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

作者:雅昌藝術網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

作者丨劉倩 編輯丨李童

圖文未經授權不得擅用

後母戊鼎,這座中國曆史上最重的青銅器。上一次引發高度關注還是十年前,沿用了幾十年的名字“司母戊鼎”正式更名為“後母戊鼎”。

這件代表着中國商代青銅鑄造水準的國寶重器,從出土故事到保護收藏,再到現代科技保護,它見證了中國文保事業的發展曆程。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後母戊鼎

1939年的河南安陽,在一個叫武官村的地方,一位姓吳的年輕人在自家地裡挖出了一口大鼎。而當時的中國正值抗日戰争時期,為了不被日軍發現,這位年輕人聯合當地村民把鼎重新埋入地下。

直到1946年才重新挖出,并上交到當時的中央博物院籌備處,運往南京儲存。并于1959年運往北京的中國曆史博物館(今中國國家博物館)。

運抵北京之後,由專家團隊對其進行考證并發表學術報告。報告顯示,“母戊”是商王武丁之妻的廟号,該鼎是武丁之子為祭祀其母親而鑄造,鼎的名字是因為鼎的腹内壁上鑄有銘文“司母戊”字樣,進而得名。随着考古發現和資料的健全,很多學者提出了鼎内壁上的銘文應該為“後母戊”,才有了2011年的正式更名。

很多人都熟知這件商代青銅文化巅峰之作的傳奇出土故事和更名故事,卻不太了解博物館對這件重器的保護故事。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

後母戊鼎系統保護與複制案例展出現場(國博供圖)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

後母戊鼎系統保護與複制案例展出現場(國博供圖)

最初是上世紀80年代,文保人員在對國家博物館的一級品庫房文物進行例行檢查時,發現這件大鼎的銘文附近和鼎足的局部垂岸了粉狀銅鏽的痕迹,進行了上報。

1990年,在經過專家了論證和國家文物局的準許之後,決定對這件方鼎進行系統的保護處理,完成清除有害鏽、科學檢測和測定重量等一系列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文物器皿,在90年代對這件近1700斤重的後母戊鼎進行移動并處理,并非易事。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

後母戊鼎系統保護過程

工作團隊采用鋼管鋪地的方法,将鼎從庫房轉移至文物保護實驗室,首先對其進行檢查,發現了其足部和壁上分别出現了有害鏽蝕。還通過超音波技術對鼎進行測量和結構分析,發現鼎的四足内部是空的,裡面淤積了大量填土;鼎壁的兩部分厚度有差異,說明在鑄造的時候是分兩次鑄成。

這次對後母戊鼎的保護首先把有害鏽蝕進行清理,還對四隻柱足内的土進行清理,清理幹淨之後,後母戊鼎的重量比之前輕了40多公斤,後測算重量為832.84千克。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

後母戊鼎系統保護過程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

現場展出後母戊鼎拓片

為了儲存資料與後續研究,這一次系統性保護對後母戊鼎進行了詳細的測量和傳拓,并根據詳細資料對後母戊鼎原樣複制,鼎耳、四足、器身四面、器底及内壁均單獨翻制矽橡膠模具和玻璃鋼樹脂套模,采用現代精密鑄造方式鑄造出複制品銅胎,再比對原文物采用傳統工藝随色作舊。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

修複前的婦好墓司丂(kao)⺟斝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

修複後的婦好墓司丂(kao)⺟斝

這次後母戊鼎的保護故事,作為中國國家博物館在百年來文物保護工作的典型案例在“片羽重輝——國家博物館文保成果展”展覽中進行展出,與後母戊鼎同時展出的,還有婦好墓司丂(kao)⺟斝、庚兒鼎等一級文物,以及大盂鼎、四羊方尊等重器的複制品。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

“片羽重輝——國家博物館文保成果展”展覽現場

2022年8月10日,“片羽重輝——國家博物館文保成果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啟幕,展出于北2展廳。展覽通過五部分梳理了中國中國家博物館百年來在文保方面的成果,并從青銅器、書畫、傳拓、文獻等細分門類角度,展示了國博一代又一代文保修複團隊的傳承。

整個展覽回溯了百年來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文保成果。1912年7月9日,民國政府設立國立曆史博物館籌備處,是中國第一個由政府籌建并直接管理的國家博物館。建館伊始,博物館就将守護文物作為使命。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

宋代钜鹿故城文物展出現場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

宋代钜鹿故城文物修複曆史圖檔

早在1915年,宋代钜鹿故城文物修複是國博早期的重要文保案例,此次展覽對部分實物進行展出,從中可看出早期瓷器修複的理念與方法。钜鹿故城位于今河北省巨鹿縣西南,宋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因黃河決口而被淹沒。1915年前後,故城所在地時有宋代古物出土,此後漸有盜掘之事。國立曆史博物館籌備處于1921年委派裘善元等人前往調查,發掘了宋代董、王兩處民宅,獲得瓷陶雜器二百餘件,陸續對部分文物進行妥善修複。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

凫叔匜拓片 作者:周希丁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

傅大卣傳拓作品

金石傳拓是國博文保工作的又一重要門類。國家博物館的金石傳拓源自金石名家周希丁先生,其弟子傅大卣先生作為國博顧問授徒傳藝,幾代人先後為國家博物館傳拓“後母戊鼎”“虢季子白盤”“大盂鼎”青銅重器等文物千餘件,對展覽、研究等起到了重要作用。此次展覽也展出了周希丁、傅大卣的傳拓作品。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

古籍文獻紙張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

現場展出南宋時期《資治通鑒綱目》

國家博物館文獻收藏是另一大門類,從宋代至今,數量龐大,類型多樣。國博的文獻保護可以追溯至一百年前的1921年,當時已有一批宋版書得到修複,包括《論語注疏》《孟子注疏》《韓詩外傳》《唐六典》等,并在當時也有了文獻複制的實踐。

據文獻組專家介紹,古籍文獻的受損原因包括蟲蛀、水火等,而在中國北方相對幹燥的地區,民間一直有“好紙儲存千年”的說法,關鍵要看的是對古籍文獻收藏的環境,是否保持幹燥、避免日曬、 防止蟲蛀等。國家博物館也在多年來的文獻保護與修複工作中建立了一套古籍與文獻的複制方法。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

古籍修複包括除黴殺蟲、書頁拆分、字迹加強、除塵去污、脫酸、修補、平整、裝訂、配置裝具等修複流程。

文獻複制講究“複原性複制”,恪守“原質料、原型制、原工藝工序”的原則,包括資訊登記、高清掃描、修圖分版、配紙、印刷、臨摹、作舊作殘、裝潢、钤複制章等過程。

在書畫文物保護方面,國博同樣在多年傳承中融合南北裝裱所長,運用傳統臨摹技藝複制了大量館藏書畫,現場展出了郎世甯《松鶴回春圖軸》的科學分析。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

大幅面X射線熒光成像-書畫表面元素分布圖

國博書畫文保團隊将傳統修複技術與現代科學檢測深度結合用于文物的科學保護和修複。使用透光攝影技術,發現畫心局部折裂位置形成了穿透性病害,以及曆次修複痕迹和貼條位置。大幅面X射線熒光掃描成像揭示了重彩畫中各種礦物顔料的分布情況,為文物的修複方案的制定和實施提供科學指導。

其他重要文保案例:

油畫修複與複制: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

《德涅泊爾河的秋天》保護修複前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

《德涅泊爾河的秋天》保護修複後

蘇聯女風景畫家莉迪亞·伊薩科夫娜·布羅茨卡娅1953年創作,1957年11月作為蘇聯人民的禮品贈與中國,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在科學檢測的基礎上完成了此作的修複。

西漢錯金銀雲紋犀尊仿制品: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

3D列印後随色作舊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

3D列印犀尊樹脂模型

“智慧國博”建設啟動以來,國家博物館開展了文物三維數字化項目,利用高精度的資料采集裝置,精準的紋理映射算法,全方位留存了文物的三維資料,為文物複制、數字化保護與利用提供了有力的資料支撐。修複師将現代科學技術3D列印與傳統工藝相結合,仿制了西漢錯金銀雲紋犀尊、商代婦好墓青銅觚等青銅器,拓寬了文物複制的途徑和方法。

文物現場保護: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

蒲津渡遺址現場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

山西鐵牛處理後全景

國博于20世紀80年代已開展出土和出水文物的現場保護,完成了雁北漆棺現場提取、永濟唐代蒲津渡遺址鐵牛等文物現場保護、遼甯綏中三道崗元代沉船出水文物保護等開創性的工作。1991年,本館文保人員參加到水下考古隊,赴遼甯綏中元代沉船打撈現場,開展搶救保護工作。本次展覽首次面世的白地黑花魚藻紋大盆标本,與當時在現場清理後入藏的同類型瓷器相對照,可以直覺地看到保護前後的巨大差别。從1992年開始,國家博物館文保人員多次赴永濟唐代蒲津渡遺址現場開展實地工作,對出土的鐵牛、鐵人、鐵山等文物地上部分進行保護處理。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

綏中元代沉船:嬰戲罐-處理前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

綏中元代沉船:嬰戲罐-處理後

現代科學儀器助力文物保護:

科學儀器是文物保護的重要工具。在館藏青銅偶方彜綜合保護研究時,利用X射線成像、紅外熱波成像、掃描電鏡能譜分析(SEM-EDS)、便攜式X射線熒光(pXRF)、 X射線衍射分析(XRD)、拉曼光譜分析(Raman)及三維視訊顯微鏡等方法,揭示了青銅偶方彜的曆史修複狀況,分析了修補材料的化學成分和分布位置,判斷了鏽蝕種類及其穩定性,研究結果為偶方彜的保護修複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同時選取了一組早期檢測儀器,如毛發濕度計、電動通風幹濕表等。新舊儀器的對比,可以看出國博文物保護實驗室的發展曆程,亦是國内文物保護裝置發展進步的一個縮影。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

婦好青銅偶方彜

-END-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
雅昌專稿|從後母戊鼎說起 看國博百年文物保護與修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