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緬甸”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金三角,由于金三角的地理位置極為特殊,有很多大國都不願意理會這個小地方。
久而久之,不起眼的金三角就變成了衆多毒枭的天堂。
很多人都隻知道金三角是一個毒品交易的好地方,但卻不知道在1950年解放戰争之後有一支國民黨的軍隊逃到了那裡經過了數年後居然成為了赫赫有名的“緬甸土皇帝”。
不僅如此,據說他們還在那裡留下了近6萬屬于他們的後代。那麼他們當時究竟是怎麼逃到緬甸的呢,而他們又是靠什麼成為“緬甸的土皇帝”的呢。
今天,我們就帶大家和深入了解一下這支國民黨的軍隊是如何在緬生存下去的吧。
慘遭抛棄的國民黨殘兵
在解放戰争末期的時候,因國民黨大勢已去,是以當時有很多國民黨都選擇了棄權逃跑。
但是這裡面還有一些比較頑固的國民黨軍官不甘心選擇認輸,準備想好萬全之策之後選擇東山再起。
不過,也有一些比較精明的人,他們從戰敗之後便開始考慮自己的後路了,特别是那些國民黨的進階軍官,他們更是選擇跟随着蔣介石一同潛逃到了台灣。
但是在當時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資格跟着蔣介石逃到台灣,尤其是一些比較低級的軍官。
即便他們也想去台灣,但是他們卻沒有那個能力,隻能選擇在大陸自生自滅,在這其中就包括國民黨第8軍237師709團的少将李國輝。
1950年,戰敗的李國輝為了儲存自己709團的實力,于是他便率領着自己的隊伍從雲南的西盟佤山撤退到了緬甸境内。
當時,李國輝本想借此好好休養一段時間,然後在合适的時機準備反攻大陸,東山再起。
比較湊巧的是李國輝在帶領着軍隊撤離的路程中遇到了和他有着同樣想法的26軍278團的副團長譚忠。
随後,李國輝的軍隊便與譚忠的部隊合并在了一起,兩個人決定一同前往緬甸。就這樣,兩支近兩千人的隊伍便踏上了前往緬甸的路程。
在經過一番逃亡之後,兩人帶領着軍隊終于來到了緬甸境内,盡管在逃亡的道路中極其艱辛,但是最終能夠成功抵達緬甸境内,兩個人還是很開心的。
到了緬甸境内後,李國輝和譚忠經過商量之後,兩人一緻覺得這麼龐大的隊伍如果出現了緬甸人多的地方肯定會引起當地政府的注意。
于是,為了避免被當地政府發現,李國輝的軍隊隻能停留在人比較稀少的地方。随後,他們便找了一個不易被發現的地界,選擇在那裡安營紮寨,短暫停留一下。
等到解決完軍隊的生活問題之後,李國輝和譚忠兩個人便想到了用部隊裡唯一一部電台來聯系一下潛逃到台灣的部隊,想要請求他們的援助。
雖然他們與台灣的部隊成功取得了聯系,但是當時的國民黨也是自身難保,根本沒有精力去管他們。
于是,他們便以目前形勢比較嚴峻,無法前去支援他們為由,給了他們5萬泰铢便讓他們自行解決生存問題。
當時李國輝看着求助無望,于是他便和譚忠商量了一下,覺得既然已經回不去大部隊了,那不如自己組建一支部隊來自食其力。
就這樣,李國輝和譚忠兩個人開始對軍隊進行了系統化的改造,他們利用台灣部隊給的5萬泰铢不僅給軍隊擴充了人員,同時還購買了一些物資,準備長期在緬甸境内停留。
駐紮“金三角”,終留緬甸
在李國輝和譚忠的指導之下,一支被抛棄的國民黨殘兵就這樣漸漸恢複了戰鬥力,并且也有一定的規模。
不僅如此,有一些其他的敗軍聽聞李國輝招兵買馬的事便慕名而來,也選擇投奔到了他們的軍隊當中。
随着更多敗軍的加入,李國輝的軍隊已經從剛開始的兩千人左右一下子擴充到了三千多人。
就這樣,一支國民黨殘兵就在緬甸真正站穩了腳跟,不過,随着人員的不斷加入,整個軍隊的物資和軍饷問題也難住了李國輝。
就在李國輝十分苦惱此事之時,突然他靈機一動想到了他們可以和緬甸周邊的其他勢力做生意。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解決當下的難題,同時還可以為軍隊以後的發展準備充足的物資。
就這樣,李國輝憑借着自己手中的武器,很快他們便有了第一筆訂單。不僅如此,為了能在緬甸更好地生存下去,李國輝還帶領着軍隊在營地附近開始開墾農田,維持生活。
除此之外,為了能夠在緬甸境内生活下去,李國輝還指令自己軍隊的人一定要與當地的人搞好關系。
因為他知道,隻有真正得到當地人民的認可和擁護,他們才能在那片不屬于他們的土地上長期生活下去。
後來,随着李國輝的軍隊日漸強大,在緬甸周邊開始大肆活動的行為很快便引起的緬甸政府的注意。
當緬甸政府得知李國輝的軍隊是國民黨的殘兵之後十分的憤怒,于是便開始派兵對他們進行驅逐。
而那個時候李國輝的軍隊已經成型,是以對于緬甸政府派去攻打他們的軍隊來說,李國輝壓根就沒有将緬甸政府的軍隊放在心上。
在經過一番炮火之後,兩方的軍隊都沒有取得階段性的勝利,再加上當地的居民得知了兩方交戰的事情後,便開始聯名上書決定阻止戰争的發生。
為了穩住當地居民的民心,最終緬甸政府和李國輝決定停止戰争,開始談判。
經過一番談判之後,李國輝決定用抓捕來的緬甸俘虜來交換他們留在緬甸的權利。面對緬甸的俘虜,緬甸政府不得不答應李國輝的條件。
李國輝之是以能夠接受緬甸政府的談判,這也和一位國民黨的将軍李彌有着很大的關系。
當時李國輝帶領着軍隊剛到緬甸的時候,是李彌很大方的自掏腰包給了李國輝十萬美元,才使得李國輝的軍隊日漸強大了起來。
談判結束之後,李國輝便帶領着自己的軍隊撤回了自己紮營的地界。随着戰争的停止,李國輝等人已經開始慢慢習慣了沒有戰争的日子。
但是面對如此龐大的隊伍,即使他們開墾了農田,做起了生意,但是他們還是會為生計發愁。面對再一次的難題,李國輝找到了譚忠和李彌進行商議。
經過幾人的商議,他們最終決定開始在緬甸大力的發展自身經濟,賺取更多的錢财來維持整個軍隊的開銷。
當李國輝正在為做什麼發愁時,他突然想到了當時英法等國先後都到該地區來傳授過鴉片的種植和提煉等技術,于是他心裡便産生了一個想法,那就是做“毒品貿易”。
不僅如此,李國輝還鼓勵起當地的居民一起來種植罂粟。
成為緬甸威脅,差點造鏟除
随着罂粟的種植,李國輝慢慢地将毒品的生意做成了一條不可動搖的産業鍊。
他不僅在總參謀錢運周的幫扶之下将毒品成功分銷到了世界上的各個國家之中,同時他還将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打造成為了一個“金三角毒品天堂”。
不僅如此,李國輝為了能夠更加深入當地居民的民心,他還想出了軍民聯姻的辦法。
他鼓舞自己的士兵可以與當地的居民結親,這樣一來,他的隊伍不僅可以壯大,同時還可以獲得更大的勢力。
但是,随着李國輝在緬甸的勢力越來越大,這也使得緬甸政府極其不安,他們深知自己的軍隊打不過李國輝的軍隊。
于是他們便開始尋求聯合國的求助,想要借助聯合國的力量将李國輝的軍隊徹底鏟除。
而聯合國得知此事之後,便想要聯系蔣介石,想要借蔣介石之手來将李國輝等人給鏟除。
而蔣介石得知此事之後萬萬沒有想到原先被自己所遺棄的一支殘缺軍隊現在居然已經成為了緬甸最大的威脅。
蔣介石自從知道李國輝所帶領的軍隊如此出色之後,便對這支軍隊贊賞不已,于是他便在暗地裡通過電台聯系上了自己之前的心腹李彌,想要讓李彌去接管這支十分龐大的軍隊來為他所用。
其實蔣介石這麼做的目的明面上是想要緩和雙方的關系,但是他暗地裡卻想要叫李彌和李國輝想要借此機會東山再起,反撲大陸。
不得不說,蔣介石真的是一個老謀深算的人,當時覺得李國輝他們那支軍隊沒什麼用了,是以便讓他們自生自滅。而現在軍隊被李國輝培養得很好,反而又想利用起來。
當李彌得知蔣介石的指令之後,他便将與李國輝商量能否将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他。
而李國輝也深知當初如果沒有李彌的那10萬美金助他擴充軍隊,現在軍隊的實力也不會如此強大,就這樣,李國輝想都沒想便将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了李彌。
俗話說得好“姜還是老的辣”,自從李國輝将指揮權交給李彌之後,他便将原先隻有三千多人的軍隊給擴充到了3萬,使得隊伍更加龐大。
不僅如此,他們的軍事活動領域更是已經占領了緬甸的20萬平方公裡。
看着那支軍隊不但沒有被鏟除,反而更加壯大,緬甸政府看着求助聯合國無果,于是他們便又找到了印度,想要借印度軍隊之手鏟除那一支軍隊。
而印度的政府得知此事之後,更是想要借此機會将緬甸作為他們自己的殖民地。
于是,印度政府便想緬甸政府表示,如果想要讓他們協助緬甸鏟除李彌的軍隊,那麼事成之後,他們必須将緬甸作為印度的殖民地。
而緬甸政府其實也早有準備,他們明白印度政府的狼子野心,是以他們也轉頭向印度提了三個條件。
當印度政府聽完緬甸政府的三個條件之後,他們毫不猶豫便答應了。
不過雖然印度政府答應得很爽快,但其實他們心裡的小九九遠不止那些,他們想的是隻要讓印度軍隊進入緬甸境内并且站穩腳跟,那麼就算緬甸人怎麼反抗他們也可以控制住。
成為緬甸“土皇帝”,留下6萬後代
李彌這邊自從接管過來兵權之後本想是按照蔣介石的指令準備反攻大陸的,但是還沒等開始反攻大陸,他們就迎來了緬甸聯合印度的戰争。
面對緬甸和印度的軍隊,李彌和李國輝沒有一絲的畏懼,他們很快便調整好了戰鬥的準備與緬甸和印度的軍隊開戰。就這樣,國民黨軍與緬甸和印度真正的戰争就此開始了。
首先李彌和李國輝他們面對的是來自于印度的雇傭軍,不過好在李彌比較機靈,他趁印度軍隊還未在岸邊建立設防時,便先對印度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短短的十幾分鐘,李彌的國民黨軍隊就将印度的雇傭軍們的先頭部隊給消滅了,而印度軍隊看着自己的先頭部隊被打敗,更是用上了轟炸機來對付國民黨軍隊。
随後,薩爾溫江戰區的上空中就出現了數十架轟炸機開始對國民黨的軍隊進行轟炸。看着上空的轟炸機在不斷摧毀國民黨的軍隊,李國輝便氣不打一處來,決定親自上陣。
有了李國輝的指導,沒過多久印度軍就敗下陣來,被殺得落荒而逃。而李國輝見此,更是不依不饒的對印度軍開始窮追猛打。
印度雇傭軍的頭子看着自己的軍隊被昔日自己最瞧不起的國民黨軍隊給打敗,一時難以接受如此重的打擊便開槍自殺了。
等到李國輝率軍趕到薩爾溫江邊的時候,看到有近3000多印度雇傭軍跪在了國民黨軍隊的面前希望能夠得到他們的原諒。
但是李國輝一想到那些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死在了這場戰争中,他想都沒想便下令砍下了印度雇傭軍的腦袋來祭奠他們陣亡的兄弟們。
随着那場戰役的勝利,緬甸“土皇帝”的頭銜就此誕生,而緬甸得知印度軍敗給了國民黨軍之後,更是不敢再向國民黨軍隊發起戰争。
從那之後,國民黨的軍隊便再也沒有受到過緬甸政府的圍剿,不僅如此,他們還徹底在緬甸紮根下來,成為了緬甸的“土皇帝”。
後來,随着當時國民黨軍隊的一些官兵與當地女子的聯姻,他們也共同有繁衍了近6萬的後代,開始過着自食其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