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喝了很多水,卻不解渴?送你兩味藥,祛幹燥、健脾胃、溫陽氣

作者:内分泌科呂主任

有位女士,一年四季嘴唇都很幹,尤其到了秋冬天,更加嚴重,隻要說話時嘴唇開合過大或是大笑,就會開裂出血。這些年裡,她每天都勤喝水,敷唇膜,後來聽人說,這是陰虛,也用了不少滋陰的藥物,但還是無濟于事。

首先說,這種幹燥可不是多喝水就可以緩解的,因為這時人體缺的并不是水分,而是津液。

喝了很多水,卻不解渴?送你兩味藥,祛幹燥、健脾胃、溫陽氣

什麼是津液?津液是身體裡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它們就像江河湖海一樣,遍布身體的每一個角落,滋潤着我們的眼睛、口腔、鼻腔,滋潤着我們的皮膚以及五髒六腑。

是以津液對人體來說,是非常有用的。

然而,津液這種東西也極容易耗損,比如大汗,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大汗淋漓之後,會感到疲倦,沒有力氣,這就是出汗太多,傷津耗神了;當身體裡的津液不夠的時候,得先緊着五髒六腑去供給,就沒有過多的津液來滋潤、灌溉身體的其他部分,于是就會出現口幹、眼幹、鼻幹、咽幹、皮膚幹等症狀了。

喝了很多水,卻不解渴?送你兩味藥,祛幹燥、健脾胃、溫陽氣

那位女士也用了不少滋陰的藥物,為什麼沒有效果?

這是因為腹中氣化功能不夠。這個時候,如果一味地滋陰,就如同冰上灑水,灑一層水,結一層冰,津液不能蒸騰氣化,自然也就沒辦法去滋潤幹燥。也就是說,補進去的津液沒有被很好地利用起來。

那麼問題又來了,心有心陰,腎有腎陰,肺有肺陰,肝有肝陰,脾有脾陰,應該先補哪裡呢?

當然是補脾啊。脾胃屬土,土生萬物,我們喝下去的水隻有在脾胃的作用下才能變成身體需要的津液。

喝了很多水,卻不解渴?送你兩味藥,祛幹燥、健脾胃、溫陽氣

有一個祛幹燥的小方子,隻有兩味藥,山藥和黃芪。

這兩味藥化裁自張錫純的玉液湯,玉液湯是治療消渴的方子,張錫純認為人之是以口幹渴,并不是身體缺水,而是因為身體裡的氣火不夠,水液沒有被氣化,這層窗戶紙一旦被捅破,治療的辦法也就出來了,玉液湯這個方子,山藥和黃芪是必不可少的。

喝了很多水,卻不解渴?送你兩味藥,祛幹燥、健脾胃、溫陽氣

先來看山藥。

曆史上最善于用山藥之醫者,一個是張仲景,另一個就是張錫純。張錫純對于山藥的偏愛,是因為它作為食物跟藥物都是一絕,能蒸能煮能炖能炒,關鍵是還能治病。

山藥長在土裡,土裡生長的植物,本身的土氣也很旺,山藥的根長長的,拼命往土裡鑽,挖過山藥的都知道,有時候一根藤挖下去,能有好幾米長。山藥的這股鑽勁,能把周圍的精華都吸收過來,是以有一種說法,講山藥是土地之精,得土氣至厚,土氣在人身上就是脾胃之氣。這就是山藥能補脾的道理。

喝了很多水,卻不解渴?送你兩味藥,祛幹燥、健脾胃、溫陽氣

山藥補脾的同時,還能捎帶補補肺,因為它色白,色白入哪裡?入肺。肺主行水,負責把身體裡的津液輸布到全身。是以山藥是脾肺并補,而且它本身汁液又很多,一方面能滋補脾肺陰液,一方面又能加強脾胃生化津液氣血的功能。

再來看黃芪。

黃芪能補一身之氣,主要是補脾氣。黃芪補氣升陽,能夠讓脾運化,脾一運化起來,水濕津液就可以往上蒸騰氣化。

喝了很多水,卻不解渴?送你兩味藥,祛幹燥、健脾胃、溫陽氣

總而言之,山藥,偏于補陰;黃芪,偏于補陽,兩者配合,這就是陰陽平衡了。

最後我把這個方子寫下來:山藥9克,黃芪6克,如果你想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不口鼻幹燥、不咽幹口渴、不皮膚幹澀,就用這兩味藥,水煎後代茶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