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持續追蹤|俄烏沖突拉響“核警報”,各方聚焦克裡米亞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實習生 高秋伊

持續追蹤|俄烏沖突拉響“核警報”,各方聚焦克裡米亞

當地時間2022年8月9日,克裡米亞新費多羅夫卡地區,諾沃費多羅夫卡村爆炸後升起濃煙。視覺中國 圖

當地時間8月9日,克裡米亞半島上一俄空軍基地發生爆炸,俄烏雙方就爆炸原因各執一詞。與此同時,烏東部戰場炮擊持續,一啤酒廠遭炮擊後氨水洩漏,造成1死2傷。更令國際各方擔憂的是戰火甚至蔓延到了歐洲最大核電站——紮波羅熱核電站。該核電站遭炮擊後部分裝置斷電,俄烏雙方在此事件上互相指責。

在俄烏沖突引發的能源問題上,俄經由烏的輸油管道被迫暫停後一周内成功恢複運輸,但歐盟對俄煤炭禁令于8月11日開始正式生效。此外,經聯合國斡旋開通的黑海運糧通道使得烏克蘭糧食出口增加,此舉對緩解全球糧食危機起到積極作用。

克裡米亞俄空軍基地發生爆炸,俄烏就爆炸原因各執一詞

據美聯社報道,當地時間8月9日,位于克裡米亞半島西海岸的俄羅斯薩基空軍基地發生一系列爆炸。俄方将事故原因初步歸結于消防因素,而一名烏克蘭進階官員向路透社表示,克裡米亞俄空軍基地發生的一系列爆炸可能是烏特種部隊所為。

最初,據俄羅斯國防部釋出的消息稱,薩基空軍基地内一處航空彈藥儲存區發生爆炸,爆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航空裝置也沒有遭到損壞。俄軍方消息人士還向媒體表示,違反消防安全要求是發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沒有迹象和證據表明是遭到炮擊或人為制造的爆炸。

克裡米亞官員也證明發生了爆炸,但稱原因仍在确認中。“我可以确認在新費奧多羅夫卡鎮發生了幾起爆炸的事實。我要求大家等待官方資訊,不要傳播虛假說法,”克裡米亞首腦謝爾蓋·阿克肖諾夫的助手奧列格·克留奇科夫在Telegram上寫道。

爆炸發生後,烏克蘭人在社交平台上紛紛揣測是烏軍用遠端火箭擊中了該基地。對此,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顧問波多利亞克稱,爆炸與烏方無關。但是,《華盛頓郵報》在8月10日的報道中援引烏克蘭軍方一名進階軍官的話稱,烏軍策劃了此次爆炸。這名烏軍進階軍官說:“俄軍的飛機經常從該機場起飛,對烏克蘭南部軍區的部隊進行打擊。”他透露,烏克蘭軍隊使用一種“本土制造的武器”執行了此次打擊任務。

烏東部炮擊持續,一啤酒廠遭炮擊後氨水洩漏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8月11日報道,“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國土防禦指揮部在Telegram上釋出消息稱,“過去一天内,從8月10日8時至8月11日8時,烏克蘭武裝部隊在‘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境内的炮擊已造成4人死亡,另有21名平民受傷。”據該部門消息稱,傷者中還有一名2007年出生的兒童。

持續追蹤|俄烏沖突拉響“核警報”,各方聚焦克裡米亞

當地時間2022年8月11日,頓涅茨克地區,頓涅茨克啤酒廠遭到烏軍炮擊後,附近受損的車輛。人民視覺 圖

此外,頓涅茨克民間武裝方面稱,當地一座啤酒廠于10日晚間遭到烏軍炮擊,廠内儲存氨水的罐體被擊中後破損,造成洩漏,并引發了火災。目前初步确定事故已造成1人死亡,2人受傷。啤酒廠附近兩公裡内的居民都被要求留在室内,遠離刺激物。目前烏克蘭方面對此暫無回應。

紮波羅熱核電站持續遭襲,核安全問題引發各方擔憂

據俄烏兩國國防部釋出的消息,紮波羅熱核電站日前遭到多次炮擊,襲擊造成了該核電站配電高壓線起火,對其運作安全造成一定威脅。據悉,俄烏兩國在襲擊事件上互相指責,均宣稱針對紮波羅熱核電站的襲擊是對方所為,澤連斯基呼籲國際機構早日介入,讓俄軍交出紮波羅熱核電站的控制權。

俄羅斯國防部表示,烏軍從8月5日開始多次向紮波羅熱核電站發射大量炮彈,襲擊在核電站内引發了火災并造成核電站第三機組部分裝置斷電。而烏方媒體則将矛頭對準了俄羅斯,指責是俄方向紮波羅熱核電站開火的行為引發了大火,并導緻核電站部分機組無法繼續正常運作。

烏克蘭國家核電公司負責人佩特羅·科廷(Petro Kotin)9日向路透社表示,俄羅斯軍隊上周對紮波羅熱核電站的炮擊破壞了該核電站連接配接烏克蘭電網的三條線路,并表示,俄方意圖切斷該設施與烏克蘭電網的連接配接,轉而将其與俄羅斯電網連接配接起來。佩特羅·科廷還補充說,一些炮擊落在乏燃料儲存設施附近,而該區域有174個存儲了高放射性物質的容器。“這些是核電站中放射性最強的材料。”他警告道。

對于紮波羅熱核電站遭到炮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于日前在東京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上表示:“對核電站的襲擊是自殺行為。我們希望停止該行為。與此同時,我們期望國際原子能機構能夠進入此站。我們期待其能行使自己的職權。”

俄輸油管道恢複運輸,歐盟對俄煤炭禁令生效

據“今日俄羅斯”報道,在烏克蘭确認收到匈牙利和斯洛伐克方面支付的過境運輸費用後,俄羅斯已于當地時間8月10日16時恢複從過境烏克蘭的“友誼”輸油管道南線向匈、斯兩國輸送石油。

此前,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曾于9日釋出通告說,烏方自8月4日起禁止俄方石油從過境烏克蘭的“友誼”輸油管道南線輸送給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捷克。由于遭受歐盟的金融制裁,該公司無法向烏方支付過境費,此前支付的過境費已被退回。烏克蘭石油運輸公司以未收到過境費為由,決定停止提供石油運輸服務。

在石油運輸剛剛恢複的當下,歐盟針對俄羅斯另一能源——煤炭的禁運于8月11日正式生效。今年4月,歐盟決定對俄羅斯實施煤炭禁運,最初歐盟提出給成員國90天過渡期,但在德國等國要求下延長至120天。歐盟發言人8月10日表示,過渡期于當天午夜期滿結束,不會再延長。

目前,歐盟正加大力度從南非等國采購煤炭,希望彌補市場空缺。但歐盟内部普遍認為,從其他國家和地區進口煤炭将導緻成本上漲,對俄煤炭禁運還意味着歐盟地區将面對電價上漲。資料顯示,歐盟以往每年進口的煤炭45%來自俄羅斯。德國、波蘭和荷蘭是歐盟内部的最大買家。歐盟用于發電和取暖的動力煤,大約70%從俄羅斯進口。相比石油和天然氣,歐盟進口的俄羅斯煤炭總量和價值低得多,制裁俄羅斯煤炭對歐盟而言較為容易。

恢複從黑海港口外運農産品後,烏糧食出口增加

持續追蹤|俄烏沖突拉響“核警報”,各方聚焦克裡米亞

當地時間2022年8月5日,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懸挂巴貝多國旗的“FULMAR S ”号運糧船抵達當地,接受俄羅斯、烏克蘭、土耳其和聯合國代表的檢查,然後啟程前往烏克蘭。視覺中國 圖

自8月1日投入使用以來,由俄羅斯、烏克蘭、土耳其和聯合國四方協定打通的黑海運糧通道已經從烏克蘭運出了約37萬噸谷物。截至8月11日,已有5批總計12艘載有烏克蘭糧食的船隻離開烏克蘭南部港口;2艘船獲批進入烏克蘭切爾諾莫斯克港運糧。運輸的大部分谷物為玉米,其餘為大豆、葵花籽油和葵花籽粕。

據黑海運糧協調中心聯合國臨時協調員弗雷德裡克·肯尼(Frederick Kenney)預計,今後申請進入黑海運糧通道的船隻将“大幅增加”,每月運輸200萬到500萬噸糧食的目标“能夠實作”。肯尼表示,目前船隻的平均檢查時間為2至4小時,但由于安全原因及夜間禁運政策,從烏克蘭港口到土耳其的全程運輸時間大約在24至26小時,協調中心正在努力減少檢查時間,以加快運輸。肯尼還表示,預計聯合國糧食計劃署的專門糧船運輸計劃将在近期宣布。

俄烏沖突前,烏克蘭每月出口500萬到600萬噸糧食。烏克蘭基礎設施部長庫布拉科夫此前表示,烏克蘭糧食出口想恢複到俄烏沖突前水準還需要花費數月時間。

責任編輯:張無為 圖檔編輯:朱偉輝

校對:丁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