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帶你了解康巴諾爾那“精緻”的鳥

作者:河北專閱
帶你了解康巴諾爾那“精緻”的鳥

遺鷗 邊振文攝于康保縣康巴諾爾

康巴諾爾:遺鷗的放心之選

“中國遺鷗之鄉”,這是讓康保人最值得驕傲的榮譽。

  “遺鷗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瀕危候鳥,世界僅存約1.2萬隻,在康巴諾爾國家濕地公園就有8000餘隻,每年春天,它們飛到這裡栖息、繁衍,目前,康巴諾爾國家濕地公園成為全球最大的遺鷗繁殖和栖息地。”在康巴諾爾國家濕地公園宣教中心,講解員滔滔不絕地介紹。

  盛夏7月,康巴諾爾國家濕地公園美景令人陶醉,一湖清水,碧波蕩漾,鳥鳴聲聲,成群的遺鷗掠過藍天白雲,自由自在的飛翔嬉戲。誰能想到,這一美景勝地,在9年前還是一處誰都不願靠近的髒亂邋遢之地。

  洪劍明,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北京濕地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2014年4月底,他到康巴諾爾做濕地規劃調研,發現有遺鷗在這裡活動,7月再來時,發現好多幼鷗在岸邊覓食。洪劍明由此确定,康巴諾爾是遺鷗一個重要的繁殖地。

  “康巴諾爾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遺鷗的重要繁衍栖息地得到專家團隊論證後,從2014年開始,康保縣打響全方位恢複濕地生态,保護遺鷗攻堅戰。”康保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孫偉說。

  該縣通過拆遷康巴諾爾北岸棚戶區、拆除糠醛廠、貨運場和蔬菜恒溫庫等,從源頭切斷了生産生活污染。利用騰退土地空間,建成森林公園300畝,綠化環湖步道22萬平方米。

  “遺鷗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孫偉說,“修整上遊河道,實施雨污分流,對污水處理廠進行提标改造,将淨化後達标水補給‘康湖’,為平衡湖水水位,保護遺鷗生存環境湖心島,挖子湖230畝,建立人工濕地,擴大遺鷗栖息範圍,冬季實施人工墊島工程,確定遺鷗生存繁殖空間。成立遺鷗保護協會,掀起全民護湖愛鳥熱潮。”

  康保縣遺鷗保護協會于2018年成立,會員500餘人,麻喜榮任會長。這位康保人稱“麻醫生”的會長,是一名外科醫生,更是一位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10多年來,他累計救治包括遺鷗在内的野生動物1300餘隻。

  麻喜榮介紹,每年四月中、下旬,遺鷗開始飛回,尤其今年4月2日就飛回了300多隻,康巴諾爾的冰層還未解凍。為了幫助遺鷗度過食物緊缺期,必須進行人工投喂。

  “從4月開始,越是大風、降溫、雨雪天氣,我們越得加強投喂,遺鷗能吃上東西,才能增強抵抗力,才能順利度過食物短缺的饑荒期,才能成就遺鷗種群的擴大和健康繁殖。”麻喜榮說。

帶你了解康巴諾爾那“精緻”的鳥

小天鵝 袁玉勤攝于張北縣黃蓋淖

濕地生态功能愈發顯現

天鵝湖真的有天鵝!

  “近年來,每年4月初,黃蓋淖水庫(又稱天鵝湖)會迎來兩三千隻天鵝遷徙到此,通過近一個月的休整和補充能量,再飛向遠方。”張北縣黃蓋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中心主任翟志偉介紹。

  “淖”一般指高原内陸河流域的水泊,系蒙語“淖爾”的簡化,水利上統稱為淖泊。在壩上,老一輩人都知道,草原上曾經星羅棋布着衆多的淖,當地人稱之“海子”。這些“海子”或深或淺、或大或小,滋養着草原上的萬物生靈。據民國23年編定的《張北縣志》載:“……又野禽之中鴻雁、水鹳等多以淖爾沿邊之水草為巢穴,每當夕陽西下,群鳥飛翔,鳴聲嘤嘤,誠塞外不可多見之佳境也。”

  然而從2004年到2014年,壩上許多的淖泊“蒸發”了,幹涸的“海子”甚至成了鹽堿地。2004年,曾經水域面積超過10萬畝,華北地區第一大高原内陸湖被譽為“壩上明珠”的安固裡淖徹底幹涸,令人震驚,安固裡淖上遊的黃蓋淖從2005年開始也不間斷出現幹涸,天鵝湖裡幾乎沒了天鵝。

  “濕地具有極其特殊的生态功能,對自然環境起到淨化水源、蓄洪抗旱等調節作用,是特别重要的生命支援系統,壩上地區淖泊的幹涸給我們敲響了生态惡化嚴重的警鐘。修複濕地,保護生物多樣性迫在眉睫。”市濕地和野生動物保護管理中心主任王樹凱說。

  他介紹,近年來我市下大力氣建設濕地公園,實施濕地保護修複工程,并通過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全面治理,全市濕地生态環境逐年向好,濕地生态功能持續提升。2019年,我市與首都師範大學合作建立了京張濕地保護修複科技示範中心,加強了我市濕地保護修複的科技支撐。

  7月8日,記者見到洪劍明教授正帶着他的學生在康巴諾爾國家濕地公園種植水草,他介紹,為提升康巴諾爾水質,為候鳥提供更加适宜的生存環境,已在康巴諾爾上遊建立人工濕地130畝,先後種植了多種水草,形成了一塊天然淨化系統。

  目前,我市已擁有閃電河、官廳水庫、康巴諾爾、察汗淖爾、壺流河、桑幹河(陽原、涿鹿)、黃蓋淖8個國家濕地公園;察汗淖爾、白河、西灣子、葫蘆河、清水河、洋河河谷、大營灘、三台河8個省級濕地公園。濕地總面積居全省第二位,國家濕地公園總數量、濕地公園總面積居全省第一位。

  “濕地生态功能越發顯現,首先表現在候鳥數量上的變化,據統計,每年康巴諾爾、官廳水庫、閃電河等國家濕地公園有數萬隻候鳥在此栖息繁育。其中有遺鷗、黑鹳、丹頂鶴、青頭潛鴨、天鵝、鴻雁等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達30餘種。每年春季,萬鳥歸來,濕地一派生機盎然。”王樹凱說。

帶你了解康巴諾爾那“精緻”的鳥

黑頸䴙䴘 馬增彬攝于康保縣康巴諾爾

吸引北京“鳥叔”來拍鳥

離主城區最近的明湖,野生鳥類也頻頻光顧。一市民講,現在全市生态環境越來越好,市民在家門口就能看到這麼多的野生鳥類,這樣的事情在以前根本不會發生。

  馬增彬,北京人,資深拍鳥攝影愛好者。拍鳥十幾年,連續8年到壩上濕地拍鳥。他說:“這幾年,張家口的鳥越來越多,能拍到很多珍稀鳥類,鳥已成為張家口的一張新名片了。”

  馬增彬的鏡頭下,各種鳥或翩翩起舞,或安靜浮遊,或休閑踱步,美不勝收。他說,自己最喜歡拍的一種鳥叫䴙䴘,這種鳥分黑頸䴙䴘、鳳頭䴙䴘、角䴙䴘等,這是一種北方有且特别珍稀的鳥。它們外形如鴨,而嘴卻直而尖,每年5月,䴙䴘開始繁殖。雄鳥和雌鳥會通過舞蹈的方式求偶,水面上,兩隻相遇的䴙䴘,面對面低頭展翅,然後擡頭仰脖,拍動雙翅,當互相快碰到時,又驟然停下改為後退,簡直就是一場優美的芭蕾。

  “䴙䴘雖然是北方的鳥,但不是所有的北方都有,我經常行走拍攝,在北京周邊幾乎沒有見過,而張家口有,且數量還不少,去年,康巴諾爾有黑頸䴙䴘一二百對,我拍到很多經典的照片。”馬增彬介紹。

  馬增彬不僅是一位拍鳥達人,更是一位張家口的宣傳者。他先後介紹幾百名攝影友人到張家口拍攝。每年5月初,他約上好友行走在張家口各大濕地公園,用鏡頭記錄這裡的一切美好。

  他說:“張家口的鳥美、景美、人更美,在張家口拍片多年,結識了許多本地朋友,感受着當地人的淳樸善良。有那麼多志願者為保護鳥和其它野生動物默默付出,常常被他們的執着打動。”

  為了宣傳好家鄉的“鳥名片”,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地攝影家武玉章、張躍文、溫利等,他們将大量的作品發到網上,供全國各地網友欣賞,備受關注。

  生态好了,鳥來了,加強宣傳和保護是當務之急。目前沽源閃電河、康保康巴諾爾、懷來官廳水庫、張北黃蓋淖、涿鹿桑幹河等國家濕地公園都已建成宣教場館,其它濕地公園也以宣傳碑牌形式開展濕地科普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