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覺三夏盡,時序已新秋。盡管還是清晨,湖城的空氣中之間依然彌漫着濃重的夏意,宛如文火,慢煮着時光和耐心。
這個夏天尤為炎熱,人們總是屈指盼望着立秋後的涼爽到來,哪怕隻是片刻的雷雨,抑或一場救急的台風。
立秋,好似人們心中最惬意清涼的詞。立秋之後,固然隻是名義上的秋,也便成了這流年四季最美的向往。
仲夏以來,江南連續少雨高熱,高溫紅色預警不斷爆表,溫度計的最高溫度不斷重新整理極值。
蓮花莊公園晨練的人們被汗水浸透,不時躲進樹蔭下小憩,享受片刻的清涼。
好在還有滿目青綠,路旁的法桐、湖畔的蘆葦、水面的菱盤,以及那一池生機勃勃的芳荷,依然彌散着清新的光澤。
亭台樓榭,樹影婆娑,林間清幽,隻有親自走上一趟,便能體會其中清韻。
樹影錯落,光斑點點,置身其間,暑氣漸消,滿目蒼翠,心曠神怡。
翠竹盈風,鳴蟬陣陣,紅蕖照水,流光潋滟,歲序安然,季節美得令人驚豔。
尤喜歡蘇轼的一首《鹧鸪天》,“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流轉的季節裡,不念過往,不言悲喜。
“心若甯靜,世界清涼。”趁晨起的清涼,從城北長田漾濕地到城南的蓮花莊,一場大汗淋漓的行走之後,我發了一個朋友圈。
九宮格分享一路采撷的青綠小景,讓人瞬間滿目清涼。
太湖之州,瀕南太湖而居,依天目山餘脈而栖,既有《千裡江山圖》中那些層巒疊嶂的青峰,也有蜿蜒流淌、煙波浩渺的碧水,青綠常在,千年不朽。
遠山點綴,水綠交融,有山、有水,如詩、如畫,可望、可觀、可居,可遊……
綠,從城市一路蔓延;城,向幸福奔騰而去,未來與過去,或可凝于此處,聚于此時。
長虹卧波、景色疊翠,三三兩兩的行人,或走或跑,沉浸在綠色中,花香、書香、茶香……街頭巷尾浸入古典美,人與景,都成了歌。
秋風乍起,隻要戶外輕足、細心觀察,清涼與甯靜便在此間油然而生。
青綠,本是形容春意盎然的專用詞,但在山水清遠的湖州,青綠也同樣适用于清朗的淺秋。
《釋名》有雲:青,生也,象物生時色也。古人把青綠二字共用,代表生之意味。盛夏過後,漸次蕭瑟的日子裡,依舊還是滿眼青綠。
綠,是一份沾染時光的美,一種治愈生命的溫柔,一種對抗平庸的希望。誰說秋日多寂寥?
此時,那屬于山水之城的“青綠之美”,暈染在城市各個角落的綠意,綠得正好,褪去了一點燥,多出了一點靜。
炎炎盛夏,甚愛草木蔥茏的清幽,那一抹青綠,總能予人清涼,平息燥熱,治愈心靈。
相比色值卡上冰冷的數值,古人眼中的青綠,不僅鮮活,還有着獨具詩意的名字,譬如竹青、碧色、苔綠、水綠、荷葉綠、青梅綠……
這些顔色取之于天地萬物,飽滿豐盛,别有一番韻味,既是夏日絕色,也是一種意境,閑适恬淡,格外動人。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暑去秋來,不妨放下焦慮,在湖城尋處青綠,一池清荷,幾竿修竹,滿階苔綠,數點芭蕉,安放身體和靈魂。
青,是一種狀态;綠,是一個動詞。詩畫江南,青綠湖州,寫意出如詩如幻的大美城市,蘊藏着山水田園城市的勃勃生機,沉浸在這片綠色中,生活在這片綠色中,是畫卷,更是生活。
秋分已至,暑熱未消,願你心靜若水,世界清涼,詩畫江南,隻此一城青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