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間煙火,“竹”夠溫柔

作者:物道

圖|物道 ©

物道君語:

清高典雅的竹,是詩意;人間煙火的竹,是生活。

在東方文化裡,竹已不僅僅是一種植物。從古至今,無數中國人為竹癡狂。

提起竹子,你喜歡它的什麼呢?

有人愛它品性高雅,贊它是“四君子”,“歲寒三友”,是一切堅貞,清高,雅緻品質的象征。

有人稱頌它的清高和剛強,“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仿佛沒有東西能讓他低頭。

人間煙火,“竹”夠溫柔

圖|淸涼地兒-了琹 ©

在我看來,竹子清高,但并不自傲。相反,它有着一種特别的柔情。

它是山林之間的隐士,卻也溫柔地融入我們的生活,融入了那一片人間煙火。

在我們身邊,總有那些溫柔的竹子。

人間煙火,“竹”夠溫柔

圖|物道 ©

人間煙火,“竹”夠溫柔

在成長為清高的竹子之前,它還是隻一個冒土而出的竹筍。

三四月時,春雨濃濃,沉睡了一個寒冬的春筍,紛紛破土而出,“一雷滿山筍,一夜長七寸”,我們常說“雨後春筍”,便是這般生機勃勃的景象。

春筍仿佛把春雨一滴不剩地喝進了肚子裡,帶着山林特有的泥土芬芳,養成了春天獨有的鮮嫩與脆爽。

人間煙火,“竹”夠溫柔
人間煙火,“竹”夠溫柔

圖1.2|淸涼地兒-了琹 ©

“食過春筍,方知春之味”,春筍爽脆,無論是油焖,還是清炒,一口下去,滿口是筍的清新鮮甜,這是春天特有的鮮嫩與爽脆。

這一口屬于春天的鮮嫩,是屬于春筍的包容與溫柔。

在南朝時的齊國,有一人名為範元琰,靠耕種蔬菜為生。

有一日,一個盜賊越過他家菜園的水溝,偷偷挖走了他種在園裡的竹筍。

範元琰看見了,想到的卻是他人渡過水溝的不便,于是自己伐木架橋,讓偷竹筍的人不必再涉水而過。

人間煙火,“竹”夠溫柔

圖|淸涼地兒-了琹 ©

這般善良與溫柔,就像竹子一般。這些鮮嫩的筍,本來是竹子的幼芽,如果不被當做盤中佳肴,它本可以長成高大俊俏的模樣。

但竹子仍不設防備,破土而出的竹筍,不帶有堅硬的殼或尖利的刺,任由人們采摘。包裹在内心的筍肉,也依舊水靈鮮甜。

時節到來,春筍也如約而至。那一口水靈靈的鮮嫩,是竹子在輕聲提醒:春天到了。

人間煙火,“竹”夠溫柔

圖|淸涼地兒-了琹 ©

人間煙火,“竹”夠溫柔

在山林裡的竹,是堅韌而正直的;進入了人間,竹變得平易近人起來,敦厚,樸實,且柔和。

在中國,竹器有着漫長的曆史。早在中國人剛啟發文明的時候,竹編便已經陪伴在人們生活中。

竹材性質極佳,有着上好的彈性與柔韌,也正因為如此,它成為中國人眼中上佳的器具材料。

人間煙火,“竹”夠溫柔

圖|物道 ©

在匠人手中,剛強的竹子被抽成一條條溫順的竹絲。因為柔軟而堅韌,是以能被編織成各種形态。

竹絲如穿針引線,縱橫經緯的交錯,編織成了錯落有緻的紋理,撐起那點點滴滴的幸福時光

到現在,父母仍然舍不得那幾個用久了的簸箕。不同時節,父母總會把不同的東西用簸箕兜住,放在戶外承接陽光。

人間煙火,“竹”夠溫柔

圖|物道 ©

夏天,是本地龍眼和荔枝成熟的時節,父母會把它們鋪滿在簸箕上,曬成幹桂圓和幹荔枝。

那時還饞嘴的我,總會趁他們不注意時,拿上兩顆揣進兜裡,品嘗着這甜甜的滋味。有時吃多了,上火的時候,才在父母的責備聲中不情願地喝下苦澀的涼茶。

經年累月的使用後,簸箕原有的竹絲光澤變得暗淡發烏。但在我眼中,它仍然帶着一絲甜甜的滋味,就像我們對生活的些許期待。

生活的底色,便是這樣的質樸且美好。無論光鮮亮麗,還是超然脫俗,總要回到一日三餐;平和的日常,自然會有清淡的歡欣。

人間煙火,“竹”夠溫柔

圖|物道 ©

人間煙火,“竹”夠溫柔

在沂蒙山區,每年春節都有這樣的習俗,買棵竹子回家過年。

竹子需要是剛砍的,講究枝葉完整,寓意着好主(好竹),也期盼着來年運勢如竹子一般“節節高”。

除了“正宗”的竹子外,同樣長有枝節的富貴竹,也收到人們的青睐,用一片濃郁的翠綠,寄托着“花開富貴,竹報平安”的美好祈願。

人間煙火,“竹”夠溫柔

不同品類的竹子,也有着不同寓意。黃金竹象征來年财源廣進、富韻竹象征來年生活富裕、佛肚竹象征大肚能容天下不平事、玉韻竹象征來年金玉滿堂......

這時,竹子仿佛是一個保護神,放下了它清高的身段,溫柔地聆聽着人們俗氣卻樸實的美好願望。

歐陽修曾感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它們本身隻是植物,不能動作,也沒有言語,隻是靜靜生長。

這些自然生長的姿态,觸動了我們那顆柔軟的心。竹子節節攀高的枝幹,沙沙作響的修長葉子,都喚起我們對那些美好的共鳴。

人間煙火,“竹”夠溫柔

于是中國人,借着竹子,表達了許多的祈願與期待。

在那些尋常的日子裡,我們為花草賦予各種意義。花有花語,一草一木,皆有寓意,這是人對自然的熱愛,也是我們對生活的希冀。

即使處在現在這般嚴峻的狀況,我們也還抱着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種一盆小小的米竹,它清瘦卻挺拔的樣子,仿佛在鼓勵我們面對困境的勇氣。

竹子的柔情,源于一顆熱愛生活的心。竹子清秀,日子如常,品味當下美好,明天也值得期待。

人間煙火,“竹”夠溫柔

圖|物道 ©

蘇轼曾說:“食者竹筍,居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不可一日無此君。”

剛強時,竹子甯折不屈,“任爾東西南北風”;溫柔時,竹筍鮮甜,竹絲光潔,盆栽可愛。

人間煙火,“竹”夠溫柔

圖|物道 ©

竹的柔情,在于陪伴着我們的生活,順應着自然與人意。它清高,卻不會矯揉造作,餐桌竈台,随處可見;它世俗,也依然能帶着一些氣節,給人間染上一些淡雅之氣。

無論是雅是俗,都是我們的生活。一餐一飯,流轉時節,那些幸福的點滴瞬間,都在回憶中閃着光,在生活中溫暖着我們的心。

願生活像竹,清淨平和,溫柔可愛。

人間煙火,“竹”夠溫柔

圖|物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