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卡托利:17世紀的黑非洲最大戰役 折射普遍的沿海内陸沖突

作者:史密匙

1681年,葡萄牙人與安哥拉人在卡托利交戰,因為卡托利地處安哥拉叢林,外界鮮少人知,但是這場戰役,足以稱為“17世紀黑非洲的最大戰役”,它折射出曆史發展程序中普遍存在的内陸與沿海之間的沖突,為大衆了解西非曆史做鋪墊。

卡托利:17世紀的黑非洲最大戰役 折射普遍的沿海内陸沖突

卡托利戰役

西非地區的發展

如今提到西非地區,可以說出大大小小的國家名稱,但是在16世紀之前,西非地區的大多數群眾還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大家普遍對于“國家”二字沒有什麼概念。

他們雖然群居在一起,但還僅局限于共同的生活,并沒有形成一定的文化信仰和政治基礎,這也導緻了它們屬于外緊内松的結構,一旦内部出現縫隙,部落便會有被分解的危險。

公元16世紀初期,随着葡萄牙人開始大量介入西非地區,剛果流域才慢慢出現原始國家的形态。

卡托利:17世紀的黑非洲最大戰役 折射普遍的沿海内陸沖突

葡萄牙人

其中,北方的剛果國家出現得最早,而位于南方的安哥拉卻滞後了足有近百年的曆史。

但無論是剛果還是安哥拉,它們都在極短的時間内進行了分化。

首先是剛果國家,因為葡萄牙人介入的同時也帶來了天主教,是以,在剛果國家的上層階級,普遍信奉天主教,并且與歐洲的許多國家保持着密切的聯系與交往。

但是,位于剛果沿海地區的貴族,他們并不熱衷于與歐洲地區的國家交往,反而利用地理優勢,開始大量的将非洲的黑人販賣到美洲的一些地區,成為了最早的黑奴貿易中間商。

卡托利:17世紀的黑非洲最大戰役 折射普遍的沿海内陸沖突

非洲的黑人

但是這黑色交易并不是剛果國家獨有的,葡萄牙也有大量販賣黑人的行為,并且與剛果國家出現了沖突,兩個國家曾因為這方面的利益沖突爆發過數次戰争。

而安哥拉雖然在國家發展上晚于剛果,但是自安哥拉形成之後,靠近沿海的貴族群體也大量參與到販賣黑奴的市場中,想分一杯羹。

這不僅引起了剛果與葡萄牙的不滿,也讓内陸地區對沿海派系産生了深深的沖突。

卡托利:17世紀的黑非洲最大戰役 折射普遍的沿海内陸沖突

安哥拉

内陸與沿海之間的沖突

沿海派系與内陸集團無論是經濟還是思想都有着極大的差别,例如沿海派系完全可以利用壟斷黑奴貿易市場發現經濟,并且有實力與其不滿的歐洲勢力進行對抗。

但内陸集團卻不行,他們的經濟發展緩慢,沒有一家獨大的能力,往往被外界作為扶持的對象,成為限制沿海派系的砝碼。

例如安哥拉中的馬塔姆巴王國,為了國家的發展,它一邊被用來限制沿海派系的壟斷行為,一邊以内部高壓手段不斷打擊内部政權,試圖将曾經葡萄牙人在内部占據的據點清理幹淨。

在馬塔姆巴王國中,曾經出現過一個鐵杆般的強硬派——恩津加女王,她是内陸勢力的傑出代表,為内陸勢力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卡托利:17世紀的黑非洲最大戰役 折射普遍的沿海内陸沖突

恩津加女王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恩津加女王于1681年便因病去世,她的繼承人,即馬塔姆巴王國的新國王弗朗西斯科是她的親侄子,他與恩津加女王一樣信奉天主教,并且也是一個強硬的内陸勢力代表。

但是除了滿足于内陸經濟的發展,弗朗西斯科還将自己的目标放在了沿海地區,為了能夠獲得經濟發達的沿海,他曾經多次發動戰争,并且在内戰中脫穎而出。

雖然此時的馬塔姆巴沒有太多具有殺傷力的武器,但是他們對于戰争的組織與防禦能力在不斷地提升。是以,在整個西非的戰争過程中,戰争規模、戰争強度正在内陸與沿海沖突中不斷地加強。

而來自歐洲國家的殖民者,也在不斷地積極備戰,希望可以繼續對西非地區進行占領與統治。

卡托利:17世紀的黑非洲最大戰役 折射普遍的沿海内陸沖突

恩津加女王

同時,在這一階段中,葡萄牙在西非殖民地的人員構成上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因為在亞洲地區葡萄牙的許多占據點,已經被荷蘭所占領了,是以葡萄牙隻能向其他的地區發展新的據點,于是巴西就成為了它的一個海外的附屬地。

那裡的人多是葡萄牙與印第安土著的混血後代,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便是種植園,為了讓種植園持續發展,需要不斷向種植園提供人力,而西非地區的黑奴,便是他們最廉價最可靠的勞動力。

是以,他們隻能繼續進行黑奴貿易,他們不斷将黑奴販賣到巴西地區。

但是同時,巴西地區的士兵,他們也會來到非洲,代替那些最開始的殖民者為自己的新大陸進行服務,葡萄牙人在西非地區變得越來越激進。

但這無疑讓西非地區的國家極度不滿,大戰也隻在一瞬之間。

卡托利:17世紀的黑非洲最大戰役 折射普遍的沿海内陸沖突

黑奴

卡托利戰役

1681年,由塞奎拉上尉帶領的葡萄牙人不斷向西行進,而弗朗西斯科也帶領着10000多人的馬塔姆巴軍隊(安哥拉人)不斷向恩東戈王國逼近。

因為弗朗西斯科是以武力著稱,在内戰中力壓其他地區,這讓他的作戰風格非常的激進與強勢。

是以,它沒有采用讓葡萄牙人頭疼不已的遊擊戰術,反而想要正面攻擊,以求快速地解決戰鬥。

但往往越是強勢的外表,裡面越脆弱可擊,因為他怕長時間的對戰,會給自己國家本身帶來巨大的隐患,再加上交戰過程中敵我雙方的人數都非常多,一旦在時間上進行拖延,勝負的天平就會不知往哪裡傾斜。

卡托利:17世紀的黑非洲最大戰役 折射普遍的沿海内陸沖突

而另一方面,塞奎拉上尉的部署也非常的程式化,他們提前建構好一些土木工程,以火槍手為主,輕型炮為輔作為戰鬥的基本部署。

兩方之間的戰争,從黎明時打起,并且迅速擴大,根據史料記載,這場戰争的總規模人數足有兩萬人,已經被确認為當時黑非洲地區所發生的最大規模的戰役。

而且雙方在激戰過程中,死傷人數相差無幾,可以說誰也沒有占到便宜,激戰數回,依舊回到了對峙的狀态,最後馬塔姆巴王國停止了入侵,而葡萄牙則駐守了近一個月後主動撤退了。

卡托利:17世紀的黑非洲最大戰役 折射普遍的沿海内陸沖突

這曆史長久的西非沖突,在馬塔姆巴王國下一任國王登上王位後慢慢緩解,這位國王就是弗朗西斯科的妹妹羅妮卡。

她上位以後,一改哥哥與恩津加女皇對沿海地區的強勢态度,反而主動講和,還簽訂了和平條約,讓長期在安哥拉大地上發生的戰争,平息了近20年,為沿海與内陸的和平發展做出了貢獻。

參考資料

《黑非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