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雪域桃源”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作者:海峽網絡

——西藏林芝市巴宜區嘎拉村依托特色産業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實踐探索

作者:光明日報調研組(調研組成員:光明日報記者尕瑪多吉、杜倩,光明日報通訊員張猛,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羅布、研究員陳樸)

尼洋河奔騰南去,印度洋季風順江北上,在西藏東部的林芝市形成了高原獨特的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域内植被豐富,森林密布。

位于尼洋河北岸的嘎拉村,擁有數百畝野生桃林,每年三四月份,夾岸而生的桃花次第綻放,漫山粉紅霞蔚,山野一片明媚。如詩如畫的雪域春光,使嘎拉村赢得了“最美桃花村”的美譽。依托桃花,嘎拉村大力發展生态旅遊産業,帶動全村走上了緻富路。

2021年7月21日,在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藏。在林芝市巴宜區林芝鎮嘎拉村,習近平總書記聽取嘎拉村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帶領群衆增收緻富、提升基層治理水準等介紹,走進村便民服務中心、“綠色銀行”兌換商店、衛生室等詳細了解有關情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嘎拉村的美好生活是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的一個縮影,這裡是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盛開的地方。

總書記殷切的話語,道出了嘎拉村在時代發展下的美好變遷,鼓舞着當地幹部群衆乘勢而上謀發展,不斷書寫美好生活新篇章。

總書記考察嘎拉村一年來,嘎拉村發展思路更清晰、幹勁更足了,村“兩委”班子帶領群衆圍繞嘎拉桃花源、農業綜合體等項目不斷探索生态價值轉換路徑,進一步拓展“旅遊+”發展模式,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大步邁進。

“雪域桃源”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西藏林芝市嘎拉村新貌。光明日報記者 尕瑪多吉攝/光明圖檔

“雪域桃源”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嘎拉村桃花盛開。新華社發

“雪域桃源”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嘎拉村俯瞰。新華社發

1.吃上“旅遊飯”,共走緻富路

綠樹掩映之下,一幢幢藏家庭院錯落有緻,村道寬敞整潔,溪水潺潺流淌。嘎拉村在細雨蒙蒙中展現着“雪域江南”的獨特風韻。

嘎拉村曾經一下雨就滿地泥濘的土路,早已被一塊塊青石闆取代;過去好幾戶共用一台犁地車,現在家家都有小汽車;以前守着綠水青山隻會賣資源,如今靠着“桃花源”做大做強産業鍊。

回首過往,恍如隔世。今年38歲的嘎拉村村民達瓦堅參清楚地記得,自己十幾歲時,父親為養家糊口要趕着牛羊翻越村北面的大山去放牧,達瓦堅參經常帶着給父親的食物,清晨從家裡出發,黃昏時分才能背着父親采集的蘑菇、松茸等林下産品回到家中,那時他隻能辍學在家。

“父親早些年已去世了,他沒能看見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這些年,靠着景區分紅、跑運輸、流轉土地、種植養殖等,一年下來全家收入達30多萬。不僅如此,村子裡的環境也越來越好,有了水泥路,環境衛生品質也大大提升了,日子越過越有奔頭。”達瓦堅參說。

外人難以想象,如今生活比蜜還要甜的嘎拉村村民,20世紀80年代還在色季拉山山溝裡靠伐木維生。随着伐木被禁止,村民們才從伐木向護林轉變。當時,村裡的1200多棵古桃樹被分到各家各戶,眼看着一年一年花開花落,村民的生活卻沒有一點起色。

嘎拉村的美麗蝶變,離不開援藏力量。村支部書記邊巴說,2014年,在廣東援藏幹部的幫助下,嘎拉村以“整村推進、村景合一”的思路着力打造“桃花村”品牌,統一經營桃花林,興建遊客接待站,逐漸推進人畜分離、造林綠化、庭院改造、道路硬化、管網入地等工程,完成了從村莊到景區的蝶變,引得遊客紛至沓來,旅遊收入連年累增,村民們通過吃“旅遊飯”走上了緻富路。

近年來,随着林芝市成功打造“兩節一季”“進藏第一站”“人間淨地·醉美林芝”等旅遊品牌,當地旅遊熱度不斷升溫。去年,嘎拉村桃花節累計接待遊客14萬人次,實作旅遊收入460餘萬元,戶均分紅10萬元。

“目前,我們正在整合思路,通過探索推出精品民宿、文創産品等,完善‘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全産業要素,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更高品質、更有效益、更可持續。”下派到嘎拉村開展駐村工作的達珍表示。

8月的嘎拉村,瓜果飄香、麥田金黃,呈現出一幅色彩斑斓、生機勃勃的鄉村美景,映襯着嘎拉人猶如桃花盛開般燦爛的笑臉,訴說着鄉村振興帶來的幸福光景。

2.多元産業齊頭并進,村民腰包越來越鼓

望着挂滿枝頭紅彤彤的蘋果,村民次央開心地笑了。“今年我們村的蘋果産量高、品質好,一斤可以賣到6到8塊錢,在果園工作一年有兩三萬收入,這比過去種青稞收入高很多。”嘎拉村觀光采摘園占地100多畝,有桃、李、櫻桃、葡萄、蘋果等十餘種水果,碩果累累的果樹給村民們帶來了觸手可及的幸福生活。

就在幾年前,嘎拉村絕大部分村民仍然隻會種青稞,信守着傳統的生産方式。在村黨員幹部的開導幫扶下,不少村民開始學習種植水果苗木,進入村辦觀光采摘園工作。

“無論是脫貧攻堅,還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黨員幹部的模範帶動作用是關鍵。”邊巴說。

桃花過了花期怎麼辦?季節性收入不穩定怎麼辦?這些都是嘎拉村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

近年來,嘎拉村建強村級黨組織,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建構“黨建+鄉村旅遊”“黨建+基層治理”“黨建+鄉村文化”等發展新模式,不斷彙聚發展動力,形成“産業富農、組織強農、文化興農”的鄉村振興新氣象,帶動了村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圍繞桃花旅遊觀光,村“兩委”班子帶領群衆進一步拓展“旅遊+”發展模式,建設觀光采摘園、更新改造農家樂、培育花草基地、開發民俗體驗項目、推出文創産品、制作桃花特色美食,旅遊産業鍊得到進一步延伸。

除此之外,土地流轉也是嘎拉村村民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現在嘎拉村有100多畝流轉土地,平均每畝租金1300元,主要用來種植蔬果和苗木。“流轉土地是為了不浪費資源,讓每一塊地都發揮作用,讓村民們都能夠從中獲益。”邊巴說。

如今,在嘎拉村村“兩委”的帶動引領下,全村構築起了以桃花源景區為主、農牧民運輸隊和觀光采摘園齊頭并進的三大産業,村集體經濟日益壯大、村民腰包越來越鼓。2021年嘎拉村集體收入1262.3萬元,同比增長13.2%;33戶152名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5萬元,同比增長12.9%。

片片盛開的桃花鋪滿了嘎拉村的緻富路,嘎拉村正成為雪域高原生态緻富的鄉村振興樣本。

3.“紅色研學”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今年3月,嘎拉村“團結頌”紅色研學主題教育展覽館正式開館。“通過不忘總書記的囑托、頌好黨的恩情、辦好老百姓的展覽、講好村裡人的故事,展覽不斷擴大紅色研學的影響力,提升紅色研學的魅力,進而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講解員、大學生村官黃海芬表示,自開館以來,展館先後接待黨員群衆120餘批次,1萬餘人次觀看了展覽。

為了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創新方式方法,把故事講“新”,把人物講“近”,把情懷講“濃”,展館内還設定了黨員初心學堂、“笑臉牆”拍照留言系統、桃花實景打卡點等,增加互動體驗功能,實作“聯展、聯學、聯訓、聯遊”目标,通過開發文創套盒、桃花口罩等文創産品,形成産業鍊條,助推鄉村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與村民親切交流的生動場景至今曆曆在目。”邊巴說,總書記來到嘎拉村後,全體村民受到極大鼓舞,掀起了學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熱潮,形成了團結一心共同推進鄉村振興、以實際行動踐行總書記殷殷囑托的思想共識。

邊巴結合身邊的故事,用村民聽得懂的“鄉言鄉語”為村民講解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并結合嘎拉村脫貧攻堅成果和村民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尤其是村裡人居環境改善、群衆生活條件改變等成效進行宣講,讓村民切切實實感受到村裡巨大的變化都是依靠黨的上司、黨的好政策。

除了宣講,嘎拉村黨員幹部還開展了和村民面對面談心交流,對于村民提出的問題一一作答,并詢問群衆生産生活狀況,和群衆一同探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政策,共謀發展路徑,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

“嘎拉村以紅色研學主題教育展覽館開館為契機,進一步牢記總書記囑托、踐行初心使命,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共繪發展藍圖,共建幸福家園,共護良好生态,共享美好生活,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開得更加絢麗多彩!”邊巴表示。

4.擦亮綠色招牌,生态優先成共識

一紙杯煙頭可兌換20積分、一斤塑膠袋可兌換100積分、5公斤廢報紙或紙闆可兌換300積分……“綠色銀行”兌換商店的垃圾兌換明細表上,積分兌換規則一目了然。

兌換商店内另一邊的貨架上,擺滿了食品、生活用品,每一樣商品下面,都标注着單價和換購需要的積分數量。

近年來,嘎拉村以“綠色銀行”為載體,對垃圾處理方式進行了一次分門别類的整體更新。2022年,嘎拉村“兩委”創新推出“綠色銀行”積分制度,給村民建起了綠色信用檔案——“綠色金融積分排行榜”,積分排名靠前的村民可在中國農業銀行“惠農e貸”中予以增量授信,并優先享受農戶資訊建檔、信用等級評定及貸款額度提升等金融服務。

“綠色銀行”背後,是一幅原生态與現代氣息融合、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畫卷。

村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智語格外醒目。保護生态環境不僅為嘎拉村群衆帶來經濟收益,也漸漸内化成他們的自我意識。許多村民在生産生活閑暇之餘,借着散步的機會在村中轉轉,撿拾地上的垃圾。每一次彎腰,都會為“桃花村”添上一抹生态底色。

據統計,從2021年1月4日營業至今,“綠色銀行”兌換商店共兌換26萬多積分,為村民換購各類商品。

綠色招牌越擦越亮,“生态飯”越吃越香。嘎拉村先後被評定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全國美德在農家活動示範點”“國家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自治區級生态村”“自治區文明村鎮”。邊巴說,總書記考察後,嘎拉村發展鄉村旅遊的思路更清晰,幹部群衆幹勁更足了。

在習近平總書記諄諄教誨的鼓舞下,嘎拉村不僅開展季節性植樹造林活動,而且進一步實施綠化亮化、綠色籬笆、瓜果庭院建設等工程。如今,嘎拉村已經實作庭院綠化全覆寫,周邊植樹造林綠化面積達到240畝。

“新征程上,我們将以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為根本遵循,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态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讓嘎拉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态環境更美好,讓美麗河山造福人民、澤被子孫。”對于嘎拉的未來,嘎拉村幹部群衆滿懷期待。

5.高原特色鄉村振興的實踐密碼

依托良好的生态發展鄉村旅遊,不斷延伸産業鍊,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村民增收緻富,嘎拉村因地制宜地走出了一條高原特色鄉村振興之路。在對嘎拉村的采訪調研結束後,調研組認為,西藏地廣人稀,自然環境惡劣,經濟發展底子薄,特别是廣大農村地區,資源禀賦各有不同,嘎拉村發展經驗不可完全複制,但仍有許多可借鑒之處,對西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啟迪作用。

黨建引領是關鍵。基層黨組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心骨。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鄉村振興将步履維艱;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鄉村振興便會蹄疾步穩。嘎拉村充分發揮“關鍵少數”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通過駐村工作組、雙聯戶、“一對一”結對子幫扶,不斷激發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熱情;從推動黨建工作與壯大村集體經濟深度融合,到以務實舉措推動鄉村治理工作行穩緻遠,嘎拉村堅持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基層黨組織“紅色引擎”作用不斷凸顯,對“将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助推鄉村振興的紅色動能”這一時代課題做出了生動注解、積累了可貴經驗。

産業發展是路徑。嘎拉村桃林有數百年曆史,但在未形成旅遊觀光産業之前,沒有給當地村民帶來任何收益。依托資源發展産業,是變“輸血”為“造血”的長久之策,農牧民可通過從事産業經營活動、參加勞動實作增收緻富和提高勞動技能,也就是捧上更加有保障的“金飯碗”。

人才振興是保障。構築留住人才的良好環境,讓願意留在鄉村、建設鄉村的人留得安心,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人才興則鄉村興。将資金、項目、人才、産業擴充到廣大農牧區。同時,選調一批優秀的駐村幹部、大學生村官,服務基層、建設基層,推動人才、資金、技術、政策、資源優勢深度融合。

守住綠色是底線。嘎拉村依托村中桃花資源發展旅遊業,形成“旅遊+”發展模式,讓村民吃上了“旅遊飯”、走上了緻富路。這是嘎拉村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堅持生态優先,堅持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

嘎拉村的成功,正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親切關懷和全國人民大力支援下,西藏多方發力、多措并舉努力推動鄉村振興的一個成功縮影。牢記囑托,砥砺前行,西藏在鄉村全面振興的道路上一定會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