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不想再看大打懷舊牌的綜藝節目,就會被打臉。
因為傳統菜也可以創新搭配。
剛開播的《披荊斬棘》哥哥2,彙集不少難得一見的藝人,唱跳、唱演,唱樂和唱秀四個創新舞台,30多位哥哥新老藝人有充分的發揮空間。
第一場初舞台,哥哥們拼命内卷,紛紛拿出看家本領,拼命練習。
偏偏有一組,躺平反内卷,畫風和其他哥哥大不同,他們自稱是表面功夫樂隊,有人看就練習五分鐘,沒人看就休息三分鐘。
誰知,他們居然是第一個讓全場歡呼跟唱的表演現場。
就像平時看着不努力,一考成績很優秀的表面功夫樂隊,他們憑什麼?
1 實力說話,個個都是現場高手
鄭鈞說,我的認知沒有半開麥。
郝雲說,他開演唱會,不用伴奏帶。
信說,還可以再高半度。
馬頔拿出了情懷歌曲殺手锏。
實力說話,看着躺平歡樂調侃,其實個個都是有代表作的高手。
蘇見信,原信樂團主唱,代表作《死了都要愛》。
練歌時,其他人跟唱這首歌,很難唱上去,作為原唱,蘇見信還覺得可以高半度。這就是實力。
郝雲,他的歌被叫作京味搖滾和北京城市民謠,唱作歌手,代表作《北京北京》《活着》。
他自嘲是老大爺,卻是常在音樂節,演唱會亮相的歌手。
馬頔,民謠男歌手。代表作《南山南》,他組織民間廠牌,有自己的演唱會,經常參加音樂節和音樂節目。
鄭鈞,搖滾樂男歌手。代表作《回到拉薩》《私奔》等。
他是90年代以來知名的音樂前輩,2017年還在舉辦自己的演唱會,也經常參加音樂節目。
他們都是依然活躍在現場演唱的歌手,現場就是他們訓練的舞台。
學霸不是真的躺平,隻是他們早已習慣把比賽當做舞台呈現。
2 都是有态度又懂合作的有趣靈魂
如果你認為他們真的躺平,是應付節目組和觀衆,那就那就大錯特錯了。
就像那些表面上不用功學霸,其實很靠譜。
第一,他們選的是自己的靈魂代表作,心裡有譜。
信拿出了他的愛情之歌,郝雲拿出了他的活着之歌,馬頔拿出了他的錯過之歌。鄭鈞拿出了他的自由之歌。
這些都是刻在他們靈魂深處,技術純熟的歌曲。
歌手們在舞台上的靈魂作品,必然會得到觀衆觸及心靈的回應。
第二,他們有态度,也很重視合作。
表面功夫組合,有自己的态度,他們很懂得合作。
最有态度的恐怕是鄭鈞,這個搖滾老炮,“晚節就是用來破的。” “謝謝節目組最佳居委會”貢獻這些金句的都是鄭鈞。
“雖然我們不太内卷,但輕松面對很重要”。
鄭鈞這組反内卷的團魂誕生,他們自诩是表面功夫樂隊。
就像王菲祝福鄭鈞的,要好好玩。
人多時,他們會一起在客廳練唱,人一走就休息。特别享受這種一起唱歌玩耍的狀态。
搞笑的是,當有人認真加入他們,他們反而不唱了。
他們真的躺赢麼?
其實是因為他們熱愛舞台,輕松的團隊氛圍,最後異常出彩。
就像,畫中留白,音樂餘韻。
他們看似沒用力,卻于無聲處獲得掌聲。
第三,搖滾和民謠兩個跑道,他們是靈魂上的知音
“江湖地位不是靠一場演出,完全是靠作品”
張震嶽在節目中說,有時候頻率和共振很重要。
這句話可以用在鄭鈞、信和郝雲、馬頔身上,他們都認同作品比一場演出更為重要。
當他們遇見有奇妙的化學反應。
外表看,鄭鈞和信是搖滾範兒,郝雲和馬頔是民謠範兒。
可是靈魂都很有态度。
他們更願意,有自己的生命節奏,而不是加入内卷的隊伍中。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披荊斬棘這次創新分組的獨到之處。
他們分在唱樂組,本來就是拿作品說話的組。
這也是唱作人的獨特品質,作品表達自己的态度。
人生有态度,歌曲有内涵,自然吸引更多人喜歡。
3 有故事的聲音,傳唱很多的歌曲,怎麼不激動
聽蘇見信再唱《死了都要愛》是愛的世界可以更大。
他還唱着至死不悔的愛情,哪怕宇宙毀滅。
他的眼睛依然有執着,隻是多了幾分溫暖和從容。
這種愛,似乎包含了另一層含義,那就是愛更多的生命,愛這個世界,不僅僅是愛一個人。
再聽郝雲再唱《活着》是從容和自由。
他的歌裡依然有對自由的渴望,對壓抑都市的厭倦。
隻是這一切似乎化成了一種從容,不卑不亢不慌不忙,自由可以通過心境的改變獲得。
馬頔 的《南山南》是人生如夢。
“做不完一場夢,大夢初醒荒唐了這一生。”
過去聽是錯過的愛,如今聽是如夢一場的人生。
鄭鈞《 私奔》是愛與自由的信仰。
如果說過去的私奔是一種愛的放肆狂野,如今再聽,卻是一種信仰的追逐和不忘初心。
“在欲望的城市你就是我最後的信仰
潔白如一道喜樂的光芒将我心照亮”
過去聽他們的歌,有渴望愛與自由,青春追夢。
如今人到中年再聽他們,
蘇見信依然執着,郝雲越發通透,馬頔看透錯過,鄭鈞找回初心。
聽故事的我們,一幕幕往事全部在眼前展開,這裡面有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和變化。
寫在後面
有人說,來到這裡就應跨越舒适區,嘗試不熟悉的領域。
就像前一期,林志炫跳舞,李響唱歌。
前一期的林志炫在給新一期哥哥的建議中,“要想全程不跳舞,你就做到全開麥”。說的就是你保證自己的演唱水準,才能在節目中有機會不用非跨界跳舞。
慶幸的是,這一次的節目有更新改變。
節目分出四個不同賽道,有唱樂、唱演、唱跳,唱秀,讓不同的人可以找到自己的披荊斬棘賽道。
舞台上披荊斬棘的故事,從表面上的技術跨界有了更多深層内涵。
我們可以換個角度,嘗試新東西是披荊斬棘,寶刀不老找回初心也是一種披荊斬棘。
隻要一直可以勇敢站在舞台上就是一種人生的披荊斬棘,
你說是不是?
本文原創,圖檔為網絡精選。
作者王小怡兒,16年城市媒體人,《怡兒話書影》主筆。
@怡兒話書影,那人那城,故事有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