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村裡考出去的10個大學生 都聽過他的“壩壩英語”

作者:光明網

貴州小山村裡,來避暑的重慶退休教授免費教孩子學英語,壩壩英語班開了10年

村裡考出去的10個大學生 都聽過他的“壩壩英語”

貴州鄉村的夏天涼爽惬意。午後,貓兒狗兒懶洋洋躺在陰涼地裡。桐梓縣海校街道水井村的一塊空壩上,整齊的英文朗讀聲,讓這個村子顯得格外不同。

“唰唰唰……”一位長者在黑闆上書寫着他這堂課要講的重點。十裡八村耳熟能詳的“壩壩英語班”一晃已開班10年,他叫劉曉生,今年73歲,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退休教授,也是“壩壩英語班”的創辦者。

這10年裡,每年暑假,孩子們都會期待“教授爺爺”的到來,劉曉生也會如期而至。村裡考出去的10個大學生,都曾聽過他的“壩壩英語”。

從1個到60個

今年暑假,是劉曉生給山裡孩子輔導英語的第十年,“壩壩英語”也迎來了人數上的“巅峰”,足足有60個學生來上課。娃娃們每天準時來到壩壩,自覺地擺好桌椅闆凳,掏出書本筆記,一個個聽得特别認真。

十裡八村遠近馳名的“壩壩英語”就起源于這個院子,也一直在這個院子裡。

2012年,剛退休沒多久的劉曉生和老伴來到桐梓縣水井村爛壩子組避暑,恰好碰到鄰居家讀國中的孩子正在學英語,作為曾經的大學外語教學組組長劉曉生來了興緻,想看看山裡的孩子英語學得怎麼樣。

孩子讀完,劉曉生卻皺起了眉頭。“相當差勁……”劉曉生心裡想,不過有着46年教齡的他嘴上卻說:“你重新讀一下,我給你講講。”就這樣,這個娃娃成了他的第一個學生,如今這個娃娃已經研究所學生畢業。

英語是不是大多數鄉村孩子的共同難題?他萌生了免費教課的念頭。最開始,劉曉生的“小課堂”在壩子上講、在家裡面講。後來學生多了,家裡擺不下,遇上刮風下雨壩子上又擺不了,學生家長就你10元我20元湊了400多元,湊出了一間教室。

具體來說,就是隔壁鄰居周婆婆把放打米機的房間騰出來,家長湊錢買黑闆、桌椅,大夥一起打掃院壩,折騰出了一間教室,英語班正式開課。不過,後來教室也坐不下,“壩壩英語”最終又回到了壩子上。

從1個到10個,學生越來越多,水井村的孩子暑假有了好去處,甚至其他村的家長也帶着孩子慕名而來。今年暑假,學生人數達到60個,這是10年來人數最多的一年。

每年8月初來貴州,9月初開學回重慶,每天免費教學4個小時,風雨無阻從未缺席。

為了友善教學,今年劉曉生還為學生們統一了學習教材。他說:“我能得到鄉親的認可,跟他們相處得跟一家人一樣,這大概就是我目前最大的快樂,我願意看這些孩子一步一步成長!”

“撐着傘也要把課上完”

在山東念大學的駱禮杭是英語班首批學生之一,她眼裡的“劉爺爺”很“倔”。也正是劉爺爺,讓她第一次發現學英語原來是一件這麼有趣的事情。

她回憶起去年,有一次下大雨,所有小朋友都坐在屋檐下避雨,“劉爺爺一個人撐着傘,站在雨裡,堅持上完了那堂課。隻要爺爺在上課,我從未缺席過。”即便上了大學,暑假回家,她依然要去聽課。

“壩壩英語班”帶給她的幫助,不僅展現在分數上,更影響着她的人生态度。從前聽着“劉爺爺”講書本外的知識,夢想的種子便在她心裡埋下,指引着她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上大學後,每次遇到難過的事,她都會打電話給劉爺爺,“他說的話總是讓我很寬心!”

教出10個大學生

來自桐梓縣容光鎮的學生遠闖,讓劉曉生印象深刻。遠闖前幾年以優異的成績被桐梓某重點中學錄取,但英語卻隻考了58分。後來,當劉曉生聽到遠闖朗讀英語,才明白他的英語成績為何拖了後腿。

原來,遠闖因為發音有問題不敢讀,也記不住。

找到根源後,劉曉生引導他誦讀和背讀,講解發音部位和要領,以初三年級課文為例,同時搭建起了孩子英語文法的整體架構。如今,遠闖已經在讀大三。

“桐梓的這些孩子很棒!”劉曉生介紹,雖然每年面對面上課的時間不長,但是教給他們學英語的方法卻很有用。孩子們分成兩個班,小班國中以下,大班國中至高中。小班一天一節課,大班一天兩節課。國小側重讀寫記,中學則側重文法。

10年裡,村裡考出的10來個大學生,都曾是劉曉生“壩壩英語班”的學生。“在我這兒學習的孩子,聯考時幾乎都考出了自己的曆史最高分。”劉曉生很自豪。

“不拿群衆一分一毫”

來學“壩壩英語”有一個條件:學費分文不收。這是水井村公開的秘密。當地人尊重劉老師的意思,一同默守這份情意。

“飯不吃,水不喝。”“硬是丢禮物給他,他也要想辦法還回來。”村裡經濟條件好一些的家長,都想多少掏點學費表心意。可每次這事一提,劉曉生就要冒火。

劉曉生說,他是軍人家庭的孩子,自己也是一名軍人,從小的理念就是“不拿群衆一分一毫”。

為拒絕村民們給他送東西,他還專門挑選了三戶村民,每戶支付100元,定時到他們的菜地裡采摘新鮮蔬菜。“又新鮮又友善,還能現摘現吃,特别安逸。”劉曉生說,這樣村民們有錢收,他和老伴也能吃到原生态的蔬菜,一舉兩得。

後來,遇到村民送來的菜實在退不回去時,劉曉生的老伴李婆婆就網購一些書、筆等送給孩子們。

“不拿群衆一分一毫。”劉曉生說,“雖然沒有物質收入,但我收獲了超越物質和虛名的滿足感。”

桃李滿天下

在重慶外國語學校的開學典禮上,校長唐剛把劉曉生的故事講給孩子們聽,他對孩子們說:“一個人可以平凡,但絕不可以平庸;一個人未必光芒萬丈,但絕不能黯淡無光。”

劉曉生正是重慶外國語學校招收的第一屆學生。1963年,重慶外國語學校創立,成為全國僅有的7所外語學校之一。當年面向全市招生80名學生(英語、俄語各40名),劉曉生就是其中的一員。

後來,他上山下鄉,入伍,由部隊送往四川大學外文系學習……退休前是原第三軍醫大學(現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外語教研室教授,曾任該校碩士博士外語教學組組長。

前幾天,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也在學校官方多個管道的賬号轉發了劉曉生的事迹,執教30多年的劉曉生,可以說桃李滿天下。在他的學生中,有中科院院士,也有知名專家,還有許許多多教授和講師。

劉曉生曾經講過,“教育的目的,不是去灌滿一瓶水,而是去點燃一盆火。”他至今追求“一個好的教師可以塑造孩子的一生”這個理想。

“明年你還會來嗎?”面對這個問題,劉曉生笑着說:“如果沒有特别的事,我一定會再來。”

綜合上遊新聞、華龍網、人民網

來源: 重慶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