞等禽畜,均被列入“禁食”之列;
  • 狩獵捕魚者不可設定陷阱,不可用投槍或各種機關來獲得捕獵物;
  • 在每年的4月至9月期間,不可設定水中阻攔物(旨在保護魚苗)。

當然,在山林中捕獲的野生動物以及在河海湖泊中捕撈的魚類,并不在禁止的行列(“莫食牛馬犬猿雞之肉,以外不在禁例”)。由此可見,這一時期的日本人,至少可以靠“多吃魚”來“解饞”的。

吃肉和自信:為什麼福澤谕吉大力倡導日本人“多吃肉”?

建于天武天皇9年(680)的藥師寺

在聖武天皇統治時期(在位期間:724—749),是自然災害和疫病(天花)的多發年代。好在他處理得體,是以并未造成大的社會動蕩。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他成為了極其虔誠的佛教徒。是以,在他積極營建佛寺的同時,相繼頒布了更為嚴格的“禁肉令”:

  • 公元737年,他下令禁止屠殺禽獸,不過效果甚微。
  • 公元743年正月,他再一次頒布诏書,規定“自該正月十四開始的七十七日内,禁止殺生并嚴禁一切肉食”;
  • 見收效不如預期,公元745年9月,他第三次頒布诏書,規定“在三年内,禁止天下捕殺一切禽獸”。

至此,普通日本人幾乎沒有什麼“解饞”的機會了。

吃肉和自信:為什麼福澤谕吉大力倡導日本人“多吃肉”?

聖武天皇畫像

簡言之,從7世紀後半期開始,幾乎曆代天皇都會下達“禁肉令”。随着時間的推移,到了8世紀中後期,“捕殺動物”逐漸演變為血腥、殘暴的代名詞,“禁止殺生”成為了社會中上層階級的定例,“吃肉”被視作粗鄙、野蠻的行為。

除了偶爾出現的飛禽(按照“日本慣例”,飛禽不是肉食)之外,肉類食品已經從王公貴族的食譜中盡數消失了。

當然,居住在山林地帶的極少數普通百姓們,也會偷偷摸摸地獵捕野豬、山鹿等野生動物“解饞”。不過,以耕牛為代表的家畜,是絕不允許食用的。

吃肉和自信:為什麼福澤谕吉大力倡導日本人“多吃肉”?

奈良時代(710—794)的日本貴族

3)“穢”與“大口吃肉”的沖突

另外,在日本本土的神話體系中,一直存在着以血污為代表的“穢”的思想萌芽。伴随着佛教“潔淨”、“神聖”觀念的傳入,這種以殺戮為代表的“穢”的思想,其内涵有了一步的深入和延展。

具體而言,“穢”不僅會玷污人的身體和心靈,還會擾亂、污染社會共同體的秩序。是以,以狩獵者為代表的“遭受污穢”的人,如果沒有通過“禊”和“祓”的儀式“洗淨和淨化”,是不允許參加重大的祭祀活動。

一言概之,從7世紀末以後,肉制品幾乎很難進入日本上層社會的“法眼”。普通百姓固然可以偷偷摸摸地吃肉,但鑒于捕獲量極為有限。是以,至少在明治維新(1868)之前,絕大多數日本人已經沒有了“吃肉剛需”。

吃肉和自信:為什麼福澤谕吉大力倡導日本人“多吃肉”?

平安時代(794—1192)的日本貴族

2)為什麼福澤谕吉倡導“多吃肉”?

實際上,在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伴随着基督教的傳入,食用牛肉的現象在日本的西南地區大有“燎原之勢”。不過,伴随着德川幕府鎖國政策的開啟,“吃牛肉”之風迅速偃旗息鼓。

1)要不要“多吃肉”,是個糾結的問題

黑船事件爆發後,美日兩國于1854年簽訂《日美親善條約》。不久,幕府先後與英國、俄國、荷蘭等西方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通商條約。至此,延續了兩百餘年的“鎖國政策”,徹底宣告崩潰(拓展閱讀:一文概述:為什麼明治維新取得了成功,而戊戌變法卻以失敗收場?)。

吃肉和自信:為什麼福澤谕吉大力倡導日本人“多吃肉”?

浮世繪中的佩裡與美國海軍軍官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迅速在日本列島流行開來,其中就包括了以“吃肉”為代表的“西方飲食文化”。

不過,鑒于思想和制度上的長期禁锢,日本的上層人士們,依然對“吃肉”一事,持有保留甚至是抵觸的态度。

看到這麼多人“冥頑不化”,一直倡導“脫亞入歐”的福澤谕吉,馬上炮制出了所謂“食肉說”,即“号召所有日本人,必須養成多吃肉的習慣”。在今天看來,他無疑是個“異端”般的存在。

2)福澤谕吉的“文明觀念”

實際上,在明治維新正式開啟之前,他就有過三次“留洋經曆”。

  • 1860年,初學英語的他,作為被派往美國的使節團成員,第一次抵達美國;
  • 1862年,他作為遣歐使節團成員,先後通路了英國、法國、普魯士、荷蘭等歐洲諸國;
  • 1867年,他作為軍艦接受委員,第二次通路美國,并購買了大量英文書籍。

三次留洋經曆,讓他深切感受到了日本與歐美強國的全方位差距。同時,他敏銳意識到,一直抗拒西方文明的中國(清朝),即将陷入萬劫不複的深淵。于是,他決心引導日本人主動向歐美強國看齊(拓展閱讀:東瀛志:福澤谕吉是如何“看貶”中國的?)。

吃肉和自信:為什麼福澤谕吉大力倡導日本人“多吃肉”?

烏德勒支大使館前的訪歐團成員,左二為福澤谕吉

那麼問題來了,日本該如何向“西方看齊”?福澤谕吉認為:

(西方)文明有兩個方面,即“外在的事物”和“内在的精神”。具體而言,思想、觀念、意識屬于“内在的精神”,衣食、(西洋)器械乃至政令法律均屬于“外在的文明”。“外在的文明易取,内在的精神難求,(日本)要想邁入文明國家行列,必須先苦學其内在的精神”。

是以,他一直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思想啟蒙”上面。資料顯示,截至1869年,他先後撰寫并出版了《西洋事情(1866)》、《掌中萬國一覽(1869)》、《世界國盡(1869)》等著述。進入70年代,撰寫了論文集《勸學篇(1871—1876)》以及《文明論之概略(1875)》等著述。

吃肉和自信:為什麼福澤谕吉大力倡導日本人“多吃肉”?

《文明論之概略(1875)》的封面

但需要指出的是,福澤谕吉頻繁強調“内在精神”,并不代表他對“(歐美)外在的事物”持無視态度。

實際上,早在1867年,他就以“片山淳之助”之名,撰寫了一本名為《西洋衣食住》的小冊子,對西餐的餐具、歐美人的用餐方式以及紅葡萄酒、啤酒(麥酒)等“西洋酒品”,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

吃肉和自信:為什麼福澤谕吉大力倡導日本人“多吃肉”?

《西洋衣食住》内頁

3)“多吃肉”與“民族自信”

需要指出的是,福澤谕吉對于肉制品的推崇,主要是出于對其高營養價值的深度認可。“西洋諸國之是以強大,原因之一就是西洋人種強壯高大”,“西洋人種之是以強壯高大,在于他們合理的肉食和乳制品食物構成”。

在他看來,日本要想實作“富國強兵”,首先要保證國民擁有強健的體魄。要想造就國民的強健體魄,首當其沖就是“多吃肉”。

吃肉和自信:為什麼福澤谕吉大力倡導日本人“多吃肉”?

明治維新,讓日本快速“起飛”

1870年,他不幸患了一場腸菌痢,身體迅速消瘦。不久,東京的一家畜牧公司,向他提供了牛奶,使之在很短的時間内便恢複了健康。

痊愈之後,他特意撰寫了一篇題為《肉食之說》的短文,“理直氣壯”地号召日本人“多喝牛奶多吃肉”:“古來我日本國從事農業,人們的日常食物為五谷,而鮮有肉類。由此人身營養偏于一方,造成日本人的體質羸弱。從今以後,應開牧牛羊之法,食其肉,飲其乳,以補日本人的營養之缺。”

緊接着,他對佛教“五戒論”和傳統的“污穢觀”,發起了極為強勢的攻擊:“人們常以為肉食乃污穢之物,并生厭惡之情。….但是牛與鲸相比,何者為大?為何對于獵捕鲸魚并食其肉的現象并不覺得怪異? 抑或有人見到屠殺生物的場景,覺得殘忍不堪,那麼活剖鳗魚或割落龜首,難道并不痛楚?或許有人覺得牛肉牛乳乃污穢之物,然牛羊的食物皆為五谷草木與水而已,其肉之清潔無需多論。”

最後,他再一次重點強調了“吃肉”的重要性。“而今我日本國民缺乏肉食,乃是不養生的做法,是以而力量虛弱者亦不在少數。此乃一國之損亡。既然已經知曉其損亡,如今又知曉了彌補之法,為何不施用?”

吃肉和自信:為什麼福澤谕吉大力倡導日本人“多吃肉”?

慶應義塾大學校内的福澤谕吉雕像

1882年12月,他在自己創辦的《時事新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必須吃肉》的文章。他認為,“歐美人心智的活潑,筋骨的健壯和體力的強大”的主要原因,主要是“食物的差異”:

“歐美人食用人類最富有滋養的禽獸之肉,而日本人則吃滋養不足的草實菜根,不喜好肉類。是以,即便在血氣充沛的壯年,在勞動身心時也不如歐美人那麼勁頭十足。稍微上了年紀,體力大減,頓顯老态,而歐美人即便滿頭白發,卻依然臉色紅潤,年屆七十而不必借助拐杖,其差異真是何止天壤之别!”

在文章結尾,他甚至“悲觀”地表示:“日本人民軀幹短小,顔色蒼蒼,如喪家之犬,在萬國競争的今日,實為國家之大患。倘若不迅速剪除舊有的菜食陋習并轉入肉食的美風,一旦遭難,将會追悔莫及。”

在福澤谕吉看來,日本人要想“身體強壯,精神健旺”,就必須摒棄“肉食污穢”和佛教“五戒論”的觀念,“大口吃肉”。在今天看來,這種尋求“身體強壯、精神健旺”的心理背後,無疑映射了他“跻身于世界文明強國之列”的迫切心情。

吃肉和自信:為什麼福澤谕吉大力倡導日本人“多吃肉”?

《時事新報》剪影

3)日本人的“吃肉之旅”

用發展的眼光看,福澤谕吉極力倡導“多吃肉”的背後,蘊藏着很深的“啟蒙民智”的意味。具體而言,通過對日本人飲食習慣的改變,進一步拉近日本與歐美列強之間的距離,旨在達到西方文明的水準。

當然,飲食習慣乃至國民的身體狀況,并不能視為衡量文明水準的唯一标尺。但不可否認的是,福澤谕吉的“多吃肉”主張,在當時的日本各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動。實際上,一直力圖“文明開化”的明治政府,早在1869年就允許海軍将牛肉設定為營養食物。

1872年1月24日,在政府的安排下,時年20歲的明治天皇,決定在這一天“試食牛肉”,并通過《新聞雜志》等媒體進行了全方位報道。至此,延續了千年的“禁肉令”被正式撤消,日本群眾們可以“肆無忌憚地大口吃肉”了。

不久,各級地方政府也相繼頒布政策,鼓勵群眾“多吃牛肉”。當年4月,政府甚至頒布公告,準許僧侶可以吃肉、蓄發、娶妻——佛教徒恪守的清規戒律,被徹底掀翻了。

吃肉和自信:為什麼福澤谕吉大力倡導日本人“多吃肉”?

日趨西化的近代日本

囿于觀念意識和經濟水準的制約,在明治中期,日本人的肉食量不及歐美強國的零頭。等到了明治後期,“大口吃肉”已經和穿西裝、住樓房、說英語一樣,成為了日本“文明開化”的顯著标志之一,“大口吃肉”已經成為了各界的廣泛共識。

在全民“大口吃肉”的大背景下,日本國民的身高也有了顯著增長。資料顯示,到了1914年,日本男性的平均身高已經達到了1.56米,“漲幅”超過了10厘米之多。

由此可見,日本之是以能成功走上近代化道路,并一度成為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與“大口吃肉”還真的存在一定的關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