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振甯:最後一戰,制止中國花1400億為超大對撞機買單

作者:盒子裡的密探

很難想象什麼樣的實體學工程居然要花費高達1400億的資金投入,答案就是超大對撞機的研制開發。

楊振甯:最後一戰,制止中國花1400億為超大對撞機買單

超大對撞機

就在大部分人都支援這項工程的建造時,年過90的老科學家站了出來,阻止中國花1400億為超大對撞機買單,打出了自己在實體界的最後一戰,為什麼?這個老人是誰?

超大對撞機

超大對撞機其實就是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簡稱CEPC,在此前,國外有關CEPC的研究當中,已經投入到小型的CEPC研制工作。

中國的CEPC構想在2012年提出,不少實體學家們想跨越小型CEPC的研究,直接花費重金建造一個大型的CEPC。

楊振甯:最後一戰,制止中國花1400億為超大對撞機買單

超大對撞機

項目最初的預算是在100億左右,随着CEPC研究工作的進展,這個預算直接被拉到了1400億之多。

要知道,世界級工程三峽水電站的靜态投資也不過900億人民币,CEPC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工程,要如此高的預算?

CEPC屬于高能實體學研究,被用于發現希格斯粒子以及研究高速粒子加速器。

2012年歐洲,當對撞機進行工作之後,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相似的粒子,由于無法确定其品質,暫時無法确定這就是希格斯粒子。

楊振甯:最後一戰,制止中國花1400億為超大對撞機買單

希格斯粒子

更大型的CEPC能夠為科學家提供一個研究希格斯粒子良好的環境,科學家可以通過機器擷取粒子準确的數值,是人類認識物質世界的重要裝置。

大陸在預建設CEPC之前,一直運用的是1984年建造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進行研究,由于當初技術水準有限,該機器研究能力有限。

随着機器的老化,以及希格斯粒子研究的進一步需要,不少科學家提出建造一個真正意義上的CEPC。

楊振甯:最後一戰,制止中國花1400億為超大對撞機買單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

不少科學家認為正在崛起的中國擁有世界頂級的科學研究中心,如此強悍的科技實力應當配備一台CEPC機器。

一旦CEPC方案建成,中國的實體學将會引領全球,同時帶動真空、電子、計算機網絡等幾十個領域的進一步發展。

為了能夠得到更多人的支援實體學家們共同組織了一場有關CEPC項目的研讨會,會議上楊振甯表示自己強烈的反對。

楊振甯:最後一戰,制止中國花1400億為超大對撞機買單

楊振甯果斷提出反對

倔強的楊振甯

此前,楊振甯是一直反對中國建造CEPC的,楊老作為中國頂尖的科學家,在實體學當中相當有權威,CEPC項目一直還在構想當中未能達到落實,當中就是有楊老的反對。

這次,楊老來參加研讨會,在場的所有人都以為楊振甯想通了,可是在楊老會議上的一通發言,直接給衆人潑了盆冷水。

“是的,高能實體,盛宴已過”這是楊老在研讨會上,面對一位學生質問時候的回答。

楊振甯:最後一戰,制止中國花1400億為超大對撞機買單

楊振甯是中國頂尖科學家

該學生是隸屬中科院,CEPC方向的研究所學生,學生站起身很直白的問道:“CEPC能不能建”

楊老擺擺手,一字一句清晰地表示,絕不可能。

歐洲此前花費50億歐元(大約350萬人民币),建造出了一台小型CEPC,歐洲還在策劃建造一台大型的CEPC,第一階段的初步預算在90億歐元(大約630億人民币)。

小的東西畢竟有限制,在很多大型的粒子研究項目當中,小型CEPC無法很好發揮作用。

楊振甯:最後一戰,制止中國花1400億為超大對撞機買單

CEPC功能受大小限制

時任高能實體學研究所所長的王贻芳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國應該直接建造一台大型的CEPC。

王贻芳表示,中國的科學技術條件已經十分成熟,國力強盛,即使沒有小型CEPC建造經驗,中國完全可以建造一個大型的CEPC。

楊老給出了自己的反對意見,大型的CEPC預算就像是無底洞,1400億究竟夠不夠用都是一個未知數,美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楊振甯:最後一戰,制止中國花1400億為超大對撞機買單

大型CEPC是無底洞

1989年美國揚言要建造一台世界上最大型的對撞機,當時的經費預算投入是35億美元。

沒想到的是,在研究過程當中,對撞機項目實在是太燒錢了,35億美元的研究經費很快虧空。

當時的科學家們為了讓項目繼續進行下去,到處演講宣傳大型CEPC對美國的重要性,最終博得了55億美元的經費。

可是沒用多長時間,55億美元的經費也被迅速消耗,前前後後一共消耗了90億美元(大約630億人民币)。

楊振甯:最後一戰,制止中國花1400億為超大對撞機買單

強子對撞機十分燒錢

當時的90億美元的物價,換算到21世紀初期幾乎有着1000億人民币左右。

沒有辦法,科學家們隻有厚着臉皮再去向政府申請經費,政府對前來的科學家們問道:“如果再追加30億美元的經費,大型CEPC能建造成功嗎?”

在場的所有科學家都沉默了下來,顯然科學家們沒有信心能夠在最後的30億美元當中落實項目。

最後,政府宣布停止了超大型CEPC的研制工作,之前拿出的90億美元預算也全部打了水漂。

楊振甯:最後一戰,制止中國花1400億為超大對撞機買單

超強對撞機需要大量經費

在前車之鑒面前王贻芳同樣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相比較其他國家,中國現在的CEPC研究領域尚淺,急需一個破冰的項目。

歐洲在CEPC研究實驗當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經過百億次的實驗,終于是有所成功。

中國在科研領域不能落後,凡是必有風險,但中國的大型CEPC項目落成之後肯定還會有更多的好處。

針對所有人的疑問,楊老給出了自己的想法。

楊振甯:最後一戰,制止中國花1400億為超大對撞機買單

王贻芳仍希望建設

反對的理由

首先也就是最關鍵的一點,大型CEPC的研究投入實在是太大,對于中國目前來說是承擔不起的,

從社會發展來看,中國經濟雖然在世界上領先,可仍舊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要更多地投入到教育當中,培養更多的科研人才。

而目前科學研究領域,最缺乏的也是優秀的人才,等到中國科研人才儲備充之後在開啟CEPC研制的項目也不遲。

楊振甯:最後一戰,制止中國花1400億為超大對撞機買單

培養人才更加緊迫

而且大型CEPC項目研制失敗的後果,也是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難以承受的。

要知道,中國的經濟每年在各個領域當中的投入并沒有出現富足的情況,也就是說1400億的預算是國家省了又省才能省下來的經費。

可見,如果項目出現要追加經費的情況,很有可能就會出現資金無法供給的可能性,到時候所等待的隻能是項目的當機。

投入了如此數量的經費之後,如果沒有研制成功,造成經濟的損失,将是中國難以接受的。

楊振甯:最後一戰,制止中國花1400億為超大對撞機買單

國家難以承受巨大經濟損失

其次,CEPC項目隻不過是實體學領域當中的一部分,目前還有更多的實體學領域等待經費進行研究。

CEPC項目的開啟勢必會出現資金重心偏向的情況,即便是CEPC項目落地成功,其他實體學領域很有可能會前進的十分艱難,不利于實體學整體的發展水準。

最後就是大型的CEPC誰也沒有研制成功過,到底效果好不好隻是理論階段的東西。

楊老就認為,即便是依靠着1400億人民币的經費研發出了大型CEPC裝置,這台裝置産生的價值也是不值這款巨資的。

楊振甯:最後一戰,制止中國花1400億為超大對撞機買單

CEPC隻是實體學的一部分

楊老就在會上直接說到:“大型CEPC對人類影響短期之内不會有,三十年,三十五年内不會有,我相信絕大多數實體學家都贊同我說的這句話”

而且在後續裝置的維護工作,以及裝置的運轉實驗上,也需要一筆不小的資金,那麼這筆資金又該從何而來呢?

最關鍵的是,目前中國對CEPC的研究,可以說是經驗欠缺,這個時候就不得不聘請國外專家的協助。

楊振甯:最後一戰,制止中國花1400億為超大對撞機買單

資金十分重要

如此重要的實體學領域研究,本就應當由中國人全權負責,一旦外國人接觸項目,很有可能出現資料洩漏的危險。

而且外國專家會不會拼盡全力地工作,這又是一個問題。

綜上,中國的大型CEPC的項目可以先進行構想,但想要申請預算經費展開項目,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

楊老表示,等待的時間不會太長,中國有能力且有信心在短時間内達到條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