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有這樣一種鳥,它們一生都在飛行,吃飯都在飛行中解決,幾乎不會睡覺,唯一一次落地可能就是死亡的時刻,除此之外,它們難道就真的沒有落地時刻了嗎?那麼怎麼繁衍後代呢?
這種鳥的名字叫做雨燕,因為一生很少會落地,是以它們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無腳鳥”。這種鳥全世界都有它們的足迹,雨燕科下還分了很多種類。
普通雨燕的羽毛十分樸素,大多為深褐色。雨燕體長一般在10到30厘米,體重在9到150克左右。這樣看起來或許覺得這種鳥類沒什麼特别的,但它的飛行能力在自然界可謂是數一數二,雨燕科中的尖尾雨燕平均飛行速度達到了每小時170公裡,最高速度可達每小時352.5公裡。
雨燕作為一種典型的候鳥
,生活在高緯度地區的它們就像大多數候鳥一樣,長途跋涉地從北飛向南。每年大量的雨燕會從它們的栖息地出發,飛向非洲西部過冬。神奇的是,科學家們發現在這過程中,雨燕大多數時間都在空中飛行,基本上不會休息。
可這曆時幾個月的旅程中,雨燕們真的不需要休息嗎?人們甚至猜測難道雨燕擁有可以停留在空中的能力?
于是德隆大學的科學家們就此展開了研究。2013年,他們為19隻雨燕安裝了記錄裝置,用于記錄它們的狀态。可以放心這種重量很輕的裝置并不會傷害到雨燕。經過一段時間的記錄後,人們會在一到兩年之後将它們再次捕捉。然後通過分析記錄儀的記錄資料,科學家就能知道他們到底有沒有休息。
一生都在飛行的雨燕,真的就沒有休息的時候嗎?科學家們為了探究雨燕飛行的秘密,對他們展開了研究。
通過資料的分析,科學家們發現,在長達兩個多月的飛行當中,有一隻雨燕隻有兩個晚上沒有飛行,更離譜的是第二年,這隻雨燕僅僅隻休息了兩個小時。雖然這隻雨燕隻是個例,大多數的雨燕還是會休息的相較頻繁一些,但也讓科學家們十分意外。
關于雨燕為什麼飛行的時間總是遠遠大于休息的時間,我們可以确定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的腿。雨燕的腿太短了,而且比起來大多數的鳥類,雨燕的腿會更加無力。大家一定在路邊見到過蹦蹦跳跳的小麻雀,而雨燕這種鳥類基本上沒有跳躍的能力。是以他們一般不會選擇落在地面,因為一旦降落,可能就很難再飛起來了,這樣也很容易受到其他動物的襲擊。
另一個原因就是,大多數的雨燕其實在飛行中就可以完成休息。你知道嗎?它們是真正的一心多用選手,它們的“半腦慢波睡眠”就能完成這一工作。聽起來可能比較複雜,可以這樣了解,就是當雨燕在一半的大腦控制飛行時,另一半的大腦休息。
不過遇到暴風雨時,雨燕也是會選擇懸崖峭壁停留休息的。這樣不光可以很好的躲避外來的危險,想要繼續飛行隻需要向下俯沖就能起飛。
休息的問題解決了,繁衍後代怎麼辦?
一生都在飛行的雨燕,如何繁殖後代呢?你知道嗎?雨燕的交配也是在空中進行的。
到了交配的季節,雄雨燕會通過滑翔的方式與雌雨燕形成平行伴飛的形式,雙方經過洩殖腔的接觸,隻需要幾秒時間,交配就可以完成。
關于巢穴,懸崖不止為他們提供了休息的場所,也是他們築巢的主要地點之一。這種終生結對的鳥類一般會在他們一歲的時候完成配對,然後這對青梅竹馬要共同相處四年,并在四年後進入成熟階段。到達成熟階段的雨燕這時候就要考慮“住房”的問題了。
每年的春天,雨燕都會在同一個地方築巢,除了懸崖,房檐也是他們的不二之選。這種很少休息的鳥會直到用唾液将整個巢穴建好,才短暫的進入裡面休息一下。
之後進入繁殖期的雨燕會非常高産,可能是為了更快的回歸天空,它們每隔兩三天就會出現新的成員,19天左右小雨燕便能孵化完成,大概過上個6周,小雨燕便能像他的父母一樣,擁有飛行的能力,随後開始遷徙,周而複始。
雖然這種神奇的鳥類——雨燕的一生大多數時候都在空中度過,但他們繁衍後代時仍需要栖息的場所。但随着這些年來燕窩的暢銷,雨燕的生活環境也受到很大的威脅。人們為了利益導緻燕窩減少、雨燕栖息地被破壞,造成近些年來雨燕數目的銳減,保護它們勢在必行。畢竟人與自然的共生和諧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