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湖花農:難忘十四歲,那年生日一碗地瓜粥

作者:齊魯壹點
江湖花農:難忘十四歲,那年生日一碗地瓜粥

(圖檔攝影/大海)

中秋過後,又到了家鄉收地瓜的季節了。對于我們這些從60,70年代走過來的人,恐怕沒有任何一種食物,比地瓜留下的記憶更深刻的了。雖然,現代醫學都在鼓吹,地瓜是最防癌的健康食品,但卻難以抑制我一想到地瓜,食道裡就上溢的酸水。

地瓜作為當年的主要食物,充斥了我的童年和少年的記憶:是它給我提供了生命和生長最基本的保障;同時它也留給了我,太多太多辛酸的回憶。尤其記的1973年深秋,我十四歲生日的那碗地瓜粥。

江湖花農:難忘十四歲,那年生日一碗地瓜粥

我們這代人,特别是跟我同樣,生長在農村的同齡人,應該說童年、少年的生活都是酸澀的。由于長期食用地瓜或地瓜加工的食物,是以對能夠吃白面食物是非常渴望的。家中除了春節能吃到餃子,平時是見不到面食的。我家唯一的例外,是母親會在每個孩子生日時,做一碗面條,或者面疙瘩。過生日者吃面,其他人喝點湯。面食的誘惑是巨大的,是以,我們盼望生日的到來,也是迫切的。

就在這種迫切的盼望中,迎來了我十四歲的生日。我清楚的記得,1973年10月23日,農曆九月二十八。這一天我在學校的心情特别好,因為校長在全校宣讀了我的作文。放學後,班主任徐茂梓老師(也是我的國文老師)又留下我,讓我把作文謄寫到制式的紙張上,說要代表周村區參加全市的中學生優秀作文展覽。

作文抄完後,天已到黃昏時刻。我獨自一個人向兩公裡外的家中走去。

夕陽西下,落日晚霞把天邊映照得絢麗多彩。田野裡一畦哇整齊的麥田,向遠方延伸着,剛冒頭不久的麥苗青聰蒼翠欲滴惹憐。想着作文參展的榮譽和回到家能吃到的面食,我的腳步輕快的像一隻歡樂的小鹿。

當我懷着愉快的心情回到家中,一家人已經到齊準備吃飯。我放下書包,迅速把飯桌和鍋裡目掃了一圈,看到每個碗和鍋裡全都是地瓜粥,失望的情緒油然升起。于是離開飯桌,拿了個馬紮坐到了一個角落。

江湖花農:難忘十四歲,那年生日一碗地瓜粥

母親看到我的情緒不對,走過來問我:“怎麼不吃飯,跟同學打架了?”“……”我在賭氣,啥話也不說。

這時全家都停下吃飯,看着我。母親看我不說話,回到飯桌,端了一碗地瓜粥遞給我。“不吃!不吃!不吃!”我氣急敗壞的大吼,順手一揮“砰”的一聲,碗掉到地上,摔了個粉碎,地瓜和粥汁濺的到處都是。

“啥毛病?撐的你,不吃滾出去了”,父親暴吼着。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看父親發這麼大的火。

父親的發火讓我非常害怕,加上心中滿腹的委屈,我“哇”的一聲大哭起來,随即沖出家門,沿着河邊的小道,跑進河灘茂密的樹林之中。

秋末冬初的季節,樹林中已落了一層厚厚的樹葉,夜晚的河畔,涼風透過單薄的衣服,無情的刺痛着我瘦弱的肌膚,看着小河不斷東去的流水,我心中的委屈,孤獨,無奈,加雜着仇恨在心中油然而生。我不斷的抽泣着,任淚水在臉上肆意流淌。

“泰敏——。”“泰敏——。”

随着一聲聲的呼喊,我打了一個寒噤從夢中醒來。迷迷糊糊中看到一家人都在我的身邊。好冷啊!随即一陣迷糊我又睡了過去。

我再次醒來已是第二天的上午,睜開眼看到是醫院潔白的牆壁;母親布滿血絲的雙眼,和她那像牆壁一樣蒼白的臉色。看到我醒了,兩行眼淚瞬間從她的臉上流了下來。一串顫抖的音符傳進了我的耳畔:“孩子,你吓死娘了”。我幼小的心靈第一次被觸動了!

事情過去快五十年了,但十四歲生日的内疚,卻始終占據着我的心頭。最後悔的是,在父母的有生之年,我連一句道歉都沒說過。今天我把它寫出來,算是我對父母的道歉吧,願父母的在天之靈能原諒兒子的年幼無知!

——寫于2022年9月1日

江湖花農:難忘十四歲,那年生日一碗地瓜粥

作者簡介:孫泰敏,筆名江湖花農。山東淄博市人,生于1959年11月。大學文化。197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1986年轉業到建行淄博市分行。愛好詩詞,曾有多件作品在軍報和地方報刊發表。2021年參加全國《國藝詩人杯》大獎賽,獲得第19名。

壹點号 柳泉金融文學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