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保康首次發現巫山北鲵,最原始有尾兩栖類之一,是中國特有種小鲵

作者:狸貓之一的動物圈

保康首次發現巫山北鲵

湖北省襄陽市保康五道峽管理局從業人員對保護區進行尋常的巡護工作,盡管山清水秀,但每天都看也會習慣,是以這并不是什麼有趣的工作,但這天從業人員們卻有了個大發現,他們在山腳下的山溪中發現了疑似大鲵幼魚的存在,這可是大新聞啊!

保康首次發現巫山北鲵,最原始有尾兩栖類之一,是中國特有種小鲵

仔細記錄下圖檔後,從業人員将圖檔帶回機關請熟悉兩栖動物的同僚進行鑒定,最終确定這種形似大鲵的生物是巫山北鲵,雖然被稱為“小娃娃魚”,但跟大鲵壓根不同屬。這個發現仍然很重大,因為這是在保康境内首次發現的巫山北鲵,對該保護區有很好的正向宣傳作用,證明保護區内生态環境良好。

保康首次發現巫山北鲵,最原始有尾兩栖類之一,是中國特有種小鲵

巫山北鲵就是我們本期的主角。

巫山北鲵

巫山北鲵分布于大陸河南、陝西、四川、湖北、重慶,是大陸原生的特有種,這個名字聽起來也相當有中國味。它們在大陸屬于三有保護動物,在2014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列為近危動物。

它們喜歡生活在海拔900--2350米的山區溪流中,而且最好是小山溪就好,因為它們行動緩慢,是以接受不了流速太快的水源;為了能迅速地爬到岸上,是以栖息的溪流的水深最好不超過25厘米;最好溪流兩邊的植被要茂盛點,這樣才有安全感;最重要的是,這樣的溪流環境也是巫山北鲵的主要食物毛翅目昆蟲幼蟲的栖息地。

一般來說,雄性巫山北鲵的體長可以達到200毫米左右,但大部分隻能長到170毫米;雌性要小很多,體長為146毫米左右。但各個區域生長的巫山北鲵的體型雖然差距不大,但雄雌體型卻是反着來的,比如湖北宜昌的巫山北鲵是雄性大于雌性,而重慶市巫山的巫山北鲵是雌性大于雄性,目前還不清楚為何有這樣的差異。

保康首次發現巫山北鲵,最原始有尾兩栖類之一,是中國特有種小鲵

它們的頭部扁平,但頭長度略比頭寬度長;其身體呈現圓柱形,越往後越扁;最重要的識别特征是唇褶相當明顯,上唇褶掩蓋下颌後半段的大部分,但這個特征如果不是比較專業的人士真的不好鑒定。它們的身體是黃褐、灰褐或綠褐色的,腹部為乳白色和淡黃色,身上還有一些分布不均勻的黑褐色斑點。

歸屬争議

1983年,科學家認為巫山北鲵有唇褶,而新疆北鲵無唇褶,是以是不同屬的,于是以巫山北鲵為模式種建立了巴鲵屬,但在這之後,巴鲵屬的有效性一直是一個有争議的問題。

從1990年開始,不斷有科學家證明新疆北鲵其實是有唇褶的,而且新疆北鲵跟巫山北鲵其實差異并不巨大,它們完全可能是同物異名而已,是以對巴鲵屬的有效性提出了質疑。1999年,《中國兩栖動物圖鑒》編寫的時候,也未把巴鲵屬列入其中。

保康首次發現巫山北鲵,最原始有尾兩栖類之一,是中國特有種小鲵

但後續的研究證明,巴鲵屬應該是有效的,它确實有很多生物學證據,但巫山北鲵确實不屬于巴鲵屬,應該屬于北鲵屬,巫山北鲵就這麼被剔除了以自己為模式種的屬,但這個屬卻真的存在,總覺得有點神奇。

一錘定音是在2006年,随着科技水準的上升,大陸科學家利用線粒體基因組全序列對小鲵科各屬進行了系統發育研究後指出,巴鲵屬和北鲵屬在遺傳距離上差異巨大,顯然不是同屬,至此,巴鲵屬終于被正式确定存在。

同時,利用基因片段對中國中西部的小鲵科物種進行了全面的分子系統學分析後,确定巫山北鲵雖然是北鲵屬的,但跟該屬的其他物種呈種間斷裂分布,它們在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之前跟其他北鲵屬完全是分開釋出的,是以它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對分類、系統演化都提供珍貴證據,就等科學家們發掘了。

保康首次發現巫山北鲵,最原始有尾兩栖類之一,是中國特有種小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