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心最容易被自己的貪婪蒙蔽,這不,最近國産手機在國内銷量的下降就說明了這個問題。
根據今年前2個季度的手機銷量資料,今年前兩個季度,三星和蘋果的手機買的數量是最多的,而且,相比去年,也是增長的。
但和三星蘋果這兩個外國手機品牌相比,國内的手機品牌明顯比不上這兩個手機品牌。根據資料顯示,國産的手機品牌,不僅在國外,也就是海外市場,買的人在不斷減少。就連國内的使用者,也在減少購買國内手機的購買數量。總的銷量比去年減少了2成。
這是一個很特殊的現象,國産手機一直做得很好,現在卻出現了極為反常的後勁不足,表現不佳的狀況。對此,有人認為,是因為國人都不愛國了,很多人都不願意支援國産的手機。
可我不這樣認為,我覺得,出現這一現象,主要是國内的手機品牌太貪婪了。
國内手機品牌也不是沒有輝煌的時候,國産手機的崛起是在2014年,那年,小米手機異軍突起,和一衆國産品牌,在國内擊敗了國外的手機品牌。人們購買的手機,超過半數都是國内的手機廠商生産的。從2014年之後,華為、vivo、oppo、小米等品牌,開始在國内手機領域站穩腳跟。
國産手機銷量最高的時候,一年的銷量達到了4.7億,接近全球手機銷售總量的1/3。借助國内群眾的支援,這些國産的手機品牌也開始壯大發展起來,以國内豐厚的家底做依托,開始闖蕩海外市場。可以說,如果沒有國内群眾購買這些手機品牌的手機,這些手機想出海,很難。
國産手機銷量之是以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就是國産手機的成本效益真的高,比如,曾經的紅米note3手機,用的是聯發科的高端晶片,價格才賣999元。而對比當時,外國的品牌手機要4000元以上。999元對比4000元,裡面的晶片還差不多,這種情況下,誰也會選便宜的。
此外,智能手機剛剛出現的那段時間,人們的手機很多都是1、2年一換,加上手機價格也不貴,人們也樂得換個新手機。而現在呢?随着國産的手機品牌越做越大,這些手機廠商們貪婪自傲了起來,手機價格一路走高。
以前2000元就能買個性能很好的國産手機,現在呢?2000元隻能買個入門級别的手機,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少,手機的性能越來越弱,所謂的高端手機,價格已經飙升到5000、6000元+,甚至萬元起步。幾百元的手機,看視訊都比較困難。
現在,千元以下的機子,都是很老的3、4年前的12nm的晶片,現在最新的晶片都5nm了,用12nm的晶片,這有種敷衍了事的意思。2000元以下的機子,也很普通。現在用高性能晶片的手機,價格動辄就要超過3000、4000元。普通人非必要根本買不起。
這樣的成本效益,試問誰會購買呢?群眾自然不會接受,也不會為這些低成本效益的手機掏錢。2021年,大陸國産手機的銷量已經下降到了3.25億,人們換機的時長也增加了30個月,也就是3年左右。當然,也有很多人3、4年沒換手機了。
貪婪傲慢衍生出的另一種心态就是固執,現在國産手機銷量不行了,這些手機品牌不但不反思自身的問題,還在為高價格鼓吹造勢,也在價格上超過蘋果。可實際,蘋果手機的性能遠超國産手機,在這種情況下,隻要超過3000元的手機,如果讓人們選的話,更多人還是願意選擇蘋果的。
現在,國産手機在海外也遇到了問題,想來這次國産品牌出海也是遇到麻煩了的,也正是是以,這些手機品牌,更加需要依靠國内的消費者。但現在,這些國産手機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盡管已經有很多業内人士表示,國内手機的總銷量可能跌下3億台,但依舊沒有人重視。
因為,即便銷量下降到3億,中國的手機消費人數,依舊是最多的。這依舊是最大的,最安穩,最舒适的市場。而國産手機,在利潤和消費者喜歡這兩點上,他們更傾向于在短時間内攫取更多的利潤。
從這裡,我們也能看到國産手機貪婪的一面。當然,消費者也有選擇的權利,他們會用自己的選擇,讓國産手機認清現實。隻有貪婪妥協了,這種手機銷量下降的趨勢,才會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