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0萬一噸!石英石價格翻了天。一文說清它漲價和新能源的關系

最近石英石價格翻了天,本來非常低,去年也就才一萬多點一噸,但今年年初漲了差不多一倍到了3萬多,現在又漲了将近30%到了4萬塊錢,這還是原石,如果經過一波提煉價格能賣到30萬一噸!

這波漲勢連官媒都吓到,還進行了特别的報道。而且不止我們國内的漲了,連美國還有挪威甚至印度的石英石都漲了。

這玩意本來就是很普通的石頭,普通到以前都是拿來鋪路的,也就才500塊錢一噸。但因為一系列的加工之後價格卻變得不普通起來。

石英石經過酸洗再到高溫高壓模拟火山爆發,經曆1700度持續10小時之後變為高純度的石英石,再經過挑選出最高純度的石英晶體後,價格就能達到10多萬一噸,如果最高純度能達到30萬一噸。

簡單來說就是一塊路邊随意可見的普通石頭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後身價倍漲,直接漲了差不多600倍!

知道供需原理就會明白,一個東西價格越貴意味着利潤越高,自然就會有大量的人去瘋狂開采。

根據統計,全球純度在3N以上的高純石英砂的産能從2012年的105.22萬噸/年增長到2019年的173.14萬噸/年,其中美國高純石英砂的産能由55.77萬噸/年增長到95.23萬噸/年,我們的高純石英砂的産能由10萬噸/年增長到27萬噸/年。

但就算這樣依然供不應求,而暴漲的原因正是因為光伏和半導體行業的快速發展。

30萬一噸!石英石價格翻了天。一文說清它漲價和新能源的關系

如果經曆過國小六年大學外加三年國中研究所學生的小夥伴就會知道,石英石其實就是二氧化矽,經過多道加工以後就會成為光伏矽闆,最後就能為新能發電。

截至2021年底,全球矽片總産能約為415.1GW,同比增長67.8%,大陸矽片産能約為407.2GW,占全球的98.1%,今年光伏繼續高速發展,未來對高純度石英需求更大。

很多小夥伴就問了,為啥現在我們還要持續在新能源上不停地加技能點呢?其實具體來說,它就是我們能夠打破東亞怪物房困局,實作逆轉的一個關鍵技能,是以我們上頭正在不餘遺力地往這方面加技能點。

這個事情我在以前的文章就有提到過,今天就重新再發一次。

—1—

困局之境

東亞地區,即使是已經發達起來的四小龍,乃至于已經算是比較發達的我們幾個一線城市,沒有任何一個人能逃脫掉,長時間讀書,長時間加班,啥966,711都是常事,是高度的辛苦。

出過國的小夥伴,或者你從網上看到的視訊,都可以發現一個非常令人疑惑的事,就是歐美澳等發達國家,生活真心放松,沒事來個下午茶,下午四五點下班,誇張到時間一到點,雙手就立馬離開鍵盤回家,整個社會處于放松的狀态。

東亞人聰明和勤奮,全地球都不得不贊許。

‬外國人‬都閑得‬慌‬,特喜歡not zuo not die。

東亞人從幼稚園開始,就要參與殘酷的競争,不僅要上程度很深的課,而且上完課後還要去各種課外班,不僅如此,一路更新打怪後還要面臨極高的淘汰率才能進入好高中,然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再考入一所不錯的大學。

歐美早早提出素質教育,要求大量的課外活動納入考試,課程也就簡單的數學實體,乃至于隻要你在東亞讀完國中,到了這些國家,基本吊打同時代的高中生。

就連内卷一詞都是來源于歐洲對我們東亞水稻産量的考察報告。

懶人的經濟增長,居然一直超過勤奮人的經濟增長,有人思考過為啥嗎?哪裡出了問題?

如果你仔細看一下東亞幾個國家相關産業,就會發現相似度極高,大家都在相同的幾個賽道進行競争,高度内卷,獨特賽道卻非常少。就像有一個無形的手,把我們死死地按在這幾個産業賽道上。

怎麼破掉這個局呢?

要破這個局,就要找到問題的源頭,大家都知道,決定賽道,就要看技術産業,那麼什麼是決定技術産業呢?

從全球範圍來看,技術産業有兩個驅動因素。一個是軍工技術因素驅動,二是商業和市場驅動,因為技術發展取決于資金和人才的投入。

先說軍工,大家看到的計算機,電話通訊技術,核技術,都是基于戰争需求給研發出來,然後再轉入民用市場,造就了很大的一個産業,為啥?

因為打架的唯一目标就是赢。

今天對方肌肉不夠你的大打輸了,明天拿了一把槍過來,這時候你還會考慮槍貴不貴?你唯一要考慮的事就是趕緊也造一把出來。

等你把槍搞出來之後,一看,對方已經把槍換成了大炮,好漢不吃眼前虧,你又跑回去不顧一切開始造大炮,于是軍工技術就這樣不斷的進步起來。

是以軍工要考慮的是技術和實用性,經濟屬性自然被丢到一邊。小夥伴們看看美帝就知道了,每年都保持超高的軍費,占全球軍費支出的36%,直接吊打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

美帝超高軍費中四分之一是拿來買裝備的,意思就是,美帝用6000多億美元中的1500億美元去造就了一個怪物級的市場,以怪物級的驅動力推着軍工公司進行技術研發。

這些昂貴的高精尖技術,在應用之後,成本會随着技術不斷完善而降低,進而實作量産化,再進入民用市場,又可以造就一個很大的産業,進而形成不斷疊代進步的閉環系統。

例如我們手中的手機,還有核電,GPS等等相關技術,這些例子比比皆是。

接下來到商業,但商業技術研發存在缺陷。

作為商業,最重要就是活下去,意味着必須有市場,如果沒人買,投入資金和相關技術研發就是沉沒成本,能直接把公司給拖垮了,很多富二代創業就這樣,例如王某聰,投了二十個億搞來搞去都沒啥效果,因為沒人用就相當于直接丢水裡,道理就這麼簡單。

其次就是商業技術研發需要更多地考慮成本因素,簡單來說就是要考慮普通人買不買得起,就算買得起還要考慮會不會有人願意掏錢買,就和電動車剛剛開始一樣,當初電動車剛剛研發出來一輛要花幾十萬,誰會去買?隻有通過各種補貼降價到人們接受的程度以後,才開始有人會去買。

是以商業開發的技術,絕對不是越先進越好,而是在領先某個比例的時候,才能實作利潤最大化,不會像軍工模式那樣,以技術領先為目标。

有了驅動技術的理念,下面這段話就好了解了。

東亞地區的技術來源,小夥伴們先看看軍工,棒子‬被我們海扁了一頓,島國人同樣被教做人,接着就是被美帝占領,今天他們被種種限制,就是軍工上被政治壓制的展現。

商業上呢?同樣在市場方面受到壓制,就好比你讓一個三歲小孩去和泰森單挑,誰會赢?道理就這麼簡單。由于四小龍本身市場體量很小,而歐美市場占據全世界50%以上,特别是中高端産品份額比例更高,是以對歐美有極大的依賴性,自然也沒辦法經受對方的制裁打擊,是以他們在和對方博弈時隻能被捶。

還有個最重要的地方,就是他們對亞洲公司資本性收益的控制,簡單點來說,就是通過股份對亞洲公司利潤進行收割。

比如韓‬國的大神級某星企業,南韓人非常引以為傲。這企業隻要他想,甚至能成立一個國家,産業鍊從小到一根針,大到各種高科技,産業鍊全部覆寫,反正就是自豪得不行。

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不管他多優秀,都是别人的韭菜。

下圖是他官方網站釋出的資料,2018年第三季度的股權機構,普通股外國的投資者占比高達52%,對股票分紅具有優先權利的優先股,外國投資者占比高達81%。而他是韓‬國市值最高的企業,占到整個股市市值差不多20%的份額。

30萬一噸!石英石價格翻了天。一文說清它漲價和新能源的關系

啥意思?聽不懂不要緊,翻譯成人話就是,假如這個企業,發展遇到問題,那麼整個韓‬國的經濟發展都會受到影響。

如果這個企業發展得好,那麼市值上漲的股份分紅和收益,都會被外國的投資者拿走,錯了,應該是明搶,外國資本實質上直接搶走韓‬國人大部分的勞動成果。

還有日本的東芝,灣灣的台積電都是這個樣。

總的來說就是,一隻看不見的手将東亞國家的産業死死地按在幾個賽道上,讓大家不停内卷,要想換賽道?對不起,先問問市場,再問問股東,不行的話,不好意思,請繼續卷。

那如何破局呢?

我們在這些方面都好得多,政治上的獨立讓我們的軍工自己說了算,而市場能靠着自己的巨大體量,那資本呢?

我們的核心制造業企業,華為,中興,京東方,中國中車,上汽集團,吉利汽車,OPPO, VIVO,格力,美的,中核集團,中廣核,海康威視,大疆,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國兵裝,中船重工,紫光集團等等,都不存在外資占據大部分股權的情況。

網際網路呢,就先暫時不提了,找個時間再專題細說,反正現在某app已經被下架了。

而現在,就在這一刻,我們終于找到了一個能夠破局的地方。

—2—

破局之道

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正在搞一帶一路,一旦成型後,将會形成一個閉環經濟循環圈,就是通過吸收東亞周邊的基礎原材料,在我們東亞加工成産品,再産品銷往歐洲,那時候,我們将會和歐洲形成一個經濟混合體。

一旦成型,東南亞怪物房的局自然就應聲而解。

因為我們已經和歐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到了那時,哪怕就是隻真的手,也按不住了。

舉個例子,我們的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高端産品,一旦搭載上華為的無人駕駛技術,那就更加如虎添翼,這時候,最好的銷售地,就是歐洲。

剛剛也說了,歐洲占了中高端産品的非常高的份額,簡單點來說,幾十萬的無人駕駛清潔能源車,最好賣的地方就是歐洲那邊,你拿去非洲,拉美也沒多少人買得起,就算買的起也沒多少人願意去買。

但要進入歐洲市場,關鍵要滿足一個标準,就是綠标,簡單點來說,就是要滿足他們對二氧化碳的碳排放标準。

這個标準可不是單單指産品,還包括整個産品的生産過程,假如生産過程中碳排放不達标準,抱歉,就算你的産品多環保,都無法在那裡銷售。

就算給你取得銷售權,也不會有人去買,因為觀念已經深深印在他們的文化習慣中,他們追求的就是綠色産品,是以你的中高端産品如果要銷往歐洲,就要滿足它的要求,包括生産過程。

舉個例子,歐洲的農産品非常的貴,但美帝的很多農産品哪怕就是價格再低,一樣進不了歐洲,因為它要求生産全程都是有機肥,而且都是按天然生長而成。

但美帝的農産品基本都是靠化肥及大量機械化進行生産,進而使農産品達到如此大的規模和低價,是以從根本上來說,它是無法滿足歐洲标準的,也就無法進入高價格的歐洲市場。

哪怕就算它能通過特殊手段進入歐洲市場,歐洲的普通群眾也不會買單,因為他們已經對這方面有着根深蒂固的文化意識,所有人都追求純天然綠色産品。

是以美帝的農産品是無法進入歐洲的。

我們假如想要把中高端産品賣給歐洲,就必須讓産品從生産過程到産品性能都滿足這個綠标。

那我們是如何開始做這個布局的呢?

我們将目光轉到另一個領域,就是新能源。

現在新一輪的能源革命即将到來,誰赢得這一輪,将會是新的能源強國,而為了赢得這次革命,我們早已經在十五年前開始布局。

情況是這樣的,在2006年,我們從十一五開始就提出節能減排計劃,說人話就是開始逼着自己去産業更新,要把那些落後高耗能高污染的産業統統給淘汰掉。

那時候,我們大部分産業還是以消耗化石能源為主,計劃剛剛提出的時候,一些傳統的産業非常難受,為啥?我們大部分石油都是進口為主,因為我們是貧油國。

而美帝又靠着石油美元體系收割着全世界的韭菜。

你想想,隻要美帝亂印錢世界就會通脹,原油價格就會上漲,例如在2008年的時候搞了一波,石油從30美元猛漲到130多美元,然後又狂跌,現在又飛升,總之石油就是被他拿在手裡。

而石油是工業的血液,所有開發中國家如果想要發展,必然依賴石油作為能源驅動,隻有任由美帝宰割。

而石油又關乎國家的能源安全,2020年統計,我們進口石油比例已經達到70%的警戒線,意味着隻要我們的石油哪天一旦無法進口,那麼就會立即斷供,整個社會必定要亂了套。

是以不管從發展還是戰略的角度來說,必須得想辦法擺脫對石油的依賴,才能跳出美帝收割韭菜的套。

不但要擺脫,還要想辦法建立一個自主可控的新能源體系,但怎麼建?

随即我們釋出了關于節能法律,接着又做了關于可再生能源的計劃,大力扶持以太陽能,風能,水能為主的新能源産業,這幾個産業一旦成熟,就是新能源秩序建成之時。

十五年後的今天,在國家大力扶持下,這類新能源成本已經下降90%,和普通能源價格差不多,而就在去年,更是有一個令人振奮的轉折點出現了,那就是我們對世界宣布2060年碳中和,這個消息背後的意思就是,我們已經化被動為主動,化劣勢為優勢,是以陳諾碳中和,就是我們崛起的标志性轉折。

小夥伴們不要以為碳中和單就是環保的概念,其實就是我們崛起的一次機會,堪比第一次工業革命,說人話就是這是新一輪的工業革命,是可以決定各個文明興衰的一次轉折,同時也是破解東亞怪物房的一條賽道。

那啥是碳中和?為什麼說它這麼重要?

碳中和簡答來說就是二氧化碳排出量等于吸收量,但這跟能源有啥關系?

從經濟戰略來說,碳中和就是在制約美帝的石油美元,啥意思?

美帝将石油和美元挂鈎後,開始控制全球的經濟命門,前面說了,任何一個國家都需要石油,美帝通過将美元和石油挂鈎後,就等于控制住了石油。

這樣他就可以無限印錢,然後通過石油将通貨膨脹傳到别的國家去,這時候,美帝可以說,在經濟上處于金身的無敵狀态,反正想印多少錢就印多少,有大把國家幫忙擔着。

但歐洲那邊開始郁悶了,商量着要想個辦法才行,跟着美元石油這個規則混下去,那天這麼不要臉的美帝瘋起來,大家都會被他一并帶進溝裡,而且全部都會被他吸得一幹二淨。

大家都琢磨着要定一個新規則來對抗,但新規則可是不這麼容易定的,首先要有三個條件,一就是站在道德制高點,第二就是能制約石油美元,第三就是還不能讓美帝看出破綻來,知道大家在搞他。

在一衆頭腦風暴後,一個有着保護地球環境的碳排放體系就誕生了。當時有專家學者說,你看自從地球工業革命之後,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導緻地球溫度上升。

這裡要強調一下,地球溫度上升是否和二氧化碳排放有關有很大争議,本文隻針對經濟戰略問題做讨論。

然後這些科學家就倡議,為了讓地球溫度不上升,人類就要相對地減少碳排放。

随後歐盟開始忽悠美帝,你看我們發達國家二氧化碳越排越少,那些開發中國家為了發展肯定會越排越多,不管啥樣子都是他們要吃虧,是以,我們這些資本家是不是聯合起來,用碳排放概念來搞點小動作呢?

美帝馬上就中招了,他一時半會也沒看出啥問題,但是卻不知道,這碳排放就是沖着他的石油美元來的,于是屁颠屁颠的幫着歐洲研究如何用碳排放去割韭菜。

于是在歐美強強聯合研究之下,一個新的概念又誕生了,它就叫碳排放權。

随後在1997年歐美便組織了84個國家簽了一個《京都議定書》,這個條約裡,明确的把二氧化碳排放權變成了一種可以交易的商品,啥意思?

說人話就是84個國家組成一個紅包群,誰放的二氧化碳多,誰發紅包,就這麼簡單。

舉個例子,假如某個東亞國家有100個碳排放名額,日不落國也有100個碳排放名額,但是日不落發展很牛啊,人家國内都是高端産業,造的都是啥晶片之類的,100個名額根本沒用多少,最多用30個,但是東亞國家就沒辦法了,基本都是工業,這些工廠都必須用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這些能源排出來的二氧化碳100個名額哪裡夠用?咋辦?

那就去市場上買啊,找剛剛的日不落帝國,他不是還剩下70個,找它買就對了。

我相信這時候小夥伴們一定都看出來了,碳排放權交易表面上看,是一個環保問題,但本質就是把國家的發展權變成一種可以交易的商品,是以想要發展的國家隻能有兩種選擇。

第一種就是和發達國家買碳排放名額,意思就是交保護費。

第二種就是使用清潔能源,比如太陽能風能水能,這些不産生或者少産生二氧化碳的能源。

但聰明的你一定會想到,假如大家都用清潔能源,哪裡還有石油的事?

石油銷量必定驟減,剛剛不是說了,美帝就是靠石油美元才這麼有恃無恐的割韭菜的,沒有人用石油了還怎麼割韭菜?

是以,随着時間的推移,美帝幡然醒悟,你這個碳排放權哪裡是壓制開發中國家?

這一招是在對我釜底抽薪,狠啊!

在2001年,小布什毫不猶豫地掀翻了桌子,當然那個時候新能源産業也不發達,很多國家一合計,用新能源太貴了,是以一直拖着不簽字,于是各個參與國連合力都沒形成,更不用說制約石油美元了。

是以這個協定最終還是草草了事,沒鬧出多大的風浪。

但歐洲實在不想放棄,因為他們在碳排放體系上,下了要命的血本,特别是在環境上,那都是軍工級别的投入了,你看看比比西,就是去各個國家拍環境紀錄片,而國際上很多環保組織都拿了他們的錢,你說這好不容易搞了個這麼牛的環保協定出來,能說放棄就放棄嘛?

是以在2009年,大夥兒又在哥本哈根開了一次會,會議的主題就是,大夥們看,京都議定書雖然簽了,但似乎效果沒展現,這回我們把各項細節都給定下來,好讓大家都回去落實。

但就這個會議,讓很多國家吵得不可開交,舉個例子,當時歐美在其他國家沒有參與情況下,就直接給各國配置設定了碳排放名額,他們拍腦門算出來,全世界碳排放量不能超過8000億噸,然後27個發達國家直接拿走44%的碳排放權,要知道這些國家當時總共才隻有11億人口,讓剩下的54億人去搶56%的碳排放權。

從1900年到2005年,發達國家碳排放量是開發中國家的7.54倍,好了,你産業更新完了,現在你又來一次,搶走幾乎一半的碳排放權,這不是赤裸裸的欺負老實人?

在當時卻很反常,很多公知,包括很多環保主義者說,因為這個是歐美拍腦袋想出來的概念,是以就要獎勵他們多一些名額。

還有人說,人家人口基數小,肯定要多給一點碳排放的權利,這說法是不是和前面的遊戲有點像?人少了極品掉率幾率就要高,啥邏輯?

說到底,這些人就是想讓東亞地區繼續老老實實地待在地獄模式。

丁院士也說到,這個東西就是一個陷阱,一旦承認歐美定下來的名額,我們從2020年以後,每年都得花一萬億去購買二氧化碳的排放權。

看看,國士才是真正地打破了西方國家對碳排放的話語權,是他們以人均曆史排放基礎配置設定碳排放權,為我們争取到了更多的碳排放權,沒有這些人的努力,一旦被歐美那些人站到了道德制高點,鬼知道會怎麼惡心我們。

靠公知?等着被忽悠瘸去吧。

回到哥本哈根會議,雖然大家吵歸吵,但是全球溫度上升的議題,還是引起大家的重視,科學家們也表示,如果繼續讓溫度上升,很多地方的冰蓋就會融化,永凍土都會顯露,海平面就會上升,很多沿海地區就要倒黴了。

現在随着新能源的産業取得重大突破,綜合成本已經下降,于是大家都達成了一個共識,就是在未來大家一起減少碳排放量,進而穩住溫度上升。

到了2016年,近200個國家簽訂了《巴黎氣候變化協定》,最終的目的就是讓地球上的碳中和。

這時候各國排放要收斂了吧,但各國排放一減少,美帝又跳出來了,他知道最終受傷害最深的還是他,他一直靠石油美元體系收割世界韭菜,這不是要他命嗎?

是以為了不讓自己地位被動搖,美帝又罵罵咧咧地退出紅包群了,但肯定對我們來說,這下子好得不得了,為啥?

我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新能源産業鍊,而且成本下降了90%,比如風電的金某某科技,光伏的隆某基股份,還有剛剛投運的烏東德水電站等等,新能源的優勢和主動權已經掌握在了我們手中。

再有就是剛剛提到的能源安全概念,從經濟戰略來講,碳排放權的目的就是為了制約石油美元霸權,我們加入巴黎協定,也是想改變目前自己的能源結構。

剛剛說了,我們原油的70%都是靠進口,而天然氣是40%,小夥伴們想想,晶片沒有,可以頂一頂,大不了不玩遊戲,但是沒有了能源,所有行業就要直接歇菜,如果不擺脫能源卡脖子,那麼就永遠都要看人家眼色。

是以走新能源的路線是迫在眉睫,幸運的是,我們恰恰在新能源體系中,擁有巨大的競争優勢。

就拿2015年的麥肯錫報告來說,我們的光伏和風能簡直就是吊打歐美,特别是在光伏領域,2020年,全球前20的光伏企業,15個是中國的,而且在這個領域,我們已經達成從技術到裝置全部國産化,我之前也發過一篇文章,就是詳細講新能源的,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說人話就是,在光伏這個産業,任何人不僅卡不了我們脖子,以後還要看我們的臉色。

現在光伏發電成本比火電還低,同時我們還解決一個大問題,就是棄電率,啥意思?你想,我們這裡有些地方整天烈日當空,而有些地方風起雲湧,這些地方發出來的電自然就會多發,超發。

現在,我們拼了命作出了特高壓,意味着能将這些能源從産量大的地區直接輸送到用電量大的區域,不僅時間短,損耗低,還特别可靠,這些都是傳統化石能源無法比拟的。

接下來就是新能源汽車端,根據測算,到了2025年,新能源保有量将超過2500萬輛,屆時總電量約為50000萬千瓦時,也就是5億千瓦時,存儲的電量将會非常巨大。

這裡還不得不提到一個儲能技術,有很多經過論證的儲能技術也正在開發,近期最值得關注的就是抽水儲能技術,雖然按照損失率來講,能量損失達到了近60%,但是對于調節過剩的電能仍然有很多大幫助。

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大的新能源閉環體系了,有适合大量發電的新能源電廠,有我們的高壓輸送網絡,有儲備能源消耗的新能源電車,還有各種新的儲能技術。

這個新能源系統不但能倒逼低端産業更新,還可以向更進階的高科技産業進階,就比如華為正在弄的萬物互聯,還有随處可見的太陽能無人機,這些應用肯定又會推進萬物互聯的5g進步。

也就是因為這些條件成熟之後,我們才會在世界宣布,3060的目标。

然後,美帝開始慌了,曾經是歐洲那批人自己玩,搞不了多大的局,但現在是我們一起玩,歐亞大陸一旦形成經濟共同體,這些産業一旦整合在一起,那麼美元石油體系将會逐漸衰落。

而東亞怪物房,可以憑着我們的彎道超車,帶領出一條嶄新的路徑,到時候,所有的新賽道将會顯現,地獄模式還會繼續嗎?答案就在大家的心中。

說了這麼多,終于來到了還原電力的商品屬性上,那新能源與電力商品屬性有啥關系呢?有了上面的這些知識儲備,我們就可以開始解釋這個事情了。

—3—

新能源的解讀

首先很多小夥伴們看到還原電力商品屬性這個詞立馬反應就是電價要漲,當然,民用的我在之前的文章已經詳細分析過,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看,現在要分析的是大趨勢,大環境,讀懂了,你将會受益。

同樣的先上圖,讓大家看看我們電價在同别的國家比較的結果。

30萬一噸!石英石價格翻了天。一文說清它漲價和新能源的關系

輸配電價基本可以說是相對固定的,根據計算,大約為0.188元,在世界上來說,已經非常便宜。

30萬一噸!石英石價格翻了天。一文說清它漲價和新能源的關系

小夥伴們就會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事情,許多發達國家的電價為啥這麼高?尤其是德國,丹麥,英國等歐洲國家。

在我們這裡,電價是由上網電價,輸配電價格,再加上其他費用組成,其中上網電價加上輸配電價占了電價的79%,發達國家的電費組成呢?

我們先看德國的,2019年,居民電價30.22歐分/千瓦時(約合人民币2.31元/千瓦時),其中包含可再生能源附加費(6.41歐分/千瓦時,約合人民币0.5元/千瓦時),占到居民電價的21%。

30萬一噸!石英石價格翻了天。一文說清它漲價和新能源的關系

說人話就是,它作為代表高電價國家,一方面就是資本逐利的天然屬性,另一方面也受到其發電結構轉型有關。

2017年它的新能源占比達到了令人發指的38.5%,到了2020年已經達到了50%。

30萬一噸!石英石價格翻了天。一文說清它漲價和新能源的關系

前面已說過,新能源需要很大的技術成本投入,但資本為了保證自己的利潤空間,進而收取了超高的可再生能源附加稅,其結果就是導緻了高電價的産生。

再來看看老牌的日不落帝國,我們看看它的電價組成。

30萬一噸!石英石價格翻了天。一文說清它漲價和新能源的關系

同樣在2018年英國民用電價格上漲46%,達到每千瓦時0.202歐元,與歐盟平均0.21歐元每千瓦時的民用電價在同一水準。在上圖的電價組成中環保和氣候變化補貼占17.45%,這部分收入也都拿去補貼新能源。

小夥伴們在上文已經知道,商業版的技術驅動必須靠資金和人才的投入,而這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驅動新能源技術的發展,設定了碳中和的名額,以目标為導向倒逼自己的産業更新。

更新就必須有資金,資金從哪裡來?

那就從國民口袋中拿走一部分錢去推進技術進步,這種做法對還是錯呢?基于實事求是的态度,這篇文章不做評論,也不能就此批評别人這樣做是錯的,畢竟它的初衷是為發展新能源提供了技術和經濟的樣本。

發達國家高電價的原因就在這裡。

那我們這裡,推進新能源的技術進步的資金從哪裡來?

你如果作為決策者,該如何決定?

新能源是一個新事物,從來沒有一個模式能讓我們學習和借鑒,而它又是新一代能源革命的制勝點。

我們要不要照搬發達國家的模式?畢竟世界上也就他們開創了這個先例?

相信大家都看到了,我們并沒有照搬它們的模式,而是這樣幹的,國家通過不停地虧血,終于砸出了一條路子出來,而且還是最一流的産業。

為啥這麼說?

看看我們上網電價是0.4左右,發達國家到了0.8左右,西方國家是資本市場,不會虧錢的,意味着啥?

意味着之前我們光伏發一度電就要虧差不多一半的錢,這輸血量是巨大的,加上國企維護,消納,檢修同樣是虧錢在做。

銷售部分更加虧血了,因為發達國家還要收取環保氣候補貼費,約為電價的20%,言下之意就是這些錢光伏發電成本都平攤到每個人身上,而我們呢?

由于考慮到東西部發展不平衡,加上各地之間還有一些結算方式的不同,直接決定由國家出錢,補貼到光伏發電的每一度上。

于是,上網電價是别人的一半,售價為别人一半以下的電費基礎上,再加上國家的實際補貼,達到了目前的光伏發電水準。

可以說,國家為了扶持光伏,每年都是在天量的虧血輸出,終于拿真金白銀砸出了一條新路徑。

好了,回到商業模式下,上面已經說過,在商業模式下,技術絕對不是越先進越好,而是在領先某個比例的時候,才能實作利潤最大化。

如今,我們的技術能力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程度,新能源發電成本下降了90%,已經開始逐漸能有些許盈利的能力了,下一步我們該往哪個方向走?

這時候就應該把新能源推向市場,讓市場來驅動它的技術繼續往前走,那麼是不是一下子就立馬将這些企業推向世界呢?

在明白這個道理之前,我們先要知道一個事情,我們一般是如何将自己的企業推向世界級市場的。

就像2000年的時候,我們加入WTO,成為世界工廠的一部分,這就需要能與跨國公司抗衡的優秀企業,我們如何培養自己的優秀企業的?

首先我們都會讓自己的企業先在國内市場進行拼殺,等到經過市場檢驗,淘汰掉較差的大部分企業,剩下為數不多的幾個大型優秀企業,我們再将這些企業放到深圳香港一帶,讓他們初步和外資較量,等到他們獲得寶貴的實戰經驗,并且具備一定實力之時,最後才會将這些企業推向全球,讓他們去和世界型的跨國公司拼殺。

不這樣幹,不管将多少企業推向世界,最後基本上都隻有任人宰割的份,這就是我們将理論聯系實際這套理論放在企業管理上的具體展現。

好了,之前我們基本上都是靠國家砸錢,各大新能源企業并沒有經過市場的實際拼殺,很多企業市場經驗并不足,一旦貿然進入國際市場,必然會冒很大的風險。

這時候就應該把新能源推向國内的碳交易市場,讓我們的新能源企業先在自己的市場先進行一輪比拼,等到它具備一流水準的時候,再推向世界級市場。

就在剛剛今年的3月份,我們的報告指出,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而其中的國内碳交易就是關鍵的一環。

國内碳交易就是将一個國家的碳排放權具體配置設定到每一個企業上,就和上面說得差不多,隻不過上面是國與國之間交易,現在是國家内部之間企業與企業交易,要了解很容易,把國家換成企業就行了。

同樣的,我們把國内所有的企業全部拉到一個紅包群裡面,如果那個企業要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就要向少排放,甚至不排放二氧化碳的企業發紅包,以此來獲得多排放二氧化碳的權利。

通過這樣的市場手段,來促使企業自我更新轉型,可以預見到了最後,很多企業為了減少碳排放,自己會将内部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部分給淘汰掉。

簡單點來說,就是運用碳交易這個平台,來倒逼着我們的企業轉型更新,進而轉型為生産中高端的産品。

而還原電力的商品屬性就是為了這個碳交易平台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啥?

其實這主要是針對電廠和大型企業來說的,很多小夥伴們不知道,現在我們已經開放了電力交易市場,很多大型企業可以直接和電廠購買電量,電網公司隻是收過網費,是以我們的工業用電價格在世界範圍來說并不是很高。

對于電廠來說,用煤來發電本身就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意味着需要很多的碳排放權,電廠要多發電,那麼就要購買更多的碳排放權,而導緻電費成本上漲,假如還是按規定的上網價,那還如何展現碳交易?

好,你想可以發電,可以,但是你的電價就會提高,而你上網電價一旦高到企業無法獲利的情況,那麼還會有企業跟你買煤電嗎?那麼電廠要生存下去,自然就會找到最佳的煤電生産利潤點。

就比如今年的一季度,由于市場用電量加大,所有電廠猛地發電出力,發電量比往年同期整整高出了60%,一旦開放碳交易,電廠你要這麼開,等着虧更多的錢。

而企業呢?如果還是繼續購買化石能源生産出來的電,那麼是不是意味着自己的碳排放量就要升高了?企業為了将有限的碳排放權放到更大利潤的生産環節,自然就會購買新能源所發出來的電,而少購買碳排放量大的煤電。

當然,這個是針對大型工業企業來說,對我們普通吃瓜群衆沒啥影響,是以治大國如烹小鮮,我們整個國家真的是一步步在往前趕,現在已經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就等着碳交易平台開放的那一天。

—4—

結論

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現在第三次工業革命,已經經曆了幾百年,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個地區,國家能跟西方那邊抗衡,都隻能在後面苦苦追趕。

而這新一次的能源革命的到來,全球各地區,國家都在等着這一次技術井噴的到來,因為這一次能源革命,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開發中國家都有機會。

由于各種原因,我們并未能趕上前三次工業革命的便車,但就在改革開放到現在幾十年的時間裡,我們都在竭盡所能地追趕,就和準備要中考的學生,為了能趕上新一輪的考試正在惡補之前拉下的功課。

雖然早在前幾年,我們的快速成長引起了美帝的注意,随後對我們實施了各種貿易戰,金融戰,科技戰,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将我們這些樸實,勤勞,廢寝忘食加班加點,絞盡腦汁發揮自己智慧,為了美好生活付出天量努力的人們死死的按在一個狹窄的賽道内卷,不讓我們擁有美好生活的一天。

但是,有用麼?

我們已經對世界宣布,即将要達成3060的目标,碳達峰,碳中和必将實作。

而就是現在,我們也已經做好了碳交易平台的準備,還原電力的商品屬性隻是當中的一個環節,可以預見,還有更多關于光伏風電,儲能電源的檔案出台。

而這一切動作背後的目的,就是我們要在新的賽道中搶占制高點,打破東亞怪物房的魔咒!

今天說了比較多,希望大家能慢慢看完。

喜歡就為這篇文章點個贊,謝謝。

以上,互勉!

我是@匠心鑫先生,10多年的職場老司機。歡迎關注我,每天分享職場幹貨,讓你一路逆襲,獻給每一個不想混日子的人。本人為成長,收集了800M的書籍,裡面包含了很多職場道理。想破解成蝶,一路逆風翻盤的你請關注我"提升",将會獲得驚喜!很多職場升遷的方法裡面都有了,歡迎下載下傳!

30萬一噸!石英石價格翻了天。一文說清它漲價和新能源的關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