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00年前的閱讀開挂神器

作者:上海圖書館

該文章首發于微信公衆号:要文獻找上圖。作者:凡凡。

500年前的閱讀開挂神器

最近小編的微網誌背景被一條無意間轉發的關于維多利亞時代圖書館的書桌給刷屏了,猛然間湧入1000多的轉發量。網友們在不斷的熱情接力轉發及留言中表達對這款圖書館書桌的喜愛:“一台主機+八個螢幕”“win+tab照進現實”“适合做文獻檢索時使用啊!”“感覺對頸椎很友好”“願稱之為更新版閱讀架[哇]”。更有讀者表示“這是版本校勘的利器啊!”“适合學術織女使用”“想要”“這個機器好”。那麼讓我們仔細了解一下,這個人人都愛的圖書館書桌到底有着怎樣的曆史呢?

500年前的閱讀開挂神器
500年前的閱讀開挂神器
500年前的閱讀開挂神器
500年前的閱讀開挂神器
500年前的閱讀開挂神器

# 1

這個使得研究者可以同時閱讀8本打開的圖書的讀書裝置,其實它的學名是"Bookwheel"(書輪)也稱閱讀輪。在印刷品又大又重的時代,可以算的上是最早的 "資訊檢索 "工具。

500年前的閱讀開挂神器

圖檔來自網絡

在這個時期,書籍是用皮革裝訂的,而且非常巨大,是以同時閱讀多本書籍需要一個龐大的實體工程。發明這個古怪裝置的目的是讓那些熱心的研究者們,同時閱讀多本書籍:在一本書上找到一段話,然後轉動輪子去讀另一本書,進行交叉參考。這種閱讀方式與後來資訊技術先驅萬尼瓦爾·布什所說的“喜歡在大量普通記錄中建立有用聯系的開路先鋒們”的閱讀方式一樣。起到的作用類似于現在的超文本和電子閱讀器,使讀者能夠存儲和交叉引用大量資訊。

# 2

Bookwheel, from Agostino Ramelli's Le diverse et artificiose machine, 1588

500年前的閱讀開挂神器

圖檔來自Bridgeman藝術圖書館資料庫

書輪的設計圖最初出現在意大利軍事工程師阿戈斯蒂諾-拉梅利的Le diverse et artificiose machine del Capitano Agostino Ramelli(《論各種巧妙機器》)一書中。這本1588年在巴黎出版的精美的四開本著作不僅藝術性強,還配有有法文和意大利文的解說,列舉了當時設計的各種機器。此書中的複雜圖解,有些看上去和達芬奇畫的草圖非常像,是以有人推測拉梅利可能看過這位偉人的筆記。

這個機器乍一看像一台水車,隻不過上面每個葉片成為一張書台。每張書台與一個行星齒輪系統相連,也就是說,當操作者轉動車輪以尋找新的文本時,書台上的每本書不會掉下來。以前這種複雜的裝置以前隻用于天文鐘。設計者本人将書輪描述為一個 “美麗而巧妙的機器,對任何以學習為樂的人都非常有用和友善。”

# 3

小編在檢索書輪的過程中,被一副圖吸引了。因為這張書架圖和拉梅利的書輪圖,非常相像。

《奇器圖說》

500年前的閱讀開挂神器

圖檔來自讀秀資料庫

不同之處就将原圖中的西方人換成了中國人,書架上書的擺放方式也由西方的橫排改為中國的首排,但後面書架上圖書的裝訂方式依舊采用西方圖書的裝訂方法。

500年前的閱讀開挂神器

根據讀秀資料庫檢索結果顯示此圖出自《奇器圖說》,又叫《遠西奇器圖說》或者《遠西奇器圖說錄最》(以下均簡稱《奇器圖說》),共三卷,是晚明中國學者王微與西方人華耶稣會士鄧玉函合作譯著的一部西方機械工程學漢語著作。該書采用了大量插圖,以展示西方先進的機械技術,其中很多圖直接來源于西方著作。我們所見的《奇器圖說》“書架圖”就是拉梅利著作中的設計的仿繪圖。是由西方向東方的一個傳播。

而這本的故事要從晚明時期金尼閣帶着七千部西書入華說起。天啟六年(1626)冬,在京等候補官的王徵見到了西方傳教士龍華民、湯若望( Johann Adam Schall vonBell,1591-1666)、鄧玉函。在浏覽了一批西方科技文獻、補習了數學和力學知識後,他開始與鄧玉函合作翻譯。王徵謙虛地描述合作過程說:“于是取諸器圖說全帙,分類而口授焉。餘信筆疾書,不次不文,總期簡明易曉,以便人人覽閱。”曆時一個月,完成了《奇器圖說》的著、譯工作。此後,王徵攜帶稿本至揚州赴任。崇祯元年(1628)九月,揚州府儒學訓導武位中為此書重新繪圖,并刊印了該書。

【題名】遠西奇器圖説録最三卷

【著者】(明)鄭玉函口授

【出版】, 明崇禎元年(1628)

【版本】刻本

【分類】子 譜録 器物

【索取号】線善758781-84

《奇器圖說》的成書時期,剛好是歐洲科學發生革命性轉變的關鍵時刻,其核心内容恰是在近代科學産生過程中具有先行和典範意義的力學。遺憾的是《奇器圖說》在介紹西方科技成果的同時,也存在過分強調其實用性的缺點,全書幾乎略去了所有的力學推理和證明而隻給出結論。

# 4

不過按照科學史專家李約瑟的說法,當耶稣會士們把書輪當作什麼新東西而介紹給他們的中國朋友,其實早在将近1000年以前這種機具在中國就已經是衆所周知的。

早在6世紀中國就已經有了旋轉書架的原型,發明者是梁朝的學者傅翕。發明的初衷就是在于“經目繁多,人或不能遍閱,乃就山中建大層龛,一柱八面,實以諸運作不礙”。

500年前的閱讀開挂神器

圖檔來自讀秀資料庫

這種寺中可旋轉的貯經書架,又稱為輪藏。這是一座兩三層樓的木制建築,上下貫通,中有轉軸,轉軸四周有六面或八面的大木龛,每面有抽屜若幹,貯藏佛經。就整體而言,就像一個可以轉動的大書架。隻是這個轉動是卧式而非立式。

現在于河北省正定縣隆興寺中任存在有一執行個體,如下圖,其轉輪藏可能始于宋代。

500年前的閱讀開挂神器

圖檔來自讀秀資料庫

讀者朋友們,如果對書架的曆史感到意猶未盡,推薦使用Bridgeman藝術圖書館資料庫、讀秀資料庫。本文中資訊均可以通過上海圖書館專業服務門戶登入資料庫遠端在家擷取。探索上圖更多數字資源,歡迎掃描下圖二維碼。

500年前的閱讀開挂神器

參考文獻:

(英)李約瑟原著;柯林·羅南改編;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譯,中華科學文明史 下,上海人民出版社

(英)亞·沃爾夫著;周昌忠,苗以順,毛榮運譯. 十六、十七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下[M]. 2017

(英)波拉德著. 科學囧途 史上最牛發現背後的100個真實故事[M]. 2014

毛瑞方著. 古文獻與中外文化交流史論[M]. 2018

呂淩峰,李亮著. 明朝文化研究叢書 科技明朝[M]. 2015

曹之著. 中國印刷術的起源[M]. 2015

俞瓊穎. 西湖夢尋評注[M].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