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再度為了一個男人落淚。
近日有傳言說,籃球巨星科比的墜毀直升機黑匣子破譯完畢,經過他妻子的同意,科比留在這世上最後的聲音被公布。
許多人聽完熱淚盈眶:
“不愧是科比,永遠的科比。”
墜機現場
直升機的事故率約4次/10萬小時,但悲劇還是發生了。
那場震驚全球的慘烈墜機,帶走了9個人,其中包括科比和他最具籃球天賦的二女兒Ginna(以下簡稱Gigi)。
那天,科比帶着女兒前往訓練,卻未料意外來臨。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科比說了六句話。
1、“天呐!發生了什麼?我感覺到劇烈的颠簸!”
此時的科比已經發現飛機不對勁,但最初隻是以為遇到了強烈氣流,并沒有想到事情會如此嚴重,
2、“機長,發生了什麼?有沒有人告訴我?我們的飛機發生了什麼?”
盡管此時直升機已經明顯失控,但科比仍然表現得很冷靜。
3、“上帝,我們正在經曆什麼?”
“我們會沒事兒的,對嗎?會沒事兒的。”
這一刻,飛機已完全失控此刻,科比已經感覺到了死神的威脅,但他仍然保持着最後的鎮定,安慰了同伴和女兒。
4、“寶貝,不會有事的,快到爸爸懷裡來!”
此時飛機已經開始直線下墜,他已經知道即将面對的是生死,在最後一刻拼盡全力拉出了座位上的Gigi。
當救援隊找到科比的遺骸,所有人都落淚了,直到生命的終點,他仍保持着向上托舉女兒的姿勢,直到死去……
這是他淩晨四點最後的執着。
雖然被爸爸緊緊攬入懷中,但孩子仍然恐懼,她留給世界最後的聲音是:“爸爸,我還不想死……”
5、“Ginna,我們都在保護你。如果你是唯一的幸存者,答應我,一定要勇敢地生活下去!告訴媽媽,我愛她!”
最後的最後,科比拼盡全力喊出了一句話:
6、“如果有人能活下來,請幫我告訴這個世界,我依然愛它!”
沒有抱怨,沒有憤懑,世界以痛吻我,我仍報之以歌,這就是科比。
逝去的父女二人
那個被科比至死都放在心尖上的女人叫瓦妮莎,那年她17歲,他對她一見鐘情,意料之内,這份愛遭到了全世界的反對。
科比的父母、主教練菲爾.傑克遜都極力希望二人分開,但科比非常堅決地告訴所有人:
我愛她,從一而終。
後來他們結婚了,婚禮隻來了12個人,除了科比的保镖,其他人都是瓦妮莎的親友。
事實證明,他們是一對非常幸福的夫妻,恩愛始終,共同養育了4個女兒。
他離開後,她成了億萬富婆,身邊追求者無數,卻一直單身。
他留下的每一分錢,她都盡量花在孩子們身上,将孩子們照顧得很好,在小女兒卡普爾3歲生日那天,她包下了迪士尼的豪華城堡,帶着孩子們一起慶祝……
她還用着他的姓氏,并努力帶着孩子們快樂,卻難掩情殇。
他走了2年,從前苗條愛美的她體重直線飙升,1米65的身高,已經超過了230斤……
即便被媒體拍到,她也不在乎。
前不久又被媒體抓住,她笑着說,“我這麼胖了,還會有人愛我嗎?”
記者問,“未來,你會考慮重新開啟一段感情嗎?”
她說,“也許吧,但科比永遠不會被遺忘,他的位置無可替代。”
瓦妮莎今昔對比
4月19日,是他們的結婚紀念日,瓦妮莎更新了個人社交媒體,
“結婚紀念日快樂,寶貝。我愛你,21年。@科比”。
然後她發了一張照片,那是他們21年前婚禮上的畫面,
“我愛你,現在以及永遠、永遠。@科比”。
科比沒有兒子,但天賦遺傳給了二女兒Gigi,
一次,有粉絲對他說:
“你應該有個兒子,來繼承你的籃球事業。”
科比寵溺地看看Gigi,她緊靠着父親揮手說:
“嘿,我就是那個孩子!”
科比也對她說:
“是的,你就是那個孩子!”
女兒是新星東契奇的球迷,于是老司機科比陪着女兒追星,親自為他們拍照,在鏡頭後露出老父親的笑容。
科比去世後,東契奇将推特頭像換成了科比和Gigi的父女合影。
轉眼2年多過去了,但每到他離開的那天,洛杉矶的街頭仍會有無數人湧上街頭紀念他。
人們都說,他對這座城意味着太多。
再提起科比,裡弗斯教練仍會哽咽落淚,長達一分鐘裡說不出話……
猛龍和馬刺的比賽開始時,
雙方各持球24秒違例,以此緻敬;
内馬爾進球後,比出“24”的手勢緻敬科比;
庫班決定退役24号球衣。
他離開那天,歐文直接棄賽了,“科比都死了,還打什麼球?”
韋德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在推特上更新了一條:
“Noooooooooo God please No!”
勒布朗·詹姆斯在下飛機後,聽聞噩耗,在機場直接哭到崩潰。
前一天,他剛剛超過科比,升至NBA曆史得分榜第三。
科比還特意發推祝賀他,“嘿,夥計,加油!繼續前行!”
第二天,他走了。
「其實真正的送别沒有長亭古道,沒有勸君更盡一杯酒,就是在一個和平時的一樣的清晨,有些人留在昨天了。」
尼采說,人類的存在就是超越,去超越别人或者等待被别人超越。
他的戰績或許有一天會被别人超越,但所有人都知道,這樣的科比不會再有第二個。
不知道是否有人和我一樣,科比之後,NBA漸漸就成了記憶當中的一個符号。
一句“再見科比”,也是“再見青春”。
有多少人因他的一句話,點燃了熱血?
“你見過淩晨四點的洛杉矶嗎?”
當時,一位記者問科比,“你覺得你為什麼會獲得如此大的成功?”
其實,科比是反感這類問題的,便反問了一句:
“那你知道淩晨四點洛杉矶的樣子嗎?”
“我不知道,你能告訴我是什麼樣子嗎?”
科比回答:“滿天星星,寥寥燈光。”
淩晨四點,符合科比的調性,因為他一直是和和影子纏鬥的少年。
1978年8月23日,NBA球員喬·布萊恩特迎來了他的第三個孩子。
父母以一家餐館菜單上的 “神戶牛排”為他起名,“Kobe”(意為:日本神戶)
這是一個為籃球而生的孩子,2歲就開始打籃球,6歲時,小小的他就對周圍的人說,“我将來要去NBA打球。”
13歲,科比一家從意大利遷回美國。
膚色、口音、插班,他沒有什麼朋友和社交,将所有時間花在籃球上。
所有課外時間,他都花在了籃球上,沒有對手,獨自一人。
他說,“我在和影子敵人戰鬥”。
有教練想培養他,卻發現根本不是對手,于是他進了校隊,一步步成長。
NBA也發現了他,
1996年,科比宣布:跳過大學直創NBA,
外界一片嘩然:
這個瘦弱、沒上過大學的孩子,能行嗎?
那年,科比直到第13順位才被選中。
随即又被黃蜂交易到了湖人,幾年後,黃蜂老闆的腸子都悔青了。
19歲,和喬丹對位,驚豔世人;
22歲,組合叱咤風雲;
24歲,實作三冠王朝;
25歲,敗走汽車城;
26歲,開啟獨立帶隊模式;
……
30歲,他終于再次拿回了屬于自己的冠軍。
十年過去了,淩晨四點的洛杉矶還是黑的,但他的球技卻突飛猛進。
隊友旅行度假,他依然在重複着孤獨、枯燥的訓練。
就算手部受傷,打着繃帶,也要繼續練罰球。
他沒有很高的學曆,卻是NBA退役球員中混得最好的一位,
投資公司風生水起;
運動飲料品牌翻了三十多倍;
自營的媒體工作室甚至拿了奧斯卡……
他把對訓練的迷戀帶到了創業中,激勵、啟迪了許多人。
同時,科比熱衷慈善,創立基金會,旗下包括許願基金會、兒童醫院和青少年俱樂部,積極推廣全球青少年籃球運動和全民健身,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
他曾說:
慈善事業賦予籃球事業更深遠的意義,有一天你赢了冠軍,所有人都為你喝彩,自己很開心,然後呢?當我退休的那天,我又有什麼可以回報?
科比把中國稱作“第二個家”,他說每次到中國,總能回想起兒時的球場時光。
他設立了“科比中國基金”,幫助了許多中國青少年,給很多重疾兒童和貧困地區兒童帶去了鼓勵和關懷……
20多年,他崛起、掙紮、傷病、再崛起、輝煌、退役……
伴随着我們上學、畢業、工作、成家……
曾在中國和科比有過一面之緣,那時年少的我站在台下,聽他說:
“實作夢想是一個非常艱辛的過程,當我們掙紮在追夢之路上時,我們需要試圖在掙紮中找到樂趣。”