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昔日“鴿王”徹底轉鷹 歐洲央行加息75個基點或箭在弦上

在傑克遜霍爾央行年會過後,歐美央行中的鷹派繼續攻城略地,“鴿聲”已近乎絕迹,歐洲央行下周“暴力加息”75個基點或已箭在弦上。

當地時間8月29日,歐元區貨币市場最新資料顯示,歐洲央行9月加息75個基點的可能性已經攀升至67%。對比來看,上周投資者原本預計歐洲央行9月8日會再次加息50個基點。歐洲央行管委Klaas Knot、Robert Holzmann和Martins Kazaks等人已經紛紛表态,支援9月份至少加息50個基點,并且不排除加息75個基點。在歐洲央行大力加息預期的提振下,29日歐元對美元也一度重返平價上方。

牛津經濟研究院經濟學家Mateusz Urban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歐洲央行正發出強烈信号,他們将極力将通脹率降至目标水準,預計這種鷹派情緒将在一定時間内持續。

而“暴力加息”抗通脹大機率要以犧牲經濟為代價。景順首席全球市場政策師Kristina Hooper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歐元區通脹很嚴重,高企的通脹勢頭很難被遏制,同時歐元區經濟已經處于非常巨大的壓力之下。鑒于大部分歐元區通脹不是由需求驅動,其将更難被抑制,是以歐洲央行可能會在“遏制”通脹之前先“扼殺”經濟增長。

不管怎樣,昔日“鴿王”歐洲央行徹底轉鷹已經充分反映了目前通脹形勢的嚴重性,歐美發達國家央行或許已經别無選擇。

歐央行下周或“暴力加息”75個基點

面對數十年未見的高通脹,歐洲央行上個月已經宣布将三大關鍵利率上調50個基點,其中存款機制利率上調至0%,負利率時代宣告結束。

官方資料顯示,歐元區7月通脹率高達8.9%,創下曆史最高水準,也是歐洲央行2%目标的四倍多,并且接下來通脹仍有可能進一步上升。

這也意味着,本周三公布的歐元區8月通脹資料以及歐洲央行的新預測将是決定下周加息幅度的關鍵。經濟學家預計8月CPI同比增速為9%,高于7月的8.9%。如果8月CPI再度超出預期,歐洲央行在9月8日的議息會議上大幅加息的決心将更加堅定,75個基點的加息幅度也将更加現實。

更需要注意的是,即使8月通脹資料還未公布,從近期一系列官員的講話來看,大力加息抗通脹似乎已經成了歐洲央行眼下的唯一選擇,差別隻是在鷹派還是更鷹派,下周是加息50個基點還是75個基點。

歐洲央行管委Klaas Knot已經表态,他支援在下個月的會議上加息至多75個基點。“目前歐洲的通脹問題非常嚴重,我們需要每隔6周加息一次,直到通脹率穩定在2%左右。”奧地利央行行長Robert Holzmann也表示,應該在9月份的會議上考慮加息75個基點。

盡管經濟衰退近在眼前,但優先抗通脹已經成了幾乎所有官員的共識。歐洲央行執委Isabel Schnabel表示,目前的高通脹在預期中變得根深蒂固的可能性和代價都高得令人不安,如果通脹預期脫離錨定,對經濟的影響将更加嚴重。

“在這種環境下,央行需要采取強有力的行動,需要堅定不移地防止人們開始懷疑我們法定貨币的長期穩定性。”Schnabel也承認存在經濟衰退的風險,但“即使進入經濟衰退,我們基本上也别無選擇,隻能繼續我們的正常化道路”。

與此類似的是,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成員Francois Villeroy de Galhau也警告稱,決策者必須下定決心抗擊創紀錄的通脹,以免日後被迫采取“不必要的殘酷”利率行動。

在歐洲央行管委會成員Martins Kazaks看來,歐元區極有可能陷入衰退,但僅此不足以降低通脹,歐洲央行應選擇在下月大幅加息。“我們應該對讨論加息50個基點還是70個基點持開放态度。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至少應該是50個基點。”

總體而言,歐洲央行抗通脹心意已決。Urban對記者分析稱,盡管經濟衰退風險迫在眉睫,最近一些歐洲央行官員仍呼籲大力加息。考慮到通脹目前仍是歐洲央行關注的唯一問題,預計9月會議将再度大力加息。此外,歐洲央行也注意到了歐元對美元疲軟的問題,歐元貶值也讓通脹問題火上澆油。

從種種迹象來看,滞脹或許将成為歐洲難以避免的結局。摩根大通預計,到今年年底,歐洲的總體通脹率将達到10%以上,而歐洲央行可能也會被迫繼續加息。受到天然氣價格飙升和歐洲央行進一步加息的影響,今年年底前,歐元區經濟将陷入“深度衰退”。

對于當下歐洲央行面臨的困境,美國前财長薩默斯表達了悲觀态度,鑒于歐元區的通脹、能源價格沖擊以及地緣政治問題,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的工作要比鮑威爾艱巨得多。“歐洲走的路會很艱難,我懷疑歐洲央行的加息幅度會超過市場目前的預期,而現在當地的經濟衰退壓力也很重。”

通脹不止 “鴿聲”難覓

事實上,随着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上周在傑克遜霍爾央行年會上發出貨币緊縮最強“鷹”,抗通脹的優先級進一步被拔高,歐美央行中的“鴿聲”已幾乎銷聲匿迹。

從美聯儲到歐洲央行、英國央行、南韓央行……全球主要央行已經就遏制通脹的必要性發出了直白而又統一的資訊:異口同聲宣告通脹基礎廣泛、将維持高位、需要采取強有力的行動。

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第一副總裁戈皮納特認為,未來幾年,在全球努力矯正就業市場和供應鍊,而價格壓力繼續存在之際,各國央行官員面臨的權衡就業、通脹和增長的挑戰會變得更加艱巨。戈皮納特稱,考慮到通脹變得根深蒂固的風險,盡管可能付出代價,但主要央行需要一緻保持強硬立場。

需要注意的是,在美聯儲激進加息政策的推動下,強勢美元加劇了全球許多開放型經濟體的通脹,不少國家貨币遭遇了大幅貶值,強勢美聯儲讓這些國家的壓力更大。

例如,南韓央行是最早放棄疫情期間貨币刺激政策的央行之一。自去年8月以來,南韓央行已将基準利率上調了200個基點至2.5%。南韓央行行長李昌镛表示,南韓央行必須繼續提高利率,直到通脹率出現下降。同時他承認,南韓央行很可能無法在美聯儲轉向之前停止緊縮政策。

“我們現在獨立于政府,但我們不獨立于美聯儲。”李昌镛無奈地表示。

事實上,在發達國家央行中,目前幾乎隻有日本央行仍在堅守鴿派政策。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認為日本經濟狀況不同于歐美。“現在日本的通脹率在2.4%,感覺有些神奇,但幾乎完全是國際大宗商品漲價、能源和食品所緻,日本的通脹率到今年年底和明年可能會轉低。是以,在工資和物價以穩定和可持續的方式上漲之前,我們别無選擇,隻能繼續放松貨币政策。”

但整體而言,大力加息抗通脹仍是目前全球的主旋律。Hooper對記者表示,衆多央行正在采取行動,有些國家的經濟資料可能确實令人擔憂。再加上地緣政治風險加劇以及企業盈利預期的可能下調,市場未來可能經曆更多波動。對于投資者而言,能做的就是維持長遠眼光,多元化配置股票、固定收益及另類資産。

另一方面,盡管如今大多數發達國家央行都亮出了“鷹爪”,選擇用“加息前置”來對抗通脹,但從長期來看,激進加息終有結束之時。在Urban看來,不斷惡化的前景将逐漸使歐洲央行中的鴿派重新擡頭,并最終導緻加息暫停,這最早可能會在2023年初發生。創紀錄的能源價格也可能會讓通脹持續更長時間,進而推遲歐洲央行貨币政策轉向。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