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中元節的氛圍,我們等到了《紙嫁衣》第四部作品。盡管它跳票過一次,但熱度絲毫未減,還在宣傳期的時候,已經高居TapTap預約榜前列數月之久,通常隻有頭部重度遊戲和類型頂配才能有此熱度,而《紙嫁衣》系列,本質上應當歸類為IAA免費休閑遊戲。
不得不說,一款手機上的免費恐怖遊戲做到這個地步,已經可以載入中國獨立遊戲史冊了。
前兩作《紙嫁衣》尚處于試水階段,到第三部的時候,已經能在市面上看到大量模仿其風格和題材的中式恐怖手遊,毫無疑問,《紙嫁衣》疏通了中式恐怖手遊這一類型的市場道路,這對于一款遊戲而言,近乎豐碑。
精緻的遺憾
話說在前面,《紙嫁衣4紅絲纏》确實是曆代制作最精良的一部,不論是美術,配音,演出的順滑度都是如此,精緻的氛圍塑造,恰到好處的jump scare更是讓人完全浸染在恐怖詭異的氛圍中,尤其它的章節開場演出非常令我印象深刻。
它的每一章都會從人物視角轉換和劇情轉折處切入,在過完一段對話或内心獨白後,直接在遊戲畫面内淡入标題,這個過程是沒有轉場的,相當于是一個嵌入式的标題演出。同時标題内容不是生硬的展示章節名,而是加上了當時的時辰,以及一句“打更語”,諸如第一章開始時是戌時一更,導語就是“天幹物燥,小心火燭”,而到了第五章五更天,就是“日月更疊,陰鬼回避”,以古代習俗去貼現代人的故事,氛圍感拉滿。
《紙嫁衣4紅絲纏》的細節處都在傳遞透徹的産品思考,然而這種精緻感,卻些許呈現出了疲态,很多玩家都回報稱其不如前三部,包括故事不夠帶入,最後逃出生天的部分情緒不夠,甚至音樂都有些格格不入,也不能讓人印象深刻。
玩家們的感受不無道理,到了第四部的《紙嫁衣》,已經開始顯出疲态,叙事已經無法跳出“雙主角-視角切換-重逢共抗外敵”的結構,最後故事的反轉也較為平淡,或許上一部《紙嫁衣3鴛鴦債》将情侶間生死相托,最後性命相付的故事講得太過動人至深,使得新作的大團圓顯得些許倉促和平淡了。
另外《紙嫁衣4紅絲纏》的解謎部分也開始力不從心,大量的使用了文字謎面+機關排列的謎題設計,而這個風格的沿用并沒有在上一部的基礎上帶來新的體驗,尤其當男女主角最後一章合體後,與上一部男女主在陰陽兩界交叉解謎的體驗已經十分重複,隻不過變成了在兩個謎室用電話互相交流線索。
當然,不可否認本作是費了心思去設計謎題叙事的,盡管還是《紙嫁衣》熟悉的邏輯謎題味道,但少了很多突兀的“接水管”,取而代之是合理的謎題背景及設定邏輯。
諸如最後一章的七仙女謎題——
謎面有二,分别是一份文字謎題,以及一個七仙女棋盤。對應文字邏輯,推理出七仙女在棋盤上的具體擺放位置。
這個謎面并非無中生有,而是與反派鄭家人流傳的邪書《六轉妙法錄》中的記載有關,且與主線劇情有直接關聯。男女主角被困的地方,就是鄭家人古宅,這家古代名門曾以活人祭祀“太一陰池”,拜藏尊修仙法。據“登仙境禮法”記載,拜藏尊修仙法着,最終會位列仙班,屆時有七仙女來迎,但是七仙女善妒,不可挫呼齊名,但可以用樂器及其方位辯之。于是就有了上圖中七仙女方位圖的謎題。
《紙嫁衣4紅絲纏》大部分謎題都做到了師出有名,并且碎片化的對故事進行補充,放在叙事邏輯中也不無道理,隻是,相比前三部,确實有些白開水了。
《紙嫁衣1》雖然是最“貧窮”的,但是樓道鬼打牆和四大爺那段“陰間”解謎場景,仍然堪稱驚豔。到了《紙嫁衣2奘鈴村》,也就是公認的系列巅峰,從演出到叙事,無不令人印象深刻,不僅故事本身的救贖和愛情的主題渲染得極為飽滿,且解謎設計處處展現了人物性格,跨越時空的連環謎題令人驚豔,一曲《生生世世不分離》成為了系列音樂的巅峰,以及整部作品的記憶點。而《紙嫁衣3鴛鴦債》盡管沒有很大的突破,但演出方面亦帶來了很大驚喜,最後小情侶陰陽兩隔,性命相付的高潮部分,氣氛烘托的堪稱完美。
《紙嫁衣4紅絲纏》本身故事并不差,精緻的美術和演出展示也能讓玩家感到制作組的誠意,然而或許是前三部将該類遊戲載體上的局限已經探索到了邊界,又或者這個太過完美的故事,以及“雙結”設定的男女主,在現在的環境下給人一種審美疲勞感,以至于整個故事對于系列老粉來說,反倒有些太保守了,難以激活心中的悸動。
迷思:何為中式恐怖
不過,《紙嫁衣4紅絲纏》在我心中并不是這般無味,或許它的叙事體驗确實不如前三部驚豔,但它的有序感,卻令我對另外一個問題産生深思。
到底什麼是中式恐怖的魅力?
是民俗元素的熟悉感嗎?是文化認同感嗎?亦或是來自童年記憶扭曲後的詭異感?
《紙嫁衣4紅絲纏》用它自己的了解給了我一個方向,或許不那麼完整,但是一個很棒的方向——情感與過去牽連,邏輯與現代挂鈎。
《紙嫁衣》四部的故事都圍繞愛與勇氣展開,并且都由“冥婚”這一封建陋習為線索,夾雜了現代社會下,不論農村還是城市家庭中都能接觸到的一些民俗要素,諸如燒紙錢、燒香拜佛、婚禮上的傳統嫁妝等等,并且都有一個“封建禮教吃人”的導火索。
這些都是來自過去,或者意向上來自過去的符号,放在工業化的現代社會顯得格格不入,但确實又在激活人們的記憶,自帶詭異感。
然而情緒上貼合國人記憶的詭異體驗,又是絕不足以支撐“中式恐怖”四個字的,我們希望看到故事中的人物與現代邏輯挂鈎,而不是單純的怕鬼,被各種驚吓攆着跑,滿足觀衆的獵奇心。
當今中文網際網路上有一個迷思,就是人們喜歡借一些經典作品的段落對當下發生的事情進行對話,進而精準的描述集體意識的情緒,諸如魯迅的文章,或是一直被呼籲申遺的《讓子彈飛》。
魯迅是對思想被集體控制的無情諷刺,《讓子彈飛》是對不可避免的曆史重複性辛辣的抨擊,對二者不厭其煩的複數,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下的思潮暗流。
在《紙嫁衣》系列,尤其是《紙嫁衣4紅絲纏》中,這種思想碰撞尤為激烈。我們不希望主角是怕鬼的,相信鬼神存在的,因為堅定用主觀能動性改變命運的信仰。
第四部的男主角張辰瑞,上來就給玩家一種“傻大膽”的感覺,跟一代主角甯子服有異曲同工之妙,腦回路非常清奇,比如看到古宅窗裡的紙人忽然回頭,他腦海中的第一反應是,“跟公共汽車上的紙人一樣,難道是同一個款式嗎?”看到錢币塞進公共汽車投币箱後變成了滲人的紙錢,卻認為很可惜等等。
本質上,崔婉莺與張辰瑞這對苦命鴛鴦,都是現代人對理性與反權威的推崇的延伸,張辰瑞的理性——兩年前不辭而别,是因為遇上了無法解釋的詭異事件,又疑似威脅到女友崔婉莺的性命,是以孤身四處調查,甚至還通過試圖加入少林寺、道觀、攻讀民俗學碩士等一本正經的方式“科學除魔”,即使最後發現女鬼索命并非科學可以解釋,也仍然嘗試用邏輯推理找到破局方法。而崔婉莺則面對女鬼的挑撥離間,在最初的驚慌之後,很快就通過理智分析而重新跟男友站在統一戰線,并齊心協力逃出生天。
沒有爛俗的巧合橋段,沒有矯情的哀怨情緒,《紙嫁衣4紅絲纏》的叙事重點,就是二人的雙向奔赴,以及冷靜的破局過程。
隐晦的亮點:缜密的中式恐怖叙事
之是以說本作對中式恐怖的探索尤為令我印象深刻,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故事本身的邏輯缜密性。
雖然《紙嫁衣》每一部主角的經曆都是有人在背後做局,但這次的女鬼顯得尤為“邏輯自洽”,女主角崔婉莺是反派女鬼為了脫離禁锢而找來的替死鬼,但這個替死鬼可不是随機亂找的,而是有非常多的限制,而且為了找到這個“有緣人”,女鬼從兩年前就開始對二人做局,一步步嚴絲合縫将崔婉莺“制造”成合格的替死鬼。
首先,這個替死鬼必須姓名,八字,性格都與女鬼相符,然後她需要是一個“孤獨之人”,是以故事的一開始,崔婉莺才會收到一封恐怖請柬,而且遊戲還用了一個“不轉發就會死”的橋段,引崔婉莺入局。
而這個看似很爛的轉發梗,實際上是因為“如果沒有轉發,就說明你是孤獨之人”,恰巧崔婉莺的男友在兩年前不辭而别,符合條件,并且張辰瑞本就是女鬼設計使其不辭而别的。
随後崔婉莺被引向女鬼生前所在地鄭家古宅,在女鬼設計下,一步步重蹈了女鬼生前的關鍵經曆,包括善則其身,魂牽夢繞,萬念俱灰——也就是整場遊戲崔婉莺的經曆。這樣她才成為了“完美替死鬼”。
當然,《紙嫁衣》系列在對中式恐怖的诠釋上,最為令人驚豔的,就是它沒有刻意規避“鬼神”的存在,并沒有強行用人為的方式解釋成蹩腳的陰謀,相反,鬼神成為了叙事升華的點睛之筆,二代祝小紅轉世成為陶夢嫣,跨時空與情郎再會,三代王嬌彤變成陽魂,與申墨卿陰陽相隔,四代替死鬼的巧妙做局,鬼神的存在,更多的是給玩家留下深刻的情感體驗。
最後,《紙嫁衣》系列是充滿了對傳統故事的深沉情感的,系列每一代,都以古代話本或傳說為藍本,第一部對應的《聶小倩》,第二部對應的《梁祝》,第三部對應的《嬌紅記》,以及現在第四部對應的《西廂記》,隻不過,崔莺莺與張生不再是封建家庭哀怨的大小姐和不得志的窮書生,而是為愛沖破枷鎖的獨立女性,和強大溫柔又可靠的成熟男性的故事。
沖破枷鎖,靠自己博取未來,這種新時代精神一直貫穿《紙嫁衣》系列始終,或許探讨時代主題本身,正是中式恐怖遊戲最浪漫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