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強軍這十年丨一個戰鬥班的轉型足迹

作者:中國軍号

來源:學習軍團·中國軍号

一個戰鬥班的轉型足迹

■解放軍報記者 韓 成 通訊員 凡春龍

強軍這十年丨一個戰鬥班的轉型足迹

“我是‘王傑班’的第272名戰士,第32任班長!”

2020年,從王大毛手中接過“王傑班”班長接力棒的那天,黃龍在筆記本扉頁的醒目位置,鄭重寫下了這組榮譽數字。

“從入班序号到在軍營的每一次進步,榮譽數字是‘王傑班’赓續傳統、不懈前行的動力。”細數奮進新時代收獲的一長串榮譽數字,有兩個閃光的時刻讓黃龍和戰友們倍感榮耀——

2017年12月13日,習主席看望王傑生前所在連官兵時強調“王傑精神過去是、現在是、将來永遠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财富,要學習踐行王傑精神,讓王傑精神綻放新的時代光芒”;2019年1月21日,習主席給“王傑班”全體戰士回信,勉勵他們“好好學習、堅定信念、苦練本領、再創佳績,努力做新時代的好戰士,在人民軍隊的大熔爐中書寫火熱的青春篇章”。

閃光的榮譽,嶄新的征程。強軍這十年,“王傑班”牢記統帥囑托,赓續英雄血脈,積極備戰轉型,不斷擦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利刃”,在實作中國夢強軍夢的偉大征程中,書寫新精彩、新輝煌。

強軍這十年丨一個戰鬥班的轉型足迹

新境界——

從“能力合成”到“思維合成”

雖然已經過去了4年時間,但“王傑班”戰士們對那場“拉火管之問”依然記憶猶新。

“老班長王傑當年組織民兵訓練,為什麼沒有像班長說的那樣使用導火索,而是直接用拉火管連接配接炸藥包?”

2018年初,戰士李哲突然冒出的這一問,讓正在組織教學的時任班長王大毛頓時有些蒙。因為他剛剛講過“炸藥插上拉火管,引爆時間很短,訓練中必須連接配接導火索預留出安全時間”。

“老班長當年之是以不用導火索,是為了瞬間引爆炸藥,讓炸藥更像地雷,使訓練更貼近實戰。”王大毛的講解與老班長的做法“撞車”了,在剛剛換裝某新型兩栖步戰車、正處于從工兵向裝甲步兵探索轉型的“王傑班”,掀起了一場頭腦風暴。

“把轉型當戰鬥、把訓練場當戰場,從零起步沖刺跨越。”“王傑班”戰士從一根拉火管裡,聞到了穿越50多年的硝煙味,立起了奮鬥目标。

向轉型深水區攻堅的道路并不平坦。王大毛記得,在一次戰鬥演練中,導調組突然宣布駕駛員“陣亡”,經驗豐富的他有些不知所措。直到演練結束,裝甲步戰車紋絲未動。

“一個裝甲步戰車組,如果有人犧牲了,怎樣保持戰鬥力不斷線?”一場新的頭腦風暴又一次在“王傑班”掀起。他們在全旅率先蹚出減員戰鬥訓練新路子:減員至7人不影響戰鬥,減員至5人可繼續戰鬥,減員至2人能堅持戰鬥。

苦練一年時間,全班9名成員人人掌握步戰車駕駛、射擊、通信3大專業内容,個個能熟練使用裝甲步兵的10餘種打擊武器,實作了所有戰位任意互換的目标,確定了戰場環境下的持久戰鬥力,成果在全旅推廣。

強軍這十年丨一個戰鬥班的轉型足迹

轉型無止境。一次敗北的實戰經曆,同樣深深地印刻在黃龍的腦海中——

對抗演練中,“王傑班”跟随營主攻分隊一路攻勢勇猛,眼看勝利在望,卻因忽視了與電抗、工兵等配屬兵力配合,導緻孤軍奮戰、援力不足,讓對手“反客為主”,輸了戰鬥。

走下演兵場,黃龍帶着全班來到老班長的塑像前,讓大家對着老班長深刻檢讨反思。那晚,戰士們心中越發明亮,轉型方向更加清晰:“轉型合成,不僅要實作裝備和能力合成,更重要的是思維合成。”

穿叢林、渡岸灘、跨戈壁,十年間,“王傑班”緊跟部隊實戰化演訓步伐,主動開門練兵,與防化專業戰友切磋防護本領,向陸航參謀人員學習陸空協同知識,在跨海投送演練中探索軍種聯訓技能……

練兵“朋友圈”一天天擴大,“王傑班”的體系思維、融合視野逐漸開闊。談及班裡取得的新成績,黃龍說:“體系練兵不僅要看哪根指頭硬,還要看哪個拳頭攥得緊。今天的‘王傑班’從單兵尖刀變成了體系刀尖。”

強軍這十年丨一個戰鬥班的轉型足迹

新變化——

從“小目标”到“群目标”

一張比武受傷的照片,一直珍藏在黃龍的日記本中。

2018年10月,黃龍參加該旅“精武-2018”比武競賽集訓隊的摸底考核,在全副武裝越過障礙時左手腕受傷骨裂,無緣晉級。集訓歸來,黃龍沒有受挫消沉,而是第一時間給自己定下小目标:“練成一名專業技術能手。”

那段時間,黃龍瞄準目标天天鉚在訓練場。火炮射擊瞄準慢,他就在胳膊上綁沙袋;電台通聯背記時間少,他把資料整理成小卡片,揣在口袋裡随時翻閱……通過不懈努力,他先後考取步槍一級、通信二級、射手三級專業等級資格證。

強軍這十年丨一個戰鬥班的轉型足迹

2019年,“王傑班”給習主席寫信,有人選看書學習的照片、有人選技能訓練的照片,而黃龍選的則是那張受傷的照片。“我是想向習主席彙報,雖然轉型練兵很苦很累,但我們始終牢記囑托,咬緊牙關,一個小目标接着一個小目标地闖過來了。”黃龍說。

這些年,黃龍不斷突破小目标,先後被評為“優秀義務兵”“優秀學員”,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成長為“王傑班”班長。

像黃龍一樣,“王傑班”戰士從小目标出發,不斷重新整理成績,成就了更好的自己。前任班長王大毛走上連隊的通信技師崗位;炮班長謝彬彬成長為射擊技師;中士吳學哲提幹歸來,擔任“王傑班”所在排的排長;中士徐彬正向特級駕駛員目标發起沖鋒……

近年來,該旅廣泛開展聯學聯育活動,發揮“王傑班”建班育人的輻射作用,每年分批組織骨幹到“王傑班”現地學習建班經驗,制訂發展目标。如今,“王傑班”已帶動培養各類骨幹500餘人。

前不久,該旅支援保障二連班長劉聰保送提幹成功,回憶成長往事,他心裡最感激的就是“王傑班”。“隻要到過‘王傑班’的人,都會被奮發向上的力量感染,找到前進的目标方向。從‘小目标’到‘群目标’,王傑精神綻放的新時代光芒,正在照亮越來越多的人。”劉聰說。

強軍這十年丨一個戰鬥班的轉型足迹

新面孔——

從“老典型”到“新英雄”

“我是‘王傑班’第283名戰士楊子幹,今天是我與老班長并肩戰鬥的第一天……”去年9月,上等兵楊子幹如願來到了“王傑班”。在王傑老班長的塑像前,班長黃龍為他舉行了一場一個人的入班儀式。那一刻,楊子幹心潮澎湃,暗自下決心:“一定用實際行動擦亮‘王傑班’的英雄名片。”

今年初,楊子幹到該旅教導隊參加預提指揮軍士集訓。看到許多義務兵從未接觸過的課目,有的同年兵面露難色,楊子幹心中隻有一個想法:“即使掉皮掉肉也不能給‘王傑班’丢臉!”

反複的踩繩上訓練,他手上的繭皮被磨掉一層又一層,鮮血染紅了繩子;訓練教學法,他挑燈夜戰背記理論,把厚厚一摞教材翻得卷起了毛邊……

結業考核時,楊子幹27個課目均達到良好以上,取得總評第一的好成績,被評為“優秀學員”。

頒獎儀式上,集訓隊戰友紛紛向楊子幹投來佩服的目光:“‘王傑班’的兵渾身散發着英雄氣!”

57年前,王傑舍身一躍,用寶貴的生命立起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豐碑。57年後,“王傑班”依舊澎湃英雄氣,走在時代先鋒行列。黃龍說:“一批批王傑傳人用拼搏的青春故事赓續英雄基因,讓王傑精神始終綻放時代光芒。”

強軍這十年丨一個戰鬥班的轉型足迹

多年來,“王傑班”所在連每次點名呼點的第一個名字永遠是“王傑”,重大任務前後要向“老班長”宣誓、彙報,新兵入營人人都要參觀王傑事迹陳列館、學唱《王傑的槍我們扛》、讀《王傑日記故事選》。這是紀念景仰,也是傳承砥砺,成為衆多新“王傑”茁壯成長的原動力。

今年4月,該旅組織單兵連貫考核,“王傑班”新兵胡宇航在跨越反坦克壕時腿部不慎受傷。劇烈的疼痛讓他雙腿顫抖,汗水濕透了迷彩服。胡宇航在戰友攙扶下艱難起身,咬牙堅持沖到終點。

“‘王傑班’每年都會加入新鮮血液,就在上個月,又加入了兩名新同志。”王傑生前所在連指導員戴凡博說,“别看是一張張年輕的面孔,但每個人都自覺守護‘王傑班’的榮譽,都在用昂揚的奮鬥姿态,描繪着王傑精神的新時代畫像。”

(學習軍團·中國軍号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