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甯王朱權為什麼選擇加入,他後來結局如何?

作者:老溫暢談
朱棣起兵造反的時候,其他二十幾位兄弟在做什麼?為什麼隻有甯王朱權願意幫他?朱權借兵8萬給朱棣,并承諾二人平分天下,事成以後朱權的結局如何?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甯王朱權為什麼選擇加入,他後來結局如何?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

朱棣起兵

公元1933年,燕王朱棣打着“清君側,靖國難”的口号,起兵對抗建文帝朱允炆。但當時建文帝坐擁百萬大兵,而朱棣隻有一藩之力。

雖說朱棣手中的兵權都是精兵強将,但是和朱允炆的百萬大軍相比,毫不誇張地說是以卵擊石,令所有人意外的是朱棣居然成功了,其實這離不開朱權的幫忙。

曆朝曆代伴随君主打天下的功臣,如果不是明哲保身,多半下場都不會太好。比如跟着朱元璋的那些開國大将,最後沒有幾個人善終。朱權卻十分聰明,雖然朱棣曾對他許諾平分天下,但是朱權幫助朱棣以後選擇了隐退,正是因為這樣,朱權也有一個好的結局。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甯王朱權為什麼選擇加入,他後來結局如何?

影視劇中的朱權

朱棣想要憑借一己之力造反,但是曆史上幾乎沒有成功的例子,朱棣需要的是盟友。在經過對局勢的分析後,朱棣找到了手握重兵的甯王朱權。

為什麼會選擇朱權?首先朱權是燕王朱棣的胞弟,比朱棣小了18歲,也是朱元璋最寵愛的小兒子。13歲的時候就被封為甯王,駐守北方軍事重鎮大甯。雖然朱權年紀小,但是他也是出身于皇家,從小耳濡目染,他的實力也不容小觑。

朱元璋死後,皇太孫朱允炆登基稱帝,并預謀對自己的叔叔進行削藩,而燕王朱棣為了自保,也是為了奪得皇位,發動了靖難之役,叔侄大戰就此打響。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甯王朱權為什麼選擇加入,他後來結局如何?

影視劇中的朱允炆

朱允炆開始削藩的時候,他已經抓了周王朱橚,齊王朱榑,代王朱桂和珉王朱楩,這四王都被朱允炆軟禁起來了,而老十二朱柏則是被逼的自焚而亡。朱允炆這麼做早已失去了民心,但是他并沒有停止削藩。

作為甯王的朱權,雖說他不想卷入這場鬥争中,但是也希望有人能站出來。朱權心裡也明白,自己手握重兵,朱允炆是不會放過他的,現在沒有動手隻是沒到時候。也是因為朱權手中有軍隊,他也成為了朱棣和朱允炆拉攏的對象。

曆史上對朱權的評價是,朱權以謀略著稱,說的确實沒錯,在靖難之役局勢不明的情況下,朱權不願意站在任何一方,因為他知道無論選擇誰,自己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他隻想明哲保身,坐山觀虎鬥。但是實際情況卻是身不由己。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甯王朱權為什麼選擇加入,他後來結局如何?

被抓的藩王

朱棣拉攏朱權

朱權還是投降于朱棣,朵顔三衛的部隊也交給了朱棣,助他一臂之力,那麼朱棣是如何朱棣是如何勸說朱權的?

朱權想着自保的時候,四哥朱棣早就盯上他了,畢竟朱權手中有着人人惦記的朵顔三衛騎兵,如果能得到朱權的幫助,再拿到大甯之地,就可以控制遼東地區,靖難之役必定勝券在握。

甯王和屬下探讨朝廷派遣五十萬大軍征讨燕藩,可燕王手裡的兵馬才有多少,朝廷真的隻是為了一個燕藩嗎。甯王沒有反對,但也不願像幾個哥哥一樣被人魚肉。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甯王朱權為什麼選擇加入,他後來結局如何?

甯王朱權投降

另一邊,朱允炆聽從了齊泰的建議,還是沒有同意讓徐允恭去接管大甯兵權。朱允炆升了陳亨的職,可他沒想到,陳亨早就投靠了朱棣。李景隆不得不下令十日内攻下北平。

朱棣的軍隊也來到了大甯,原本隸屬燕王手下的将士議論紛紛,建文帝對武将苛刻,衆官員已經對朝廷失望,心已經向朱棣那邊傾斜。

就在此時朱棣走了進來,朵顔三衛的印信接踵而至,他坐擁朵顔三衛人馬及以前的部下,殺進了甯王府,甯王朱權投降。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甯王朱權為什麼選擇加入,他後來結局如何?

朱權便跟随朱棣的燕軍

朱棣給朱權的好處就是,他開出了空頭支票,許諾日後若是起兵成功,兩人便平分天下,朱權不得不成為朱棣的幫手。朱權便跟随朱棣的燕軍,幫助朱棣起草各類文書。

而朱權幫助朱棣,其實是被脅迫的,平分天下的城下之盟,朱權怎能當真?再加上朱棣已經收買了朵顔三衛,朱權隻能乖乖聽話。

按理說朵顔三衛是很強的軍隊,不應該那麼容易就被收買。但是朱權的這支軍隊,其中有很多蒙古人,他們的本質就是給錢辦事,沒什麼仗義之說,是以朱棣隻是花了一些錢就得到了這支軍隊。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甯王朱權為什麼選擇加入,他後來結局如何?

朱棣找到甯王,不僅僅是看中了他的朵顔三衛,更重要的是當時藩王的軍事能力中,朱權僅次于朱棣,如果朱權和朱允炆聯合對付朱棣,那麼靖難之役很可能以失敗告終。是以朱棣很有先見之明,之前讓朱權加入了自己的隊伍。

而其他藩王,老六朱桢,老十一朱椿等,他們盡管痛恨朱允炆的削藩,畢竟手中的錢和兵權都少了,但是曆代都沒有藩王造反成功的人,他們也不敢和朱棣聯合起來對付朱允炆,萬一失敗了,那就是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在衆多的兄弟中,隻有遼王朱植和谷王朱橞是支援朱允炆的,但在朱棣快要勝利的時候,谷王朱橞便臨陣倒戈了,和李景隆一起打開城門迎接朱棣,最後也得到了不錯的待遇。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甯王朱權為什麼選擇加入,他後來結局如何?

還有剩下的幾位年幼的弟弟,他們從小便在南京城生活,更沒有機會參與靖難之役,朱棣也并沒有為難他們。

朱權的結局

在兵力懸殊的情況,朱棣依然取得了勝利,難道僅僅是因為甯王朱權的出兵相助嗎?其實并不止,其中勝利的原因有很多。

雖然朱允炆不擅長打仗,一頓瞎指揮,但是百萬大軍可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畢竟人數擺在這裡呢。而朱棣的勝利,不僅和他常年帶兵久經沙場有關,也和他所培養的部隊有關。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甯王朱權為什麼選擇加入,他後來結局如何?

攻城

再加上朱權的朵顔三衛,雖然人數不多,但是都是精兵強将。毫不誇張地說,如果不是朱權的這支軍隊加入,朱棣的那些兵馬很難成功。

在浦子口之戰中,朱棣率領部隊接連敗退,眼看就要被敵軍消滅了,朱棣也準備求和了,在這決定成敗的關鍵時刻,朱高煦率領朵顔三衛部隊緊急救援,扭轉了戰局的成敗,最終取得了勝利。

正是甯王朱權的得力幹将,在靖難之役中,幫助朱棣取得了勝利,坐上了皇帝的位置。朱棣登基以後,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将領,朱棣沒有忘記他們,也沒有忘記朱權借兵之事。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甯王朱權為什麼選擇加入,他後來結局如何?

靖難之役

但是朱權是多麼聰明的人,他會傻到和朱棣提平分天下的事情嗎?當然不會,朱權如果繼續留在朱棣身邊,肯定會遭到猜忌,便決定遠離這個是非之地。

他向朱棣提出将自己改封到蘇州,但都被朱棣拒絕了,朱權退而求其次,想要到南昌就藩,朱棣也不願意讓他去。因為他心裡知道朱權的真實水準,他害怕朱權會擴大自己的兵力,而對自己不利。

但朱權使了一些小計謀,朱棣便同意朱權到南昌。在朱權去南昌之前,朱棣還親自寫詩送别,雖然沒有提及平分天下,但是朱棣早就暗自想要在背後搞事情。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甯王朱權為什麼選擇加入,他後來結局如何?

朱棣

朱權到了南昌以後,很快明白了朱棣的别有用心,他知道世界上沒有帝王,能夠容忍功高蓋主的功臣,而他也看清了四哥朱棣,不再是哥哥,而是一位帝王,如果他想要活下去,唯一的辦法就是交出手上的兵權,在封地安穩生活度日。

其實朱權在朱棣起兵造反的時候,并不是隻有這一條路可以選擇,但在權衡利弊之後,他不得不支援朱棣。他的一生也起起伏伏,年少時受盡榮寵,而二十多歲的時候,因為靖難之役,不得不跟随朱棣,幫助他奪得天下,最後還放棄了兵權,在封地頤養天年。

朱權能夠善終,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不貪心,并沒有相信朱棣所說平分天下的事情。試想如果朱權在朱棣稱帝後提及此事,那他的下場還會是善終嗎?他早就做出了預判,戰亂結束後的功成身退,才是朱權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