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火折子,為何輕輕一吹就能燃,什麼原理?古人智慧不得不服

當燦爛的陽光灑向大地,當萬物複蘇,一切都煥發生機,當明火遇上竹筒,當工業創造奇迹,一項偉大的古代工業就向我們迎面走來。

火是人類智慧的發明,它讓人類擺脫了吃生食的習慣,進而逐漸邁進文明社會,而火折子,則是人類在不斷探索中出現的産物,也是大陸古老的發明。

古代火折子,為何輕輕一吹就能燃,什麼原理?古人智慧不得不服

時間磨不滅曆史的豐碑,古人用智慧帶來的火折子,也依然在現今傳用。

前有西方火神赫菲斯托斯,為人間帶來火種。後有中國人聰明智慧研發火折子。

火折子是什麼呢?相信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它,火折子一般是由一個中型竹筒,少量硫磺,一些土紙,少量棉花構成。

将硫磺,土紙,棉花包裹起來點燃後放進竹筒裡,火是不會熄滅的,也不會熊熊燃燒,處于一種半燃燒狀态。既不會把竹筒燒爛,又可以随用随拿。

需要使用時對着尾端輕輕一吹,就會複燃,出現火苗,不用再勞神費力地用古老的取火辦法。

古代火折子,為何輕輕一吹就能燃,什麼原理?古人智慧不得不服

其原理很簡單,我們都知道火焰燃燒起來的必備條件是有空氣流通,竹筒裡的火苗是一種與空氣隔絕的狀态,是以是半燃半滅的。

但是一旦與空氣得到充分的接觸,加速竹筒裡的空氣流速,火種就會重新燃燒。

火折子的制作過程

首先收集磚硝(普通石牆上的磚硝),再準備碾磨好的黑木炭,将木炭倒入鐵質濾網中過濾而出,找一個空的木制容器。

古代火折子,為何輕輕一吹就能燃,什麼原理?古人智慧不得不服

将收集的磚硝和碾磨好的黑木炭攪拌,使其充分融合,這個時候的混合物用火苗先實驗能不能燃燒,若是可以燃燒,則證明制作無誤。

準備一截新鮮長竹筒,把它分成兩半,一長一短,長竹筒頂端外面綠色的表皮需要削掉一截,隻留下裡面嫩嫩白白的皮,套上短竹筒使其剛好可以合上。

處理好這一切,将制作好的竹筒放到烈日下暴曬,曬道竹筒發黃即可。

古代火折子,為何輕輕一吹就能燃,什麼原理?古人智慧不得不服

準備新鮮蕃薯藤,先将蕃薯的藤曼泡在水中,使它全面侵水,三天後後取出,将泡好的蕃薯壓扁,加入棉花,把棉花撕成小段,再平鋪上蘆葦花,用錘子将其捶打壓扁,捶打到薄薄的一層即可,将它放到陽光下,曬幹,同樣曬到幹枯發黃就好。

松香碾碎備用,再準備樟腦,硫磺。把磚硝撒上剛剛壓扁的蕃薯藤條與棉花,蘆葦花的混合物上。再撒上硫磺,樟腦,最後鋪上第一步黑木炭與磚硝的混合物。

全部加完後,将它們小心翼翼地卷起來,塞入曬幹的竹筒裡。

古代火折子,為何輕輕一吹就能燃,什麼原理?古人智慧不得不服

用火先把小部分點燃,再輕輕一吹火苗使其受熱均勻,蓋上竹筒蓋。這樣一個完整的火折子就制作完成了。

火折子的發展曆史

火折子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由于國家局勢動蕩,戰争頻繁,物資緊缺。

百姓隻能一路颠沛流離讨生活,可這一路上,總要生火做飯,在當時生火隻能依靠鑽木取火,用時很長,一路奔波逃生,用以前的老辦法總是不友善。

人們在想,要是燃燒起的火種不會熄滅就好了,随時可以用,這一想法很快就被實作。

據說在齊國,一位小宮女夜間貪吃,跑到廚房偷吃,可食物都已經變得冰冷,她鑽木取火想來加熱食物。

古代火折子,為何輕輕一吹就能燃,什麼原理?古人智慧不得不服

加熱完後,又想留火一會夜路照明,正好一旁有竹筒,她為了火苗不會徹底熄滅,就先放進去,正當宮女吃得津津有味時,一陣風襲來,吹亂了宮女的頭發,卻也點燃了竹筒裡的火苗,

她很疑惑,經過幾次相同的實驗後。

小宮女驚奇地發現,火苗放進竹筒裡,在裡面也不會大火燃燒,更不會熄滅,隻需要吹一下火就會從另一端,燃燒起來。

古代火折子,為何輕輕一吹就能燃,什麼原理?古人智慧不得不服

自此之後,粗陋的火折子正式誕生,人們之間廣為流傳,它逐漸變成了“古代打火機”,人們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樣笨拙地取火,終于有簡單友善的生火方式。

這一項發現,使大陸的生産發展向前邁進一大步,這是屬于人民的“光”,也是國家裡程碑上的一束“光”。

火折子的使用方法

火折子類似于今天的打火機,使用時需要打開頂端的蓋子,進行吹風,吹風的力道也是有技巧的,需要操作者突然的短促用力一吹,送氣量必須要大。

古代火折子,為何輕輕一吹就能燃,什麼原理?古人智慧不得不服

這樣的操作方法,才能使火苗熱烈燃燒起來。

火折子的日常用途

大家對火折子陌生,但隻要看過鬼吹燈的,都知道胡八一下墓明火的工具,它其實就是火折子。

火折子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運用廣泛,普通百姓家日常做飯需要生火,過去隻能上山撿柴,再花費半小時來鑽木取火,十分的麻煩且浪費時間,一頓飯都要花費一兩個小時,才能制作完成。其他方法儲存火源也不太友善。

古代火折子,為何輕輕一吹就能燃,什麼原理?古人智慧不得不服

可是當開始運用火折子,人們發現省力省時,下次需要用隻需輕輕一吹即可出現火源。

富貴人家喜歡抽水煙的也需要火來把煙草點燃,我們現今在農村也依然有很多老人喜愛抽水煙,需要不斷地用打火機點燃煙草,古時候的水煙也一樣,是以就比較浪費火折子,在當時隻有富貴人家才可享用那麼多火折子。

在古代是沒有電燈的,火苗就相當于他們的照明工具,外出遠門或是夜間走路都需要火折子,照亮這漫漫長路裡的黑暗。

古時候交通環蔽,道路坎坷不平,出一趟遠門都需要十天半月,路途遠,有很多潛在的危險,是以火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東西。

古代火折子,為何輕輕一吹就能燃,什麼原理?古人智慧不得不服

突遇危險時需要火苗防身,半路沒有客棧休息時需要火苗取暖,漫漫長路補充體力,也是需要火來,生火做飯。

如此,火折子在當時幾乎成了每人必備的物品。

結語

中國古代文明,以智慧為筆,以汗水為墨。在曆史的蒼穹下,盡展光輝。

古代火折子,為何輕輕一吹就能燃,什麼原理?古人智慧不得不服

一偉人曾提出的“要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人類總得不斷地總結經驗,才能有所發現,才能有所創造,才會讓社會進步。人類的光輝曆史,是不斷地發展的曆史,這個曆史一直在前進的道路中。

自然萬物在不斷地發展,生産技術,科學也應該不斷進步,世間萬物永遠都不會停留在一個水準上。在科學的征途中,隻有不斷艱苦的攀登才會有顯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