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藝術鑒賞網
圖 野三關景色 白建鋼 攝影
看過雅克·貝漢《遷徙的鳥》,你就會震撼地明白,候鳥的生命之美和候鳥的悲壯同在。
候鳥在恰當的時間飛來,早一天不行,來早了有生命危險;到點,必須飛走,晚一天不行,或大難臨頭。你會明白,尋找一個既适合候鳥又能做留鳥的地方,将改變飛翔英雄的曆史。
草原上遊牧民族,逐水草遷徙,一年風雪兩百站,遷徙8000裡,是馬背上候鳥,在中國西部,從幾千年到幾十年前,一直存在。一年一度哈薩克阿肯彈唱會,訴說這些曆史,情到深時,歌手淚流滿面。改革開放四十年,遊牧變為留牧,改變了馬背英雄的曆史。
中國人厲害,旅遊創新利益,使雲南人把天鵝後代變成留鳥,比候鳥幸福,證明不去冒險飛越喜馬拉雅,同樣活得很好,候鳥與馬背英雄一樣,完全可以不再遷徙。
圖 野三關景色 白建鋼 攝影
人有了财務自由,想當候鳥,夏天住哈爾濱,冬天到海南島,黑龍江省三亞市的尊稱,感覺非常幸福。不适合做留鳥,三大問題,夏天太熱,海拔及大氣壓過低,交通偏僻。
當經濟繼續高速發展後,發現候鳥生活并不是最好。生命經不起每年颠簸,候鳥如此,草原羊群人群如此,大城市富起來的人更如此,老人尤其如此。像大雁一樣從寒冷北方飛到海南島,我就是生命裡候鳥,受不了夏天的酷熱,至今在海口的家仍然如多年前一樣放着家具,胡馬依北風,來到湖北武陵山野三關。
年齡大了,終極養老方案是做留鳥。留在什麼地方?《人世間有兩種生活》,肯定不是北上廣深,不是海南島,不是北戴河,不是很冷地方,那裡冬季不适合作為延長生命的選擇,不是夏季依賴空調的地方,地球變暖,熱死人不是假話。不是海拔低、大氣壓高、不利于心肺功能康養地方。康養環境要防止天堂和地獄共生,美人與魔鬼同體。
圖 野三關遊客 白建鋼 攝影
黃水蘇馬蕩,避暑有名,冬天要把自來水管水放幹淨,不然就會凍壞。寒冷時,我的西安朋友慕名去黃水考察,晚上冷得穿衣服睡覺,說黃水簡直不适合人類居住。
李未熟老師說,避暑不能貪涼,綜合考慮生活品質,野三關鎮上隻需要解決冬天問題,就四季宜居。這樣的地方不多,離東部最近的西部,離平原最近的高山,南方裡的北方,副熱帶雨林,世界最美大峽谷火車站,高山喀斯特風景,冬無酷寒,時間短,夏無炎熱,海拔1100多米,自然氧吧。
品山壹号的養生留鳥方案,既避暑,躲過地球變暖苦難,又防寒,幸福過冬,引進歐洲第一的地暖技術及各種先進技術,實作智能恒溫,低碳環保《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打造山中的深圳水準進階創新住宅,像城市人一樣過現代化生活,是一個深刻的哲學選擇,是一個對地球環境、海拔、大氣壓的實體學、氣象學、醫學選擇。如果海拔更高,冬天必須離開,還是候鳥,就像黃水蘇馬蕩一樣,就像許多避暑項目一樣。
當你老了,總有一天當候鳥會吃力,你需要當留鳥。延長生命,保護脆弱,留鳥栖息的位置與硬體很重要,差一點都不行,這具有世界意義,在經濟學上價值遠遠超過單純候鳥之居。(作者:白建鋼 著名學者、原光明日報資深記者)
責任編輯:劉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