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伊州區白石頭天然草場活躍着一個特殊的群體,它們就是草原牧雞和牧鴨。它們每天成群結隊地在草場上追逐,以蝗蟲為食,以草場為家。
7月9日,在白石頭草場的伊州區草原生物災害監測與防治工作站裡,一隻隻牧雞、牧鴨正在草場上覓食。為了防治蝗蟲,工作站集中飼養了1000多隻牧雞,300隻牧鴨,它們成了工作站裡的草原衛士。
這批牧雞、牧鴨6月中旬被投放到白石頭草場,經過飼養人員的精心呵護和訓練,這批牧雞牧鴨已經能完成調動、邀趕飼喂、飲水、回舍、移槽等活動,傍晚能夠順利進籠歸宿。放牧前,技術人員會進行蝗情調查,确定雞、鴨群放牧的具體時間及路線。一般15天為1個輪牧期,每隻雞一個防治期可防控7.5畝,鴨可防控15畝。
伊州區林草局草原工作站蝗蟲鼠害防治負責人 武文超:
截至目前,我們草原站已經投放了大概是1000多隻牧雞,給牧民發放了800多隻,既可以治蝗又可以創收。在草原上放牧雞、牧鴨可以有效防止蝗蟲災害,還可以防止二次化學品污染,并随着牧雞、牧鴨的成長,為牧民後期帶來經濟效益。
據了解,白石頭鄉有108.08萬畝天然草場,其中禁牧草場7萬畝。伊州區林業和草原局因地制宜,在蟲害常發、頻發區選擇距離水源較近、地勢較高、向陽、背風的溝谷地帶,建設堆石鳥巢,招引繁育椋鳥及其他草原益鳥,增加蝗蟲鳥類天敵種群數量,有效控制蝗害。并在鳥巢周圍明顯處設定椋鳥宣傳牌,加強保護椋鳥的宣傳工作。粉紅椋鳥以蝗蟲為主食,且食量驚人,每天捕食蝗蟲120-180頭,每隻鳥一個防治期可防控2.1畝。如今,白石頭天然草場上已修建椋鳥鳥巢37座。
為進一步做好鼠害防控工作,根據鷹類喜歡栖于視野開闊的高處捕食獵物的特點,伊州區林業和草原局在地勢平坦、開闊,草地植被稀疏、植株低矮的退化草地區域修建了鷹架,招鷹控鼠。據介紹,一隻成年鷹一天可捕食20-30隻害鼠,一隻成年隼一天可捕食約12隻害鼠。
伊州區草原工作站黨支部書記、站長窦曉飛:
今年,我們伊州區草原工作站對蝗蟲鼠害防治的面積為20萬畝,其中蝗蟲防治10萬畝,鼠害防治10萬畝。主要通過生物防治為白石頭區域減少災害,根據前期的調查,目前我們進行的生物防治是能起到有效的作用的。
來源:伊州零距離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