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神劇《權力的遊戲》,已經完結三年。
盡管爛尾。
但這個史詩級的IP,依然具有無與倫比的魅力。
于是,小黃台HBO頂着壓力,開發全新的衍生劇。
這次,出手更為闊綽。
平均單內建本高達2000萬美元,第一季投資超2億美元(約13.7億人民币)。
而原來的《權力的遊戲》,單內建本最高也不過1500萬美元。
如此大手筆,自然也不負期待。
開播第一集,即創下美國電視劇史上付費台原創劇集最高首映觀看人次紀錄——
998.6萬!
不僅如此,劇集在拉美、歐洲、中東和非洲,也大幅創造了HBO最高首映收視紀錄。
今年最炸的劇集,終于來了——
《龍之家族》
House of the Dragon
《龍之家族》是《權力的遊戲》的前傳。
打從一開始,就奔着接棒「HBO王牌劇集」這面旗幟而來。
曾經的八季《權力的遊戲》,如同高山,難以逾越。
以前所未有的震撼體驗,掀起了一場席卷全球的文化浪潮。
更是幾乎重新定義了「電視劇」這一個概念。
這些年,打出「趕超《權遊》」口号的作品很多。
但,想複制它的成功,實在太難了。
單說尺度,就足已秒殺一衆對手。
露胸露臀,随處可見。
各種形式的十八禁場面,更是家常便飯。
情色鏡頭還隻是點綴,那些突破想象力的血腥殺戮才是強力調味劑。
砍頭、分屍、火燒……千奇百怪的死法,隻有你想不到,沒有它拍不出。
其中的紅毒蛇大戰魔山一戰,更是給魚叔留下心理陰影。
原本占上風的紅毒蛇,不料被本倒地的魔山偷襲。
先是被對方一巴掌打碎滿口牙。
之後被魔山按在地上。
雙手插眼,上演「爆頭殺」。
而這,同時也反映出了《權遊》除了尺度之外的另一大看點——
難以預料的情節走向。
在這部劇中,「主角光環」是不存在的(至少在爛尾之前)。
不到最後一刻,故事永遠不會蓋棺定論。
又總是在最後一刻,用驚人的轉折給大家一記重拳。
而妙就妙在,《權遊》的這種反轉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讓人既感到震撼十足,又不覺得突兀、别扭。
比如第一季結尾,大家都指望着奈德反殺瑟曦。
沒曾想轉身就被當街斬首。
死得透透的。
再比如,第三季的「血色婚禮」。
原本一場喜慶熱鬧的婚禮,卻突然成了冰冷絕望的大屠殺現場。
母親凱瑟琳和長子羅伯相繼死亡。
人氣最高的史塔克一家幾乎被屠戮殆盡,元氣大傷。
當然,更讓人難以忘懷的,是劇中一大批有血有肉、棱角分明的角色。
瓊·雪諾、龍媽、珊莎、瑟曦、小指頭等等。
無論哪一方陣營,都締造足夠多的名場面。
就比如被稱為劇中最聰明的人——「小惡魔」提利昂。
侏儒身型,卻有着淵博的頭腦和伶俐的嘴舌。
手不離酒,妓院當家,卻能洞悉朝野内外。
眼前無論是驕橫的國王,還是跋扈的父親,他總能泰然處之。
最經典的一幕莫過于第四季中那場「審判」。
遭到陷害和背叛的提利昂當場發飙。
憤怒之下,當庭認罪。
不是承認謀害喬弗裡,而是因為自己「生來是侏儒」。
生來矮小的他,語驚四座,威懾衆人。
當然,除了這些,本劇還有張最引人注目的王牌——
龍。
它是坦格利安家族的标志,同時也是戰場利器。
一口龍息,抵得上千萬軍力。
龍的魅力不言而喻。
以緻網上出現很多梗圖。
無論《權遊》被怎麼吐槽,一句「但是它有龍」就能蓋過。
諸多元素彙聚到一起,最終成就了這部世紀神劇。
可惜,這部劇有個緻命缺陷:
原著作者喬治·R·R·馬丁更得實在太慢了,遠遠跟不上電視劇的拍攝速度。
以至于,故事的最後部分隻能靠編劇自己瞎編。
草草了結,心碎爛尾。
《權遊》原著「冰與火之歌」系列,恐怕近幾年都難以看到完結。
沒想到的是,喬治·馬丁還不嫌自己更得慢。
先出了一本前傳《血與火》。
講述了《權遊》之前300年的故事。
這,也正是HBO新劇《龍之家族》的原型。
依舊是聚焦鐵王座下的權力紛争。
依舊是小黃台HBO與馬丁原著的聯手打造。
這回,還能讓我們重燃這個IP的熱情嗎?
實際上,本劇在剛剛曝出選角之後,就遭到了無數人吐槽。
有人說:
女主顔值太低了!
和龍媽一比,各方面拉胯。
和原著中的插畫相比,更是毫無相似點。
也有人說:
怎麼可以讓黑人演貴族!
不過呢。
罵歸罵。
等劇集真來了,大家還是紛紛往坑裡跳——
卧槽,真香!
剛播一集,IMDb9.1,豆瓣8.7。
前作有的,本劇一應俱全。
甚至,更多了。
大家想看龍。
《龍之家族》足足安排了17條龍。
第一集裡,就放出兩條龍讓大家過足眼瘾。
開場便是金色巨龍飛掠君臨城。
坦格利安統治下的王國,大家都對巨龍見怪不怪。
之後又展示了一把「龍焰」。
熟悉的密碼一出,頓時讓人想起曾經的龍媽。
還有一隻形态不同的紅色巨龍。
扶搖直上,沖上雲霄。
除了龍,大尺度畫面,自然少不了。
妓院裡成片的赤裸肉體,一看就知道是小黃台出品。
飾演男主戴蒙·坦格利安的演員馬特·史密斯還吐槽過:
「大尺度戲份實在太多了」
至于暴力場面,則貢獻出了許多「新花樣」。
比武大會上,長矛相刺,盾牌砸臉,刀劍爆頭。
這些都是獨屬于《權遊》世界的野蠻暴力美學。
還有一段戴蒙帶領士兵懲處城内罪犯的戲。
當街處刑,手段極其殘忍。
小偷,斷手。
強奸犯,閹割。
殺人犯,就地斬首。
最終,一輛又一輛的馬車拉着無數屍體、殘肢離開。
沒錯,是《權遊》内味了。
故事上,《龍之家族》劇如其名,聚焦了《權遊》中人氣最高的家族之一——
能夠駕馭龍的,坦格利安家族。
将《權力的遊戲》時間往回撥近200年,正是這個「龍之家族」鼎盛之時。
相較于《權力的遊戲》POV式多線叙事,《龍之家族》的劇情線就比較統一。
現任國王韋賽裡斯一直沒有兒子,而妻子又因難産而死。
標明繼承人就成了頭等大事。
按照傳統,弟弟戴蒙·坦格利安應該是繼承人。
但是國王不太相信弟弟的治國手段。
并且還聽到戴蒙嘲笑國王無子的傳言。
一怒之下,國王将他驅逐出了君臨。
于是,國王的選擇隻剩下了唯一的女兒——
雷妮拉·坦格利安。
劇中将由兩位演員分别飾演少女時期和成年時期的雷妮拉。
看多了宮鬥戲碼,也許會對這般選擇繼承人的劇情不太感冒。
但《龍之家族》并不是俗套的宮鬥,而是由此引出了名為「血龍狂舞」的内戰。
顧名思義,就是坦格利安家族内部分裂。
内戰雙方最重要的兩位女性角色:雷妮拉和阿莉森
雙方都有龍,互相對噴。
這場面,想想都刺激。
原著《血與火》中就提到,「血龍狂舞」直接導緻坦格利安王朝走向衰落。
作為家族象征的龍幾乎滅絕,家族成員急劇減少。
到了近200年後的《權力的遊戲》,僅剩兩位正統坦格利安存世。
可以預見,《龍之家族》必将充斥着更多的腥風血雨。
當然,《權遊》太過經典,想複刻很難。
作為前傳的《龍之家族》,顯然沒有想着成為另一部《權力的遊戲》。
雖然它有龍,有鐵王座,有君臨城,有一衆大家熟悉的元素。
但這些都隻是情懷殺。
本劇真正俘獲觀衆的,是它自身的獨特魅力。
即,女性與權力。
劇中王後對着雷妮拉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們的子宮屬于王室,你和我都是,産床就是我們的戰場」
第一集中最讓人血腥的場景,不是戰鬥場面。
而是,王後生産。
比武大會的會場,甚至被設計成了宮口的形狀,對應的正是之後王後分娩的場景。
劇中用蒙太奇,将兩個場景并行在一起。
既是對視覺聽覺上的沖擊,也是對心理上的猛烈撞擊。
外面是男人的戰争,比武厮殺。
裡面是女人的戰争,撕心裂肺。
都是在搏命。
這邊觀衆正為男人們的殘暴而搖旗呐喊。
那邊王後卻難産痛不欲生。
在面對「一屍兩命or舍大取小」的艱難抉擇下,韋賽裡斯沒有他法。
隻能犧牲王後的性命。
于是,他不得不讓人直接切腹取子。
一時間,産房裡的嘶吼跟外面的呐喊交錯。
然而,以王後生命換來的皇子,隻是啼哭了兩聲,便告别人世。
終究,是一場徒勞無功的悲劇。
這樣一段讓人生理心理同時遭受暴擊的戲碼,直接奠定了整部劇殘酷血腥的基調。
在那個仍舊野蠻的時期,男性靠戰鬥赢得權力,女性靠生育男孩換取勝利。
隻要對權力抱有渴望,必然就要付出血的代價。
這種血淋淋的現實,正是《龍之家族》之後的故事中揮之不去的陰霾。
但,雷妮拉的封王将打破這一定律。
因為她有象征絕對力量的龍。
相比于傳統戰鬥,在騎龍作戰方面,男女沒有差别。
憑借龍的駕馭,雷妮拉就有了在權力争奪上向男性發起挑戰的底氣。
龍不隻是作為一種奇幻生物而存在。
更像是一道打破枷鎖的重錘,為坦格利安的女性換來該有的權力。
但也正如先王所說:
「能摧毀龍王家族的隻有它自己。」
引起血龍狂舞的,正是信奉男性繼承的一幫忠實擁趸。
随着巨龍接連隕落,女性也就逐漸失去了挑戰男性的籌碼。
内戰的結果不是某個人的失敗,而是整個家族覆滅的開端。
被扼殺的女性權力,被屠戮殆盡的巨龍,被剖開的腐朽内部。
這些,才是整個故事最令人扼腕的一面。
不得不說,《龍之家族》的做法是聰明的。
沒有試圖複刻前作的輝煌,而是盡心創造一部好的作品。
倚靠《權力的遊戲》這個超級IP,大家的期待自然很高。
幸好,它經受住了考驗。
錢夠多,特效夠強,故事夠抓人,懸念夠誘人。
有這樣的劇作承包這個夏天,實在太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