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艦隊二當家”,憑啥是它?

作者:上觀新聞

來源:瞭望智庫(zhczyj) 田碩 瞭望智庫觀察員

近日,大陸第二艘075型兩栖攻擊艦“廣西艦”開展海上多課目實戰化訓練。

甲闆上,在飛行引導員的指揮下,數架艦載直升機完成了連續起降訓練。海面上,氣墊艇裝解除安裝訓練也迅速開始。此外,“廣西艦”還與“查幹湖艦”組成補給隊形,兩艘萬噸巨艦在航行中補給。

兩栖攻擊艦是海軍中噸位僅次于航母的大型攻擊性水面艦艇,并且兩者外形酷似。長期以來,兩栖攻擊艦以其優良的戰術靈活性和強大的投送能力,備受各國海軍青睐,可謂“艦隊二當家”。

那麼,它是怎麼發展起來的?究竟有什麼功用?都有哪些國家裝備?

1 垂直登陸,大受歡迎

兩栖攻擊艦,又稱兩栖突擊艦(amphibious assault ship)。這一稱謂中的“兩栖”,是指它具備從空中和海面向目标地域投送登陸力量的能力。兩栖攻擊艦于20世紀50年代問世,是二戰後兩栖登陸作戰理論和作戰需求與直升機技術快速發展相結合的産物。

起初,人們對登陸艦艇的需求很簡單,就是能将人員和裝備運抵上岸。1916年俄國黑海艦隊使用的“希望使者号”一般被認為是曆史上第一艘登陸艦隻。該船由平底貨船改裝而來,幾乎沒有攻擊和防禦能力,實際上就是一艘“運兵船”。之後,世界各國對登陸艦艇的需求開始提高,要求其具備一定火力,以自衛以及掩護登陸部隊搶灘。

二戰期間,盟軍實施了一系列登陸戰,從北非到諾曼底,再到西西裡島和西太平洋,其規模越來越大,航渡距離越來越遠,兩栖登陸裝備在戰火中迅猛發展,但是在實戰中也發現諸多不便。

兩栖登陸作戰背水攻堅,适合登陸作戰的海灘少之又少,岸際灘頭的反複争奪、曠日持久的艱苦鏖戰和驚人的戰損傷亡,既對如何加強兩栖作戰火力支援尤其是空中火力支援提出了迫切的需求,也促使人們思考如何避開傳統平面登陸作戰的局限性。

二戰後,直升機技術的日益成熟,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兵力投送模式。美軍在北韓戰場就曾嘗試過直升機垂直投送兵力。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戰争,開啟了直升機在兩栖作戰中大規模運用的先例。英國皇家海軍改裝了兩艘輕型航母“海洋”号(Ocean)和“忒休斯”号(Theseus),使之成為直升機母艦搭載450名突擊隊員和22架直升機,在埃及塞得港(Port Said)實施了世界上第一次垂直登陸作戰。

此後,直升機便在兩栖作戰中廣泛應用,世界各國也開始專門建造兩栖攻擊艦或改建航母來進行兩栖登陸作戰。早期的兩栖攻擊艦本質上就是直升機航母,之後專門建造的兩栖攻擊艦在很大程度上也帶有航母的特征,最直覺的就是,兩者外形酷似,都具有龐大艦體、全通式甲闆、艦島、大型機庫和配套升降機。這些特點,使兩栖攻擊艦有了“準航母”之稱,又讓其有了外号“小平頂”之稱。

兩栖攻擊艦專門為登陸作戰、投送登陸力量而設計。它的艦載機以直升機和垂直/短距起降戰機為主,還可以為登陸部隊提供空中與水面火力支援。為了登陸作戰任務,兩栖攻擊艦在總體布局上采用了高幹舷、塢艙、車輛艙等較多特殊設計。

2 美國,先行探索

上世紀50年代,随着直升機技術的發展,美國提出了“垂直包圍”的登陸作戰理念:即讓部分登陸部隊和裝備搭乘艦載直升機等空中投送力量,在敵海岸後方縱深地帶快速實施垂直機降作戰,進行首波登陸作戰。

這樣既避免了搶灘登陸戰的硬碰硬,大大減小了登陸人員傷亡,又讓登陸作戰樣式變得多樣化,防禦由此變得極為困難。與水準登陸相比,垂直登陸更容易達成作戰突然性,能夠更快速地上岸立足,為大規模登陸創造條件。

美國随即便開始将二戰航母改裝成兩栖攻擊艦,并進行了最早的垂直攻擊試驗。這些改裝艦為第一代“硫磺島”級兩栖攻擊艦的建造提供了很有價值的過渡。1955-1961年,美軍先後改裝了5艘,與“硫磺島”級一樣,編号都是LPH(Landing PlatformHelicopter)開頭。

1958年,美國開始建造第一代兩栖攻擊艦——“硫磺島”級。首艦于1961年8月服役,共建造了7艘。該艦長約180米,寬約31米,滿載排水量不到2萬噸,可以裝載約20架直升機,一個海軍陸戰隊加強營約2000人左右。但是最大的缺點是沒有塢艙,無法配置登陸艇來運載大型作戰裝備。這也意味着士兵在落地後無法得到重火力的有效支援,很容易被敵方火力壓制。

因為對兩栖登陸能力不滿,美海軍遂推出了第二代“塔拉瓦”級兩栖攻擊艦(LHA,Landing Helicopter Assault),在1971至1980年間共建造5艘。該艦長約250米,寬約32米,滿載排水量達到了空前的4萬噸,直逼中型航母的排水量。這級兩栖攻擊艦融合了船塢登陸艦的功能,首次加入了塢艙設計,可以同時使用水準登陸與垂直登陸兩種方式協同作戰,實作了“均衡裝載、成建制輸送”的理念,還可搭載AV-8B鹞式垂直起降戰機,被視為現代專業兩栖攻擊艦的開山之作。同時,該艦具備對兩栖攻擊群的作戰指揮能力,可指揮兩栖攻擊群獨立作戰或協同航母戰鬥群、水面艦艇戰鬥群實施遠征打擊任務。目前這兩代兩栖攻擊艦都已退役。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海軍以氣墊登陸艇和MV-22魚鷹旋翼機等新型登陸工具為基礎,提出“超地平線”登陸作戰理論,第三代“黃蜂”級應運而生(LHD,Landing Helicopter Dock)。在“美國”級出現之前,“黃蜂”級是世界上噸位最大最先進的兩栖攻擊艦,尺寸與上一級接近。它搭載了更為先進的各型直升機、MV-22、最新型氣墊登陸艇(LCAC)和AV-8B等,可以從距敵岸50海裡外以40—200節的高速實施“超視距”兩栖突擊。也正因為搭載了更多類型的艦載機,使得它在執行不同的作戰任務時可以增減不同的機型,機載航空器構成更加靈活。

首艦“黃蜂”号于1988年7月正式服役,共建造了8艘(其中6号艦“好人理查德号”于2020年7月發生大火,已報廢),目前是美海軍兩栖攻擊艦的現役主力。因為必要時也能執行類似航空母艦的任務,很多人把它稱為美國的後備役航空母艦部隊。

“艦隊二當家”,憑啥是它?

2020年7月14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疊戈海軍基地,直升機參與美國海軍兩栖攻擊艦“好人理查德”号滅火。

目前最新一代的“美國”級首艦“美國”号已于2014年10月正式服役,2号艦“的黎波裡”号于2020年7月服役,3号艦正在建造中,計劃建造11艘。

該艦長257米,艦寬32米,滿載排水量更是達到了空前的45000噸,這已經與法國戴高樂号核動力航母的噸位不相上下。相較于“黃蜂”級,“美國”級前兩艘的最大特點是取消了塢艙設計,取而代之的是延長了的内部機庫甲闆,來為航空器提供更多的空間。正在建造的第3艘則恢複了塢艙設計。

因為艦載機的種類繁多(MV-22B、F-35B、CH-53K、UH-1Y、AH-1Z、MH-60S),“美國”級可以适應多重任務需求。需要進行兩栖登陸任務時,可搭載數量較多的魚鷹運輸機和運輸直升機,輔以少量攻擊直升機和F-35B戰鬥機;當需要獲得制空權及摧毀敵方防禦系統,可搭載AV-鹞式戰鬥機或F-35B,作為臨時小型航空母艦使用;加入美海軍航母編隊,等于讓本就擁有11艘航母的美國海軍,又增加了多艘中型航母,進一步擴大了其作戰的優勢。“美國”級的多用途在此進一步得以展現。

盡管因為沒有彈射器和阻攔索,“美國”級無法像大型航母那樣配置預警機、電子戰機、無人加油機等諸多輔助機型,來獲得足夠的戰場态勢資訊,但僅F-35B的隐身性能、收集和分發大量戰場環境資料能力,以及對敵進行電磁幹擾和打擊的能力,已能極大豐富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作戰模式選擇。

3 英國,後繼乏力

自1956年蘇伊士運河戰争中直升機被首次應用于兩栖攻擊後,由于兩艘改裝的直升機母艦表現良好,英國又改裝了兩艘“半人馬”級輕型航母,并于1962年服役。

60年代,“無恐”級(FearlessClass)船塢登陸艦誕生,包含“無恐”号(HMS Fearless,1965年11月服役)和“勇猛”号(HMS Intrepid,1967年3月服役)兩艘。這一級是皇家海軍專門建造的用于兩栖作戰任務的艦艇,擁有内部塢艙,通過登陸艇和直升機來投送登陸力量。在馬島戰争中,“無恐”号發揮了重要作用,是登陸聖卡洛斯島的關鍵。

但英國海軍認為,兩栖戰艦作戰能力仍然存在較大局限性,這是登陸作戰中人員傷亡較為嚴重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應對未來的局部戰争及偶發事件,英國海軍計劃發展新型兩栖戰艦,即後來的“海洋”号(HMS Ocean)兩栖攻擊艦。該艦長203米,寬35米,滿載排水量超過2.1萬噸。由于其采用大量民船标準和技術,使得造價僅相當于一艘護衛艦,但整體防護能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海洋”号兩栖攻擊艦于1998年9月服役并于2018年3月退役,然後賣給了巴西作為海軍旗艦,更名為“大西洋”号。

英國目前有兩艘現役的“海神之子”級兩栖攻擊艦——“海神之子”号(HMS Albion)和“堡壘”号(HMS Bulwark)。兩艘艦艇相繼于2003和2004年服役,排水量也達到了2萬噸。

盡管英國是第一個建造航母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垂直登陸作戰的國家,由于戰後英國國力的急劇下降和财力空虛,英國在海軍建設尤其是兩栖攻擊艦方面并無太大建樹。對于英國皇家海軍目前的兩栖作戰能力,英國“拯救皇家海軍”網站刊發《皇家海軍兩栖作戰能力堪憂》一文提出質疑。文章認為,英國皇家海軍的三大核心作戰能力分别是海基核威懾能力、航母打擊能力和兩栖作戰能力。前兩種作戰能力的建設更受重視,使得兩栖作戰能力建裝置受冷落。近年來,英國皇家海軍逐漸削減其作戰力量和經費投入,英國國内有聲音認為這兩型現役兩栖攻擊艦作戰理念過時,相關技術也已落伍,難以在未來戰争中發揮重要作用。

4 法國,勢頭正盛

上世紀90年代後,法國海軍用于海上作戰的兩栖作戰艦艇僅剩下了4艘——2艘90年代服役的“閃電”級船塢登陸艦,2艘服役于60年代的“暴風”級兩栖攻擊艦。除此之外,還有一艘1964年建成的“聖女貞德”号直升機母艦,實在過于老舊,難以執行兩栖作戰任務。為了進一步提升兩栖作戰能力,法國海軍造艦局于1997年實施了多功能兩栖攻擊艦計劃。

“艦隊二當家”,憑啥是它?

2017年9月30日,法國南部土倫附近,法國總理愛德華·菲利普(右一)視察一艘“西北風”級兩栖攻擊艦。

“西北風”級首艦于2005年服役,總共建造了5艘,其中法國海軍3艘。另外2艘本來是俄羅斯訂購的,将成為俄羅斯海軍獲得的第一種外國軍艦,但是因為2014年克裡米亞危機導緻訂單取消,最終轉賣給了埃及。該級艦長199米,寬32米,滿載排水量超過了2.1萬噸,是法國海軍首種采用整合式電力推進系統的艦艇,最大航速約19節。

在艦體構造方面,“西北風”級綜合了直升機母艦、船塢登陸艦與船塢運輸艦的功能,但是在尺寸方面明顯小于“黃蜂”級,也造成了其運載能力弱上不少。該艦可以運載16架以上NH-90直升機或虎式武裝直升機,艦内空間可容納包含13輛主戰坦克的70輛以上車輛,或者是一個坦克營加450名士兵。

船體方面,該艦前半部按照民用規格建造,後半部才以軍用規格建造,這樣雖然降低了造艦成本,節約了建造時間,但不可避免地會使軍艦強度降低。此外,雖然有6.3米的吃水,但是水線以上部分還是很高,其水線到甲闆高度甚至接近了現代級驅逐艦水線到主桅的高度,因為重心的問題,這樣高聳的艦體存在一定的遠洋适航性問題。

盡管有各種局限,但該艦也有可圈可點之處。為了增強抗戰損能力,它采用了雙層船殼構造,艦島與桅杆均為封閉式設計,煙囪整合于後桅杆結構後方,部分結構刻意采用能吸收雷達波的複合材料,有效降低了整體雷達截面積與紅外信号。

實踐方面,自服役以來,“西北風”級參與了大量軍事行動和維和任務。2006年,以色列在黎巴嫩境内對巴勒斯坦武裝展開軍事行動,法國向黎巴嫩海岸派出4艘戰艦執行保護歐盟公民安全和撤出交戰區的任務,其中“西北風”号撤出1375名難民。2007年,2号艦“雷電”号剛完成首航就參加了聯合國在科特迪瓦進行的“獨角獸”維和行動,在幾内亞灣成功攔截了5.7噸毒品。3号艦“迪克斯梅德”号在2013年成功完成向馬裡運送法軍第92海軍陸戰團的任務。

5 西班牙,走出自己的路

相對于其他國家較為清晰的艦種分類,“胡安·卡洛斯一世”号則顯得與衆不同,西班牙為之冠名“戰略投送艦”。該艦既設計有符合兩栖攻擊艦特征的塢艙以及全通式甲闆,又在甲闆前端設計有滑躍式跳台,融合了輕型航母的特征。

“艦隊二當家”,憑啥是它?

2010年11月30日,西班牙海軍“胡安·卡洛斯一世”号航空母艦。

之是以會出現這樣的設計,是因為蘇聯解體後,爆發艦隊海上正面沖突的機會直線下降,而需要向沖突地區進行兵力投送,或是進行人道主義救援的情況顯著提升。

其國力不允許其同時建造一艘新航母和一艘新的兩栖攻擊艦,考慮到兩栖攻擊艦與輕型航母有許多共通之處,西班牙在新艦設計上進行了一下折中,“胡安·卡洛斯一世”号戰略投送艦就這樣誕生了。

該艦于2010年9月傳遞西班牙海軍,短暫圓了西班牙海軍的雙航母夢。然而,由于經濟持續低迷,國防預算削減嚴重,西班牙唯一的輕型航母——“阿斯圖裡亞斯親王”号的4億歐元更新計劃也徹底打了水漂,随後在2013年2月正式退役。“胡安·卡洛斯一世”号再次成為西海軍航母的“獨苗”。

該艦長230米,寬32米,滿載排水量達到了2.7萬噸,最大航速可達20.5節,是西班牙海軍第一種采用全電推進的艦艇。其船内空間可以搭載100輛輕型車輛或46輛主戰坦克,同時容納2艘LCAC氣墊登陸艇或4艘LCM-8/LCM-1E登陸艇,機庫空間則可搭載12架中型直升機或8架F-35B戰鬥機,并可運送900名士兵登陸。作為輕型航母使用時,該艦可搭載約20架AV-8B和F-35B戰機。這樣的投送能力不可謂不強大。

西班牙結合具體國情和使用需求走出了一條适合自己的航母之路,可謂之“小國航母”中極為成功的實踐。也正是因為成功的設計,該艦也成功地進行了外銷。

6 意大利,噸位歐洲之最

意大利地處地中海中心,又有衆多島嶼環繞,地理位置優越,不需要進行遠洋部署,是以發展大型艦艇的理念不是很強烈,更習慣于使用大量中小型軍艦。

1985年9月意大利首艘航母“加裡波第”号建成服役,滿載排水量僅約1.4萬噸。之後1988-1994年,意大利又陸續建造了3艘噸位不到8000噸的“聖喬治奧”級兩栖船塢登陸艦,每艘隻搭載3-5架直升機、3艘機械化人員登陸艇和440名士兵。這顯然是因為地中海的主要港口間距較近,不需要遠洋部署能力,很有地域特色,但卻使意海軍擁有了區域兵力投送能力。2001年,考慮到“加裡波第”号性能逐漸落後,意大利又開始建造3萬噸級的“加富爾”号航母,該艦于2008年服役後意大利海軍就擁有了雙航母編隊加3艘兩栖船塢艦,無疑成為了地中海地區最具實力的海軍。

2006年意大利的國防白皮書宣布了新型多用途兩栖攻擊艦的設計建造計劃,以替換日漸老化的“聖喬治奧”級,保持意海軍在地中海地區兩栖兵力投送的優勢。一直拖到了2018年,“的裡雅斯特”号兩栖攻擊艦正式開建并于2019年5月下水,預計今年正式服役,接替“加裡波第”号。對于意大利海軍來說,它支撐起了意海軍在地中海的“門面”。

資料上,“的裡雅斯特”号長245米,寬36米,滿載排水量高達3.3萬噸,是歐洲最大的兩栖攻擊艦,也成為意大利二戰後建造的最大戰艦,僅次于其二戰時期4.5萬噸的“維内托”級戰列艦。而且它也是世界上首艘采用雙艦島設計的兩栖攻擊艦。

除能搭載各型直升機、裝甲車和登陸艇外,該艦也能搭載F35-B戰機,不僅能勝任兩栖攻擊艦的職責,必要時也可以充當輕型航母來使用,具有較強的任務靈活性,對于不斷加強兩栖力量建設的北約來說無疑又是一個生力軍。

除上述國家外,澳洲在2000年提出了“多用途輔助艦”的發展計劃,并在2003年宣布将購買兩艘多用途兩栖攻擊艦。2007年6月在澳洲新一代兩栖突擊艦的競标中,因兼具兩栖攻擊艦和輕型航母的特點,該艦打敗法國的“西北風級”,拿下了訂單。

“堪培拉級”首艦“堪培拉”号和2号艦“阿德萊德”号分别于2014年11月和2015年12月服役,是澳洲有史以來最大的水面艦艇。兩艘兩栖攻擊艦的服役極大提高了澳洲海軍的兵力投送能力,也保持了對周邊國家的海上威懾能力。

2013年,土耳其國防工業局宣布将委托該國私人造船廠塞德夫與西班牙納凡蒂亞公司合組的團隊,以“胡安•卡洛斯一世”号為基礎自制兩栖攻擊艦,以作為土耳其海軍的新旗艦。2019年5月,“阿納多盧”号下水。

7 中國,厚積薄發

大陸目前擁有2艘現役的最新075型兩栖攻擊艦——“海南艦”和“廣西艦”,第3艘也已下水,但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2006年12月,大陸先發展了071型綜合船塢登陸艦,噸位約2萬噸,可搭載各類裝甲車輛和直升機,是大陸海軍第一款具備立體登陸作戰能力的兩栖艦艇。

因為成本效益極高,大陸一口氣造了8艘。但071型船塢登陸艦畢竟不具有全通甲闆,隻在艦尾有兩個停機位,更側重于海上登陸,綜合戰鬥力還是不如正經的兩栖攻擊艦。2011年,海軍開始謀劃論證075型兩栖攻擊艦,2013年正式立項研制,2017年正式開工建造。首艦“海南艦”于2021年4月23日正式服役,第二艘“廣西艦”于2022年4月21日公開亮相。

作為大陸自主研制的首型兩栖攻擊艦,“海南艦”和“廣西艦”配備了直通甲闆和塢艙,噸位達到了4萬噸級,可搭載兩栖裝甲車、多型直升機、氣墊船及坦克裝甲車,具備完全的立體登陸作戰能力。它可與071形成兩栖打擊群,在島嶼作戰及兩栖投送中發揮重大作用。加上與陸基航空兵和航母戰鬥群的配合,使得我軍在奪島過程中形成更強的聯合作戰能力。

075型兩栖攻擊艦還能夠在陸、海、空等多域戰場空間進行多樣化戰争和非戰争軍事行動,大幅拓展了人民海軍執行任務的範圍,對于展示國家形象、管控地緣危機、塑造周邊态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的建成對提升大陸兩栖作戰能力,完善作戰體系,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可以說,正是075型兩栖攻擊艦的批量服役,人民海軍才真正具備了遂行大規模兩栖作戰任務的能力。是以,075型兩栖攻擊艦與航母一樣,是當之無愧的戰略性艦艇,其加入海軍服役的意義不亞于航母。

此外,它的出現填補了海軍艦艇編成的空白,标志着中國海軍水面艦艇的發展進入新時代。因其設計複雜,造船工藝要求高、造價昂貴,使其成為僅次于建造航空母艦難度的大型水面艦艇。到目前為止,能建造類似于075型大型兩栖攻擊艦的國家,僅有中美兩國。

參考資料

BBC, Fact file: HMS Ocean

Global Security, Juan CarlosI Strategic Projection Vessel

Edward Hampshire, BritishAmphibious Assault Ships: From Suez to the Falklands and the Present day

中國軍視網,《這種戰艦被稱為登陸作戰中的“王者”,在艦隊中的地位僅次于航母》

澎湃新聞,《兩栖攻擊艦“廣西艦”首次公開亮相,進一步提升海軍兩栖能力》

澎湃新聞,《實力展示!中國海軍雙兩栖攻擊艦同框照首次公開》

中國新聞網,《中國兩栖攻擊艦首艦下水!網友:就是這麼牛!》

央廣軍事,《“美國級”兩栖攻擊艦能變身航母?專家:搭載F-35B後具備部分航母作戰能力》

高端裝備産業研究中心,《美國海軍“美國級”多用途兩栖攻擊艦淺析》

中國數字科技館,《英國“海洋”号兩栖攻擊艦》

中國國防報,《英國皇家海軍兩栖戰力遭質疑》

軍武次位面,《中國075兩栖攻擊艦曝光!沒造夠8艘之前,先别驕傲,我們還缺一樣關鍵武器》

新民晚報,《國産075型兩栖攻擊艦首艦試航,中國海軍實力将再次大提升》

郭媛丹,《南海艦隊一次性入列的三型主戰艦艇都是何等利器?》,環球網

中國國防報,《環太軍演規模将再破紀錄》

澎湃新聞,《的裡雅斯特号:戰力堪比輕型航母的意大利新興兩栖攻擊艦》

言弓劍,《意大利海軍“的裡雅斯特”号兩栖攻擊艦産品介紹》,兵器知識

王晨陽,《立體登陸主心骨——漫議兩栖攻擊艦》,軍事文摘

解放軍報,《“西北風”級兩栖攻擊艦緣何受青睐?》

解放軍報,《兩栖攻擊艦為啥這麼“火”》

李大鵬,《兩栖攻擊艦為什麼重要》,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兩栖攻擊艦為什麼受歡迎》

鄭金華,黃勇,王毅,《美海軍兩栖攻擊艦的發展分析》,指揮控制與仿真

馬飛,《世界各國兩栖艦艇發展現狀淺析》,船舶标準化與品質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李林蔚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檔編輯:徐佳敏

題圖說明:2019年5月1日,停靠在美國聖疊戈的美國海軍“拳師”号兩栖攻擊艦。      

來源:作者:瞭望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