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孫博:不隻是中國,歐美也遭遇幹旱,糧食危機真要來了?

作者:觀察者網

【文/ 觀察者網 孫博】

最近,中國長江流域許多地區都經受着嚴重的高溫幹旱天氣。其實,不隻是中國,在北半球的不少其他地區,幹旱都在影響着農業,且部分地區已是多年受災。

以筆者所在的加拿大為例,在世人的印象中,每逢陽光燦爛的夏季,加拿大就遍地都是綠油油的草地。但最近幾年,由于要執行“限水令”,不少住宅的前庭後院沒有以前綠了,草坪往往幹燥枯黃,有的甚至瀕臨死亡。今年的形勢更為嚴峻,有些地區已經受災,其他地區也在為抗擊旱災做準備。

加拿大農業專家擔憂幹旱影響糧産量

至今,俄烏沖突持續超過170天,對全球糧食和能源等物資的供應造成了巨大影響。而加拿大西部農業大省所遭遇的幹旱等極端天氣,更使這一境況雪上加霜。

加拿大農業和農業食品部的專家哈德溫指出,阿爾伯塔省四分之一的農田(約4400萬英畝)正處于嚴重幹旱狀态,其中包括小麥、大麥和硬粒小麥等主要農作物的主要種植區,農民正在非常幹燥的條件下播種。這給已經吃緊的谷物市場帶來了進一步的考驗。

去年,由于幹旱,加拿大小麥和油菜的産量明顯下降。幹旱如同一場“蔓延的災難”,緩緩開始而經久不息,在包括但不限于農業的多個方面造成了廣泛影響——一些人放棄了發育不良的農作物,還有一些人賣掉了沒有幹草可喂的牛群。

此外,幹旱還會影響農民播種某些作物的計劃。例如,雖然油菜能夠承受高溫和缺水,但需要大量的肥料,而今年的肥料變得更加昂貴。飼養牲畜的成本水漲船高,種植農産品和蔬菜的成本更是迅速上升,這些花費最終會轉嫁到消費者頭上。

幹旱還可能導緻基礎設施受損。土壤變幹時會收縮,進而導緻水和瓦斯管道出現問題,花費更多的維修費。

中部薩斯喀徹溫省(Saskatchewan)的農業專家莫奈特最近在溫哥華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小麥出口總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今年2月24日以來爆發的俄烏沖突導緻全球小麥貿易急速縮減。面對這樣的局面,加拿大會與北美其他國家一起盡其所能增加産量。然而,氣候問題使加拿大西岸遭遇了幹旱,加上目前播種季節較晚,農作物産量可能受到較大限制。

孫博:不隻是中國,歐美也遭遇幹旱,糧食危機真要來了?

2020年7月和2021年7月,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南部的農民理查德·歐文(Richard Owen)站在其大麥田的同一地點(圖源:CBC News)

莫奈特指出,消費者将承擔俄烏戰争和氣候問題的後果——漫長的俄烏戰事将對糧食供應造成長期影響(至少一年或兩年食品價格的上漲),而加拿大通貨膨脹率創下31年來新高,農作物耕種成本大幅上揚,消費者将不得不承擔高昂的食品價格。

美國加州曆史性幹旱嚴重影響農産品的種植,殃及加拿大食品供應

加拿大綠地農業公司總經理、農場主蘇東亮表示,他位于有“加拿大糧倉”之稱的薩省,今年他自己及附近農場的收成尚可,還未直接受到幹旱的影響,但美國加州受影響較大,幹旱缺水,聽說有的農場解雇了不少勞工。而歐洲幹旱更為嚴重,許多農作物産量驟減。

随着全球氣候危機加劇,加州已連續第三年遭遇嚴重幹旱,今年更是加州有記錄以來幹旱最嚴重的一年,大部分農作物種植區均受到波及。據資料顯示,2000年至2021年是加州自公元800年以來最幹旱的21年。由于長期幹旱,水庫的水位正在下降,加州農民灌溉用水收到限制,這将進一步影響作物采收。

蘇東亮指出,加拿大在農作物進口方面高度依賴加州。加州是加拿大和美國其他地區的主要水果和蔬菜供應商,而加拿大也是加州農作物的最大買家:加拿大約兩成的農作物來自加州,2021年進口金額約28億美元;2020年加拿大向加州購買的新鮮蕃茄、甜椒和辣椒、甘藍菜、花椰菜、生菜、瓜類、紅蘿蔔、芹菜、綠花椰菜、菠菜及草莓分别占加州消費此類食品總額的97%、95%、94%、88%、87%、86%、87%、83%、83%、83%及70%。加州的嚴重幹旱狀況如果持續下去,勢必殃及加拿大的食品供應。

雖然楓葉國可以生産部分水果、蔬菜,以替代從加州的進口、稍許填補短缺,但多倫多一家華人超級市場的負責人陳先生表示,由于加拿大太過寒冷,本土所生産的産品根本無法替代所有進口食品──比如,杏仁、開心果、柑橘和葡萄等作物很難在加拿大生長。這些産品很可能出現缺貨,進而導緻漲價。

陳先生感慨道,新冠疫情又碰上加州幹旱,真是雪上加霜,希望政府出台有關政策彌補,也希望市民多多諒解,大家共度難關。

北美和歐洲都遭遇百年來最嚴重幹旱

高溫、幹旱并非加拿大獨有。聯合國氣象組織最近釋出的報告顯示,今年北半球夏季正在經曆着極端高溫、幹旱和野火等。北半球許多地區剛剛經曆了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三個7月之一,而另兩個“最熱7月”分别出現在2016年和2019年。

北半球高溫熱浪主要發生在歐洲、北美和東亞(中國長江中下遊、南韓和日本中南部)地區。

在北美,美國約28個州釋出高溫預警,打破或持平的高溫紀錄達359個,約一億人預計受到高溫天氣的影響。熱浪從中西部、南部,再沿墨西哥沿岸向西吞噬,在制造幹旱、點燃林火的同時,也将多州華氏溫度推向三位數,部分地區更創下115華氏度(46攝氏度)的紀錄。

據美國幹旱監測機構(USDM)的資料,美國西部大約6%的地區處于“極其幹旱狀态”,這是警告級别最高的旱災狀态──當地的農場、牧場都面臨巨大的經濟損失及全面的水資源短缺。

另外,美國西部23%的地區處于“極端幹旱狀态”,這是相比“極其幹旱狀态”低一級的旱災狀态;26%的地區處于“嚴重幹旱狀态”,水資源短缺将經常性發生,地方政府将實施水資源限制。這意味着目前美國西部處于嚴重幹旱級别以上的地區已經達到55%。是以,美國多家媒體驚呼:這是美國建國200多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幹旱!

在歐洲,500年以來最嚴重的幹旱正在發生。據歐洲幹旱觀測站的最新資料顯示,目前歐盟47%的土地已處于幹旱警告狀态,而17%已經處于更高一級的警戒狀态。也就是說,超過60%的歐盟土地已處于幹旱造成的危機之中。

歐洲幹旱觀測站的研究員安德裡亞指出,歐洲2018年的旱災非常嚴重,至少回顧過去500年,沒有發生過與2018年幹旱類似的事件。而據其經驗,今年的幹旱可能比2018年更極端。

今年入夏以來,歐洲持續的幹旱少雨天氣導緻萊茵河水位降低至異常水準。萊茵河在德國境内長達867公裡,而根據德國聯邦水文研究所的報告顯示,萊茵河位于法蘭克福西部的考布水位計的水流量降至平均水準的45%,水位比正常水準降低了75厘米。水位的降低嚴重影響了航運,為避免船隻被卡在河道上,大型集裝箱船必須将其裝載量減至原來的30%,隻有輕量級的船隻被允許通行。

8月18日,德國科隆,一位居民正在萊茵河幹涸的河岸上慢跑(圖源:IC Photo)

在英國泰晤士河的源頭,河水也無迹可尋。據英國《衛報》報道,受今年入夏以來持續高溫幹旱的影響,泰晤士河源頭附近的河床目前已完全幹涸──這是專家第一次看到這種情況發生。

這場罕見的旱災,給步履蹒跚的歐洲經濟複蘇帶來了新難題。瑞銀石油分析師帕特裡科表示,萊茵河水位大降,正在挑戰能源産品的運輸,加劇能源危機,大宗商品供應也受到了影響。

就整個歐洲來看,在能源危機、高通脹、疫情反複等因素沖擊下,持續高溫幹旱對歐洲經濟可謂雪上加霜。今年7月底的資料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歐元區國内生産總值(GDP)環比增長0.7%,勉強實作正增長。同時,8月12日資料顯示,二季度英國國内生産總值(GDP)環比萎縮0.1%。

更可怕的是,歐洲熱浪将持續未來數十年。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近日表示,由于氣候變化,新的高溫紀錄和熱浪正變得越來越頻繁。

據氣象組織資料,無論人們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是否取得成功,氣候變化的負面趨勢都将至少持續到本世紀60年代。塔拉斯又指出,極端高溫天氣除嚴重影響人類健康外,還将對農業活動産生進一步的負面影響。

糧食危機會不會成為“新常态”?

最近兩年,世界多地出現高溫、幹旱和洪水,包括北美的幹旱和熱浪、歐洲的極端天氣、東非的幹旱、南亞和南美熱浪、澳洲的水災等,嚴重損害全球糧食供應和儲備。

這些氣候變化使糧食系統對俄烏沖突等沖擊的抵禦能力降低,導緻2022年初全球小麥儲量極低。目下,全球糧食價格快速上漲,糧食供應短缺,糧食危機就在眼前,“狼”可能真的要來了。

加拿大農業部警告,由于俄烏沖突,以及在較小程度上由新冠疫情所引發的持續的國内和國際不确定性,全球以及加拿大谷物市場的前景正處于高度不确定性中。

在俄烏沖突之前,食品價格早已創下曆史新高。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資料,截至2022年2月,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0%。戰争更于3月份進一步推高相關價格,于去年同期比較飙漲了40%。

在俄烏沖突之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及其他食品商品市場觀察員警告:食品供應會崩潰,價格會繼續上漲。除小麥、玉米和油料種子等主要商品作物供應短缺外,燃料和化肥價格的上漲也會加劇問題。

6月初,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聯合釋出了最新的《饑餓熱點》報告。報告警告稱,由于沖突、氣候沖擊、新冠疫情和大規模公共債務負擔的影響,多重糧食危機正在逼近。

報告發現,頻繁且反複發生的氣候沖擊與沖突繼續導緻突發性饑餓狀況。報告指出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新常态”:幹旱、洪水、飓風和氣旋反複破壞農業和畜牧業,導緻人口流離失所,并将世界各國的數百萬人推向危險邊緣。

2022年6月至9月,20個饑餓熱點地區的突發性饑餓狀況預計将惡化。報告呼籲在這些地區采取緊急的人道主義行動,以拯救生命和生計,并防止饑荒。

根據該報告,埃塞俄比亞、奈及利亞、南蘇丹和葉門仍處于“最高警戒”狀态,是面臨災難性狀況的熱點地區,而阿富汗和索馬裡今年也加入了這一類别。這六個國家多達75萬人面臨饑餓和死亡的風險,其中有40萬人位于埃塞俄比亞的提格雷地區——這是自2011年索馬裡饑荒以來單個國家的最高記錄。

剛果民主共和國、海地、薩赫勒地區、蘇丹和叙利亞仍然“高度關注”日益惡化的狀況,肯亞是新進入這一名單的國家。報告稱,安哥拉、黎巴嫩、馬拉加西和莫三鼻克仍然是饑餓熱點國家,斯裡蘭卡、西非沿海國家(貝甯、佛得角和幾内亞)、烏克蘭和辛巴維(威)也已加入到饑餓熱點國家的名單中。

由上可見,在高溫、幹旱等氣候沖擊下,多地糧食産量下降,再加上俄烏沖突使本已逐漸上升的全球糧食和能源價格進一步上漲,必然導緻食品價格的飙升,全球經濟面臨嚴冬。有分析師認為,此次糧食危機所導緻的價格上漲,為2007-2008年全球糧食價格危機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遭受幹旱的糧食出口國家,很難再大幅提高出口,來緩解全球危機。由于北美地區去年遭受極端高溫天氣,作為全球主要的小麥出口國,加拿大的收成出現了明顯的降低。據加拿大皇家銀行多美年證券商品期貨經紀人斯佩斯測算,幹旱天氣使加拿大西部的糧食産量減少了約40%。

嚴重幹旱天氣下,為了滿足出口的增長需求,加拿大農業部本年3月已經下調了2022至2023年度小麥和油菜籽的庫存。

2022/23年度小麥出口量可能比原計劃調高25萬噸,預計達到2155萬噸。但2022/23年度的小麥期末庫存将調低至470萬噸,較2月份預測的515萬噸調低了45萬噸。

加農業部還将2022/23年度油菜籽期末庫存調低5萬噸,從65萬噸調低到60萬噸。

加拿大西部受到幹旱影響,多方采取措施

不少專家表示,幹旱是由幾起天氣事件等多個因素湊在一起形成的,目前加拿大西部阿爾伯塔省、卑詩省(不列颠哥倫比亞省)等地區的情況,正是一系列自然條件的“糟糕組合”。

首先是氣候的變化,異常的暖冬意味着降雪減少,西部地區的降雪量比以往正常情況少了,進而使當地不得不更多地依賴雨水,但是這些地區的降雨量也比以往少很多。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條件是人為因素,加拿大人是世界上最浪費水的群體之一。蒙特利爾康科迪亞大學和加拿大自然保護協會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一些國家在用水方面有多麼揮霍:在浪費地球上最多的水的排名中,加拿大位居榜首,排名第二的是亞美尼亞,紐西蘭排在第三位,緊随其後的是美國。

加拿大每人每年的生活用水量為7687加侖(29.1立方米)——足以裝滿200個浴缸或40個公共浴池。這還不包括農業和工業用水——如果算上這些,這一數字将達到人均616313加侖(2333立方米)。

雖然數字看起來令人咋舌,但隻要采取适當措施,減少家裡的用水量,結果就會有很大的不同。

不少學者認為,有三種簡單的方法就可以讓人減少用水:一是停止沒完沒了地給草坪澆水;二是投資發展環保型沖水馬桶;三是要求農場多種植耗水量相對較少的農作物。其中,廁所的用水量也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傳統的馬桶每沖一次就用掉21升的水,如果采用“環保型”馬桶,每次沖水僅用約6升水。

在加拿大,尤其是西岸卑詩省,水資源常被誤為取之不竭的廉價資源。實際上,可飲用水源主要來自地下水。卑詩維多利亞大學的研究顯示,全球隻有6%地下水屬可再生,加拿大有三分一人口都倚賴地下水生活,為確定地下水的可持續性,各省紛紛設立地下水管理法律。

卑詩省借鑒加州2014年實施的《可持續地下水管理法案》(Sustainable Groundwater Management Act),于2016年1月起實施《水資源永續保護法》(Water Sustainability Act),取代已有百年曆史但不合時宜的現行水資源管理法案,省府向抽取地下水的業者課征一定的費用。

東部的愛德華王子島省全部靠地下水生活。省政府于2017年3月公布了頗為嚴厲的新《水法案》(Water Act),要求當局監測和追蹤省内水資配置設定和使用情況,省内的地下水、地表水或從供水系統獲得的水資源,除作人道主義目的或普通旅行所需,不得被儲存或運出省外,凡違例者,個人罰款1萬加元,公司罰款則高達10萬加元。

孫博:不隻是中國,歐美也遭遇幹旱,糧食危機真要來了?

今年夏季,加拿大遭遇嚴重高溫幹旱(圖源:CBC News)

而對于每個普通群眾,加拿大近年也一直實行夏季“限水令”,確定經過處理的飲用水主要用于飲用、烹饪和清潔。是以,本文開頭提到的草坪枯黃,也有這一因素。

6月起,大多倫多的居民将開始進入炎熱的夏季。這個季節會有更多戶外用水,比如澆草坪、洗汽車,節約用水和保護環境也顯得更為重要,各個市鎮都有關于夏季限制戶外用水的規定,如果違例,最高可罰5000加元。

限水令一般在6月1日到9月30日之間實施,适用于所有的住宅業主、租戶,限制其将市政供應的飲用水用于澆灌草坪、花園、樹木和灌木。通常,在早上6到9點或晚上6到9點之間,居民被允許對住宅物業進行戶外澆水,但不允許兩個時間都澆水;門牌号碼為雙數的房子可以在雙數日澆灌草坪,号碼為單數的可在單數日澆水。如果政府頒布全面用水禁令,任何時候都不能在戶外澆水。

為了對付嚴峻的幹旱,大溫哥華今年頒布了史上最嚴“限水令”,違規可能被罰款150至250 加元不等。新規5月1日至10月15日生效,大溫居民每星期隻可為草地澆水一次,而不是以往的一周兩次。

所有住宅隻能在周末上午澆水——雙數門牌号的房子被限制在周六,單數門牌号被限制在周日。使用灑水計時器的居民,可在上午5點至7點之間自動澆水。手動澆水的居民隻能在上午6點至9點之間澆水。

對于非住宅物業,限制雙數門牌号位址在周一澆水,周二輪到單數位址。早上4點到6點允許自動澆水,早上6點到9點允許手動澆水。

如幹旱持續并需要進一步節省用水,政府就會實施第二階段限制用水令,屆時将一律禁止私人住宅草地澆水。

由此看來,為了維護綠色家園,還得有嚴厲的法律保障,也需要全民同心協力。遵循限水令,可以在不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的前提下大大減少用水量、節省金錢。也有不少專家和市民呼籲各級政府,與各國攜手,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多管齊下,應對全球性的幹旱。但如果真的出現極端氣候和糧食危機的“新常态”,這些措施能起到多大作用,還是未知數。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内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