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人消暑智慧|古建築為何格外涼快?

作者:古建家園

不知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在一些古建築或是老房子,一腳踏進去仿佛是另一個清幽涼快的世界,令人神清氣爽、心明眼亮。

為何這些古建築,在夏季如高溫環境中這麼涼爽?古人在建築設計中,又有哪些巧思呢?本期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古人消暑智慧|古建築為何格外涼快?

窟 室

先秦時期,“窟室”便是古人已鑿建地下室,以供藏酒納涼娛樂之用。進階的窟室是藏有冰塊的,相當于現代帶有制冷裝置的“空調間”。

冰窖一般根據放的位置分為宮窖,府窖還有民窖。光紫禁城内的冰窖就有兩萬五千個,是以可想而知冰窖的數量之多。

古人消暑智慧|古建築為何格外涼快?

涼 屋

唐代長安等地出現一種供人們消暑的“涼屋”,一般傍水而建,采用水循環的方式推動扇輪搖轉(猶如民間的水車),将水中涼氣緩緩送入屋中。

或者利用機械将水送至屋頂,然後沿檐而下,制成“人工水簾”,使涼氣進入屋子。這種利用“水循環”建成的“涼屋”,既綠色又環保,不過,這種高端降溫設施與老百姓是無緣的。

古人消暑智慧|古建築為何格外涼快?

唐玄宗時期,大明宮含涼殿也采用了大規模的避暑建築體系。含涼殿建築内外設定了許多水車,流水激起扇葉轉動,冰涼的水汽和冷風就被送入殿内。這種制冷裝置利用自然水冷,具有較高的降溫能力。

自雨亭,即水流從屋檐流出的亭,引山泉從亭檐流下,在四周形成一道水做的屏風。這種水亭,利用機械将冷水輸送到亭頂的水罐中貯存,然後讓水從房檐四周流下,形成雨簾,進而起到避暑降溫的效果。

古人消暑智慧|古建築為何格外涼快?

屋 頂 設 計

古代建築房頂的瓦,一片一片疊起來有很多的縫隙,夏天屋内的熱氣會從縫隙中竄走,自然風也能從瓦縫隙中鑽進屋裡。

在建築材料的選擇上也頗為講究,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熱、保溫性能,可以吸收大量來自屋外的熱量,避免過多熱量直接傳入室内。

此外,一些重要大殿還會采用重檐式屋頂,覆寫的面積遠遠大于建築面積本身。這種屋頂一定程度上達到遮陽降溫的目的。

古人消暑智慧|古建築為何格外涼快?

土 空 調

通過鑽孔讓自己的房子和底下河相連,地下暗河的冷氣就會引入室内,進而起到降低室溫的作用。

由于地下暗河常年流動且恒溫,到了冬天出的風就是暖風,夏天掀開涼風送爽,如同一個天然空調。

古人消暑智慧|古建築為何格外涼快?

穿堂風

穿堂風主要是天井、走廊、弄堂的配合加以解決,從天井引入冷空氣,通過室内走廊以及房屋之間的弄堂形成空氣對流,最終解決通風問題。

這點無論是北方的平遙古城,還是南方的徽派民居都有展現。

古人消暑智慧|古建築為何格外涼快?

此外,一些大戶人家,通過會在庭院種植植物,甚至營造溪流水系,在解決通風降溫的同時,更營造出了意境。還會用繩子把果飲放入井中,還能起到冰鎮的效果。

古建築的巧妙設計,給古代的人們帶來了良好的生活,更讓世人震撼。你還知道哪些古建築的消暑智慧,可在下方留言。

(注:文章僅作知識分享,部分圖源自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删除!)

古建家園--古建中國,以古建築傳統優秀文化為核心的文化建築網際網路創新平台!以線上+線下模式,建築+網際網路+文化,傳承與發揚建築文化,把傳統優良文化植入到建築材料中,讓建築從源頭上有文化,将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與現代科學技術古今結合、中西融合,應用于現代建築行業,倡導将優良的傳統文化走入大衆的衣食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