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茶樹、南美金雞納樹、巴西三葉橡膠樹……一個多世紀前,是誰“偷”走了它們?

作者:無極普法

說起種子,沒有人會感到陌生。

從古人馴化水稻、小麥、玉米等農作物解決溫飽問題,到後來漸次通過改良種子,發掘各類植物的經濟、藥用和觀賞價值,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種子和相關種質資源(指攜帶生物遺傳資訊且具有實際或潛在利用價值的載體)作為生命密碼,不僅成為人類生存的基礎,還在曆史發展程序中提供着無與倫比的重要力量。

中國茶樹、南美金雞納樹、巴西三葉橡膠樹……一個多世紀前,是誰“偷”走了它們?

這其中,還有一些特殊的種子和種質資源,因價值極高,雖受到當地政府的嚴密保護,卻屢遭外部勢力觊觎。在經曆一番“冒險”後,各自完成擴張之旅,改變了人類世界。

中國茶樹“出國記”

中國是世界茶葉原産地,千百年來中國茶葉獨占世界茶市,也成為曆代朝廷重要的“創彙工具”。尤其是1684年清政府廢除禁海令後,中國的茶葉海外貿易愈加頻繁,也是以與相應交易國家形成了巨大的貿易順差。

中國茶樹、南美金雞納樹、巴西三葉橡膠樹……一個多世紀前,是誰“偷”走了它們?

17世紀,在英、法等歐洲諸國上流社會掀起了一股經久不衰的飲茶之風

在當時,清政府已深悟茶葉的經濟價值,不僅嚴禁将茶樹種子和幼苗帶出國門,還規定走私茶樹茶種,最高可處死刑。

中國人可能帶着強烈的警惕心,在密切關注我對于茶種或茶樹的要求。

——阿禮國(曾任英國駐上海領事)

為了扭轉貿易逆差,解決茶葉供給,英國人開始以走私鴉片來換取茶葉,還打定主意要從中國獲得茶種,在印度建設茶園。

中國茶樹、南美金雞納樹、巴西三葉橡膠樹……一個多世紀前,是誰“偷”走了它們?

19世紀繪有茶樹的科學插圖

他們派出了有植物學知識的“植物獵人”——羅伯特·福瓊前往中國,打着考察中國植物品種的名義,秘密盜取茶樹、茶種,并搜羅制茶專家。

中國茶樹、南美金雞納樹、巴西三葉橡膠樹……一個多世紀前,是誰“偷”走了它們?

福瓊的中國之行,另一個重要任務是要弄清西方人眼中神秘的制茶工序

經過在武夷山、徽州、浙江、上海等地的一番遊曆,福瓊“圓滿完成任務”。他将茶苗根部用潮濕的苔藓包裹起來,然後外面再裹上一層油紙,包裝成普通植物的樣子,“避開中國人刺探的目光”,偷偷發往印度。

中國茶樹、南美金雞納樹、巴西三葉橡膠樹……一個多世紀前,是誰“偷”走了它們?

中國早期茶葉種植生産

1850年夏天,茶苗抵達加爾各答。第二年,福瓊又從武夷山秘密招聘了8名制茶勞工并購置了制茶工具,帶到印度。

中國茶樹、南美金雞納樹、巴西三葉橡膠樹……一個多世紀前,是誰“偷”走了它們?

早期印度茶園試種茶葉的景象

從此,中國茶樹落腳在了喜馬拉雅山南麓的阿薩姆和大吉嶺,逐漸發展起印度茶業,為該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中國茶樹、南美金雞納樹、巴西三葉橡膠樹……一個多世紀前,是誰“偷”走了它們?

印度大吉嶺地區的茶園

金雞納樹“移民記”

在人類疾病曆史中,有很大一部分篇幅,是與瘧疾的對抗。而歐洲殖民者于17世紀在秘魯獲得的奎甯,則讓人們看到了戰勝瘧疾的希望。

奎甯,提取自金雞納樹的樹皮。這種樹原本隻生長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脈海拔約1500米—3000米的叢林中。當歐洲人從當地土著人口中得知奎甯的奇效并親身體驗後,金雞納樹随即成為“香饽饽”。一時間,“植物獵人”們躍躍欲試,想要複制“福瓊模式”,以確定“在中國茶葉之後,能有更重要的植物引種于印度”。

中國茶樹、南美金雞納樹、巴西三葉橡膠樹……一個多世紀前,是誰“偷”走了它們?

金雞納花與樹皮

其實,當時南美獨立浪潮中建立的新興國家,已經注意到歐洲人的躁動,也加強了對金雞納資源的管控。例如,玻利維亞政府出台政策,限制金雞納樹皮的出口,隻準許十分有限的采集特許證。在秘魯,有軍官甚至稱,如果誰敢将金雞納資源偷運出境,就抓起來砍斷雙腿。

不過,重賞之下,必有勇夫。1856年,在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支援下,英國人馬克漢姆和斯普魯斯帶領“植物獵隊”,分别在秘魯和厄瓜多擷取了大量金雞納樹苗和種子。

中國茶樹、南美金雞納樹、巴西三葉橡膠樹……一個多世紀前,是誰“偷”走了它們?

19世紀繪有金雞納樹的科學插圖

此後,金雞納樹在印度試種成功,并被推廣到歐亞大陸、非洲、大洋洲等地區。當然,到了20世紀,随着瘧疾原蟲的抗藥性加強,金雞納中奎甯抗瘧“神藥”的桂冠又傳給了中國人發現的青蒿素,這又是一段後話了。

三葉橡膠樹“漂流記”

橡膠,是現代人們經常接觸到的一種材料。

中國茶樹、南美金雞納樹、巴西三葉橡膠樹……一個多世紀前,是誰“偷”走了它們?

天然橡膠産生于橡膠樹,中美洲的印第安人在日常生活中,切割巴拿馬橡膠樹皮,流出來的乳膠自然凝固後形成極具彈性的橡膠,稍加處理就可以制成彈力球、雨鞋、雨衣、容器等。

後來,随着歐洲殖民者對橡膠使用場景的開發,以及橡膠工業的發展,全世界對天然橡膠的需求急劇增加。一時間,橡膠的市場價格甚至等同于白銀,達到曆史最高。

有需求,就有供給。很快,人們勘探發現,原産于巴西亞馬孫河流域的三葉橡膠樹乳膠含量最高。不過,想得到它也不容易。由于橡膠占巴西出口額的40%,巴西政府對橡膠樹的保護十分嚴格。于是,英國政府再次派出“植物獵人”威克漢姆,踏上“竊種”之旅。

中國茶樹、南美金雞納樹、巴西三葉橡膠樹……一個多世紀前,是誰“偷”走了它們?

19世紀繪有巴西三葉橡膠樹的科學插圖

威克漢姆到達巴西熱帶雨林後,一方面不顧艱辛自己采集樹種,另一方面打着購買工業原料的幌子,從印第安農民和中間商手裡收購,陸續收集了7萬顆三葉橡膠樹種子。出發前,他還特地雇了蒸汽船,把這些種子偷偷運到英國,播種在皇家植物園中。

不久,種子長出的幼苗又被運到錫蘭(今斯裡蘭卡),成功在遙遠的東南亞開辟出一片新天地。

此後,經過當地人工培育和技術改革,歐洲殖民者在東南亞地區的橡膠産業愈加發達,徹底取代了巴西野生橡膠樹在世界橡膠市場的地位。

主要參考文獻:

[1]李崇寒.一段充滿冒險與欺騙的“苦旅”,中國茶“被動出海記”[J].國家人文曆史,2022(05):68~77.

[2]杜松子.樹皮、靈藥與“武器”,金雞納在新舊大陸的“移民史”[J].國家人文曆史,2022(05):88~95.

本期編輯:高 健

轉自保密觀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