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位聯考狀元用親身經曆告訴你:這個謊言,是時候該揭穿了

作者:兒科醫生鮑秀蘭

每年聯考、中考這類的大考結束後,網上總會有一種論調:“寒門再難出貴子”,甚至是以認為家庭條件不好的孩子,與其努力讀書,不如早點出去打工。

确實,在這個多元選擇的時代背景下,讀書确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喜歡讀書的人,看到的世界跟不喜歡讀書的人,真的不一樣。

5位聯考狀元用親身經曆告訴你:這個謊言,是時候該揭穿了

01

貴州黔南的一個大山溝裡,這裡的人世代耕種,即使起早貪黑勞動,也隻能勉強維持溫飽。這裡的孩子不僅教育資源匮乏,還要早早承擔家庭的重擔。

在這樣的條件下,蘇濟坤卻以707分考上北京大學,實作了從“莊稼漢”到北大學子的躍遷。

聯考鐵軍雲集的河南省,女孩李昊雖然讀着名不見經傳的高中,父母都是沒文化的工廠勞工,卻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聯考狀元。

高中三年,除了睡覺,她将所有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經過持續努力,将自己送進清華大學的校門。

他們,隻是衆多寒門貴子中的一員。

出生在河北的王心儀,從小跟“貧困”二字捆綁在一起。

一家六口,有三個孩子要上學,外公生活不能自理,母親體弱多病,父親忙于務農做零工。

王心儀從國小起就開始操持家務,下地幹農活。割草、危機、犁地、摘棉花、放羊等等,她成為了父親最得力的助手。

為了省錢,王心儀在學校隻吃大白菜,穿的都是别人送的衣服,經常被同學嘲笑“土得掉渣”。

求學之路坎坷不平,她卻不改求學熱情,以707的高分考上北京大學。

湖南省常德市的何潤琪,出生在農村,父親是工地上的鋼筋工,他的大哥因為家裡貧困,國中畢業就辍學打工。

高中三年,他一直在困難中向前挺進。母親意外離世,他忍住悲傷繼續求學。奶奶生病住院,他還要幫着照顧家裡。疫情侵襲,學校改上網課,家裡卻沒有電腦和WiFi,他隻能借用爸爸老式的手機上網課,經常出現上課掉線、螢幕卡頓、作業交不上的情況。困難重重,他卻憑借努力在聯考中一舉奪魁,成為湖南省文科狀元。

看着這些故事,總覺得很有力量。

時不時會聽人說 “被做夢了,寒門難出貴子”,甚至有人提出了“讀書無用論”,

确實,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讀書卻可以打開人生全新的大門,讓孩子擁有更精彩的人生。

5位聯考狀元用親身經曆告訴你:這個謊言,是時候該揭穿了

02

如果沒有堅持讀書,那麼,靠搬磚補貼家用的林萬東可能永遠不知道清華大學的學堂有多美。

張愛玲說:生活就像一襲華美的袍,裡面爬滿了虱子。

對于生活在大山溝裡的學子林萬東來說,生活就像一襲破漏不堪的袍,所有的風雨都要靠自己來面對。

林萬東出生在雲南曲靖的一個大山溝裡,在這個國家極度貧困地區,他的家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

爺爺和父親身體都不好,不能幹活,隻能靠母親在外面搬磚背沙子維持生計。

雖然家裡貧苦,但林萬東從小就非常懂事,看着勞苦的母親,他下定決心要好好讀書,用知識改變命運。

從國小到高中,林萬東一直名列前茅,高中期間,他積累的錯題本就足足有二十多本,可見他的勤奮與用心。

2019年盛夏,當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送到林萬東手上時,他正在工地上跟母親一起搬磚背沙子,接到通知書的那刻,他喜極而泣。

林萬東在自述裡寫道:人們常說知識改變命運,對從山村裡走出來的孩子來說,這是最真實的體驗。

他還說,從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自己将努力帶着家人踏上全新的旅程,一起走向幸福。

你看,讀書,改變的不隻是一個孩子的命運,更是一個家庭的命運。

步入清華學堂後,林萬東不負衆望,依然勤奮刻苦,在年級名列前茅。更加可貴的是,這位自強不息的“搬磚少年”還通過志願活動将愛傳遞給更多孩子。

2020年,疫情突襲,打斷了無數少年的求學路。

林萬東在得知學校發起“春霖行動”幫扶高三學子後,第一時間報名志願者,去幫助那些跟他一樣教育資源匮乏的寒門學子。

自強且感恩,林萬東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身處寒門,一樣可以靠努力踏入頂級學府,一樣可以靠知識幫助更多人。

5位聯考狀元用親身經曆告訴你:這個謊言,是時候該揭穿了

03

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拍攝了2個來自不同階層的7歲小孩。幾十年後,發現雖然大部分小孩跟父母的階層相似,但貧窮小孩尼克卻靠讀書改變了命運,成為一所知名大學的教授。

大哲學家歌德曾說:

“人不能光是靠生來就擁有的一切,而應該靠他從學習中所得到的一切成就自己。

如果身處寒門,就更要珍惜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

我從不相信,寒門難出貴子,更不相信讀書無用論。命運的手翻雲覆雨,笑到最後的是那些即使起點比較低,卻用一生去絕地反擊的人。

我隻相信,唯有自強不息,才會有日後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