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遊記》中的紅孩兒,其實并非鐵扇公主“所生”?

作者:鏡鑒青年

01

在家喻戶曉的名著《西遊記》中,孫悟空師徒四人西天取經,路過火焰山,需要借芭蕉扇滅火。火焰山之主鐵扇公主因先前紅孩兒被觀音收走,一直記恨着孫悟空。是以他一來,鐵扇公主就沒給他好臉色。

無論是吳承恩的原著,還是劇版《西遊記》,鐵扇公主與孫悟空結仇,是因為紅孩兒的緣故,這一點毋庸置疑。

《西遊記》中的紅孩兒,其實并非鐵扇公主“所生”?

然而,在相對早期雜劇中的神話體系裡,鐵扇公主實際上是個神仙界的“單身姑娘”,并沒有紅孩兒這個兒子。

她與孫悟空結仇,也僅是因為孫悟空來借扇時,言語輕薄,得罪了她。

既然鐵扇公主原本不是紅孩兒的生母,那他的母親又是誰呢?

02

元末明初,楊景賢《西遊記雜劇》中,鐵扇公主與紅孩兒壓根沒什麼關系。

在雜劇中,鐵扇公主原本是天庭上掌管風神的神仙,因為和王母鬧沖突,才被貶下凡間,單身生活在鐵鎈山。她不曾與牛魔王成親,更不曾生下紅孩兒。

而紅孩兒,則在這部雜劇中出場更早。

《西遊記》中的紅孩兒,其實并非鐵扇公主“所生”?

紅孩兒又名“愛奴兒”,在雜劇中愛奴兒想吃唐僧肉,在取經路上擄走唐僧,佛祖則将這小孩用缽盂罩住,關押起來。得知兒子被逮住,愛奴兒的母親鬼子母前來救護。

鬼子母來是來了,奈何不能掀開佛祖的缽盂,為救兒子隻好皈依佛祖門下。

提起鬼子母,大家可能都不熟悉,或許會疑問,在我們的神話體系中,很少聽到這号人物啊?實際上,鬼子母這個形象,以及“鬼子母揭缽”的故事,都是從印度流傳過來的。

03

鬼子母,梵文又稱哈瑞媂,哥利底、可梨陀,又叫歡喜母、功德天等,最初是個惡神。而鬼子母長得像夜叉,是以也被稱為羅刹鬼母、羅刹女。

傳說古代王舍城有佛祖出世,五百人前去膜拜,路上遇到一個懷孕女子,她跟随五百人一同前往,半路卻突然流産。

《西遊記》中的紅孩兒,其實并非鐵扇公主“所生”?

五百人沒有幫助他,中途舍棄而走,女子含恨而死,彌留之際發下毒誓:來世投身王舍城,吃盡城中小孩。

後來果然應了毒誓,她投胎王舍城中,捕捉城中小孩為食。

相傳在晉代的相關記載中,鬼子母育有千子,還總是偷盜别人家的小孩吃,于是有人求救于佛祖,佛祖就把她的孩子偷走。鬼子母發現孩子不見了,就跑到佛祖面前鬧事要孩子,最終鬼子母被佛祖點化,選擇皈依。

到了唐朝時期,“鬼子母揭缽”的傳說已經較為豐滿,甚至定型,有很多生動的古畫也以此為題材;宋元時期,這個故事在雜劇中更是廣為流傳。

《西遊記》中的紅孩兒,其實并非鐵扇公主“所生”?

04

早期,人們創造出鬼子母的惡魔形象,大概是源于恐懼和焦慮心理。

古代生活水準較低,小孩子很容易夭折,人們出于對孩子丢失、早夭的恐懼,就有了這樣一個吃小孩的形象,來作為孩子丢失的“合理化解釋”。

後來,随着佛教的興起,外在的妖魔鬼怪都被佛教收編,鬼子母也被納入佛教的神祇系統,成為佛祖身旁的護法神。

在原著《西遊記》觀音收編紅孩兒一回中,鬼子母也難得地出現了一回。

《西遊記》中的紅孩兒,其實并非鐵扇公主“所生”?

這裡引用趙毓龍教授的這一細節發現——孫悟空敵不過紅孩兒的三昧真火,到南海求助觀音,有24路諸天迎接悟空,其中一路便是“鬼子母諸天”來傳話。

此時鬼子母出現的形象,已經是佛教護法神。

到後來的演化發展中,鬼子母不僅是佛祖門下善良的守護神,更因為她育有千子,而古代多字又象征着多福,原本的“惡魔”鬼子母的形象,逐漸轉變成送子觀音。

作者:我方團隊月落星沉

參考資料:趙毓龍《紅孩兒的母親另有其“鬼?”也曾在百回本<西遊記>中出現過》、楊景賢《西遊記雜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