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洲鲥人工繁殖技術

作者:吉山花瑤

美洲鲥人工繁殖技術

_施永海等

美洲鲥( Alosa sapidissima )俗稱美國鲥魚,屬于鲱科、鲥亞科、西鲱屬,美洲鲥與中國鲥有很多相似點,為溯河繁殖的洄遊性魚,體形相近且肉質鮮美。目前,大陸美洲鲥養殖面積日益擴大,每年投入的苗種數量在300萬~350萬尾,養殖前景看好。上海市水産研究所于1998年率先引進美洲鲥受精卵,開始人工繁殖及養殖技術研究,經過多年相關關鍵技術參數的優化,形成了一整套美洲鲥人工繁育及養殖的工藝流程和技術方案,實作了規模化生産。

一、親本培育與選擇

1.親本來源與選擇

美洲鲥繁殖用親本是人工養成的成魚再經培育而成。長三角地區一般在每年11-12月,選擇體色純正、健康無外傷、肥滿度較好、1.5齡以上的個體作為美洲鲥次年繁育用後備親本,移入親本池進行越冬及強化培育。後備親本的雌雄比為1∶1。

2.親本培育

美洲鲥親本培育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深井水+室内工廠化培育親本,此培育方式因使用井水而日益受到質疑,同時此方式培育美洲鲥親本與成魚養殖方式類似;另一種是池塘大棚越冬培育+水泥池适應性強化培育,筆者經多年的實踐發現,采用此方式培育美洲鲥親本可獲得良好的效果。

(1)親本池塘大棚越冬培育。長三角地區,美洲鲥親本越冬培育時間為 11 月至次年 3 月中下旬,在露天池塘上方搭建柔性鋼絲繩塑膠薄膜大棚。當露天池塘水溫下降至13℃時,将美洲鲥親本經拉網運輸放入池塘大棚内,越冬親本的密度控制在1.2萬~1.8萬尾/公頃,每天投喂2次膨化飼料(粗蛋白質水準44%、粒徑5.0~5.5毫米)。越冬用水為當地河口水,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先升鹽、再降鹽的方法進行仿洄遊調控,鹽度調控範圍以0~15為宜。池水溫度<12℃,停止換水;池水溫度12~15℃,每2周換水1次,換水量低于全池水的 30%;池水溫度>15℃,每 2 周換水 1 次,換水量可增至全池水的50%。在整個越冬期,棚内水溫保持在10℃以上。

(2)親本适應性強化培育。一般 3 月中旬至4月中旬,開始親本适應性強化培育。将親本拉網放入簡易塑膠薄膜大棚水泥池。水泥池面積為100~200米2 、水深為1.4~1.6米,水泥池上方架構拱形頂,并覆以透光薄膜和遮光膜來調節池水溫度(16~18℃)及光照強度(白天 300~500 勒克斯)。親本強化培育的密度折算為 0.7~2.0 尾/米2 ,24小時曝氣。飼料投喂方法同越冬培育。每5~6天換水1次,換水量為全池水的2/3;每14天原池翻池1次,用水經池塘沉澱和60目篩絹網過濾。有條件的機關,特别是親本促産池較多又較大的機關,可以在4月上旬,将美洲鲥親本直接從池塘大棚遷入産卵池進行适應性強化培育,然後促産,可以省去水泥池簡易大棚培育環節。

二、親本促産受精

美洲鲥繁殖有注射激素人工授精法和人工環境調控下的自然交配受精法。目前,美洲鲥繁殖很少采用藥物催産方法,大多采用生态調控法,可獲得良好的效果。

1.促産循環系統的建構

産卵池為上半部分圓形或者近圓形、下半部分呈錐形的水泥池(圖1),面積以50~100米2 為宜,池深 1.2~1.3 米,錐形底深度控制在 20~30厘米。錐形底中心最低處設定排水口,用PVC管接通,池底四周鋪設氣管。産卵池一側設定一個水深為1.4~1.5米的狹長形水泥池,池的一端設定氣提水管,把水提至産卵池,同時在集卵池内另架設一個水泵,以加速水流。集卵池内設有一個集卵網箱,網目為20~30目,排水管接入網箱底中心處。魚卵随水流通過循環管道進入并滞留集卵網箱中。促産系統上方安裝環棚,環棚上覆以遮陽膜。

美洲鲥人工繁殖技術

圖1 美洲鲥産卵循環系統

2.促産親本挑選及放養

4-5月,親本促産前的挑選标準(圖2):雌魚要求腹部膨大、生殖孔微紅;雄魚要求生殖孔微紅,輕壓後流出白色精液。親本挑選後,雌雄分開放入規格為長2.0米×寬1.2米×高0.5米的網箱,暫養密度為雌魚 10~15 尾/箱、雄魚 20~30尾/箱,暫養時間不超過30分鐘。

美洲鲥人工繁殖技術

圖2 培育的美洲鲥親本(上為雌魚,下為雄魚)

親本短途運輸采用車載水桶(50~100升),一般為不透明的白色塑膠桶(圖 3),雌魚每桶放2尾,雄魚每桶放3尾。水桶上車後,即用雙層遮陽率75%的遮陽膜遮光,運輸過程中不充氧。每次裝載運輸時間不超過15分鐘。促産親本放養密度為1.0~1.5尾/米2 。雌雄比為1∶(1.1~1.5)。

美洲鲥人工繁殖技術

圖3 美洲鲥親本的裝運

促産親本放養後,24小時連續曝氣和氣提循環,20:00 至翌日 10:00 啟動循環水泵。促産期間,光強控制在 300~500 勒克斯,水溫控制在18~20℃。上午投喂飼料1次,以0.5小時攝食完為準。每2~3天換水1次,每次20%~30%,用水經 80 目篩絹網過濾。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每 10~15天清理親本1次,并及時補充新親本。

3.魚卵收取和清洗

美洲鲥親本在清晨産卵、受精,選擇在上午收取魚卵。收取魚卵前,先清洗集卵網箱的網片,用24目軟篩絹圓形抄網抄網箱底部。收取的魚卵夾雜着鱗片和水體沉積物,需要清洗和分離,先用24目軟篩絹圓形抄網分少量多次漂洗魚卵,清除水體沉積物;再用網目為6毫米×6毫米篩網過篩,剔除鱗片和成形的糞便;然後用燒杯量取魚卵總體積,計數後移到孵化池。

三、受精卵孵化

目前美洲鲥魚卵常見的孵化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采用“四大家魚”錐形孵化桶微流水孵化,另一種是錐形底水泥池靜水充氣孵化。現主要介紹錐形底水泥池靜水孵化方式。

1.孵化條件

孵化池為上半部分圓形或者方形、下半部分呈錐形的水泥池,面積以1.0~1.2米2 為宜,池深1.3~1.4米,水深1.2~1.3米,排水口和池壁底部的落差為 50~60 厘米,每個池設定 2 個散氣石,孵化池上方設定拱形環頂,頂部覆寫保溫塑膠薄膜以及雙層遮陽膜。

2.孵化管理

美洲鲥魚卵為緩沉性、透明狀。魚卵帶水移入孵化池,運輸過程中要避免太陽光直射。孵化密度為5萬~7萬粒/米3 ,孵化水溫為17~19℃,pH控制在6.0~9.4;充氣使池水呈沸騰狀、卵上下翻滾不沉底、水體溶氧6毫克/升以上。白天用雙層遮陽膜遮光,晚上開燈補光,白天光照強度以800~1 000勒克斯為宜。每天換水1次,每次70%~80%,排水時選用 60 目換水框、進水時用130目篩絹網過濾。

3.孵化計數

在孵化溫度18.5~19.5℃條件下,受精卵一般經30小時左右,肉眼已能看到卵内的胚體,此時統計受精卵數,計算受精率。受精後54小時左右,胚胎開始破膜,再經過24小時,直至98%以上發育正常的胚胎破膜,此時統計初孵仔魚數,計算孵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