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熱搜“掏空”年輕人

作者:熊出墨請注意

沒有一個年輕人能逃過熱搜的“魔爪”。

最近非常流行一個句式,“年輕人為什麼”,比如年輕人為什麼不愛逛宜家、年輕人為什麼不愛看電視、年輕人為什麼偏愛醜東西。總之是隻有大家想不到,沒有年輕人做不到。

該句式的發源地微網誌熱搜,由此引來了無數年輕人圍觀、發聲。

熱搜“掏空”年輕人

但是,随着類似的話題越來越多,劇情走向便開始愈發魔幻。很多與年輕人無關的标簽,硬生生被貼了上去。似乎已經沒人在意事情本身是不是如此,衆人關心的隻有對應的流量密碼。

此時,熱搜的“特殊關照”帶給年輕人群體的,更多是裹挾和冒犯。

身處其中,我們應該如何了解這樣一波網絡浪潮?俗話說,越強調什麼,就越缺少什麼。熱搜緊盯着年輕人不放,病因還要向深層去找。

年輕人到底在幹嗎

根據“熱搜引擎”提供的資料,2019年10月26日至2022年8月24日,以“年輕人”為關鍵詞的微網誌熱搜話題共有516條。

其中,多數話題都集中在了最近這段時間。以8月為例,至今已有29條,平均每天一條還要多。

繼續細看,“年輕人為什麼 ”的模闆直接出現8次,如 #年輕人為什麼戒不掉報複性熬夜#、#年輕人為什麼不愛吃鴨脖了、#年輕人為什麼不愛逛宜家了。

此外,還有更多相關話題也隻是換了一種說法,間接給年輕人貼上标簽。如 #為什麼說年輕人是小鎮刺頭、#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惜命、#為什麼年輕人理财越理越窮。

這就造成了一個比較尴尬的局面,打開微網誌熱搜,滿屏都是“年輕人”。不僅讓人視覺疲勞,很多熱搜看了之後更讓網友恨不得當場掏出身份證,思考一下自己到底是不是年輕人。

熱搜“掏空”年輕人

例如逛宜家這件事,微網誌熱搜明确提出年輕人已經與這項活動漸行漸遠,可當我們在小紅書、抖音等年輕人聚集地搜尋相關内容,得到的卻完全是另一種畫風。年輕人不僅愛逛,還愛分享,逛吃攻略持續更新。

一邊是話題導向,一邊是記錄分享,孰更真實不言自明。

問題由此暴露,微網誌熱搜所呈現的對年輕人“特殊關照”,好像并不關心年輕人到底在做什麼。

越來越多的網友開始意識到了這一點,據知微資料統計,年輕人對于反複被讨論具有明顯的抵制情緒,反感被讨論,拒絕被綁架。“标題不要綁架年輕人了年輕人很累了!”獲得1.3w點贊,“别再說年輕人了,全世界就剩年輕人了?”獲贊6.5k。

以關心之名進行消費,“年輕人”顯然已經成了微網誌熱搜的流量密碼。

熱搜話題從何而來

“沒有無緣無故的熱度,更沒有無緣無故的熱搜”,一位提供網絡營銷服務的淘寶賣家表示,“熱搜前三位行業均價在5萬元以上,這麼寶貴的坑位,任何一個詞條上位都不是偶然。”

根據微網誌官方釋出的規則,話題能否上熱搜是由綜合熱度決定的,計算公式為(搜尋熱度+讨論熱度+傳播熱度)×互動率。

縱觀上述“年輕人”相關話題,在官方規則之上,我們還能總結出另外一條熱搜路徑:

第一步,預設立場,給年輕人貼上一個具有話題性的标簽。

常用操作是把年輕人和當下的熱點事件關聯在一起,比如,周黑鴨、絕味兩大鹵味品牌财報表現不佳,業績下滑明顯,可以生成的熱搜話題就是 #年輕人為什麼不愛吃鴨脖了。

事實上,周黑鴨、絕味的業績的下滑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自身管道、産品布局,外部新品牌的沖擊等多個方面,絕不是年輕人為此背鍋。而且恰恰相反,年輕人對鹵味消費熱情并未減淡,近兩年還成功捧紅了王小鹵等新興品牌。周黑鴨、絕味也同樣是把年輕群體作為消費增長點,加速品牌的年輕化建設。

可是,當上述話題登上熱搜,誰又會去較真背後的商業邏輯?面對這類非黑即白的定論,更多人隻會把讨論的矛頭對準年輕人。

第二步,官方助推,把相關話題送上熱搜,完成強勢曝光。

挑起話題,目的是引起熱議,在這之前還有一個環節就是讓大家看見。話題熱度高,在熱搜上占有一席之地。在熱搜上排名靠前,更多人看見,進而實作熱度更高。這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而在熱度攀升的過程中,來自微網誌官方的助力至關重要。

繼續說年輕人啃鴨脖這件事,此話題在當天熱搜榜單中排名第一,總在榜時長超8個小時,閱讀量超3.5億。話題幕後的主持人,正是新浪微網誌官方賬号 @頭條新聞。

熱搜“掏空”年輕人

順着這一思路,由年輕人相關熱搜話題向後看,可以發現@新浪熱點、@新浪新聞、@新浪科技、@新浪财經、@新浪電影等一系列官方賬号。

業内人士認為,“微網誌作為輿論廣場,内容營運從業人員在規則之上進行人為的引導無可厚非,而多個賬号在短時間内不約而同地盯着年輕人做文章,不可不謂之反常。”而随着上述兩大步驟在各個細分領域不斷複制,高話題度的熱搜便一個接一個出現在大家眼前。

微網誌害怕“老齡化”

越缺少什麼,越強調什麼。以年輕人為流量密碼,是上一代網際網路産品的微網誌對使用者結構“老齡化”擔憂的直覺證明。

2009年,新浪微網誌上線,從一衆微網誌産品中脫穎而出,其被稱作最成功的“中國版Twitter”。而回看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體近些年遇到的挑戰,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使用者群體的“老齡化”。

皮尤研究中心釋出的《青少年、社交媒體與科技2022》顯示,在報告設計的平台中,YouTube名列前茅,95%的青少年都在使用,TikTok以67%排在第二位。再後面則是Instagram和Snapchat,二者使用率均在60%左右。

然後才是Facebook,青少年使用率直接下降到32%,Twitter、Twitch、WhatsApp、Reddit等平台的青少年比例則相對更小。

大洋彼岸的前輩受短視訊、圖文社群等新興平台沖擊嚴重,國内微網誌的日子也并不好過。

去年赴港二次上市時,微網誌招股書披露,2021年6月,平台月活躍使用者中,有超過75%屬于Z世代。

75%都是年輕人,乍一聽相當樂觀,但是與之前資料對比,微網誌的年輕使用者占比呈現下滑。把上述資料往前推,2020年的使用者發展報告裡微網誌提到90後、00後使用者占比接近80%,2021年中則下滑了5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抖音、B站、小紅書等平台對年輕人的強大吸引力也對微網誌構成了直接威脅。

熱搜“掏空”年輕人

QuestMobile釋出的Z世代洞察報告中,使用者日均使用時長排名前15的APP榜單未見微網誌身影,而快手、抖音、B站均表現優秀。

顯然,在吸引年輕網友這件事上,微網誌敗下陣來。

上述業内人士表示,“這其實符合行業發展的必然規律”。回想當年,微網誌也正是靠着革新起家,以140字的新潮玩法擊敗當時的部落格,成為年輕人的新寵。如今其自身也跳不出曆史周期,盡管近幾年頻繁更新,對照抖音、小紅書、B站上新了微網誌故事、視訊号、彈幕等新功能,還推出了圖文社群新APP綠洲,可奈何年輕人的注意力依然聚焦在競争對手身上。

這種情況下,以“年輕人”系列熱搜不斷挑起話題,迅速引起年輕人的注意,不失為應對“老齡化”的一條捷徑。

争奪年輕人,永恒的命題

得年輕者得天下,這是網際網路行業永不過時的信條。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資訊中心釋出《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1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10.32億,其中,30歲以下網民占比為34.9%,整體規模約為3.6億。

他們,正是頻頻登上熱搜的“年輕人”,也是各大網際網路平台搶奪的黃金使用者群體。

這就不得不提到年輕使用者差別于其他使用者群體的高價值屬性。

作為網際網路原住民,在數量方面,年輕網民的整體規模趨穩,是以這幾年中老年使用者成為全網主要增長源的趨勢愈發凸顯。不過,要從品質次元看去,高活躍度、高分享欲、高付費意願的年輕使用者仍是當之無愧的主力軍。

QuestMobile在近期釋出的報告中強調,回顧2022年上半年,移動網際網路消費紅利價值猶存,年輕使用者的推動作用明顯。特别是24歲及以下年輕使用者,線上中高消費意願比例高于其他年齡段。

熱搜“掏空”年輕人

是以,能否拿捏住年輕使用者,一定程度上就是網際網路公司業績的晴雨表。

與對年輕使用者吸引力不足相呼應,微網誌的業績增長力不從心。财報資料顯示,自2018年以來,微網誌的利潤狀況一直未見實質性增長。2018年至2021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别為5.72億美元、4.95億美元、3.13億美元和4.28億美元。不僅沒能增長,反而有所縮水。

而且,就結構而言微網誌的營收重度依賴廣告,從底層限制了其增長空間。以2022年第一季度為例,廣告營收占比高達88%。而過去幾年增長滞緩的業績也已證明,在目前營收結構下,微網誌已很難再拿出亮眼的成績單。

使用者結構存在“老齡化”隐患,業務發展遭遇“中年危機”,年輕人順理成章成了微網誌的希望所在。

落到實操環節,跟進年輕使用者的喜好上新一系列新功能、改善産品體驗,無論結果如何,這些正向的自我優化無疑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若以熱搜為工具進行裹挾,進而完成搶奪年輕人的KPI,見效快的同時也最容易招來反噬。

正如中青報的評論,某些純粹為了引流、吸睛制造出的“年輕人”話題,當喧嘩散去,隻會留下一片狼藉。

病急,也不能亂投醫。

本文來自熊出墨請注意,文:彬彬,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擷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