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向秀麗唯一兒子:母親犧牲時不到2歲,如今年過花甲仍奮鬥在一線

“磊落光明向秀麗,扶危定傾争毫厘;一身正比泰山重,風格如斯世所師。”

這是中國共産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卓越上司人之一的林伯渠前輩為舍身救火的革命烈士向秀麗所提的詞。

1958年12月13日晚上,廣州市何濟公聯合藥廠的女工向秀麗與另外兩名同僚正在工廠中的房間上夜班趕制加工新藥品。

突然間,一個裝有20公斤無水酒精的玻璃瓶意外滑落在地,在煤爐的熱輻射下工廠中的房間瞬間燃起了熊熊大火。

為了隔開具有強烈爆炸性的金屬鈉材料,保護廠房與周圍居民的生命财産安全,向秀麗絲毫不顧及自身安危毅然撲向大火。

她用自己瘦小的身體擋住了酒精的流淌與火勢的蔓延,為撲滅大火争取了極為寶貴的行動時間。

向秀麗唯一兒子:母親犧牲時不到2歲,如今年過花甲仍奮鬥在一線

大火被撲滅了,可向秀麗卻被嚴重燒傷,在醫院搶救了33天後因病情迅速惡化而光榮犧牲,她犧牲時年僅25歲。

那一年她的兒子還不到兩歲就再沒了母親的陪伴,自此,年幼的他對于母親的記憶既陌生又熟悉,家裡人一直沒敢将事情的真相告知于他。

直到上國小時,他才從課文《向秀麗的故事》中了解到母親的事迹。

如今,距離母親英勇犧牲已經過去60多年了,年過花甲的崔定邦依舊奮鬥在一線,為傳承英雄母親向秀麗的偉大精神不懈奮鬥。

一、黨的好女兒,緊急關頭奮不顧身

1933年5月13日,向秀麗出生于廣東省廣州市的一戶貧苦勞工家庭之中,家裡孩子多日子過得很是拮據。

向秀麗出生時,到處都是兵荒馬亂,她隻得跟随家人四處逃難。在那段艱難痛苦的歲月之中,饑餓與貧窮相繼奪去了她5個兄弟姐妹的性命。

向秀麗唯一兒子:母親犧牲時不到2歲,如今年過花甲仍奮鬥在一線

迫于生計,父母含淚将年僅10歲的她送去地主家裡當養女,說是“養女”實際上就如同傭人一般。

每日起早貪幹着超出自身體力的勞動,飯很少能按時吃總是饑一頓飽一頓的。

來到地主家的第二年時,向秀麗在挑水時不慎将自己的腳趾頭踢傷,由于沒錢醫治,傷口一直沒有好轉。

狠心的地主一家不僅沒帶她去看醫生,還直接不留情面地将她趕回了家裡。

母親東奔西走好不容易将醫藥費湊齊時,她的傷口已經完全化膿潰爛了,不得不鋸掉腳趾上的一節趾骨以此保守治療。

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剛剛養好腳傷的向秀麗立刻投入到工作之中,想方設法為家裡分憂解難。

廣州和平解放後,15歲的向秀麗進入廣州和平制藥廠當制藥女工。

她和哥哥、姐姐都在共産黨的幫助下找到了新的工作,一家人終于告别了苦難的日子,生活條件有了很大改善。

向秀麗唯一兒子:母親犧牲時不到2歲,如今年過花甲仍奮鬥在一線

在和平制藥廠工作的那段日子裡,向秀麗積極參與到各種勞工活動之中,踴躍報名加入黨組織。

1956年年初,全國範圍内掀起了一股社會主義改造的狂潮,資本主義公司各行業實作了全行業的公私合營。

創立于1938年的老字号品牌何濟公藥廠也在這場社會主義改造浪潮之中與廣州市百靈、三聯等其他13家私營藥廠進行合并,更名為何濟公聯合制藥廠。

作為和平藥廠制藥勞工的向秀麗也被并入何濟公藥廠,成了一名包裝勞工。

沒過多久,藥廠接到研制一種名為“甲基硫氧嘧啶”化學制劑的試制工作,廠裡為了培養一批新型骨幹技術力量便從員工中挑選了一批先進分子。

剛剛被準許成為預備黨員的向秀麗也被挑選在内,盡管試制工作危險且難度較高,但向秀麗依舊幹得十分起勁,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掌握了該項技術。

然而,本該順利的一切卻在這一年年底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打破了。

向秀麗唯一兒子:母親犧牲時不到2歲,如今年過花甲仍奮鬥在一線

1958年12月13日是一個星期天,那一日晚上向秀麗與工廠中的房間的兩位同僚羅秀明、蔡秋梅如同往日一般在工廠中的房間上夜班,負責為正在制造的化學藥劑投放原料與酒精。

就在她們聚精會神地工作時,一隻裝滿20公斤無水酒精的玻璃瓶砰的一聲摔在了地上。

瓶内的酒精迅速向四方流淌,很快便流向正在燃燒的10個制藥所用的煤爐旁邊,大量的無水酒精在煤爐的熱氣輻射下瘋狂地燃燒起來。

見此狀況,三名女工立馬脫掉圍裙拿起工廠中的房間裡的毛巾擦拭地上的酒精,向秀麗回頭一看,大火離工廠中的房間堆放金屬鈉材料的角落越來越近。

她知道這堆約60公斤的金屬鈉一旦爆炸足以毀掉整個制藥廠乃至廠房所在下九路的商業區與居民區,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想到這裡,向秀麗顧不得自己身上沾滿酒精,将個人安危完全度之于外,躺倒在地用自己瘦小的身軀來抵擋酒精與火勢的蔓延。

向秀麗唯一兒子:母親犧牲時不到2歲,如今年過花甲仍奮鬥在一線

一旁的工友蔡秋梅發現她身上着火了,驚叫一聲就要沖過來幫忙,向秀麗一把将她推開,大聲喊着:“不要管我!快叫人來救火啊!”

蔡秋梅隻好聽從向秀麗的話沖下樓前去尋求救援,廠裡當晚值班的勞工以及附近居民們在聽到呼救聲後蜂擁而至前來救火。

待大家找到向秀麗的時候,發現她全身都已被烈火侵襲,雙腿僵硬得不能彎曲,膝蓋燒得烏黑甚至連骨頭都暴露在外。

向秀麗的英勇行動為這場嚴重的火災事故赢得了寶貴的救援時間,大火在衆人的奮力搶救之下終于被撲滅了,可向秀麗自己卻傷得十分嚴重。

二、課本中的英雄母親:犧牲時兒子僅兩歲

向秀麗被找到後,工友将她送進了距離制藥廠最近的廣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搶救,由于傷勢過重,她又轉送到了醫療資源更為優質的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搶救。

經專家組檢查,向秀麗的傷勢十分嚴重,全身燒傷面積高達67.25%,且傷口大部分為最嚴重的燒傷等級三級燒傷,連皮膚下的脂肪層與肌肉層同樣受傷嚴重。

向秀麗唯一兒子:母親犧牲時不到2歲,如今年過花甲仍奮鬥在一線

在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醫護人員的奮力搶救之下,向秀麗在昏迷三天三夜之後終于蘇醒了。

她醒來的第一句話不是關心自己,而是開口就問:“何濟公藥廠有沒有爆炸,附近居民有沒有受災?”問遍了一切卻唯獨沒有問到自己的傷情。

在這之後向秀麗的英勇事迹傳遍了整個廣州,當人們得知她因失血過多急需輸血時,600多名群衆自發趕往醫院為她捐捐血液,捐血量達8000多毫升。

中共廣州市委召集全市二十多名頂級中西醫專家為她進行聯合會診,組織最為強大的資源力量,不惜一切人力、物力為她進行全力搶救。

大面積的嚴重燒傷讓向秀麗處于極為痛苦的狀态之中,治療過程更是十分艱難,盡管如此她依舊表現出了令人驚訝的鎮定與堅強。

即便有時疼到滿臉淚水,她也從不喊疼,總是面帶微笑地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工作。

向秀麗唯一兒子:母親犧牲時不到2歲,如今年過花甲仍奮鬥在一線

向秀麗當時的主治醫生餘安迪對于那段記憶尤為深刻,每每回憶起時他總會說:“向秀麗這個女同志太了不起了,整個搶救過程之中她從來沒有表現出一絲害怕與抱怨,總是安安靜靜地配合我們治療,每次見她時都是滿臉的笑容。”

實在到了疼痛難忍的時候,向秀麗會請身邊陪床的醫護人員為她讀讀當天的報紙了解一些新鮮時事,或者為她讀一些全國各地群衆寄來的慰問信,從中汲取一些力量,有時拿出錄音機聽聽喜愛的歌曲緩解一下低落的心情。

每次醫生來病房為她會診時,她總會問一問自己什麼時候可以下床走路?還有多久才能回到工作崗位上去?

不幸的是,由于大面積燒傷向秀麗在入院的半個多月後傷口感染了金黃葡萄球菌,病情開始迅速惡化。

臨近去世的那一天,向秀麗許是預感到自己快要撐不住了,她讓姐姐向秀娟與丈夫崔俊錫将還不滿兩歲的兒子崔定邦抱到病榻前,她想再看一看兒子。

離開人世之前,她給作為火車司機的丈夫留下了最後一聲叮咛:“我去世之後不要太記挂我,要集中精力工作,不然開小差的時候是很容易出現事故的。”

向秀麗唯一兒子:母親犧牲時不到2歲,如今年過花甲仍奮鬥在一線

說完這句話向秀麗便沒有了呼吸,她連關于孩子的問題還沒有來得及交代便向匆匆離開了人世,生命定格在1959年1月15日12時43分這一刻,這一年她才25歲。

三天後,廣州市委市政府為向秀麗舉辦了一場隆重的追悼大會,全市幾千名群衆聞訊紛紛趕來送她最後一程。

向秀麗的大姐向秀勁抱着小外甥崔定邦來到追悼會現場向母親做最後的告别。尚且不滿兩歲的崔定邦還不明白死亡究竟為何物,他覺得母親隻是躺在那裡睡着了。

他拉着母親的手說道:“媽媽,快起床啦,你該去上班了!媽媽,上班了!”身邊的人看到這一場景,都忍不住流下了熱淚。

妻子去世後,作為火車司機的崔俊錫工作繁忙很少有時間能回到家裡根本無暇照看年幼的兒子,隻好将他送去了外公外婆身邊照顧。

母親去世的時候崔定邦還太小根本沒有在腦海之中留下什麼印記,他經常向外公外婆吵着要見媽媽。

向秀麗唯一兒子:母親犧牲時不到2歲,如今年過花甲仍奮鬥在一線

不想讓孩子難過的兩位老人無奈之下隻得這樣回答他:“媽媽去了離家很遠很遠的地方工作,暫時不能回來了。媽媽說過,她不在的時候你也要乖乖聽話哦。”

直到上國小一年級時,一次國文課上老師講到了一篇名為《向秀麗的故事》的課文。

在開始講課前,老師把崔定邦請到了講台上向同學們介紹道:“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講的課文裡那位英雄女工的兒子。”

當時聽到老師這句話的崔定邦可謂是暈頭轉向,他不敢相信向秀麗是他的母親,畢竟家人之前一直告訴他母親失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工作。

學完這篇課文後,崔定邦才真正了解到了母親向秀麗的英勇事迹,揭開了那個塵封在心底已久的疑問。

母親在他心目中的形象一瞬間從模糊變得鮮活立體起來了,不過他也知道母親再也不可能回到他身邊了。

向秀麗唯一兒子:母親犧牲時不到2歲,如今年過花甲仍奮鬥在一線

三、英雄精神代代相傳,年過花甲仍奮鬥于一線

在那之後,崔定邦一直将對于母親的那份思念深深藏在心底,默默地想念着她,很少向外人傾訴思念之苦。

在崔定邦的記憶之中,他剛剛參加工作時有一天晚上躺在宿舍床上睡覺時突然夢到了早已離開人世的母親,思念頓時湧上心頭,他頓時放聲大哭起來。

宿舍隔壁住着他最小的舅舅,舅舅聽到哭聲後趕忙爬起來敲了敲他的房門問道:“定邦啊,大晚上出了什麼事啊,你怎麼哭了。”

崔定邦哭着說:“舅舅,我想媽媽了。”聽到外甥的話,舅舅也傷心地與他抱在一起哭泣。

向秀麗烈士英勇犧牲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各大主流媒體紛紛報道了她的感人事迹,在這之後全國各地迅速掀起了一股向救火英雄學習的熱潮。

廣州市人民政府還将向秀麗省錢工作的何濟公聯合制藥廠的辦公大樓更名“秀麗樓”,把她揮灑青春汗水的工廠中的房間所在的下就命名為“秀麗街”。

向秀麗唯一兒子:母親犧牲時不到2歲,如今年過花甲仍奮鬥在一線

還成立了一支“向秀麗、雷鋒”志願服務隊,以此來紀念這位“黨的好女兒”将她的精神更好地傳承下去。

在那個充滿幹勁與激情的年代,向秀麗成了一種精神象征,激勵了一代人的奮力前進與成長。

高中畢業後的崔定邦進入廣州市自行車制造廠當學徒,20世紀90年代初期他又被調任去中國南海石油聯合服務咨詢公司工作,這一幹就是20多年。

在工作時,作為英雄後代的崔定邦始終以母親偉大的奉獻精神鞭策自我,力求做到像母親一樣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奉獻。

每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崔定邦總會想起母親奮不顧身撲向大火時的身影,他立刻擁有了無限的力量去克服前方的困難。

除了鞭策自我外,崔定邦更是将母親的精神言傳身教給自己的子孫後代,常常向他們講起母親向秀麗的故事,還将她的照片挂在家中最為顯眼的位置上。

向秀麗唯一兒子:母親犧牲時不到2歲,如今年過花甲仍奮鬥在一線

2019年6月崔定邦的兒子崔靖大學畢業後選擇加入奶奶曾經工作戰鬥過的地方也就是曾經的何濟公聯合制藥廠,從事資料監察方面相關的工作。

崔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說過,他之是以會選擇留在這裡工作,是因為藥廠從工廠中的房間到每一個地方,奶奶的痕迹都随處可見,這種感覺讓他分外地親切。

崔靖也從父親手中接過傳承奶奶精神的新一棒,加入“向秀麗、雷鋒志願服務隊”成為其中新的一員。

他利用自己的空閑時間參與到社群志願服務組織,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纾解困難,與大家一同将向秀麗的精神發揚光大。

與此同時,已經年過花甲的崔定邦也從工作崗位上退休下來。

退休後的他有了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用在志願服務活動以及向秀麗精神相關的宣傳活動之中,在他的努力下,向秀麗紀念館、紀念廣場等項目迅速落地建成。

參考文獻:

1、中國青年雜志:向秀麗:她在烈火中永生

2、潇湘晨報:《黨的女兒:向秀麗 救火英雄奮不顧身》

3、南方周末:向秀麗孫子接任志願隊榮譽隊長,将“秀麗紅”精神發揚光大

4、廣州日報:志願之城成果豐,英雄精神代代傳

5、新華網:向秀麗精神在烈火中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