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作者:文史小茶館

那個時代,加拿大的稱謂尚未出現。東方,宋王朝的士大夫們安然享受着與仁宗皇帝共治天下的榮耀,平民農戶們默默承受着交糧納賦的重任,攤派折變的關照,幸運者還會被送上西北最前線,親眼觀瞻黨項鐵騎兵的迎面沖鋒。這,就迎來了11世紀上半葉早早的一個春天。

同時同刻,遙遠西方世界的群眾也在掙紮中求生,即便以頑強兇悍聞名的維京人亦不能例外。随着歐陸各國日益警惕防備,掠奪已難有收獲。大環境下宗教興起,思想領域的争奪勝過了肉體直接毀滅,血腥殘暴的“維京時代”即将畫上句号。

曾經悍勇的戰士慢慢變成低頭勞作的農夫,或循規蹈矩的獵人漁民。過去馳騁大洋的探險先驅,也被每日無比現實的吃飯問題困擾。他們經受不住貿易減少、氣候惡化的雙重打擊,不能不低下了驕傲頭顱,從各處據點打起包裹收拾行裝。加拿大——乃至北美大陸上第一批,也是最後一批正式維京移民,正登船回鄉。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盡管維京人遠跨重洋來到這裡隻有三年時間,但畢竟建成了一個小小家園。現在,紐芬蘭島最北端,梅多斯灣的維京村子已然空空蕩蕩。鐵匠鋪沒了風爐的熱火聲響,修船廠見不着木屑飛揚,幾座過去充滿了調笑叫罵的草皮木屋突然隻剩下一片寂靜。所有房舍如今就像墳茔裡錯落有緻的墓碑,講述着過往喧嚣卻無一絲生息。

龍船啟航。木槳均勻運動中,背後的地平線越望越遠,終于不經意間消失于微微浪花之下。離開北美洲,離開這片被稱為“文蘭”的土地讓維京人五味雜曾,仿若不知魏晉之人被迫離開了桃花源。沉默帶來的思緒飄蕩于頭腦。對維京人的多數而言,搶掠并非唯一選擇,如果有一片能夠自由耕種的沃土,誰又願意着着急急被被女武神趕上戰場?即便那傳說中的瓦爾哈拉神殿有着喝不完的葡萄美酒。

狂風暴雪摧毀了留下來的希望,與當地人交惡使他們寝食難安,再加上讓人擔驚受怕的綿延瘟疫,維京人隻剩滿身疲憊,決意傳回北歐。對于未來的加拿大,現在的世界盡頭之地,就讓它重新歸于甯靜,一切似乎有了些萬年前舊日光景的幻覺。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最初的北美:

萬年之前,加拿大何種模樣?和世上各處一般,這片土地本沒有人類。曠野中隻見走獸撒歡、禽鳥追逐。野牛、麝牛成群奔騰,猛犸象、乳齒象悠然遛彎,古馴鹿、巨海狸出沒河畔。

距今大約2萬至1萬前(早期研究稱1萬4千年),第一群人類才光顧北美大陸。此時,早期人類已将足迹布滿了非洲、歐洲、亞洲、澳洲,于各地留下些許文明蹤迹,比如埋葬的先人、毀棄的棚屋、砸過的石塊乃至啃過的骨頭。他們且住且走,即将抵達最後的大陸——美洲。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這些北美最早居民來自亞洲寒冷的西伯利亞,往東遷徙時滞留于北令路橋。除了前方擋路的巨大冰川,相對溫和的氣候和苔原上的獸群也留住了人們,數千年時光讓他們形成一個孤立、獨特的種群,也就是後來所有美洲原住民的祖先。待到北美冰蓋消融,一條通往大陸内部的道路顯露眼前。走還是留?既出于内心天然好奇與止不住的探索欲,也是追蹤獵物填飽今天肚皮的現實需要,人們穿過阿拉斯加,沿着落基山脈東側的無冰地帶向南前進,北美大陸就在腳下。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加拿大早期人類——(約公元前24000-公元前8000年)

現代加拿大西北邊陲的育空地區(Yukon),留下了記載北美早期人類活動的“藍魚洞”遺址(Bluefish Caves)。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三個不起眼的小型洞穴裡,堆積着許多猛犸象、育空馬、苔原麝牛以及魚、鳥的骨頭,骨骼表面有着工具砍砸的非自然痕迹。經過科學檢測,發現了4種魚類、1種兩栖類、23種鳥類、35種哺乳類的遺骸,其年代由放射性碳檢測為距今約24000年。

我們不難推斷,進入北美洲的古老人類當時把藍魚洞當作了專門廚房。他們将從苔原狩獵而來的種種戰利品拖入洞内,剝皮斷骨、分割成塊、大啖其肉。人們不僅喂飽了腸胃,還順道用剩下的骨頭制作出更多武器和工具,友善更多的狩獵與加工,可算是循環利用大法的鼻祖。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來到北美洲的人類被稱作“古印第安人”(Paleo-Indians)。他們狩獵技巧娴熟,能夠用戰術對付巨大的猛犸象、乳齒象、古野牛。這有賴于細心打制的凹槽石制矛尖,即便今日,當我們見到那全手工制作、帶着漂亮流線型矛頭呈現出的鋒利,也會感歎制作之不易。這就是古印第安人中著名的克洛維斯文化(Clovis culture)。

(以石器加工的不同特點,可以區分早期不同人類族群的文化。圖為克洛維斯矛頭)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古印第安人既狩獵動物也采集果蔬,很少在一處長駐,習慣于尋覓食物遷徙的流浪生活。他們以20至50人一個大家族為機關,一起慢慢向南移動。從現代加拿大疆域步入美國、穿越北美直至墨西哥,後來更深入南美叢林,成為絕大部分美洲原住民的祖先。古人類不斷搬家的過程中,總會特别親睐那些水草豐茂、動物繁盛之地。當時加拿大西部,因為海平面降低,夏洛特皇後海峽和赫卡特海峽附近出現了一個大草原(現代的海達瓜伊群島),非常适宜飛禽走獸繁殖。古印第安人視此地如家4000千之久,留下了很多生活垃圾,也就是我們現代發掘出的獨特石頭工具和吃剩的大型動物遺骸。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距今1萬餘年前,“新仙女木”事件爆發,全球迅速降溫。北美動物出現大面積滅絕。猛犸象、乳齒象、駱駝、馬等許多大型動物沒能幸存,克洛維斯文化也随之逐漸消失。惡劣環境考驗着所有生靈。相比動物,古人類能夠依靠的不僅是生存本能,還有發達大腦帶來的思考與分析。克洛維斯多年的傳統被逐漸放棄,人們改用新的政策來适應求生。

從公元前9000年開始,加拿大中部至美國中部的大平原地區,幸存人類發展出普萊諾文化(Plano cultures)。古印第安人在曠野上施展他們思索總結出的狩獵新技術。雖然沒了長毛象,但成群野牛不失為良好目标。他們并非完全用蠻力一擁而上硬拼,而是對牛群采用恐吓、驅趕、引導、使其慌亂沖下懸崖的獨特政策。最初,可能來自某人長期觀察後的靈光一閃,經過反複實踐得以成功。接下來數千年裡此種辦法從粗糙發展得愈加成熟,乃至成為一種名為“野牛跳躍”的奇特文化。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由于沒有本土馬匹,驅趕野牛群并非易事,古印第安人隻能靠頭腦和技術來彌補。根據近代黑腳族人記載,他們會預先在懸崖附近擺放兩排成百上千的石堆,大約綿延3公裡,形成一條道路似的通道。再由一些有經驗的年輕人披上獸皮,裝扮成狼或土狼,前往驚吓牛群。他們還負責将受驚的野牛們引入通道。接下來,牛群的本能會讓它們一路奔逃,直至沖下通道的終點——10多米高的懸崖。而印第安戰士已經守候在此,将用長矛、棍棒終結腿腳受傷的野牛。獵物往往很多,加工營地是以設定得很近。女人們也不會置身事外,她們負責将初步處理的野牛部件進一步加工,比如縫制牛皮口袋來貯存腌在厚厚牛油裡的鮮牛肉,将結實牛骨打造成趁手工具,将牛皮鞣制成皮衣或帳篷材料。幾十人的衣食住行幾乎全來源于野牛群的奉獻。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野牛跳崖遺址博物館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麥克勞德堡以西18 公裡,785 号高速公路上,該獵場被使用了大約5000年,北美已發現多個類似獵場遺址)

一次成功的狩獵來之不易,往往需要全部落共同流汗努力,但接下來許多天的牛肉大餐會讓所有人心滿意足,甚至一不小心産生了在岩壁上潑墨揮毫的早期藝術沖動。由于狩獵壯觀,曾有一位年輕的黑腳族人想近距離目睹牛群跳崖的震撼場面,結果不小心遭裹挾其中。人們發現他時,已被一大堆厚重野牛軀體壓成肉泥,連頭也徹底碎成了渣。

有利的技術自然會得到傳播,大約8000-7000年前,很多不同文化的原住民都開始采用驅趕野牛捕獵的方法,逐漸成為北美特色之一。

古風時期——(約公元前8000-公元前3000年)

随着北美氣候漸漸恢複正常、冰川退縮,新顯露的草原和湖泊滋養了野牛、馴鹿,也使得古印第安人的生活區域擴大。北極、西海岸、西北地區、中部平原紛紛出現人類的蹤迹。一些古印第安人開始采用定居方式,靠山的獵鹿、平原的屠牛、海邊的捕魚,他們各顯其能,不僅能吃飽喝足,還縫制出适應環境的皮質衣褲,建造起遮風擋雨的木框蒙皮帳篷。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公元前8500年,福爾瑟姆文化(Folsom tradition)出現在北美中部。他們的石制工具和武器與普萊諾文化有所差别,兩者同樣生存于加拿大的土地之上,或許曾為鄰居。福爾瑟姆人也會狩獵野牛,但日常食譜更加豐富,從大塊頭的野牛、鹿、山羊、到小巧的土撥鼠、棉尾兔統統來之不拒。有考古證據表明,他們可能開始建造固定住宅,而非普通帳篷。

(福爾瑟姆文化的矛頭,呈流線型更加鋒利)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與世界其他地方所有居民如出一轍,早期加拿大的古印第安人兄弟姐妹共同狩獵采集,隻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随着時間推移,人們擷取食物和材料的技術日趨熟練,吃的多了私産有了。身強手快的日子好過,體弱多病的陷入困境,貧富開始分化。如今被發現的古人墳墓裡,有的隻有幾件粗陋工具,有的鋪滿貝殼、燧石、骨器和精美武器。酋長或首領制度在無聲無息中自然産生。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公元前8000年左右,北美氣候趨于穩定,已經類似現代加拿大的環境。随着海平面上升,白令陸橋被大洋淹沒,美洲和其他大陸徹底隔離。古印第安人作為移民,隻能安居于自己的新家。他們四處遷徙得更廣,徒步旅行過程中,人們不斷總結生活經驗,開始人工種植作物,比如瓜豆之類。古印第安人裡的一支,納-德内語系(Na-Dene)分布于加拿大整個西北和中部。他們是阿薩巴斯坎語系原住民的最早祖先,比如後來尚武的阿帕契人、熟于農牧的納瓦霍人。他們聚集的村莊修建有大型房屋,供多個家庭共同居住。懂得以狩獵、捕魚來貯存過冬糧食。南部地區,溫達特人活躍于五大湖之間,他們習慣捕殺馴鹿勝于野牛(Wyandot,也稱懷恩多特人)。

公元前7000年,加拿大西海岸的住民也擁有了特色生活方式。西南地區的溫哥華島,努查努爾特住民們(Nuu-chah-nulth)捕鲸的手法日趨純熟。他們以特制長矛狩獵靠近海岸的灰鲸、座頭鲸。有記載顯示,努查努爾特人某些時候為了展現勇敢,竟然會不顧風險獵殺海洋霸主——虎鲸。在他們的文化中,虎鲸稱雄海洋,肉質比其他大型鲸魚都要更好。每個部落的捕鲸活動各有不同,但基本都包含沐浴、禁欲、祈禱以及狩獵前後的特有儀式。一旦捕獲鲸魚,鲸肉成為人們的食物,鲸脂用于照明,鲸骨成為材料,整頭鲸魚幾乎不會被浪費。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林地時代——(約公元前3000-公元1000年)

公元前3000年,加拿大東北部的大西洋沿岸,能見到不少長屋和用船做房頂的住房。有些居民并不常住,因為他們會花掉時間在各部落間互通有無、販賣貨物。交易範圍随着一次次跑商而擴大,後來從加拿大東部竟然延申至現代美國紐約附近。由此貨币産生了,那是拉布拉多半島出産的漂亮白色燧石。

這裡的人們由于偏好在墓葬裡大量使用紅赭石,是以被稱作“紅漆人”(Red Paint People)。有的部落夏天住在沿海,冬天住在内地,有的部落則常年安居海岸。紅漆人的身影活躍于水流波濤之間,擅長捕魚和采集,甚至能制作專門垂釣兇猛劍魚的船隻。平日他們除了烹饪鮮魚、貝殼,有時也吃獸肉和根莖、橡子、漿果、堅果之類。這個時代,紅漆人還沒有掌握陶器制作與金屬加工,骨頭與石塊依然是部落主要的工具來源。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公元前2500年,靠近北極的白令海峽東岸地區,部分沒有南遷的人類遺留在此,文明微光同樣變得閃亮。古人們在冰雪吹拂的大海邊尋覓海豹蹤迹,在積雪消融的小溪畔捕捉肥美鲑魚。無數次狩獵經驗、天長日久的皮肉加工使他們制造出一系列小巧實用的加工刀具,譬如刮刀、刻刀,锛刀,帶倒鈎的箭頭和鋒利長矛。弓箭的出現大大增強了北極人民狩獵的成功率。

我們不難想象當時場景,岸邊的草皮屋裡鑽出幾個北極先民,皮衣氈帽,手持弓箭骨矢,腰間捆着紮實的工具包,好一副老獵人派頭。他們被科學家稱作“北極小工具傳統”(Arctic Small Tool tradition),生活于加拿大北極區域和格陵蘭島,擅長制作刀具和弓箭、後期也學會了燒制陶器。不同區域的“北極小工具傳統”有着各自特色,他們中一部分後來衍生為多塞特文化,不少部落和傳統卻消失在曆史長河之中。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公元前2000年,居于内陸的古人同樣逐漸改造着自然,五大湖周圍的居民們偶然發現了天然黃銅礦。碎岩礫石裡那些黃澄澄的東西先讓人們好奇,後來發現可以敲打變形,繼而很快被加工成各種簡單工具。雖然不太堅硬,但柔韌度和延展性比普通石頭好了許多。另外,挖掘陶土燒紙陶器的工藝開始普及到各個族群。北美大陸上,這項技術最早由安大略南部地區的勞倫人發明(Laurentian)。他們創造性制作出了尖底杯,并且加以繩紋裝飾。随着南方墨西哥傳入大刍草,加拿大原住民們開始不斷将其栽培、馴化,早期玉米出現了。輔以南瓜和豆子,人們的飲食有所保障,人口數量持續增加。不過因為北美的馬和駱駝早已滅絕,野牛又難以馴化,加拿大住民們很難實作大規模耕種,沒有牛馬犁田的滋味難以想象。

(出土的古代玉米)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公元前500年,北方努納武特地區出現了多塞特文化(Dorset culture)。北極寒冷的風雪中,人類蹤影從未完全消失。多塞特人與後來的圖勒人與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不同,他們身材高大,比較強壯。不太習慣與其他種族溝通,遇到情況“容易逃跑”。

相比早前的北極小工具傳統,多塞特人沒有使用弓箭的習慣,他們以魚叉、長矛來狩獵海洋哺乳動物。比如海豹、海象或獨角鲸。一旦這些動物通過冰面上的窟窿呼吸,埋伏的獵人就會突然發動攻擊。對于同樣出現在海岸附近的北極熊、馴鹿之類陸生動物,多塞特人很少選擇其為目标,他們似乎有自己固定的生活習慣,即完全依靠海洋動物。雖然多塞特人不會鑽孔,但他們會用石刀制作精緻的小型木雕、骨雕和特色面具。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巴芬島口述史》記載了一些多塞特人的特點和經曆:

“(那裡)最早的居民是巨人,他們胸膛寬闊,可以徒手抓住整隻海豹。他們行走于冰面,從不會摔落。雖然他們很強壯,卻沒有用于戰争的武器。後來,新到的人們将他們從海上趕走。”

自公元前300年開始,北美中東部的霍普韋爾文化(Hopewell culture)走向興盛,他們以精巧的工藝品和講究的墓葬出名,對于貿易也多有心得。随着霍普韋爾人将陶罐、水杯、煙管、耳環以及兒童玩具銷售至安大略湖一帶,加拿大的古人們也深受影響。誰人料想,當時南北互通有無的簡單場所,以後會變成繁華的都市多倫多。

(霍普維爾文化貿易網絡)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霍普維爾文化的複雜儀式)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公元前200年,白令海峽附近出現了一些新面孔。圖勒人(Thule people),他們是未來因紐特人的祖先。鄰居多塞特人先已存在,圖勒人依然能表現出自己族群非常明顯的優勢。他們個頭精幹矮小,性格堅韌,動手能力很強,相當适應海洋上的生活。考古學家發現了他們曾使用的皮劃艇、大型蒙皮船,做工結實耐用。圖勒人早期單船出擊狩獵海豹海象、後來竟能風浪中多船合作圍捕弓頭鲸。他們不斷學習,先用海象牙、鹿角制作魚叉,再為魚叉線加裝充氣浮标,為魚叉制造各種造型的矛頭,最後還發明了骨制弓箭和骨頭盔甲。

(現代複原的圖勒人形象)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船隻讓圖勒人狩獵、運輸更加便利,團結讓圖勒人集體合作更加順暢。海邊曠野上,由雪白鲸骨和冷硬岩石構築的堅固房屋,傲然展示着這個族群的力量。而多塞特住民對于圖勒人的擴張,甯肯退讓也沒有付諸戰争,最終于16世紀左右消失。

(圖勒人的鲸骨房屋遺迹)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進入公元後,大大小小的村落和小城鎮散落于加拿大各地,星星點點,無形的貿易路線将他們自然的互相聯系。有的部落友好互助,有的部落睚眦為仇。一些族群消失,新的又産生。

西北方,有阿薩巴斯卡人(Athapaskan)、斯拉維人(Slavey)、多格裡布人(Dogrib)、突修尼人(Tutchone)和特林吉特人(Tlingit)。

太平洋沿岸,有欽西安人(Tsimshian)、海達人(Haida)、塞利希人(Salish)、誇扣特爾人(Kwakiutl)、海爾楚克人(Heiltsuk)、努特卡人(Nootka)、尼斯加人(Nisga'a)、塞納基人(Senakw)、吉辛人(Gitxsan)。

中央平原,有尼希塔皮人(Niisitapi)、 卡伊那瓦人(Káínawa)、 楚伊那人(Tsuutʼina)、皮卡基人(Piikáni)。

北部林地,有恩哈瓦人(Nēhiyawak)、契帕瓦人(Chipewyan)。

五大湖附近,有阿尼什納比人(Anishinaabe)、阿岡昆人(Algonquin)、易洛魁人(Haudenosaunee)、溫達特人(Wendat)。

大西洋沿岸,有貝奧圖克人(Beothuk)、沃拉斯托奇克人(Wolastoqiyik)、因努人(Innu)、阿布納基人(Abenaki)、米克馬克人(Mi'kmaq)。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維京造訪:

公元986年,北美大陸終于有了外來客人拜訪,雖然僅僅是遠遠一瞥,但加拿大首次與其他文明發生了接觸。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那是一位維京船長,比雅尼·何爾約夫森(Bjarni Herjólfsson)。十世紀時,征服與冒險在維京人眼中流行依然。比雅尼作為一名商船船長,時常在大洋上往來着自己的貨物生意。雖然常住挪威,但比雅尼很是孝順,每年夏季都會定期去冰島看望父母。《格陵蘭人傳奇》記載,那年,比雅尼像往常一般駕船去探視雙親,到了冰島,他才發現父親已經和著名探險家紅發埃裡克(Erik the Red)去了格陵蘭島。格陵蘭是剛被開發幾年的新土地,父親老骥伏枥讓人感歎。可出門前沒打招呼,兒子見不着老人家可難以放心,隻好再跑一趟。夏天,比雅尼和船員們向着西面啟航。冰島到格陵蘭島直線路程有800多公裡,在中世紀不是個輕松的路程。而且海上不比陸地,果然不久就出了問題。

一場風暴突如其來,把比雅尼和船員們吹打得七葷八素,船也大大偏離了航向。因為沒有海圖和指南針,他們隻能按經驗盡力控制方位。三天後,擔憂的衆人總算望見了一片陸地,可這裡和探險家們描述的格陵蘭不太一樣。此處雖然覆寫着森林山川,但沒有一處村落或港口,或者說完全沒有人煙。視界所及,綠草緩丘、樹林蔥翠,好一片世外桃源景象。船上沒人去過格陵蘭,隻知道格陵蘭非常缺乏木材,船員們便很好奇這裡究竟是哪兒?難道發現了新大陸?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不過比雅尼興趣索然,隻一心急着去看望父親。船員們建議登陸探查一番,甚至進言懇求比雅尼抓住這個機會。作為船長,他不為所動,徑直指揮啟航離開。後來,比雅尼得償所望,抵達格陵蘭見到了父親,并且陪伴老人家居住在那裡直至去世。料理完後事,比雅尼才回到挪威,他見到西部新土地之事已經為人所知。剛開始消息沒有引起人們注意。随着街頭酒肆越傳越廣,越描越神,首領和平民們都逐漸有了興趣。生活在冰島和挪威貧瘠土地上的維京人企圖改變現狀,更不要提那些遭受“最近饑荒”的普通群眾。有人希望搬家遷移,有人希望開發森林。就像移民格陵蘭島一般,新的土地意味着新的機會、新的希望。

現代考古學已經證明,比雅尼确實發現了北美大陸,他看到的土地極有可能是紐芬蘭、拉布拉多和巴芬島。鑒于比雅尼本人不着意于冒險,其他維京人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紅發埃裡克以探險著名,他的兒子萊夫·艾瑞克森(Leif Eriksson)繼承了基因。得到新大陸消息以後,萊夫直接找到比雅尼,不僅當面詳細詢問了發現經過,還立刻買下當時那條船,再雇傭了35個船員,馬不停蹄展開前往西方的冒險。

為了確定探險成功,萊夫說服了經驗豐富的父親。他們本将一同出發,但紅發埃裡克騎馬不慎在岸邊摔倒,因傷不得成行。不祥預兆沒有擋住萊夫,強烈的冒險欲驅使着他駕船出發。他們一路按照比雅尼提供的路線行駛,因為有了水流、風向、礁石地标參照,航行總算比較順利。

大約公元1000年的某一天,萊夫和同伴們抵達了新大陸——加拿大紐芬蘭島。望着眼前海浪輕拍的沙灘,平原上綠草如茵、花朵與果實點綴着灌木小樹林的色彩,如夢似幻。喜悅之情洋溢在每個人臉上,他們為尋找更好生活的努力得到了報償。一番探索後,維京人把這裡的地區按特色命名,自己當之無愧應該成為新土地的主人?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這片土地屬于誰呢?也許應該屬于大自然吧。維京人來臨之前,曾有5個原住民群體先後在紐芬蘭安家。經過科學家考證,最古老的甚至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但因為種種原因,原住民們大部分選擇了離開。北歐移民來到時,上一群居住者多塞特人已經搬走了大約300年。

新生活在喜氣洋洋中開始。萊夫和30多個同伴在陸地西側找到一塊氣候溫和、水草豐茂,溪流裡密布肥美鲑魚的好地方。他們一面修建房屋,一面繼續派出小隊探索周圍。去南邊的同伴發現好東西,野地裡爬滿了葡萄藤,或綠或紅或紫,密密匝匝的一簇簇野葡萄讓人食欲大開。維京人不禁活動起大腦,眼前不僅僅是餐後水果,更是醉人美酒的上佳原料。是以,他們便将此處命名為“葡萄酒之地”——文蘭(Vinland/Wineland)。比較先前發現的“平坦石頭之地”、“森林之地”,“葡萄酒之地”明顯更具吸引力。除此之外,蔓越莓、醋栗、南瓜也無需人力随意生長着。馴鹿、熊、狼、狐狸、猞猁、貂、各種鳥類四處出沒,水邊海豹、海象、鲸魚時常可見,而且附近沒發現人類蹤迹。

萊夫和水手們非常滿意,很快在此伐木加工,建立起一個小型定居點,用以友善自己和後來者。現代曆史學家考證,維京人記載中著名的文蘭,可能位于紐芬蘭南端的聖勞倫斯灣周圍。即便今日,多彩景色依然是旅遊亮點之一。

(紐芬蘭島梅多斯灣的維京遺迹複原,推斷是當時一個修船地和小據點)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冬季來臨,加拿大的寒冷人所共知,但維京人靠着收集來的豐富食物和皮貨安然度過。開春時,萊夫決定回航。他知道自己的探險已經成功,是時候回家孝順父親了。滿載着美味葡萄和上好木材,龍船向着格陵蘭返航。途中,萊夫還救起一批海上遇難的冰島船員。大家興緻很高,幹脆把他叫做“幸運的萊夫”。

回到格陵蘭之後,發現新大陸給人們帶來了茶餘飯後的談資。雖然萊夫忙于家事不再出發,但他的兄弟索瓦爾德(Thorvald Eiriksson)躍躍欲試。兄弟找到萊夫取經,認為對新土地的探索遠遠不夠。幾年後,索瓦爾德率領30名船員沿老路開赴文蘭。萊夫先前留下的營地給了新來者很大幫助,貯備的物資和房屋讓人們順利過冬。一到冰雪融化,索瓦爾德便急不可耐帶着同伴開始探險。

與萊夫沉穩性格不同,索瓦爾德追求刺激。他們沿北面海岸偵察時(大約為現代拉布拉多地區),首次發現了當地居民——圖勒人(維京人稱原住民為“Skræling”,目前推斷很可能為圖勒人)。

當時,9名當地人正在皮劃艇下睡覺。原本一次友善的問候可以避免許多麻煩,但索瓦爾德突然殺心驟起,也不打招呼,徑直帶頭拔劍而上,将8名睡夢中的當地人就地斬殺。僅存一人僥幸逃脫。如同在英格蘭教堂、法蘭克鄉村的所作所為,維京人又一次展現出嗜血獸性。索瓦爾德的劍開了葷,過了瘾,但沒高興多久就迎來了報複。那名幸存者很快帶着族人殺将回來。圖勒人的骨弓骨矛可能遜色于維京人的鐵劍,但對于殺人來說絲毫沒有問題。入侵者希圖依靠營地據守,可簡陋路障和稀薄盾陣幫不了他們。飛失嘯叫,一支箭頭穿過層層障礙,深深刺入禍首——索瓦爾德的腋窩。

(不同時代的畫作對場景還原偏差很大,筆者以新資訊為準)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北歐移民勉強擋住了圖勒人的反擊,但索瓦爾德無可救藥的死去了。剩餘之人靠着冬季來臨得以支援到翌年春天,一旦冰面解凍,維京人趕忙乘船逃之夭夭。

歐洲與美洲第一次建立關系便是如此糟糕開局。可維京人對加拿大的探險還未結束。不久後,有名的托爾芬(Thorfinn Karlsefni)率領3艘船、140人(有說160人,含女性)再度啟航,前往紐芬蘭正式建立殖民地。托爾芬打算認認真真在傳說中的文蘭安家,為此還攜帶了女眷和家畜,萊夫的表妹也在其中。抵達後,他們果然發現了先前聽說的野葡萄與野生小麥。第一個冬天,移民們靠水邊捕魚、林中狩獵,乃至撿拾鳥蛋過活。平安到了第二年,維京人開始向遠處探險。

出于慎重,托爾芬親自帶隊。不久後,他們果然遇見了當地人,極有可能依然是圖勒居民。托爾芬沒有莽撞,公開表達了善意,原住民也對他們宣示和平。雙方言語不通,靠着手勢、動作、表情交流,竟還做起了以物易物的生意。圖勒人很快拿出上好品質的灰松鼠皮和各式毛皮,維京人也擺出了北美見不到的牛奶與紅布。似乎當地居民對紅色布匹最感興趣,他們換來不少作成布條綁在頭上,成了一種流行裝飾。對于熱衷于換來皮貨的手下,托爾芬嚴禁他們交換攜帶的鐵劍和長矛。他明白,武器才是維京人的生命。

近距離交流時,歐洲人終于仔仔細細看清了原住民面貌,于史書裡寫道:“他們身材矮小,面目兇惡,頭發亂蓬蓬。眼睛很大,臉頰也很寬。”

雙方和平相處的時間很短,不久後,一次意外發生了。根據不同記載,這裡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有記錄稱一名當地人交易時試圖偷取維京人的鐵質武器,被殺,導緻雙方開戰。另一種記錄稱托爾芬的公牛突然受驚沖出樹林,吓壞了毫無準備的當地人。他們趕緊坐皮劃艇逃走,三天後集結一大群人怒氣沖沖殺了回來。

原住民似乎使用了某種投石器,把“深藍色的”像“羊肚那麼大”的球體射向維京人,落地時“發出可怕的噪聲”。托爾芬等人連忙撤退,似乎有兩人被殺。退卻中,萊夫的表妹因為身懷六甲無法跟上,呼喊同伴們不要被“這些可憐人”吓跑。并且她喊道,要是自己手上有武器,可以做得更好。眼見将被趕上,萊夫表妹索性撿起剛死同伴的一把鐵劍,回身站定。面對一群追兵,這位奇女子一把扯開自己的胸衣,用利劍猛拍一側乳房,也許還像戰士般拼命嘶吼。原住民哪裡見過這種場面,當場被吓得四散而逃。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充滿意外的戰鬥結束後,北歐人宣稱殺死了“許多當地人”。可托爾芬決意放棄定居點,他沒有信心穩住内部分歧,且守住充滿異鄉人的土地。對于維京社會的慣常外交方式來講,暴力征服似乎很容易壓過和平相處。他們更熟練于侵襲戰鬥而不是溝通妥協。

另一方面,後世因紐特人(圖勒人的後裔)的記載裡也提到雙方爆發沖突,一位皮劃艇手用準确投矛刺死了全副武裝的外國人。原住民沒有為此高興,同樣擔心着外來者會糾集部隊複仇。

血仇結怨讓維京人的殖民匆匆結束,托爾芬率隊回鄉。他們的嘗試總共持續了3年,最後離開的場景便如同本文開篇那般,惶恐、落寞、無奈。至于下一次歐洲人對美洲和加拿大的探訪,則需要等待500年之後。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如今,當人們來到紐芬蘭北部的梅多斯灣,依舊可以見到北歐移民當年留下的遺迹(L'Anse aux Meadows)——“草原海灣”。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逐漸成熟的文明——(公元1000年之後)

加拿大重回不被打擾的狀态。各種人類族群樹木般自然成長。

北方,圖勒人的後裔——因紐特人(Inuit)茁壯發展。随着維京人因為貿易和疾病在格陵蘭島的勢力陷入衰弱,因紐特部落得以從加拿大向東擴散。

14世紀時,因紐特人奪取了格陵蘭西部一個北歐定居點,後又進占東部被放棄的村鎮,基本控制了格陵蘭全島。他們讓維京人也嘗到了敗陣失地的苦澀滋味。通過交換與突襲,因紐特人擁有了部分鐵制武器、工具,更兼馴化了狗做運輸動物,非常适應寒冷地區生活。戰争,作為一種手段,自然而然出現在因紐特人的生活中,即便身處地球極北之地。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14世紀後期,小冰河來臨,全球氣候轉冷。哪怕抗寒如因紐特人,也遇到了麻煩。他們重要的獵物弓頭鲸從加拿大北部和格陵蘭島消失,傳統習慣受到巨大挑戰。有的族群呆在阿拉斯加繼續尋找鲸魚,有的向南面稍微溫暖的拉布拉多遷徙。由于難以适應南方氣候環境,他們的移民非常緩慢,日子過得比較艱難。

南方,印第安人文明趨于穩固,許多部落分散生活在各地。有的依靠傳統狩獵生活,以野牛、白尾鹿為生;有的仰仗捕魚采集,尋找鲑魚、采摘果蔬;也有的發展出早期農業,刀耕火種,培育玉米、豆子、南瓜。一些族群因為親緣或利益接近保持着友好關系,互相貿易、合作,也會進一步組成部落聯盟。同樣,不同族群間由于争奪生存環境産生沖突,成為仇敵,流血戰争随之爆發。

比如著名的易洛魁人起源于加拿大東南部的蒙特利爾附近,依托聖勞倫斯河生存,後來發展至如今的紐約、五大湖一帶。他們原是阿爾岡昆群體的一部分,因為一次失敗的叛亂受到驅逐。從此,易洛魁人與阿爾岡昆族群仇怨日深,大小沖突不斷。

(藍衣者為法國人,站在阿爾岡昆一側與易洛魁作戰)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15世紀,5個易洛魁部落主動聯合起來,形成了易洛魁聯盟。他們是莫霍克人(Mohawk)、奧奈達人(Oneida)、奧農達加人(Onondaga)、塞内卡人(Seneca)和卡尤加人(Cayuga)。聯盟以一名強大酋長為領袖,向周圍地區進行武力擴張。由于集中了力量、消弭了内部鬥争,加之尚武傳統,聯盟對臨近部落開戰屢屢獲勝,向五大湖周邊擴張了很大地盤。對内,易洛魁聯盟倒保持着較為平等的關系,資料記載“他們有着絕對的自由觀念,不允許任何人自視高貴,會驅逐領土内一切奴役行為”。這意味着伊洛魁聯盟不會将俘虜變為奴隸。那麼,被擊敗者隻有兩種選擇:要麼讓某個家庭收養被迫加入,要麼受到殘酷折磨實作“光榮”的死去。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作為對手,阿爾岡昆族群是個龐大群體,他們由過去大西洋沿岸的本土文化延續而來。雖然做了長途遷徙,分離出不少部落,但他們都講阿爾岡昆語。語言也成為聯系人們的紐帶。他們分布于北美廣大地區,包含如今加拿大、美國的中部、東部。後來著名的印第安英雄特姆庫賽來自肖尼族,便是阿爾岡昆族群之一,其他黑腳、夏安、基卡普族都為人們所知。

古代加拿大,乃至整個北美大陸的社會結構逐漸成型。首先,幾十、數百名相同血緣的人們聚集一處生活,按宗族構成了村莊。然後,關系接近的村莊與村莊組成部落。最後,利益趨同的部落與部落再結成聯盟。

彼此間,交流、貿易、婚姻、争戰。人們既共同努力狩獵耕作,也為家庭瑣事、婚姻愛情煩惱,還會為了族群間獵場歸屬、水源使用争得面紅耳赤,甚至一時沖動結下血仇。所有一切,已成為大陸上每時每日的家常便飯。

北美,進入了人類文明的童年期。氏族部落趨于成熟,國家即将出現。然而,人類抵達北美晚于其他大洲幾萬年,這幾萬年造成的巨大差距并不容易彌補。并且,先天限制、封閉環境使他們無從了解外界。沒有耕牛、沒有輪子、沒有馬镫、沒有冶鐵,不會見到絲綢紙張火藥、也遇不着十字軍與蒙古鐵騎,更不可能知曉波瀾壯闊的大航海時代已經來臨。

第二次接觸:

滄海桑田,與維京人的一面之緣轉瞬過去了500年,加拿大原住民即将迎來新的訪客。

雅克·卡地亞(Jacques Cartier),老練的法國探險家扶着船舷。眼見着激動的水手們歡呼雀躍,他清楚自己可以兌現給國王的承諾——開辟通往富裕亞洲的航路,“發現那些可以找到大量黃金和貴重品的島嶼和土地。”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1534年5月,20天的難熬航行業已完成,法國水手一個個跳上了紐芬蘭海灘。他們認為這裡大約便是馬可波羅遊記裡亞洲的邊緣。很快,卡地亞遇到了原住民米克馬克人(Mi'kmaq),一個阿爾岡昆部落。外來者和本地居民對突如其來的見面都挺驚訝,不過雙方都表達出友善态度,還做了一些簡單交易。法國人繼續向前,又見到了易洛魁人,依然相處和平。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7月24日,他們找到了聖勞倫斯河口,可以想象,順着河逆流而上也許就是傳說中充滿“黃金、紅寶石和其他珍寶”的土地。卡地亞按捺不住,當即指揮水手們将一個高達10米的十字架樹立在此。上面寫着“法國國王萬歲”!宣示腳下土地屬于遠隔大洋的法蘭西。圍觀的易洛魁人們盡管不認識龍飛鳳舞的法語,也不知曉十字架的含義,但外來者們表現出的興奮讓他們大為震驚。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考慮到尋寶有了指望,卡地亞耍起小聰明,趁勢綁架印第安酋長的兩個兒子,後來又裹挾了當地首領。法國人倒沒打算搞一場血腥屠殺,而是要把原住民帶到法國權貴面前,親自講述那些未知土地的秘密,比如神奇的“薩格奈王國”與其數不清的黃金與寶石,以便鞏固自己的地位加拉到投資。後來,卡地亞多次傳回北美,在聖勞倫斯河岸建造了定居點。也許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法國人真的在周圍找到了一大堆晶瑩的鑽石和黃澄澄的金子。

遠涉艱辛的大航海是為了什麼?緻富的夢想擺在每個探險者面前,他們發瘋似的将所有珍寶收入囊中,能拿多少就拿多少。衣兜、口袋、貨箱、地闆,直至塞滿了全部船艙。幾十天後,法國人回到歐洲,那是多麼意氣風發的一段旅程啊。爵位、豪宅、美女、香車,他們對财富地位的所有渴望變成現實了?

不,當頭一盆冷水澆滅了一切幻想。因為行家鑒定出他們帶回的“鑽石和黃金”其實都是并不值錢的石英晶體與黃鐵礦。當時,法國人萬般無奈的悲歎變成一句諺語:“像加拿大鑽石一樣虛假”(faux comme les diamants du Canada)。

禍不單行,卡地亞建立的新定居點也風雨飄搖。由于和易洛魁人關系惡化,加之不适應惡劣氣候和疾病傳播,北美的法國村莊數年後被廢棄。

新的開端:

不過,作為冒險家,卡地亞依然有所收獲,畢竟他是第一位給“加拿大”命名之人。那是抵達北美大陸的第二年,卡地亞探險到易洛魁人的斯塔達科納村(Stadacona),也就是現代的魁北克市地區。

他問當地向導這是哪裡?原住民直白回答:“村莊(kanata)。”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這是聖勞倫斯易洛魁語的單詞“kanata”,含義指村莊或定居點。卡地亞也許誤以為這個詞語是當地地名,也許隻是指代友善,後來便習慣性把斯塔達科納村一帶稱為kanata。随着卡地亞發現不斷傳播,Kanata化為Canada,加拿大的名字于1565年第一次出現在地圖上。

(第一張印有加拿大的地圖)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對于加拿大來講,近代曆史正式拉開序幕。

法國人作為一股新興力量出現在北美大陸,他們将與阿岡昆族群合作,共同對易洛魁人開戰。皮毛貿易、海狸戰争,荷蘭、英吉利相繼介入。法國人牟其利,英帝國占其地。金錢與鮮血,傳統和革新。數百年間,長居于此的印第安人、因紐特人,外來各國移民,混血梅蒂斯人,他們逐漸書寫出自己獨有的故事。

加拿大古代史——一個現代國家的陳年往事

藍魚洞骨骸殘渣陳迹未消,溫哥華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這片土地從無人到有人,從單一人群到多方競争,再到現代各文化相容并包。

加拿大,原本村莊聚落之名,已被時間賦予了新的含義。

(堅持為大家提供高品質原創曆史文。圖檔來自網絡,侵删)

中美古代史對比—北美古文明的永遠遺憾

印第安反美聯盟的成敗——講述北美英雄特庫姆塞的一生(上部)

印第安人建國的失敗——講述北美英雄特庫姆塞的一生(下部)

參考文獻:

  • 美洲史前史
  • 加拿大簡史
  • 不列颠百科全書
  • 《格陵蘭人傳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