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到底是誰讓非洲陷入債務困境?

作者:光明網

到底是誰讓非洲陷入債務困境?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再炒作是中國導緻非洲陷入債務困境,這種所謂“中國債務陷阱論”長期充斥西方輿論界,嚴重誤導一些外國群眾。

然而,近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西方國家的銀行、資産管理公司等私人貸款機構才是多數非洲國家的主要債權方。中國對非貸款不僅占比較低、利率較低,而且多用于非洲國家基礎建設、工礦業生産以及民生保障,在持續促進非洲國家自身能力建設的同時,正從根本上改變着非洲國家的發展面貌。

事實證明,所謂“中國債務陷阱論”純粹是颠倒黑白,西方私人貸款機構才是讓非洲國家背負重債的始作俑者。

非洲債務更多來自西方私人貸款機構

英國慈善機構“債務正義”近日釋出報告說,非洲國家35%的外債來自西方私人貸款機構,其總額幾乎是中國對非貸款的3倍,平均利率約為中國對非貸款的2倍。該機構引述世界銀行資料指出,中國持有非洲12%的外債、平均利息為2.7%;而西方私人債權人持有非洲外債的35%、平均利息為5%。

“債務正義”負責人蒂姆·瓊斯指出,西方國家指責中國造成非洲債務危機,這是在轉移注意力,多邊和私人債權人仍然是非洲國家最大債權人。那些公共債務負擔較高的非洲國家實際上欠中國的債務很少,24個将15%以上收入用來還債的非洲國家中,支付給西方貸款方的比例高達32%,支付給中國貸款方的僅占11%。

到底是誰讓非洲陷入債務困境?

據路透社報道,非洲國家所欠私人機構債務是中國債務的3倍。來源:路透社網站

“債務正義”給出的調查報告并非孤證,實際上已有多國研究機構給出類似結論。非洲“經濟金融”網站刊登的題為《非洲債務真正的危險來自西方私人債權人,而并非中國》的文章,引用了牛津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表明自2004年以來,對沖基金、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以及大宗商品巨頭等西方債權人一直是非洲大陸債務積累的主要驅動力。如礦業巨頭嘉能可擁有查德超過1/4的債務。根據德國弗裡德裡希·艾伯特基金會近期釋出的非洲債務問題報告,2020年非洲國家債務中私營、雙邊、多邊債務分别占比41%、26%和33%,西方私人貸款機構才是非洲國家最大債權方。

西方研究機構及學者質疑“債務陷阱”的觀點一直存在,但西方國家政府卻視而不見。南非約翰内斯堡大學非洲-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戴維·蒙亞埃表示,“西方國家并非不清楚非洲債務的真正來源,而是在利用話語權優勢诋毀中國。這種诋毀不隻是在非洲問題上,近期的斯裡蘭卡經濟危機,西方國家也把責任推給中國,實際上在斯裡蘭卡的對外債務中,中國隻占約11%,斯裡蘭卡更大的債務來源是包括美國、印度在内的國際金融機構。”戴維·蒙亞埃強調,破壞中國形象,營造中國給世界帶來危機,這是西方國家慣用的伎倆,但會有越來越多國家意識到,誰才是背後的始作俑者。

“中國非洲項目”網站總編輯埃裡克·奧蘭德評價指出,不要輕信各類諸如“中國将要接管非洲國家”等充滿幻想的說辭或故事,“僅憑4%到10%的債務,一個國家不可能接管另一個國家的。”

西方不作為,非洲債務問題難解

世界範圍内的經濟複蘇持續乏力,加之近年間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以及氣候異常所帶來的自然災害頻發,全球債務形勢惡化的程度加深。據國際貨币基金組織調查,有近1/3開發中國家處于或接近債務困境,對低收入國家來說,這一比例高達60%。

在上述背景下,二十國集團(G20)提出了對最貧困國家的《暫緩償債倡議》和《債務處理共同架構》,而中國是G20成員中緩債金額最大的。截至目前,中國已同19個非洲國家簽署了緩債協定和共識。

但是,在努力減輕開發中國家債務負擔的行列中,債權占比最大的西方私人貸款機構一直處于缺位狀态。蒂姆·瓊斯指出,西方私人貸款方沒有參加G20提出的《暫緩償債倡議》,“非洲所欠外債中他們占的比重最大,他們不參加,怎麼可能制定有效的債務解決方案?”據了解,“債務正義”公布此項調查,目的正是在于推動G20峰會敦促西方私人貸款機構加入減免非洲債務倡議。

到底是誰讓非洲陷入債務困境?

衛報網站相關報道的截圖。

“在非洲的債務問題上,‘中國債務陷阱論’實際上是西方試圖利用減免非洲債務與中國展開博弈,西方想削弱中國在非洲日益顯著的影響力。”塞内加爾經濟學家薩姆巴分析認為,“西方國家政府應敦促私人貸款機構參與到債務重組及整合的計劃中,而不是把債務問題當作攻擊中國的工具。”

全球發展倡議為非洲國家帶來機遇

對于非洲債務問題,世界銀行前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分析稱,“中國的貸款和其他國家的貸款有明顯的差別。中國借出去的貸款大部分用于支援投資,鼓勵增長;而其他國家的貸款一般用來支援政府預算花費。”

2021年,中非貿易額已達到2542億美元,中國已連續13年保持非洲最大貿易夥伴國地位。中國對非融資主要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能力建設上,中非合作論壇成立以來,中方已支援非洲建立和更新80%的通信基礎設施、超過1萬公裡鐵路、近10萬公裡公路、200多所學校、80多個大型電力設施、近千座橋梁、近百個港口和機場,還援助建設了130多個醫療設施、50多個體育館。例如中企融資并承建的肯亞蒙内鐵路,目前該鐵路每年盈利已足以支付貸款本金、利息及營運成本。

到底是誰讓非洲陷入債務困境?

2017年1月11日,在肯亞蒙巴薩,當地群眾在中國承制的蒙内鐵路首批内燃機車旁載歌載舞。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攝

2022年6月24日,中方在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上鄭重承諾,中國将加大對全球發展合作的資源投入,把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整合更新為“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将加大對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的投入,支援開展全球發展倡議合作。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開發中國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馬漢智分析稱,全球發展倡議高度契合非洲國家發展需求,倡議重點關注的8大領域正是非洲國家發展中面臨的最迫切、最頭疼的難題。長期以來,發展資金不足始終是制約非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結構性障礙。中國則以自身的實際行動推動國際社會加大對非融資支援,不讓非洲國家掉隊。

埃塞俄比亞戰略研究所國際關系和外交事務進階研究員梅拉庫表示,全球發展倡議是中國智慧的展現,它和“一帶一路”倡議等一樣将給全球關聯發展提供新的機遇。非洲國家應積極響應全球發展倡議,抓住發展機遇,解決“發展赤字”,争取早日實作非盟《2063年議程》中所提出的各項目标。(鄒松)

來源: 人民日報國際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