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貿易逆差創66年來最高,南韓經濟不行了?

作者:正解局
貿易逆差創66年來最高,南韓經濟不行了?
出口增速慢下來,也說明南韓經濟存在着一些隐憂。

正解局出品

最近,南韓産業通商資源部釋出的一項資料顯示,南韓8月貿易逆差達94.74億美元大關,創下開始相關統計66年來的最高水準。

貿易逆差創66年來最高,南韓經濟不行了?

南韓8月的貿易逆差

再看另一組資料。

今年上半年,南韓貿易逆差達到103億美元,這是南韓第一次貿易逆差首破100億美元大關,也創曆史新高。

這兩組資料說明了一件事,南韓貿易逆差正在不斷增大。

國際貿易中,順差好,還是逆差好?

從經濟學上看,沒有絕對正确的答案。

但對南韓來說,肯定是順差好。

這是因為,南韓是一個典型的出口型國家,經濟發展嚴重依賴出口。

隻有大規模的出口,才能消化國内的産能,才能賺到外彙。

現在,國際貿易從順差轉為逆差,是不是意味着南韓的經濟不行了?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要看具體的資料。

今年8月,南韓貿易出口566.7億美元,同比增長6.6%。

今年上半年,南韓貿易出口3503億美元,同比增長15.6%。

貿易逆差創66年來最高,南韓經濟不行了?

南韓8月份15大産品出口情況

這表明,南韓的出口并沒有下降,處于正增長态勢。

那麼問題來了,南韓的貿易逆差為何越來越大?

簡單來說,就是進口增長快了,出口增長慢了。

衆所周知,全球能源和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南韓能源又嚴重依賴進口。

今年上半年,南韓原油和天然氣等能源進口額同比去年暴漲87.5%,高達879億美元。

再加上原材料成本上升,南韓貿易進口額增幅極大。

同時,外部有大國博弈、地緣政治,内部有新冠疫情,南韓部分高科技産品的出口也受影響,增速慢了一些。

此消彼長之間,逆差自然就大了。

鑒于這些影響大多是外部的、短期的,貿易逆差并不意味着南韓經濟不行了。

值得注意的是,出口增速慢下來,也說明南韓經濟存在着一些隐憂。

這裡,我們不妨來看幾個案例:

第一個是半導體。

半導體是現在南韓最亮眼的産業之一,也是最賺錢的産業。

南韓2021年半導體産品出口額達1280億美元,占總出口額的兩成。

一路狂奔的半導體行業,似乎慢了下來。

資料顯示,南韓半導體出貨量在今年7月迎來三年來的首次下降,到8月出口同比又減少了7.8%。

考慮到中國是南韓最大的半導體出口目的地,半導體又是中國勢在必得的産業。

一旦中國半導體取得突破,南韓出口怎麼辦?

第二個是造船業。

現在民用造船業格局,從中日韓三足鼎立,到中韓雙寡頭,基本上就剩下中國、南韓兩個玩家了。

2021年中韓兩國市場佔有率合計達到全球的86.3%,其中中國獨占50%。

今年前五個月,中國新造船訂單市場以全球50.3%的份額繼續領跑。

貿易逆差創66年來最高,南韓經濟不行了?

造船國家訂單資料

可以預見,中國的領先優勢還将擴大,吃掉的,肯定有一部分是南韓的份額。

未來的民用造船格局,可能是“一超兩強”。

第三個是新能源汽車。

韓系車,是全球汽車産業的重要玩家。

今年上半年,現代汽車集團全球累計銷量高達338萬台,僅次于豐田、大衆,排在了第三名。

貿易逆差創66年來最高,南韓經濟不行了?

2022年上半年全球汽車銷量排行榜 來源:日經中文網

這個資料,确實亮眼。

但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南韓不僅不占優勢,甚至是“依賴”中國。

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南韓制造業90%以上的新能源電池、半導體、汽車、航空零部件等核心産業材料從中國進口。

南韓電池行業相關人士表示,“一旦中國切斷原材料供應,南韓電池生産可能完全停擺。”

這麼一看,半導體、造船業、新能源汽車,這三個頗具代表性的産業,南韓都在面臨中國的激烈競争。

中國制造縮小技術差距後,必然會形成對南韓制造的替代效應,最後影響南韓的出口。

這也許就是東亞國家的宿命。

内卷嚴重,不進則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