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聞縱深丨青頭潛鴨緣何“落戶”白洋澱

作者:河北新聞網
新聞縱深丨青頭潛鴨緣何“落戶”白洋澱

2022年7月24日,白洋澱水域,青頭潛鴨在水面上嬉戲。 河北日報記者 李東宇攝

閱讀提示

“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安家白洋澱了!

今年7月,省林草局在白洋澱發現世界極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的育雛情況,經專家确認,這是白洋澱首次發現青頭潛鴨繁殖,證明白洋澱濕地成為青頭潛鴨的繁殖地之一。

從2018年5月首次在白洋澱的大麥澱區域觀測到兩隻青頭潛鴨,到今年5月在白洋澱八處區域觀測到青頭潛鴨栖息,再到首次發現青頭潛鴨雌鳥與雛鳥的活動影像,白洋澱帶給人們越來越多驚喜。

作為遷徙性鳥類的青頭潛鴨,緣何從候鳥變成留鳥安家白洋澱的?其安家的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 白洋澱首次發現青頭潛鴨育雛

7月30日,安新縣自然資源局白洋澱濕地保護區管理中心從業人員齊明乘一艘小船,小心翼翼地來到白洋澱燒車澱北部一片區域進行巡查。

忽然,空中掠過一個鳥群,“這是一群潛鴨!可惜相機抓拍得不理想,具體是白眼潛鴨還是青頭潛鴨,在相機螢幕中看不太清,需要回去在電腦上仔細鑒别一下再做記錄。”齊明興奮地說。

夏日,正是白洋澱展現魅力的時節。澱水澄澈,葦綠荷紅,更有悠然栖息的鷗鳥雁鴨活躍在不同水域,構成白洋澱生機勃勃的畫面。而這一畫面中,最為引人矚目的,當屬世界極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

青頭潛鴨體圓,頭大,雄鳥頭和頸黑色,并具綠色光澤,眼白色。其上體黑褐色,下背和兩肩雜以褐色蟲蠹狀斑,腹部白色,與胸部栗色截然分開,并向上擴充到兩脅前面。

今年5月22日,省林草局在對白洋澱濕地鳥類進行監測考察時,先後在多處水域共發現10餘隻青頭潛鴨成體。“因為正是鳥類繁殖季節,我們想會不會有青頭潛鴨的雛鳥出現呢?随後便加強了監測力度。”省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濕地管理處處長劉洵說。

7月2日,幸運的事情發生了。當天清晨,劉洵及相關從業人員再次來到前一天發現青頭潛鴨的水域時,一隻青頭潛鴨雌性成鴨帶着4隻可愛的小鴨出現在他的望遠鏡鏡頭裡,劉洵迅速拿出早已裝好長焦鏡頭的相機,拍下這珍貴的畫面。

興奮之餘,劉洵與同僚們又冷靜下來,接下來是不停地找各個相關領域專家确認。經過向國内自然資源、生态環境、鳥類保護等不同領域的13名頂級專家咨詢求證,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正旺,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夥伴關系青頭潛鴨專家組主席、中國青頭潛鴨保護與監測工作組組長、北京林業大學教授丁長青,東北林業大學教授李楓、王槐等專家一緻給出結論:确定是青頭潛鴨的雛鳥。由此證明,白洋澱成為青頭潛鴨的繁殖地。

安新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田永昌說,如今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青頭潛鴨正在白洋澱“安家落戶”,由候鳥變成留鳥。

“青頭潛鴨主要栖息在水流緩和、水草豐富的湖泊、水塘等,對水質要求極高,是一種對生存環境非常挑剔的水鳥。”安新縣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多年來因為氣候、環境變化及人為因素等幹擾,青頭潛鴨野外種群數量不斷減少,2021年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目前在白洋澱區域已經确定為青頭潛鴨雛鳥的,共有三窩10隻,其他區域觀測到的疑似青頭潛鴨的雛鳥,正在進一步确認中。”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白洋澱去年秋冬季發現100餘隻青頭潛鴨成體,此外,我省衡水湖、張家口康保、邢台南宮、滄州南大港也有發現青頭潛鴨的記錄。

丁長青表示,青頭潛鴨的曆史繁殖地在俄羅斯和大陸東北地區,然而多年來,在這兩個地方卻難覓其繁殖蹤迹。上世紀90年代初,有過在青頭潛鴨的曆史繁殖地吉林省向海發現青頭潛鴨繁殖巢的報道,但近年的跟蹤監測沒有更多發現。

“青頭潛鴨主要分布在中國,白洋澱繁殖地的發現,有着極為重要的意義,它是近些年發現的繁殖地中最北部的一個。”丁長青稱,青頭潛鴨對環境的要求很高,水草豐美的湖泊、濕地都是它鐘愛的環境,水草、藕芽、小的魚蝦蟹等都是它喜歡的食物。

白洋澱生态畫卷徐徐鋪展,讓很多遷徙的珍稀鳥類駐足流連,候鳥變留鳥。在丁長青看來,白洋澱生态環境的治理、漁網蝦籠的清理、人為幹擾的減少,是青頭潛鴨願意留下來的重要原因。下一步,中國青頭潛鴨保護與監測工作組将在全國範圍内布置開展新的青頭潛鴨保護工作。為加強對青頭潛鴨的保護,今年4月,已經在北京動物園建立起青頭潛鴨的人工種群,共繁育了54隻青頭潛鴨,時機成熟後,将野化放歸,使其回到大自然懷抱。

■ 鳥兒是環境的“生态試紙”

進入7月,白洋澱中一大批野生鳥類進入繁殖期。鳥兒們分别在各自栖息的水域忙着築巢、孵化、繁育後代。

“環境變好了,白洋澱的青頭潛鴨越來越多。”說起青頭潛鴨,拍鳥十年的安新縣攝影愛好者賀友順滔滔不絕。

盡管4年多過去了,但賀友順還清晰地記得,2018年與齊明兩人在鳥類觀測中第一次發現青頭潛鴨時的場景。他說,鳥兒是人類的親密朋友,是環境的“生态試紙”,是生物多樣性監測的訓示物。

對此,一直緻力于白洋澱青頭潛鴨監測工作的河北大學侯建華教授認為,青頭潛鴨能夠“安家”白洋澱濕地,與白洋澱濕地生态環境日益改善、當地居民鳥類保護意識提高密不可分,也充分展現了當地鳥類保護和管理的顯著成效。

良好的生态環境和适宜的氣候條件,是吸引青頭潛鴨前來的原因。

自2017年雄安新區設立以來,白洋澱進行了最大規模的系統性生态治理。如今,白洋澱水生态環境持續改善,“華北之腎”功能加快修複,水質持續向好,生物多樣性顯著增加,生态環境治理實作階段性目标。目前,白洋澱澱區水位穩定保持在7.2米左右,澱區面積恢複至290平方公裡左右,整體水質提升至Ⅲ類以上标準,進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

生态環境的改善推動了生物多樣性的顯著提升,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在此“落戶”。

不隻是青頭潛鴨,小天鵝、灰鶴等越來越多的國家級、省級重點保護動物在白洋澱現身亮相。觀測資料顯示,目前,白洋澱野生鳥類已增加到237種,比2017年雄安新區設立前增加了31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0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3種。

6月底,白洋澱鳥類栖息地建設工作專題會議召開,提出了進行白洋澱鳥類保護及栖息地恢複建設。

為了更好地讓鳥類“留下來”,雄安新區近日在白洋澱劃定9個鳥類重要栖息地,還建立多處濕地公園、口袋公園,多種多樣的地形地貌和豐富的植被,為不同習性的野生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殖條件。

如今,生物多樣性顯著增加,不僅鳥類安家,魚類也越來越多,多年未見的鳑鲏魚、黑魚、嘎魚等訓示魚類重制白洋澱。

近日,經省海洋與水産科學研究院監測發現,白洋澱新增北鳅魚和中華多刺魚,白洋澱魚類已恢複至46種,較雄安新區設立前增加了19種,白洋澱魚類生物多樣性已達到進階别水準。

白洋澱水體評價由單一水質要素向水生态綜合要素轉變。今年起,我省将大力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除了在白洋澱深入開展鳥類栖息地建設,還将推進澱區生态保護和修複,早日呈現“荷塘葦海、鳥類天堂”的自然勝景。

■ 建構愛鳥護鳥、開放包容的大保護格局

8月2日,白洋澱鳥類監測站的遊禽涉禽幼鳥救助區裡,4隻滿月不久的雁類幼鳥正在小憩,一隻嫩黃,三隻黑灰,毛茸茸的煞是喜人。

監測站救助組組長紀紅軍打了個呼哨,沒想到幼崽們抖了抖剛長出的尾羽,就朝他遊了過來。“都是我養大的,認我。”他樂了。

看着這一幕,來探望紀紅軍的妻子也笑了,但沒忍住“埋怨”了句:“愛到癡迷呢,家裡有個屋子都被他用來專門救助鳥,現在裡面還有一堆骨頂雞的幼鳥呢。”

紀紅軍簡單地解釋這些幼鳥的來曆:大部分都是村民發現的被棄巢的鳥蛋,專門送來救助的。“這幾年,村民們愛鳥的意識都強了起來,碰到受傷的、棄巢的鳥就會給我們送過來。”

紀紅軍說,監測站設立後已經救助了各種鳥類68隻,其中還包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鸨、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天鵝等。眼下鳥類監測站的救助區正在清潔整修,環境提升,後續散養在各處救助的鳥類和人工孵化的棄巢鳥卵即将入住,統一實行規範化救助。

如今的白洋澱,不隻是一個救助區,也不隻有一個紀紅軍。

安新縣同口鎮國小教師韓戰橋孵化放飛斑嘴鴨,龍化鄉大學生陳思岐照顧野生戴勝的故事,在白洋澱廣為人知。而鳥類觀察員周龍山多年如一日義務巡查,鄉鎮幹部馬九州制作生态鳥窩,企業家馬永雷種植千畝水稻打造鳥類覓食地,郭裡口村黨支部成立志願者隊伍、創制快闆書、繪制專題文化牆等,從政府到企業,從民間協會到群衆,建構着愛鳥護鳥的氛圍。

愛鳥的人多了,鳥的膽子也大了。當賀友順的小船順着白洋澱主航道拐進一處蘆葦蕩,一隻長脖子的蒼鹭站在離水面十來厘米高的葦子上,離船幾米近,卻淡定地像村口納涼的老頭,連拍拍翅膀的意思都沒有。船工笑着說:“這‘長脖子老等’,見多識廣,膽子大着哩。”

在賀友順看來,這些鳥都是有靈性的。“像青頭潛鴨,這兩年大家愛鳥的意識重了,它就知道可以來了。可以說,正是在人們愛鳥觀念轉變的這幾年間,青頭潛鴨的數量在成倍的增長。”賀友順說。

确實如此。倒退五六年,那時白洋澱的人誰也不敢想,澱裡能有青頭潛鴨。如今,行走在白洋澱的澱面上,“幹淨”是最大感覺——沒有捕鳥網、誘鳥器等,這是長期以來政府有關部門和民間志願者與盜獵者較量後的結果。

“尤其是去年發現青頭潛鴨後,相關的保護監測工作已經随即啟動。今年7月,我們一個由縣自然資源局、安新鎮、大王鎮圈頭鄉聯合組織的安新縣鳥類栖息地保護巡查行動已經正式啟動,成立的這支愛鳥護鳥巡邏隊将每天開始常态化巡查。”田永昌說。

為了進一步加強包括青頭潛鴨在内的鳥類監測能力建設,白洋澱鳥類監測站還進行了監測裝置的提升改造,目前已完成木棧道、桃花島、十裡荷香、藻苲澱監測裝置和監測站可視大屏安裝,近日投入使用。

7月11日,安新縣自然資源局與河北大學野生動物研究專家組簽訂了白洋澱青頭潛鴨繁殖越冬監測調查合作協定,更加科學地對青頭潛鴨的種群數量、生活習性等進行監測。

“保護青頭潛鴨隻是工作的一部分,更為重要的是,以保護青頭潛鴨為方向,建構一個愛鳥護鳥、開放包容的大保護格局,再現白洋澱‘鳥類天堂’的勝景。”田永昌說。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