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陶鷹鼎”到“婦好鸮尊”——原來貓頭鷹才是古人崇拜的神鳥?

作者:又綠江南之訪古尋美
從“陶鷹鼎”到“婦好鸮尊”——原來貓頭鷹才是古人崇拜的神鳥?

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展廳中精品雲集,每一件展品都可堪稱為中國古代曆史和文化的代表作,其中兩件禽鳥造型的三足器皿吸引了尋訪君的目光。

兩件器皿均巧妙利用禽類生長特點,使二足和一尾呈三角形分布,特别是尾部造型特點十分相似。那麼,這兩件材質不同、出土地點不同、制作時期不同的展品,是否有内在聯系呢?

其實,兩件器物的禽鳥原型均源自一種在上古時期充滿神秘氣息、受人類尊敬和崇拜、被認為通靈鬼神的禽類——鸱鸮,“貓頭鷹”。

從“陶鷹鼎”到“婦好鸮尊”——原來貓頭鷹才是古人崇拜的神鳥?

第一件藏品陶鷹鼎,出土于陝西省華縣太平莊,屬于距今七千年到五千年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鼎高35.8厘米,口徑23.3厘米,通體由細膩的泥質陶打造而成,展示出遠古先民充滿智慧的創造力和高超的造型工藝和燒陶技術,是大陸史前鳥獸型器的代表作。

從“陶鷹鼎”到“婦好鸮尊”——原來貓頭鷹才是古人崇拜的神鳥?

鼎的形象是一隻健碩、威武的鷹,雙腿粗壯、尾部下垂,形成三個穩定的支點。頭部眼睛圓睜、喙部如鈎。鼎口位于背部和雙翅圍攏的區域,使鼎空間充足,足尾之間可燒火加熱。

從“陶鷹鼎”到“婦好鸮尊”——原來貓頭鷹才是古人崇拜的神鳥?

在仰韶文化之前,先民們共同使用普通陶器。此件陶鷹鼎的出現,被認為是社會結構開始分化的證明,即小部分人開始逐漸掌握特權、成為貴族,調配更多的資源,通過擁有和使用貴重的器物強化其身份和地位,彰顯其擁有的特殊權力。

從“陶鷹鼎”到“婦好鸮尊”——原來貓頭鷹才是古人崇拜的神鳥?

此鼎出土于一座成年女性墓葬。專家推測,鼎主應是一位進階貴族或部落首領,将陶鷹鼎作為其随葬品,表達其高貴的身份和地位。

這件陶鷹鼎出土背後,還有一段有趣的小故事。1958年,陝西華縣太平莊村民殷思義在鋤地的時候發掘出了這件又大又圓又硬的“陶盆”,就把它抱回家當作喂雞的“飼料盆”。一年後,北京大學曆史系考古專業的師生來到當地進行考古調查,這件撿來的“陶盆”也被交給師生們鑒定。

沒想到,這件“陶盆”竟為仰韶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十分珍貴!陶鷹鼎也于1960年入藏國家博物館。2002年1月,國家文物局釋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陶鷹鼎名列第二位。

從“陶鷹鼎”到“婦好鸮尊”——原來貓頭鷹才是古人崇拜的神鳥?

雖然鼎被正式命名為陶鷹鼎,但在它被發現之初,北大考古隊将其命名為“陶鸮鼎”,因其在華縣泉護村的考查中發掘出一件鸮形陶器。這件被命名為“鸮面”的陶器高7厘米,直徑14.1厘米,現珍藏于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多年後的1997年,因工程建設需要,考古學家再次來到華縣泉護村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獲得了一批較完整的動物骨骼标本。在十餘件鳥類标本中鑒别出三種猛禽——蒼鷹、雕和雕鸮。

從“陶鷹鼎”到“婦好鸮尊”——原來貓頭鷹才是古人崇拜的神鳥?

考古學家據此推測,應為幾種猛禽自然死亡或被偶爾捕獲,待其死亡後埋藏;同時,骨骼上毫無人為穿孔、打磨迹象,古人對此類猛禽存在至高的崇拜,不用其骨骼作為飾物的原料。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三種猛禽——蒼鷹、雕和雕鸮。

從“陶鷹鼎”到“婦好鸮尊”——原來貓頭鷹才是古人崇拜的神鳥?

從喙部特征來看,鷹的嘴峰2-2.5厘米,雕為3.8-4.2厘米,而雕鴞達4-5厘米。

從體型來看,一般情況下蒼鷹體型偏小,身長約50-70厘米,體重約650-1100克;雕身長80厘米左右,體重約2100-2900克;雕鸮身長約60-90厘米,體重在1000-3900克之間,個體差異較大。

從“陶鷹鼎”到“婦好鸮尊”——原來貓頭鷹才是古人崇拜的神鳥?

此外,鷹的跗跖沒有覆寫羽毛,相對較為纖細,而雕和雕鸮均有羽毛覆寫,更加粗壯,爪子更加尖銳有力。

蒼鷹一般捕食老鼠、蛇、野兔或鳥、鸮等小型獵物,雕的獵物還包括一些大型的動物如山羊、小鹿等,而雕鸮可以捕捉狐狸、豪豬甚至是較小的鷹類或者有蹄類。

從“陶鷹鼎”到“婦好鸮尊”——原來貓頭鷹才是古人崇拜的神鳥?

雕鴞的特别之處在于,它是一種夜行猛禽,聽覺和視覺在夜間異常敏銳,暗夜中行動自如。它悄無聲息、行動靈活,被稱為“暗夜之王”,是名符其實的“暗夜殺手”。

從“陶鷹鼎”到“婦好鸮尊”——原來貓頭鷹才是古人崇拜的神鳥?

回到這件陶鷹鼎,可以看到它的外形融合了幾種猛禽的突出特點。不過,考慮鸮類夜行的特點,尋訪君認為,遠古先民們崇拜的猛禽更有可能是鸮。

遠古時期,先人死去後被埋葬在土中,但人們相信,其祖先的魂魄依然存在并可通過一些占蔔、祭祀和巫術活動與人世間相通。白天是人間的世界,而暗夜則是“鬼”即魂魄出沒活動的時間。

從“陶鷹鼎”到“婦好鸮尊”——原來貓頭鷹才是古人崇拜的神鳥?

在古人心目中,鬼和神都是崇拜和祭祀的對象。而鸮,作為暗夜的主宰者,被視為祖先魂魄的化身,或與魂魄溝通的使者。

此件陶鷹鼎是被作為随葬品安放在墓中,鸮更有可能擔負起護佑死者、幫助其魂魄于生者溝通的重任,“陶鸮鼎”應是更加準确的叫法。

從“陶鷹鼎”到“婦好鸮尊”——原來貓頭鷹才是古人崇拜的神鳥?

第二件藏品是商朝時期的婦好青銅鸮尊。

尊通高46厘米,口長16.4厘米,足高13.2厘米,蓋高13.4厘米,為商王武丁時期鑄造,距今已超過三千年,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陽市殷墟婦好墓。與此造型相同的鸮尊同時出土了兩件,除收藏于國家博物館的這件外,另一件收藏在河南博物院,為該院的鎮院之寶之一。

從“陶鷹鼎”到“婦好鸮尊”——原來貓頭鷹才是古人崇拜的神鳥?

此尊整體為一昂首挺胸鸮形。鸮頸後有鋬,頭後開口附蓋,蓋前端一鳥,鳥後一龍。整尊紋飾豐繁、威嚴獰厲:雷紋襯地,蟬紋、雙頭夔紋、饕餮紋、盤蛇紋等互動使用,尾部飾有鸱鸮形象。

我們知道,婦好是中國古代一個非常令人敬佩的女性,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也是中國曆史上最早的女将軍和傑出的女政治家。武丁在位期間,殷商多次向四方征伐,不斷開疆拓土,其在位統治期間被稱為“武丁中興”。婦好作為武丁的妻子,多次主動請纓、受命出征,并獲得勝利,武丁對她極為敬重。婦好還擔任占蔔之官,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類祭典。

從“陶鷹鼎”到“婦好鸮尊”——原來貓頭鷹才是古人崇拜的神鳥?

商朝以鳥為尊,以鳥為圖騰。《詩經·商頌·玄鳥》詩雲,“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史記·殷本紀》記載,商朝祖先契的母親行浴中,見一玄鳥卵墜落,并吞食之,後生下契。玄鳥,本意為黑色的鳥,也可引申了解為神鳥。

這兩件青銅鸮尊英姿飒爽、雄壯威武,讓我們不禁提出猜想:鸱鸮,就是商朝崇拜的神鳥——玄鳥。

商朝的青銅器中,常帶有鸱鸮造型和符号。從中我們還可以依稀看出陶鷹鼎的影子。

從“陶鷹鼎”到“婦好鸮尊”——原來貓頭鷹才是古人崇拜的神鳥?

晚商時期青銅鸮尊, 高31.8厘米,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博物館藏。

從“陶鷹鼎”到“婦好鸮尊”——原來貓頭鷹才是古人崇拜的神鳥?

青銅鸮尊,商代晚期,日本泉屋博古館藏。

從“陶鷹鼎”到“婦好鸮尊”——原來貓頭鷹才是古人崇拜的神鳥?

青銅鸮卣(you),商代晚期,日本泉屋博古館藏。

從“陶鷹鼎”到“婦好鸮尊”——原來貓頭鷹才是古人崇拜的神鳥?
從“陶鷹鼎”到“婦好鸮尊”——原來貓頭鷹才是古人崇拜的神鳥?

青銅鸮卣,晚商,高19.7厘米,1956年石樓縣二郎坡村出土.

從“陶鷹鼎”到“婦好鸮尊”——原來貓頭鷹才是古人崇拜的神鳥?
從“陶鷹鼎”到“婦好鸮尊”——原來貓頭鷹才是古人崇拜的神鳥?

青銅虎鳥獸紋觥(gong),晚商,外國藏家舊藏,紐約佳士得2021拍出860萬美元。

可以看出,雖然陶鷹鼎與後期商代鸱鸮造型和紋樣的青銅器制作于不同時代、采用不同材質、并在不同地點被發掘,但是,他們卻都一脈相傳于中原古老的仰韶文明,都是古人思索生命和探索自然的結晶。來自仰韶文化的陶鷹鼎開啟了後期中華文化鳥獸器造型的先河。

從“陶鷹鼎”到“婦好鸮尊”——原來貓頭鷹才是古人崇拜的神鳥?

象尊,商晚期,高17.2厘米,寬10.7厘米,長21.4厘米,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從“陶鷹鼎”到“婦好鸮尊”——原來貓頭鷹才是古人崇拜的神鳥?
從“陶鷹鼎”到“婦好鸮尊”——原來貓頭鷹才是古人崇拜的神鳥?

虎食人卣,兩件。商晚期-西周初期。分别藏于日本泉屋博古館和法國賽努奇博物館。

從“陶鷹鼎”到“婦好鸮尊”——原來貓頭鷹才是古人崇拜的神鳥?

鳥尊,西周,長30.5厘米, 寬17.5厘米,山西博物院藏。2000年曲沃縣北趙村晉候墓地出土。

從“陶鷹鼎”到“婦好鸮尊”——原來貓頭鷹才是古人崇拜的神鳥?

獏尊,西周,高11厘米, 長18厘米,山西博物院藏。2006年绛縣橫水墓地出土。

從“陶鷹鼎”到“婦好鸮尊”——原來貓頭鷹才是古人崇拜的神鳥?

鳥尊,春秋,高25.3厘米, 高33厘米,山西博物院藏。1988年太原市金勝村趙卿墓地出土。

從“陶鷹鼎”到“婦好鸮尊”——原來貓頭鷹才是古人崇拜的神鳥?

鳥型青銅匜,戰國,高16厘米, 長22.9厘米,國家博物館藏。1952年河北省唐山市賈各莊出土。

從“陶鷹鼎”到“婦好鸮尊”——原來貓頭鷹才是古人崇拜的神鳥?

彩繪雁魚青銅燈,西漢,高53厘米,國家博物館藏。1985年山西省朔縣照十八莊出土。

從“陶鷹鼎”到“婦好鸮尊”——原來貓頭鷹才是古人崇拜的神鳥?

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西漢,高34.1厘米, 長58.1厘米,國家博物館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