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2歲女孩連續熬夜加班猝死,給家長敲響警鐘:别讓孩子“太懂事”

作者:蘭媽談育兒
22歲女孩連續熬夜加班猝死,給家長敲響警鐘:别讓孩子“太懂事”

文/蘭媽談育兒

22歲女孩連續熬夜加班猝死,這是一個不幸的消息,白發人送黑發人本就是人間不幸,花季妙齡少女離去後,她的生活境況也在慢慢浮出水面,哥哥因車禍離世、父母貸款供女孩上大學,據父母介紹女孩還是家中三代唯一的大學生。

22歲女孩連續熬夜加班猝死,給家長敲響警鐘:别讓孩子“太懂事”

22歲正是青春活力的美好年紀,這個年紀其實都還是一個“大孩子”,很多剛畢業的年輕人,有些拿着月薪五千、開車豪華轎車,有些月薪不夠生活、每月伸手朝父母要錢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其實生活從來就沒有“容易”二字,有的隻不過是有人替你遮風擋雨。

22歲女孩連續熬夜加班猝死,給家長敲響警鐘:别讓孩子“太懂事”

有人說,生活最怕的就是入不敷出,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沒錢卻是萬萬不能,其實比起生活的入不敷出,我個人認為“太懂事”才是我們最需要調整的事情,很多人都認為“懂事”是好事,其實“太懂事”的人會生活得很辛苦,他們所承受的内心壓力也往往比别人更多。

“太懂事”的孩子沒糖吃,太聽話的人容易被忽略

昨天在超市購物的時候,遇到了一位媽媽帶着相差3歲的兩個女兒逛街,姐姐看起來大概8歲、妹妹有5歲,大概是因為逛街太累了,姐妹倆吵着鬧着要吃冰激淩、喝奶茶,隻見媽媽領着兩個孩子來到了奶茶區。

她先問:“你們喝什麼口味的奶茶”

妹妹搶着說:“我要喝草莓味的”

媽媽又對姐姐說“你想喝什麼味的”

姐姐懂事地說“我和妹妹喝一杯就行了”

22歲女孩連續熬夜加班猝死,給家長敲響警鐘:别讓孩子“太懂事”

不一會,又在超市的冰激淩櫃區遇到了這母女三人,姐妹倆同時看上了一款冰激淩,可惜的是現貨隻有一根,正當媽媽有些為難的時候,姐姐說“我讓給妹妹吃吧,奶奶和老師都說,我是姐姐,妹妹比我小,就應該讓着她”。

這句懂事的話讓人聽着真舒服,大概很多人都覺得“懂事的人會比較讨人喜歡”,其實“太懂事”的孩子容易沒糖吃,思緒間,又會想到兒時的玩伴思思,她是一個脾氣特别好的性格,家裡面還有一個弟弟、和妹妹,她從來不争搶,也不給父母、老師和同學找麻煩。

22歲女孩連續熬夜加班猝死,給家長敲響警鐘:别讓孩子“太懂事”

記得上初一的時候,思思每次放學都是最早離開學校的學生,剛開始的時候,我還以為思思是故意逃避班裡混混的欺淩嘲笑,了解後才知道,其實思思每天放學回家都會主動幫助媽媽分擔家務活,很多時候照顧弟弟妹妹的重擔都落在思思的身上,這個懂事貼心的孩子不應該被父母捧在手心裡疼愛嗎?

可是,和弟弟妹妹的争搶、吵鬧相比,思思這個貼心的小棉襖反而容易被忽略,小時候的思思就跟商場遇到的那對姐妹相似,吃什麼、有什麼,首先想到的是妹妹、謙讓的也是妹妹,曾經我偷偷問過思思“你真的喜歡在家照顧弟弟妹妹嗎”,思思搖搖頭,她失落地說“如果我不聽話懂事一些,爸爸媽媽就會更讨厭我了”。

22歲女孩連續熬夜加班猝死,給家長敲響警鐘:别讓孩子“太懂事”

直到現在,每每回憶起這句話心中都是一驚,同時也給我的育兒之路留下了警惕,每每在育兒之路上,我都時刻提醒自己“孩子不需要太懂事,隻需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懂事聽話一直以來都是無數家長所期待的“别人家小孩”,但在我的心中卻不這樣認為。

懂事的孩子不一定有糖吃,正如兒時的同伴思思,在還是孩子的年齡就承擔起照顧弟弟妹妹的重責,她的懂事聽話并沒有得到父母捧在手心裡的呵護,反而在生活中似乎有着“滿足不了”的索取,思思告訴我,她的媽媽從小就告訴她“你要保護好弟弟妹妹”。

22歲女孩連續熬夜加班猝死,給家長敲響警鐘:别讓孩子“太懂事”

如果哪一天,沒有按照媽媽的囑咐去做,就會被批評“你是姐姐,就應該讓着弟弟妹妹”,在傳統的家庭教育模式裡很多家長都認為“大讓小”是很平常的事情,可是弟弟妹妹是孩子、哥哥姐姐同樣也是孩子呀,在大朋友和小朋友的成長裡根本就沒有“誰是應該的”,他們更需要的是互相扶持的互幫互助。

可見,懂事的孩子并不一定有糖吃,與此同時,懂事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内心傷害,随着22歲女孩連續熬夜加班猝死的話題再次提起,我不由地希望每一個孩子都不要“太懂事”,如果這個女孩不那麼懂事,累了就休息、有困難就找爸爸媽媽,不開心就找朋友傾訴,當内心沒有那麼壓抑、身上的擔子沒有那麼重了,結果會不會不一樣呢?

22歲女孩連續熬夜加班猝死,給家長敲響警鐘:别讓孩子“太懂事”

可惜的是生活沒有假設,有了一件件、一樁樁的例子作為警惕,在家庭教育中,無疑是給家長們敲響了警鐘,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重身心健康發展,不要總是拿“别人家孩子”的視覺去看待自己的孩子,孩子能否考取名校、未來有沒有出息,又怎樣呢?日子不是照常要過?生活不是照常要繼續嗎?隻要孩子從小身心健康,這才是家長對孩子未來成長最有必要的影響。

那麼,家庭教育當中家長該如何從小呵護孩子的身心健康呢?有三件事千萬别做:

第一,别攀比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長得越來越優秀,在希望孩子優秀的同時,我見過很多家長喜歡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孩子作比較,這種比較性教育,可能家長的本心是希望孩子能夠透過他人身上的優點增長自身見識,可是有誰願意聽到最親愛的家長貶低自己、贊美别人呢?

22歲女孩連續熬夜加班猝死,給家長敲響警鐘:别讓孩子“太懂事”

很多時候每一個攀比的父母背後,都有一個渴望被關注、被信任、被認可的可憐孩子,他們所走的每一步都有努力進取,隻不過父母的視覺不在孩子身上,以至于孩子所做出的行為改變和進步都不能被發現,被忽略的内心是極度負面、脆弱的,他們會認為自己的爸爸,媽媽并不愛自己,甚至還自責地認為“自己不夠好”。

22歲女孩連續熬夜加班猝死,給家長敲響警鐘:别讓孩子“太懂事”

負面的成長給孩子帶來的生活體驗,包括學習回報都是糟糕的,這是因為太懂事的人内心情感比較壓抑,他們太在乎别人的眼光、以别人的定義來苛刻自己的生活,看起來懂事的人會比較受歡迎,但真正的現實生活卻是“你越是軟弱,越容易受到不公委屈”,從家庭角度的出發點來說,其實那些以“懂事”為定義的家庭教育,才是對孩子的最大傷害。

是以,正确的家庭教育一定要嚴格杜絕攀比現象,試着去接受孩子的缺點,多發現他們身上細微的進步,會發現,其實我們所焦慮的孩子并沒有看到的那麼糟糕,每一天都在觀察中進步、認可中強大,這才是孩子身心健康最需要的成長潤土-自信!

第二,别包辦

“太懂事”容易成為被捏的軟柿子,舉個例子,剛入職場的新人,他們為了在某個行業生存、更好地發展,都會選擇懂事性地“有虧自己吃”,有個朋友之前向我訴苦,她告訴我,剛入職場特别想好好表現一番,每天到了下午都會熱情為同僚們訂購貼心奶茶,面對如此行為呢,同僚們也都理所當然地接受了朋友的熱情。

22歲女孩連續熬夜加班猝死,給家長敲響警鐘:别讓孩子“太懂事”

本來以為,這樣的懂事能夠促進同僚之間未來日子的友好相處,不曾想朋友的懂事卻成為了同僚變本加厲的索取,某一天奶茶斷供了,就會被各種說閑話、排斥,有些同僚使喚起朋友跟不要錢似的,面對同僚之間的各種免費使喚,本以為朋友會忍不住發飙,不曾想軟弱性格的她,總是有虧自己咽、有委屈自己受着。

其實,她的這種性格和兒時的成長教育脫不開關系,朋友有個性格強勢的媽媽,從幼稚園開始每天穿什麼、吃什麼、學什麼,這些都是在完美的計劃中實施,懂事的朋友也從來就沒有忤逆過媽媽,漸漸地,她的生活就形成了做事看别人意見的習慣。

22歲女孩連續熬夜加班猝死,給家長敲響警鐘:别讓孩子“太懂事”

很明顯,太過懂事并不是好事,太懂事的朋友習慣看别人眼光,這種習慣也成為了缺陷性人生傷疤,哪怕是她的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都很優秀,總是以别人視覺來發展自己人生的角度,又怎能真正地發揮出人生價值呢?故而,孩子的人生就應該從小讓他們自己去散發光芒,做個自信樂觀、又有主見的身心健康孩子,相信未來的人生隻會一天比一天好。

第三,别着急

成長是一件很有發揮餘地的事情,你怎麼看待它、它就會怎麼發展,任何好的事物發展都是需要經過循序漸進的過程延續,成長也是如此,當我們發現孩子的某個成長階段落後、或不是那麼優秀時,切記不可太過着急,試着放低我們的姿态,和孩子平行而視。

22歲女孩連續熬夜加班猝死,給家長敲響警鐘:别讓孩子“太懂事”

當我們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時,其實所遇到的每一份焦慮,也并沒有想象當中那麼複雜,孩子隻不過是在成長的路上遇到了挫折而已,困難隻是暫時的,我們突破困難的力量确是不斷吸取的洪荒之力,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孩子國小成績可能不優秀,到了初、高中某個階段會逆襲突破。

22歲女孩連續熬夜加班猝死,給家長敲響警鐘:别讓孩子“太懂事”

孩子的成長是有發展性、延續性和創造性的,家長在看待教育的時候也應該如此發展,當你認為孩子可以優秀時他們就會優秀,慢慢去等待成長,靜待花開的過程可能會漫長枯燥,但昙花一現的美好卻是終身難忘,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成為家長眼中的優秀孩子,也希望每一個小朋友都能在家長的教育庇佑下健康生長、未來可期!

22歲女孩連續熬夜加班猝死,給家長敲響警鐘:别讓孩子“太懂事”

---------------------

我是蘭媽,專注于育兒領域解析作者,以親身事例、各種家庭教育執行個體,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蘭媽談育兒一起學習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