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大象日:探訪大象家園的“象爸爸”

作者:新華社用戶端

8月12日是第11個世界大象日,也是小象“羊妞”的7歲生日。頭戴花環,繞着7層高的“蛋糕”轉圈圈,看着20多種愛吃的水果,“羊妞”高興地搖頭甩尾,“象爸爸”正為它和它的小夥伴們慶祝節日。

這一幕發生在雲南西雙版納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曾經身心受創的小象,如今在“象爸爸”們的呵護下快樂成長。

“專職象爸爸”,朝夕相伴

用鼻子勾着“象爸爸”的手,蹭蹭他的頭和身體……這是“羊妞”和陳繼銘等“象爸爸”們之間的默契。

現在強壯的“羊妞”,在野外被發現時卻滿身傷痕。2015年8月17日,陳繼銘見到了出生不到一周的“羊妞”。“當時它傷口化膿,奄奄一息,轉運途中休克了3次。”陳繼銘說,經過專家全天候搶救和“象爸爸”們的悉心照料,“羊妞”終于康複了。

可讓他揪心的是,2021年5月,上山訓練時“羊妞”又崴了腳。此後,陳繼銘和另外3位“象爸爸”24小時寸步不離,晚上睡覺時,整夜守在“羊妞”身邊。陳繼銘說,因為心疼“羊妞”,他很多次悄悄抹淚。

“天天給‘羊妞’沖奶,把它一口口喂大。”陳繼銘笑着說,當初還不及他腰高的小家夥,現在都長成一米八的“大姑娘”了。

操心着小象生活和健康的,不僅是陳繼銘。目前救助中心有32名“象爸爸”,他們每天超過10小時和小象相伴,給它們清理糞便、洗澡;對于尚在哺乳期的幼象,每0.5-2小時就要喂一次奶。時間久了,他們了解每頭象的性格,而有“靈性”的小象也從動作、聲音中表達着對“象爸爸”的感謝。

世界大象日:探訪大象家園的“象爸爸”

7月28日,“象爸爸”帶小象上山。新華社記者江文耀攝

“私人醫生”,專業呵護

小象生病怎麼辦?會不會定期體檢?答案是肯定的。“象爸爸”為每頭象都定制了健康監測本:“7月26日,龍龍,食物:象草1斤,香蕉10個,體溫:36.5攝氏度……”這些資料可以幫助“象爸爸”及時發現象的異常。

“用測溫槍可以更精确地給大象量體溫,成年象超過37攝氏度就是發燒了。”“象爸爸”熊朝永說,不斷提升照護的科學性、專業性是他和同僚的共同目标。目前,救助中心已經有1名進階獸醫師、1名中級獸醫師以及3名助理獸醫師,能輔助大象醫生為大象看病了。

世界大象日:探訪大象家園的“象爸爸”

大象的健康監測本。新華社記者王明玉攝

但是當遇到緊急情況時,還得大象醫生出馬。“象爸爸”保明偉自創麻醉大象的吹管器,可以在20米以外的距離麻醉大象,解決了大象麻醉這一野外救助的難點,至今他已用這種方法救助野生象20多次。去年7月,保明偉就是用這個方法參與麻醉工作,将北上象群中一隻脫離集體的小象,送回“老家”西雙版納。

此外,保明偉和團隊還研究亞洲象繁育技術,已成功通過人工輔助方式繁育出9頭小象。

“自然老師”,撒播愛的種子

如果說救助和繁育亞洲象是“象爸爸”們的工作,那麼保護亞洲象則是全民參與的課題。如今,越來越多人懷着對大象的好奇走進野象谷,“象爸爸”則兼職“自然老師”為公衆科普亞洲象知識。

“大象隻吃草嗎?走起路來是不是地動山搖呀?”“它們的菜單很豐盛,走路聲音也很輕。”野象谷研學導師楊濤至今已帶隊上百場亞洲象科普活動。“如今公衆保護大象的意識更強了,對我們的職業也更加認同。”他說,這讓他很自豪,對亞洲象保護充滿信心。

世界大象日:探訪大象家園的“象爸爸”

7月28日,“象爸爸”陳繼銘撫摸小象。新華社記者江文耀攝

“聽到大象受傷、生病的故事時,有的小朋友在課堂上就哭了。”陳繼銘說,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們還會打電話問他,大象有沒有康複,要用零花錢給大象買吃的,像關心朋友一樣。

“我們‘象爸爸’希望通過照顧與護理,讓大象回歸自然,因為那裡才是它們的家。”陳繼銘說,目前救助中心正通過開展亞洲象野外适應訓練等,探索成功放歸的路徑,最終實作人象各得其所、各自安好。

統籌:伍曉陽

文字記者:趙珮然、王明玉

編輯:陳弘毅、劉梓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