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彷徨之時,想想劉備

作者:四月的榕樹

“撥開曆史迷霧、靜看風雲變幻”

每個人,生活中總有種種不如意,或出身平凡,或求學坎坷,或工作不順,或感情受阻,蹉跎半生,鬓發已白,仍是沒有變成成功的模樣……,你會彷徨嗎?你會懊惱嗎?陷于沉淪總是沒有用處的,有一個古人,也許會給你指引方向,那就是三國之劉備。

當彷徨之時,想想劉備

受傳統《三國演義》的影響,大家習慣認為劉備是一個中庸的人,除了哭哭啼啼的厚臉皮之外,似乎并無長處,然而曆史上真正的劉備,确實一個非常勵志的人物。

當彷徨之時,想想劉備

一、所謂的祖上榮光都是騙人的

西漢公元前202年到劉備生活的東漢末年,足足約400年,劉姓子孫成千上萬,所謂的漢中山靖王之後,所謂的漢室宗親,不過是劉備日後撐門面的幌子。如同現代社會的一個人,自稱400年前康熙大帝之後,又有什麼用呢?劉備的漢室宗親身份,并沒有給早年的劉備帶來什麼榮光或恩惠,劉備仍舊是一個普通人而已。

劉備其父親早亡,少年劉備和母親以織席販履為業,生活非常艱苦,苦難的少年時代。

不過,年少的劉備勤奮好學,倒是真的,四處求學,拜原九江太守盧植為師學習。可見無論哪朝哪代,作為寒門子弟、平民百姓,都要努力讀書,知識有可能改變命運,是亘古不變的真理。

二、慷慨大方、結交天下豪強

有一個很有趣的段子:劉備創業起家,靠張飛。桃園三結義之時,關羽是一個逃犯,流竄到了涿州,劉備也就是當地一個自诩是漢室宗親的平頭百姓,隻有張飛是當地的一個富紳。張飛散盡家财,招兵買馬,這才是三兄弟起家的第一桶金。張飛的仗義,值得點贊,劉備的人格魅力,絕對是不同凡響,能讓張飛這個富紳花錢又出力,生死相随,劉備這個人不簡單啊。

還有一個是真實的故事:公元194年,北海太守孔融被黃巾軍餘黨管亥圍困,危亡之際,孔融派太史慈向劉備求救。當時劉備和孔融,素不相識,亦無交情,但劉備為自己經營的“慷慨大方、仗義國難”的人設,已名聲遠播,這次也一樣,劉備依然帶兵殺奔北海,解救了孔融一難。

即使平凡出身,即使身處底層,經營好自己的良好人設,正義、有擔當,這種良好的品質,對于現代年輕人,仍是十分的有益。在你力量弱小的階段,你的名聲和人品,就是你未來成功的基石。

三、屢戰屢敗,仍不失一顆英雄的心

如果你創業失敗了,怎麼辦?如果你工作下崗了,怎麼辦?給你看看劉備的經曆

31歲,投奔公孫瓒;

33歲,投奔陶謙;

36歲,投奔呂布;

36歲,投奔曹操;

40歲,投奔袁紹;

40歲,投奔劉表;

48歲,與孫權結盟,後背盟;

51歲,投劉璋,後叛璋奪蜀……

劉備一生都在折騰,率領着不多的兵馬,屢戰屢敗,四處流亡,也曾依附于各路豪強,但劉備天生有一顆英雄當老大的心,即使依附袁紹曹操劉表時期,也都是以“客将”身份暫居,沒有拜大哥認老大,沒有真正加入袁紹曹操劉表等團隊。

這一點,非常難得,亦非常可貴,劉備的倔強,劉備的堅持,不是一般人能夠了解的。

公元221年,60歲的劉備在成都稱帝,國号“漢”,年号“章武”。除去武則天67歲稱帝之外,劉備幾乎算是曆史上稱帝之時,年齡最大的皇帝了(筆者不完全統計)。

就一顆不服老的雄心,古往今來,幾人能有?

現實社會的人們,無論你出身貧賤,無論你青年路艱,無論你中年多舛,或是你老年孤苦,你想想劉備,你是不是找到了重新奮鬥的勇氣呢?

當彷徨之時,想想劉備

于和偉版劉備

題外話:央視版的新舊《三國演義》,老版孫彥軍,新版于和偉,相較而言,筆者比較喜歡新版的于和偉,曆史上真正的劉備不應該是孫彥軍版的那般醇厚、老實,于和偉版劉備更加雄武有力、更加殺伐果斷、更加英雄氣息濃厚,更加能夠适合當老大的角色。

您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