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夷杜鵑紅

作者:新福建

這也是春天的好處,武義山的春光是最迷人的,美麗的千峰,到處都是杜鵑花紅。山巒、懸崖、深谷、溪流、一簇簇鮮豔的紅色杜鵑花開啟,在綠色的群山和樹木中猶如燃燒的雲朵,耀眼、美麗而動人。

杜鵑花,又稱莺山紅,山石榴。人們說它是春天的使者。青明前後,廬山山山遍布田野,都留下了它的芬芳,一簇簇,一片美麗的紅花,閩北的春衣打分外妖。鮮紅色的杜鵑花映照着群山,紅水紅天。

武夷山是蘇聯中部地區,革命的搖籃,是紅色的基地。當時,這是紅軍最活躍的破土動工和戰場分裂地區。"甯華,清流,歸化,路過森林深苔滑。它今天在哪裡?直接指向武義山。下山時,風像照片一樣顯示着紅旗。"唱這首歌,《如夢似新年》,不禁感受到潮水,血沸騰。我想到的是血腥的雨年,紅旗沒有掉下來的紅土地。

北碚位于武夷山,是福建最早的黨建區之一,是農曆革命戰争時期福建五大農民暴動地之一,是方志民式革命基地之一,是中蘇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福建北部10個縣(市、區)屬于原中央蘇維埃縣和舊革命區縣。周恩來、朱德、方志敏、彭德懷、蘇瑜、羅偉輝、滕代元、葉飛、蕭金光、陳義賢等老革命家在閩北留下了光榮的戰鬥足迹。福建北部人民為革命作出了巨大犧牲。

在武夷山市楊莊鄉張山頭小紙漿村,有大面積的紅軍陵墓。紅軍醫院的傷者病者遺骸和保衛醫院的紅軍士兵高達1343人!在竹林和杜鵑花的背景下,每個土堆形狀的墳墓隻有三塊綠磚和一塊帶有紅絲帶的竹子。沒有名字,沒有數字,沒有銘文,切開半根竹竿隻有紅色的油漆标志号碼。山上滿是紅絲帶迎風,那沉睡在地上的1300多座烈士墓葬,猶如永恒的軍編隊,在紅杜鵑花和白金櫻花的襯托下,莊嚴威嚴、不屈不撓、明亮威嚴的軍事嗓音正在緩緩唱出"國際悲歌,從天而降。"

紅軍墓碑的一側,風化的岩石,矗立在東坑頭山上。紀念碑的頭部位于五角星的中間,五角星有圓形裝飾。銘文銘文共7字,是滔刻"紅軍墓"三個字。右下角刻有"三年站立"字樣。它應該被稱為1931年,這與紅軍在福建北部的活動年份相吻合。紅軍陵墓占地一千多畝。原來,位于山山滔山滔的張山頭曾是紅軍醫院,也是中共華北師委和北紅軍獨立兵團駐地。1931年5月,方志敏到這裡探望病傷員。

在張山頭紅軍團墓的邊緣,看到一堵新的石頭紀念牆,書上寫着一行紅色的字母:"張山頭紅軍烈士不朽!"銘文刻在石牆的底座上:

武夷山是前中央蘇維埃縣,張山頭是革命内戰的第二時期,紅色首都大安和福建省委位于中央的深坑。這裡也是國民黨反動攻勢的重點陣地,多次激烈戰鬥,北方紅軍獨立軍團的兩位上司人謝春謙、潘偉、紅58團政委陳毅等紅軍士兵在保衛張汕頭的戰鬥中被打死。由于戰争的困難,環境惡劣,醫療條件差,犧牲了許多士兵,遺體匆匆埋葬,沒有命名。1928年至1935年,在東頭、瓦窯、墓坪、黃木潭四大片地區數千畝山林中,形成了大型萬人坑。2016年,在"紅軍墓"紀念碑的一側發現了一千多座紅軍陵墓。經核實,墓中的人的身份是北方紅軍、紅十軍、紅軍北朝防兵團遇難者、蘇軍幹部和紅衛兵。"

張汕頭紅軍墓群已被列入福建省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機關和第八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機關。越來越多的黨員幹部和公民有組織地、自發地來到這裡,向革命先鋒緻敬,了解紅色曆史。

我和許多前來參觀和崇拜紅軍陵墓的人一起,手裡拿着杜鵑花,站在墓前,淚水順着眼睛流下來。

位于武夷山西市西溪大橋村,有一座紅軍獨立師長黃立貴義碑。黃立貴師長是在福建北部率領紅軍對抗國民黨虎将領的名聲,他不怕犧牲,英勇殺敵,夫妻如子,赢得了老區人民的支援。1937年7月,國民黨反動派在閩北發動了紅軍的第三次圍攻,7月13日清晨,黃立貴率領士兵走出敵軍圍攻圈,來到蘇溪橋村,準備稍作休息後轉移,不放心後發現楊玉發立即給敵軍第三連76師的信被包圍。為了掩護戰友,精疲力竭的黃立貴在32歲時被槍殺。幾個月前,他的妻子、時任婦女事務部長的李東軒在馬薩諸塞州竹溪的一次炙手可熱的行動中懷孕時被殺。

布克村位于武夷山,是古老的革命區。在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它是福建省委,福建省委和蘇聯中央縣委的所在地。福建省委第五屆武夷幹學校在太陽山舉行。這裡的老區人民為防止紅旗落下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奉獻。敵人是包圍孫山的新四軍幹部,周圍34個村莊被夷為平地,229所房屋被燒毀,300多名無辜者被捕。僅在1943年農曆新年期間,"書店大屠殺"就是一場可怕的屠殺,殺害和埋葬了蘇聯玉順建縣委員會20多名幹部和遊擊隊員。

為了讓來世人記住曆史,紅色遺骸将得到妥善保護,書店小鎮建立了"孫山革命曆史紀念公園"。青山有幸埋下了骨頭,武義杜鵑花更紅了。春日的陽光下,烈士陵墓周圍的山坡上,一簇簇紅色的杜鵑花在風中搖曳,仿佛在一首歌中啜泣着那一年的悲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